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以来中国金融增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货币化与金融增长:一般性说明改革以来,中国经济的货币化进程十分迅速,到1996年货币化指数已达108.58%。从总体上讲,货币化进程的加速推进是制度变迁尤其是产权结构自农村改革成功以来所发生的显著变化所导致的,特别是在1979至1984年间,由于农村的生产责任制的实施与大量非国有企业的出现,使经济对货币的需求大大增长,经济中被货币所媒介的部分迅速提高。由于改革中的经济具有很强的吸释货币供给的功能,国家也向经济中注入了大量无通货膨胀风险的货币,并在此过程中获取了大量的货币化收益。显然,这一时期…  相似文献   

2.
一国经济增长必然伴随着货币化推进。只有货币进入生产领域、流通领域,才能使商品、劳务和资源显现出自身的价值,并以货币为媒介来进行交换和配置。金融推动经济发展的过程,其实质是经济货币化的过程。货币化程度高,意味着货币和金融体系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范围大,对于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增强。一国货币化进程的推进,取决于经济发展的程度和制度变迁或结构变革。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货币化程度迅速提升,经历了商品和劳务货币化,资源货币化,国际输入性货币化进程,这一方面推动了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又出现了超额货币。在经济一体化和金融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经济增长中货币发行数量与结构应与体制变迁、经济发展相适应,在一个合理的区间,才有利于经济稳定和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非物质价值是难以用货币来计算或者根本不应该用货币来计算的精神价值。非物质价值货币化是货币功能对非物质领域的僭越。非物质价值货币化与我国现代化密切相关。商品货币关系的泛化导致非物质价值货币化。非物质价值货币化的实质是非物质价值的商品化。非物质价值货币化既是市场化改革的吊诡,也是当代中国的价值围城。非物质价值货币化导致社会生活的全面物化,严重腐蚀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和社会秩序。只有走出非物质价值货币化的价值围城,我们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4.
丝路贸易与北宋白银货币化王文成在中国古代货币史上,举凡金银铜铁以至龟贝等等,都分别充当过货币,但是,从整个货币史发展的总趋势看,宋元以前铜是最主要的币材,而宋元以后,白银逐步成为主要货币,铜钱与白银相辅而行。宋元时期,成为中国货币史上白银货币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城镇户籍价值的显化与淡化过程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城镇户籍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制度之一 ,是中国社会变迁的一个历史见证。城镇户籍是有价值的 ,在本文中把城镇户籍货币价格化过程称为价值的显化 ,把城镇户籍的货币价格降低、甚至消失的过程称为价值的淡化。城镇户籍的显化与淡化同样是政府行为。时至今日 ,城镇户口的价值还是与地方政府的利益紧密相关① ,因此本文主要依据公开的政府文件作分析。严格地说 ,城镇户籍的价值显化包括货币化和非货币化两方面。非货币化的价值主要体现在把城镇户籍作为一种奖励与补偿。奖励主要体现在对有一定职称的知识分子家属、有一定年资的中小学教师家属…  相似文献   

6.
晚明白银货币化是中国古代货币史的重要议题,但是现有研究较少涉及货币思想层面的分析.提升交换效率是货币制度变迁的思想诉求,流通性与稳定性是货币思想的考量要点.晚明之前,铜钱与纸钞均无法同时满足流通性与稳定性的要求,流通货币形成了一个“循环困局”.外银内流的偶然事件突破白银流通性不足的瓶颈,催动了白银货币化的必然发生与“循环困局”的破解.白银货币化的制度变迁建立在一个互利互制的利益协调基础上,强化了社会成员选择白银作为主要流通货币的一致意愿.  相似文献   

7.
转型期我国多数农民处于半自给自足经济或半市场经济形态中,具有货币理性。货币理性催生农民生成新观念,并驱使农民在日常经济活动中频繁地进行货币化行动,如热衷于从事有持久性货币收入的工作和"跟风"类经济活动等,与此联系的农村社会交往活动也普遍货币化。尽管农民的货币化行动对农村建设、农民致富、劳动力转移有积极意义,但有些行动偏离了社会正常运行轨迹,彰显出即期性、功利性和原子化,亟须在农村和谐社会建设中予以矫正。  相似文献   

8.
货币是人类经济活动和交往中的一种媒介物,凝汇着人们的集体意向性和意见约同性,是人与人之间经济关系的载体,内涵着对道德约定的自觉履行。货币化促进了经济和道德的发展,但是同时也带来了道德的缺失。社会交往的货币化导致了伦理上蜕化的景象,所以亟待寻求货币化交往的祛魅路径。  相似文献   

9.
货币既不是投资品,也不是消费品,而是商品与劳务之间的交易媒介。在奥地利学派的理论框架下,根据消费、储蓄与投资的时间先后逻辑,货币结构被划分为自愿储蓄与真实货币量,通货膨胀就取决于自愿储蓄与真实货币量的结构比例关系。货币结构具有内生性,很难实现货币结构与通货膨胀的双重稳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货币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货币化储蓄的显著降低体现了社会公众应对通货膨胀的努力;人们的时间偏好伴随经济成长发生内在改变,倾向于储蓄更多,体现为证券化储蓄上升和选择以背负更多债务购买房产,进而导致2000年以来通货膨胀对货币扩张的敏感度下降。  相似文献   

10.
白银货币化使得明代国家的货币垄断权受到削弱,中央集权专制国家的经济控制力严重弱化,明朝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专制王朝拥有的资源更多地让位给市场。文章从几个方面论证明代白银货币化的影响:1)打破了专制政府的货币垄断权;2)切断了通向恶性通胀之路;3)促进了明末市场的繁荣与商品经济发展;4)疯狂的白银掠夺与民众的贫困化。  相似文献   

11.
现代经济的信用特征对成型于商品经济时代的主流货币理论构成全面挑战。主流货币理论将货币本质理解为商品,并采取了基于交易媒介职能的一般均衡与数量论分析和基于价值储藏职能的货币与资产选择分析,但这两种分析框架都难以阐明以金融活动为中心的现代经济运行机制。本质上,货币不是一种商品,而是一种信用。只有基于信用本质观的货币理论能够从根本上弥补主流货币理论的种种不足,为分析现代信用经济运行提供系统的分析框架。对于解释货币市场的剧烈波动和天量货币不会带来超级通货膨胀等经济现象,基于信用本质观的货币理论也很有现实意义,进而为理解以现代货币理论(MMT)为代表的财政赤字货币化争论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12.
我国经济货币化比率畸高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经济货币化是一国商品经济发达程度的货币体现,反映了一国金融深化的程度,通常用M2/GDP比率来衡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货币化水平迅速提升,当前M2/GDP比率已居世界之首,我国的货币化水平畸高已成为中国金融之谜。分析显示,这种状况的出现主要与当前我国金融结构的失衡、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不足、相关改革特别是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滞后导致居民的预防性储蓄意愿过强,以及近期外汇占款的持续增长而导致货币的被动投放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3.
2003年12月24-26日,全国货币哲学高级研讨会在上海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七十余名哲学、经济学、社会学学者会聚一堂,着重对四个方面的问题展开了深入地讨论。 1.当前研究货币哲学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货币的社会功能正在凸显,并深刻地改变着当代中国社会历史进程。有学者认为,货币化历史潮流,消解了等级制的经济权力体系和用血缘等伦理观念黏合起来的传统社会,用货币的力量产生了在形式上人人平等的、以自由契约为基础的、理性化的和法制化的平民社会。由货币化带来的这一历史变革,既是历史的进步,同时也带来了许多弊  相似文献   

14.
论中国的法币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0年代西方国家由于通货紧缩而发生了经济危机 ,诱发了国际银价的剧烈波动。美国白银政策导致中国白银大量外流、通货紧缩 ,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甚至撼动了国民政府的统治基础。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改革 ,割断了中国货币与白银的直接联系 ,标志着中国货币由贵金属货币本位向纸币制度的转变 ,消除了通货紧缩 ,提高了法币的国际信誉 ,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经济环境。法币改革经验对于当今中国反通货紧缩以及经济金融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梅德平 《江汉论坛》2012,(10):41-45
在国际贸易中,进出口商品的计价结算货币选择,既关系到进出口企业能否规避汇率风险、降低交易成本并获得贸易收益,也对一国的经济稳定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成为跨境贸易的计价结算货币,是一国货币走向国际化的起点和基础。当前,人民币国际化已成为中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与进一步融入国际经济领域的重要选择,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关键是做好业已在中国对外贸易中广泛实施的跨境贸易的人民币结算改革。客观看待和评估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水平与特点,对深化这一改革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货币供应与物价间的反常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经济学家罗纳德.麦金农教授把中国出现的在财政下降的同时保持价格水平稳定与高金融增长的现象,称之为"中国之谜"。事实上,这种货币供应与物价之间的反常规关系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常态。"中国之谜"的答案在于中国存在超额货币需求。中国超额货币需求产生于经济转轨过程中制度、行为等的变化,我们要通过货币现象的本质看到制度环境的变迁和微观主体的行为特征。  相似文献   

17.
自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问题正式提出后,晚明史研究便关涉其中,至今已有七十余年,成果丰硕。综括起来看,相关重要研究视角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社会经济的视角,核心是以资本主义萌芽为中心的追寻。二是近代化/现代化的视角,从西方冲击与中国反应模式到中国中心论,更多转向中国本土经验。三是社会的视角,导向多元结构的认识。四是全球的视角,一个整体概念的确立。通过对各主流研究视角的归纳梳理,其实还可以探寻出另一种综合视角,即沿着明代白银货币化——社会经济货币化——近代化——全球化的路径,以货币为引擎,以市场经济萌发为背景,晚明整个社会形成了连锁反应——经济、政治、社会、思想、文化等多元因素综合影响下的传统向近代的社会转型。它也可以概括为一个过程,即货币化;一个趋向,即近代化;双重使命,即走向近代化、全球化。  相似文献   

18.
现代国别货币 (如美元、日元等)是一种制度工具 ,它以本国的经济实力为基础 ,又服务、支持并刺激本国经济的发展。当一种国别货币成为国际货币时 ,这种工具不仅给该货币的发行国带来直接的经济利益 ,使发行国无偿地、长期地占有他国的部分商品和劳务 ,也有影响、为难甚至于左右他国经济的功能 ,并影响他国的政治、社会生活以至于文化、意识形态等。国别货币的国际化 ,有着极为广泛而深远的国际社会权力效能。在一定意义上讲 ,正是这样的国际化 ,推动了经济的全球化 ;反过来 ,经济的全球化又进一步强化了国别货币国际化的效能。这也就是美国为什么不积极于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 ,欧洲人要推出区域性货币“欧元”,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都极力将本国货币改变为“可自由兑换货币”的根本理由。如果仅有个别国别货币国际化 ,许多国家就会受制于该国经济 ,时常处于经济和社会政策两难之中 ,一些国家甚至于由此陷入贫困而难以自拔。单个国别货币的国际货币化 ,实际上是觊觎国际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权力 ,及对自身政治、经济和社会利益的博弈 ,还是对自身制度、文化意识形态的保卫或向其他国家传播某种制度、文化意识形态的努力。美元由于历史的原因占得了国际货币地位的先机 ,但民族国家存在的世界里 ,国家利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南宋初期的商品货币关系中,选取拥有广阔市场、曾经充当币材的绢帛作为参照,勾勒了白银与绢帛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变化的历史进程,探讨了南宋绍兴中叶至乾道间出现的”以银代绢”、"以银买绢”现象及其反映的白银货币化意义.提出了南宋初"以银代绢”、"以银买绢”现象出现之时,即是白银货币化初步实现之日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在现代西方国家的市场经济中,货币政策被公认为是最重要的宏观经济管理政策,货币政策的研究和运用已经处于比较成熟的阶段。在我国,由于经济体制正向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换,社会经济商品化、货币化和信用化的程度已明显提高,货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