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9 毫秒
1.
由家庭服务员、餐馆服务员和售货员组成的被调查群体,我们称之为服务员群体,这一群体大约形成于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七十年代末期,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首先从农村迈出,广大农村开始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一系列经济政策.这种新的劳动制度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生产率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力开始出现剩余.许多年轻的农村妇女离开家乡,离开父母亲人,来到都市,进入都市的百姓家中,进入都市的餐馆、饭店和百货店,担当家庭服务员、餐馆服务员和售货员的角色.这部分报告是对172名家庭服务员、66名餐馆服务员和91名售货员的一些基本情况的描述.  相似文献   

2.
晚清绅商群体的社会构成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晚清时期的绅商群体,并不能像不少论者所认定的那样,笼统看成是中国近代新兴资产阶级的主要组成部分。本文考察了该群体的历史形成,并通过对清末绅商群体社会构成的类型分析,揭示了传统绅商、正在演变中的绅商与新兴都市资产阶级化的绅商之间区别及不均衡分布。  相似文献   

3.
当代中国正处于农耕文化向都市文化的转型阶段。在这一特殊历史时期,出现了以反映传统精英文化与都市大众文化对峙关系的具有荒诞美学特征的油画作品。这类作品运用夸张戏谑的表现形式,阐释了大众对群体身份的界定以及对生存处境的反思,风格上突出了波普文化和广告宣传的图像化形式。从当代中国特殊的现实语境来看,这类油画对荒诞性美学的表达是在统治群体与被统治群体的张力之间,以低姿态对峙高姿态,以庸俗抗衡高雅,以戏谑消解严肃,体现了艺术家的反叛精神和自我意识的觉醒,因而既具有确切反映当下社会症候的意义,又具有丰富中国艺术图像史的价值。从历史发展进程看,中国当代荒诞性油画的美学发掘和表达还有很大的开拓空间。  相似文献   

4.
本文旨在对现代中国文学史中一个庞杂而又研究成果甚多的“京派”群体 ,作一“文学社群”的文化整合审视 ,试图在群体的文化还原的过程中 ,就其生存时空的置换现象 ,探寻京派乡村与都市的地域转换构筑了群体丰富的文化意蕴 ,也创造了群体独特的文学话语和表现形式。京派文学本体的真正价值应该在一个广阔的空间得到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5.
《独立时论》群体与《时与文》群体是抗日战争胜利之后颇具特色的两个自由知识分子群体.两者的成员都以大学教授为主体,在政治上均为国共之间的中间势力,由于二者分处于不同的都市空间,无论是精神气质、政治态度、影响力的生产方式及来源上均有很大差别.将二者进行比较,将会发现中国现代知识分子演变历史中的诸多细节.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都市发展中的中与西、内地与沿海的双重异质,带来了中国现代都市文化品格的复杂性,深刻地到中国现代都市小说的文化品格,本文从文化视角考察了中国都市小说,重点探讨了海派文化与上海都市小说 ,京派文化与北平都市小说。  相似文献   

7.
爱是人类一个永桓的主题,婚姻是人闲上演一幕幕悲喜剧的舞台。而崛起在如年代中国都市的单身群体,便是这个大舞台上的一大景观!不管是出从社会历史的原因,还是由於这些独身者们自身的原因,这个单身群体的迅速崛起,已经是一个令人目瞪口呆的事实了!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在198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都市里的家族>和<流浪都市>两篇小说为例,分析了现代都市中对知识女性"现代形式"的几种误读.伴随着社会转型和道德价值体系的重构,都市的浮躁使得现代知识女性对自我价值及实现形式失去了正确的判断,亦使社会客体对现代知识女性生活方式、道德观念、价值准则等方面的群体取向的解读出现偏颇甚至错误.  相似文献   

9.
言语是一个动态的行为系统。当前都市流行语中的词汇语义模糊倾向是当代都市文化语境与青少年言语群体独特心理特征内外因相互映照的必然外显。这一现象宜琉忌堵。  相似文献   

10.
在20世纪30年代,随着中国都市的畸形繁荣,都市文学逐渐兴起。现代都市作家一方面被都市文明所代表的现代性而吸引,另一方面又常常站在传统文化的立场上,审视和批判具有“异质性”的都市文明,尤其是都市文明所带来的社会文化发展的负面效应。因此,这一时期的都市小说在主题表达上,往往呈现出一种与现代西方文学及中国传统文学都迥异的特质,一些极具都市文化特性的异化主题、漂泊主题、性爱主题等,在小说的表达上,都带有明显的现代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纠缠的痕迹。正是在这种纠缠与挣扎中,伴随着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现代都市文学的主题表达,具有一种独特的现代性价值内涵。  相似文献   

11.
伴随现代都市的兴起,城市化成为中国社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都市空间重组、都市生活方式以及都市生活体验的变化促使文学艺术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都市空间经验的感觉新奇性和感官刺激性,生成了现代都市文学"感觉化"的表达方式。作为都市空间经验的表达,新感觉派小说标志着现代意义上的中国都市文学的兴起。  相似文献   

12.
从近年来的票房黑马:都市轻喜剧入手,分析其观众群体,数据显示都市轻喜剧的观众主要是生活在大城市中的年轻白领和大学生,从年龄、心理和消费习惯和社会身份来看有一定的共同性.在“接地气”的题材和“治愈系”的情节两方面阐释都市轻喜剧的意义与功能,指出由于都市轻喜剧参与到了观众的日常生活中,成为观众意义和快感的生产资源,由此参与了都市流行文化的建构.  相似文献   

13.
论曹禺的都市剧作刘增人作为中国都市现代化和中国文学现代化历史产物的中国现代都市文学,萌芽于“五四”时期而鼎盛于三十年代。它以都市生活为题材,侧重再现由封建宗法社会向半殖民地社会急剧转换中的都市风貌、生活方式、生活节奏的变迁,或者表现、剖析挣扎、奔走在...  相似文献   

14.
九十年代以来,随着商品经济的迅猛发展,一种新的代表商业消费主义的理性文化在现代都市环境的孕育下迅速成长壮大起来,并以文化霸权的形式制约着当前的文学创作.本文从新兴"晚生代"作家群体的小说创作出发,揭示他们在面对这一纷繁复杂的都市现实时所独有的文化心态、叙述困境、情绪表述以及精神的失落与迷惘,探讨其文本创作所特有的现代都市文化语境与内涵.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80年代,台湾本土意识高涨,资本主义及全球化加剧,朱天心的作品不再是之前浪漫的、无忧无虑的书写,呈现的是对过去自由、亲密的生活方式的怀旧,对后现代台北都市人际关系的批判及对未来都市生活的期盼。藉由布迪厄的惯习、场域等概念,分析了朱天心《想我眷村的兄弟们》各个作品。一方面,朱天心通过不同的叙述者,跨越不同的族群、性别,呈现台北都市各弱势族群的惯习、都市想象以及失落感、孤离感;另一方面,作者运用第二人称、互文等写作技巧召唤读者理解都市各族群,帮助都市群体建构一个对话交流空间,表达作者对建构一个更为广泛的都市社群之家的渴望。  相似文献   

16.
中国电影艺术初创期上海影像美学内涵视听化为上海的政治影像、都市形象、女性形象等,都充分体现出上海影像与海派文化随社会历史的变迁,不断实现着有机的审美“耦合”。中国电影初创期上海影像的政治影像美学内涵萌芽视听实现为上海作为中国近代思想启蒙地和中国近代民族独立思想策源地。其近代都市形象美学内涵视听实现为上海影像中“罪恶”之都的符号化表达——帮会和现代都市景观显现。其女性形象美学内涵视听实现为电影中的都市娼妓和都市新女性。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都市文学论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现代意义的都市在中国的崛起,一种以都市为描写对象的新型的文学类别——都市文学在现代中国文学史上悄然出现并迅速发展起来,成为20世纪中国文学一道亮丽的风景。探求都市文学的发生、发展,研究都市文学的品格、特质,无疑具有很强的理论价值和文学史意义。这里登载的三篇论文,或从宏观角度揭示了中国现代都市文学的阶段性特征,或从微观角度剖析了都市文学发展过程中有意味的种种现象,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本刊希望借此专栏(本期当然只是一个开始)推动尚有不少言说空间的都市文学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文学中郭沫若的惊叹、茅盾的批判、“新感觉派”的焦虑、张爱玲的热爱、沈从文的厌恶,几乎奠定了中国文学中的都市情感指向。但台湾著名新生代作家林耀德在其散文书写中,提供了对普遍性“都市”介于“亲”与“不亲”之间的情感态度。借用已有都市书写中的“废墟”意象,将都市处理为“迷宫”意象系统,是林耀德都市散文的又一历史贡献。大量书写、思考都市这一“钢铁蝴蝶”的生命性、有机人格力量,令林耀德成为当代华文都市散文真正的领军人物。  相似文献   

19.
"都市想象"是农民对作为"他者"的都市的"先入之见",着重于由城乡差异带来的对"他者"的想象。这一带有人类学意蕴的概念表明,农民工入城动机研究中社会和文化的因素与经济理性同样不可忽视。通过考察重庆零散人力搬运从业者入城前获取都市信息的来源,分析其乡土经验和城乡差异对其都市想象图景形成的影响,回答了基于乡土生活经验的和文化观念的都市想象如何构成入城动机的问题,探讨了乡土性在农民工流动决策中的作用,为进一步理解重庆"棒棒"此类农民工群体都市融入过程中的特殊性表达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0.
都市人类学三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我国首次对都市人类学作较详细的介绍和讨论,包括:都市人类学的起源和发展进程,都市人类学方法论,着重讨论了人类学整体观、参与观察、比较研究这三种基本方法在都市研究中的应用和一些研究个案;探讨了中国发展都市人类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把文化多元、文化适应、人口移动、城市社区等方面的研究作为中国都市人类学发展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