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提要]省内对口援藏是由省级政府组织实施的对口支援。省内对口援藏的框架体系与对口支援西藏相似,包括建立长期稳固的结对关系、固定的援藏“投资实物工作量”标准以及相应的组织实施机制。无论援助领域重点选择,还是援助资金在受援地区之间进行分配,都充分体现省内援藏的自身特点。由于省内对口援藏财政资金是平级政府间的资金调拨,具有财政转移支付的特征,同时具有财政均等化功能,有利于协调地区间的财政不均衡,所以其财政均衡效应属于横向财政均衡,归属于省级以下的横向转移支付。省内对口援藏对于探索省级以下财政横向转移支付制度有着重要意义,从而推动实现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自西藏和平解放以来,中央政府一直对西藏采取持续援助的政策,并创造性地形成了中央关心、全国援助的全国援藏机制.中央政府的目标在全国援藏决策过程中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全国援藏的政治目标是为了社会稳定与民族团结,经济目标是为了缩小差距,实现西藏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中央4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是全国援藏政策形成并演化完善的标志.坚持推进"全国援藏"是治藏的基本国策,加大全国援藏的力度和深度,提高援藏效率是我们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中共中央自西藏和平解放以来的援藏工作,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和中央援藏政策的调整,经历了西藏和平解放至文革结束之初的持续援藏、十一届三中全会至1989年的重点援藏和1990年至2002年的对口援藏三个阶段,并延续至今。无疑,中共中央的援藏工作,对促进西藏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改善西藏各族人民的生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体现了中共中央对西藏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西藏各族人民生活的关心与爱护,是党的民族政策、民族理论在西藏的一个成功实践。  相似文献   

4.
教育援藏奠基于教育公平、"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等政治认知和价值观念体系,其演进大致经历了教育援藏的初步提出和谨慎实施、教育对口支援的提出和初具体系以及教育对口援藏体系化和制度化三个阶段。不同时期的外部观念如西藏特殊性、民族平等、科教兴国等,和内地政策实践如对口支援、西部大开发等交互融合,逐步形塑了当前的教育援藏体系。整个制度建构过程凸显观念推动-政策借鉴-政策实施-政策修正-有效制度沉淀的基本逻辑,这是中国公共政策的重要经验。但过度的制度价值依赖与制度内在理性化扩展存在一定程度的冲突,未来教育援藏需注重结合国家战略与西藏地方区情进行理性设计,整体思考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关系,提升西藏教育的自主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5.
[提要]央企援藏起源于计划经济时代,而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得到发展和完善。相对于省市援藏,中央期待央企也能发挥“政府”作用,同时在“经济援藏”上发挥特殊作用。央企加入对口援藏实际上可以被理解是“责任分担”即央企承接从中央政府转移而来的均衡区域发展的“责任”,其逻辑是特有的政企关系。在“分片负责”的前提下,央企也按照援藏省市的办法,在援藏项目、资金上实行“对口支援”,在援藏干部上实行“定期轮换”,央企建立结对关系,由此央企对口援藏的任务体系、投入体系也建立起来。由于建立起激励兼容的运作机制,这种“责任分担”具有较大的正向激励效应,央企对口援藏的绩效是显著的。  相似文献   

6.
对口援藏建设项目组织实施方式的发展演进,为我国对口援藏建设项目近40年的成功实践提供了有力保障,确保了对口援藏工作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和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文章从经济学等视角,研究了对口援藏建设项目组织实施方式的演进特征和动力机制,并提出了优化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对口支援是中国一项重要的区域发展战略,对口援藏是中国政府基于西藏的现实做出的一项重要决策,旨在促进西藏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文章基于西部11个省(自治区)的经济数据和反事实分析原理,使用合成控制方法评估了对口援藏政策的经济效应。研究发现:第一,该政策的经济增长效应和产业结构优化效应在总体上是显著的,说明中国政府对西藏的经济发展援助量质兼顾;第二,西藏产业结构演进路径与经济增长过程尚不能同步匹配,为保持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需要进一步优化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三次产业之间的有机关联。  相似文献   

8.
对口援藏是我国实现西藏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从受援方的视角分析援藏政策、机制及资源配置成效很有必要。就受援方的积极作为而言,不仅可以从受援方服从全国“一盘棋”去理解,更值得从受援方的理性行动角度来分析。西藏地方作为对口援藏的受援方,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种角色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援助,而是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与中央、援藏省市、中央企业等建立有效互动。西藏地方回应与对接了中央对口援藏的制度安排,从自治区政府层面到具体实施援藏项目的社区基层单位,将受援工作纳入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计划之中,相关工作也都被纳入各级党政机构的工作日程。同时,西藏地方的回应与对接行为,既包括对外争取中央更多政策资源和援助方更多援助资源的投入,也包括对内搞好接受援助的工作对接和推动援藏项目落地。受援方对中央对口援藏政策的回应与对接形成了一个现实的机制;反过来,这一机制又进一步促成西藏地方各层面与援藏省市、央企、中央机关的互动。受援方积极回应与对接中央对口支援政策,生动地说明对口支援西藏是一个将全国各地与西藏连接起来的媒介平台,这一平台展示了西藏与祖国的紧密联系,同时揭示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民族工作的主线是如何以...  相似文献   

9.
援藏与西藏经济社会50年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回顾近 50年来国家对西藏的援助 ,特别是三次西藏工作会议以来的援藏工作 ,分析了援藏工作对西藏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影响 ;指出了援藏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0.
自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以来,中央就对西藏进行了持续不断的干部援藏,只是形式发生了数次转换。而今"分片负责、对口支援、定期轮换"干部援藏模式已经运行了20多年,有些内容已不适应时代的需要,亟需予以调整。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对口支援西藏为例,通过分析我国对口支援政策的演进历程及运行特征得出结论:对口援藏政策的演进动力来源于实施对口支援获取的外部收益和节省的交易费用。对口援藏制度变迁兼具"自上而下"的强制性和"自下而上"的诱致性特征。对口援藏政策具有如下运行特征:运行目标偏好于城镇,运行动力多元化,运行约束较为明显,运行协调体系不够完善。今后,国家应从优化对口支援格局、调整对口支援方式、优化对口援藏资源投入结构、完善对口援藏绩效考核制度等方面改进现行对口援藏模式。  相似文献   

12.
雷梦恒  马晨曦 《国际公关》2022,(22):127-129
干部人才援藏是党和国家重要的战略决策和工作部署,对西藏各项事业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的科学指引、援藏干部角色变化、基层援藏力量相对薄弱的情况下,深化干部人才援藏工作尤为必要。干部人才援藏工作要坚持长期建藏原则,提高援藏干部人才适应能力,加大援藏干部人才基层治理能力,促进干部人才援藏工作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3.
推进教育均等化、公平化,是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保障,也是加快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重要基础.为了避免西藏因经济欠发达导致教育发展落后,我国以中央财政支出、对口援助等方式帮助西藏建立了布局和层次较为科学、合理的教育体系.1980年以来,国家实施了教育援藏,教育对口援藏,不断提高农牧民子女义务教育"三包"标准,援助内地西藏班(校),促进了西藏义务教育稳步发展,促进了西藏共享全国优质教育资源.西藏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充分体现了共享型发展特征,为西藏居民更好地接受教育、提高文化素质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4.
"体育援藏"政策是我国政府制定的用于支持与促进西藏体育事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的统称,强调通过对西藏体育事业的整体规划与具体部署,建立藏区体育人才培养体系与体育科技支援体系,发展西藏竞技体育运动,培育西藏现代体育产业。要求采取积极有效的手段,使"体育援藏"政策的各项措施在适应西藏体育事业发展实际、优化藏区全民健身体系、继承与变革藏族传统体育项目、援助藏区学校体育、构建藏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等方面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这些符合藏区体育事业发展实际的方针、政策与实践,对于促进西藏经济社会整体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政治意义和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5.
对口支援政策有力地促进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评价对口支援的资源配置效率并寻求其提升路径,对解决对口支援的有限投入与巨大需求之间的矛盾具有重要意义。以对口支援西藏为例研究主要经济因素对对口支援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对口援藏资源配置的效率总体上处于较高水平,并未出现资源的使用效率极低和过度浪费等极端状况,但部分年份对口援藏资源配置的效率较低,其中规模效率较低和纯技术效率较低分别是对口援藏早期和当前阶段配置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对口援藏资源配置的效率在空间上呈现出经济最发达地区和最落后地区效率较高而经济发展水平居中地区效率较低的"极化现象",技术进步对各受援地的对口支援效率增长贡献均呈现出越来越重要的"趋同化现象";对口援藏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在波动中略有上升,并且主要依赖于技术进步的贡献;经济体制、教育水平、农业发展水平、政策导向对对口援藏资源配置综合效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中央财政补贴和城乡消费差距对其产生显著负向影响,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对其既产生正向影响,也产生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西部大开发的背景下,国家对西部地区的教育实施了对口支援的“两个工程”,山东省被确定为新疆的对口支援单位。该文对山东支援新疆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建立援助政策的长效机制、双赢机制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组团式”教育帮扶是东西部协作框架下教育帮扶模式的制度创新,对促进西部地区教育社会发展带来积极成效,而现有研究仅对其效果进行经验判断,无法有效揭示“组团式”教育帮扶的内在逻辑与作用机制。G省T县民族中学组团帮扶的实践表明,东西部协作“组团式”教育帮扶在政治与文化嵌入、结构与关系嵌入、业务嵌入等多重嵌入机制作用下,形成了自上而下的“政策帮扶”与自下而上的“信息反馈”协同耦合的网络化治理结构,通过所需与所能的适配性帮扶举措,实现了“组团式”教育帮扶的善治善政与持续发展。未来还需完善共生单元、优化共生模式、改善共生环境,将单向嵌入治理转为双向融合、协同共生的善治格局,促进“组团式”教育帮扶更好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政治、制度和文化优势的合力推动下,传统府际对口支援发生了一场自我进化,形成了“组团式”对口支援新模式。“组团式”对口支援能够持续存在的原因是其拥有一套关系维持机制,包括“硬法授权”与“软法规约”相互包容下形成的稳定权力关系,“政绩共求”与“技艺共需”相互博弈下形成的稳定利益关系,“社会情感”与“个体情感”相互承诺下形成的稳定情感关系。面向未来,“组团式”对口支援需要吸纳社会力量、尝试市场介入、运用数智技术、坚持久久为功,但同时要注意与市民社会进行区分、规导资本趋利本性、防范智能异化风险,避免陷入帮扶依赖,最大程度挖掘“小组团”所潜藏的大能量。  相似文献   

19.
对口支援新疆是党中央、国务院制定的一项战略决策,教育援疆是对口援疆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边疆地区发展稳定与民族地区人才培养。通过对1999—2022年湖北省教育对口援疆数据的研究发现,湖北省教育援疆呈现出由“输血式”援疆向“造血式”援疆和“活血式”援疆演进特征,变革的动力由单纯的外部注入变为内外双向发力,工作机制由散点突进变为协同并进。创新举措主要有:支持援疆名校办分校、注重并鼓励结对帮扶、加快工作制度化进程、多点全学段“组团式”援疆、组织层面加强驱动、理顺援受方对口关系、选优配强援疆教师等。未来,湖北省教育援疆应在引领智力援疆、推动科技援疆、拓展就业援疆、助力产业援疆和实施文化润疆等领域全面发挥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20.
高校课程是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阵地、主渠道,深度挖掘专业课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推动专业课与思政课有机结合,是课程思政的重要内容。援藏干部口述史实践教学是新时代背景下云南大学发挥学科专业人才优势,主动融入课程思政而打造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教学的实践环节。文章以在“长期建藏”政策背景下进入并扎根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的援藏干部口述史实践教学为例,总结该实践教学对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成效和对课程思政的启示,为高校开展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的课程建设提供可资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