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后乡土社会"越轨共同体"行为具有越轨类型多样性、越轨目的趋利性、越轨行为传染性、越轨扩散阶段性、越轨群体亲缘性和越轨行为组织性等特征.特有的乡村社会背景、村民思想观念和群体心理效应推动着越轨肇始者的首次涉足、早期越轨追随者的零星出现到最终后期越轨追随者的大量涌入.我们需要通过树立健康的经济发展理念、优化乡村发展模式、完善正式控制手段、挖掘民间控制资源、善用乡村宗族文化和重拾公共道德义务等方法,从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正式控制和非正式控制、外在遏制和内在遏制全方位预防越轨行为的生成、扩散和爆发.一旦发现乡村已经爆发"越轨共同体"行为,各个部门要群策群力、发挥各自职能,以"优势视角"理论指导乡村重建工作,帮助乡民摆脱越轨文化的浸淫,注重发挥刑事法律实效,从而修复支离破碎、千疮百孔的乡村.  相似文献   

2.
如何有效地帮助组织引导员工实施越轨创新,迫切地需要理论界和实践界给出答案,现有研究鲜有基于信息加工视角考察管理开放性对越轨创新的影响。通过236名在职员工两阶段数据,探讨了管理开放性对越轨创新的作用机制与边界条件。结果表明:管理开放性对越轨创新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心理安全感在管理开放性与越轨创新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创新导向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在管理开放性与越轨创新之间起正向调节作用,集体主义导向在心理安全感与越轨创新之间起正向调节作用。研究结论有助于拓展越轨创新的理论研究,并为企业更好地激发和引导越轨创新提供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3.
西方越轨社会学研究的历史、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方越轨社会学的发展 ,经历了以迪尔凯姆为代表的开创阶段、以默顿为代表的正统越轨社会学阶段和以标签学派为代表的新越轨社会学阶段 ,研究对象也从违规行为转变为社会定义和标签。依据研究对象、理论内容和逻辑结构 ,可以将西方越轨社会学划分为结构功能、社会解组、亚文化群、社会控制、标签、日常生活方法、冲突等七大流派。预测其未来发展趋势 ,中上阶级违规问题、单位违规问题、跨学派研究和国际比较研究等将成为重要研究领域 ,而社会控制学派和冲突学派将上升为主导学派  相似文献   

4.
日常生活中的越轨现象往往带有认识上的局限性,而在理论研究的框架下应以价值中立的学术立场来看待越轨.从社会学视角研究越轨为对越轨的认识由感性层面上升到理性层面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对越轨进行语义分析是对越轨进行理性认识的必要前提.在此基础上,对越轨界定标准的具体分析,为社会学意义上越轨的界定提供了参考依据.按照违反规范的性质和内容的标准将越轨划分为德俗越轨、纪律越轨和法律越轨.  相似文献   

5.
默顿运用中观理论,以科学制度为重点,对社会制度进行了另类阐释。他分析了社会制度的正功能与负功能、显功能与潜功能,创造性地提出了潜功能的概念,并深刻地分析了社会问题是社会制度的衍生物,提出社会制度变迁的动因是越轨和失范。默顿的制度分析范式对当前中国的和谐社会建设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一、“无规则之规则”之儿童画人们通常所认知的绘画规则总是经验性的,他们津津乐道的也总是以某种经验性技能的再现程度来断定其某一作品的优劣程度,所承认的也只是眼前的这张明确的正数显性的“画”的价值。这其实只是事情的一个层面。我们对“规则”一词的诠释不应以具有巨大世俗力量的“经验性”为唯一依据;也不一定非把它定格在具有经验性的某一层面不可,而应该把它理解成是一个“存在”。它是以事物的“无始无终”性以及这“无站无终”性又无时无刻地不在实现着某种“规则”为本质特征的。美国著名艺术理论家凯瑟·库赫说:“………  相似文献   

7.
从大众媒体兴起之时,大众便表现出来一种对于越轨新闻的“特殊偏好”,本文在对越轨新闻偏好这一“坏消息综合症”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分析这一现象存在且具有长久生命力的原因,并从正负两个方面阐述了这一现象带来的影响与后果。  相似文献   

8.
员工越轨创新是一种具有高风险与高回报的矛盾型创新行为.基于社会信息加工理论,通过对206份员工数据的分析,研究了悖论式领导对员工越轨创新的影响,并探讨了心理安全感与领导能力可信性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悖论式领导正向影响员工越轨创新;心理安全感在悖论式领导与员工越轨创新的关系中具有部分中介作用;领导能力可信性正向调节心理安全感在悖论式领导与员工越轨创新之间的中介作用,即领导能力可信性越高,心理安全感的中介作用越强.  相似文献   

9.
社会标签理论对学生"问题行为"的解读与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的"问题行为"与犯罪心理学所认定的"越轨犯规行为"都是对某些行为规范的偏离和违反,在这个意义上说,两者并没有什么显著的区别.对于"越轨犯规行为"的科学分析和有效转化,犯罪心理学领域提出了著名的社会标签理论.如果用该理论解读学生的"问题行为",那么它对学生"问题行为"的心理转化也会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0.
失范是规范体系的结构病态,包括规范不自洽、规范不完整、规范不明确、规范不稳定、规范不相容等情形。相对于不同规范所具有的不同的社会重要性,失范也有程度差异。不自洽、不完整、不明确、不稳定、不相容的规范愈为重要,失范现象也就愈为严重。失范不等于越轨,但又与越轨有一定关系。不论某个特定社会是否存在着失范状态,越轨行为都可能发生。但是,在社会的失范状态中,更容易滋生越轨现象。越轨作用于社会秩序,又使得社会秩序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受到损害,即导致失序。为了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应当首先努力避免出现失范状态;而当失范状态在某种情况下成为不可避免时,则应当尽量控制其范围、烈度,以尽量减少越轨或减轻失序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明确法律移植主体问题既是我国法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也是法律移植秩序化和我国法律体系完整性要求的基础上 ,从狭义的法律移植角度和宽泛的法律移植角度对法律移植主体构成进行阐述 ,认为法律移植主体应依法拥有法律移植权 ,而法律移植权属于立法权的范畴 ,故法律移植主体应具有专属性。就我国法律移植的现状而言 ,我国应尽快在法律中明确法律移植权的归属 ,使法律移植主体合法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12.
国外意义协商研究三十年评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意义协商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在国外已经有30年的研究历史。意义协商的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1)定性描述阶段(1980-1984年);(2)理论创建阶段(1985-1995年);(3)理论修正阶段(1996年至今)。本文分别对三个阶段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和归纳,指出其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意义协商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对性质命题的定义、种类、性质命题与性质命题形式、性质命题的对当关系做了全新的研究和解释。性质命题的定义不能以"性质"为种差,以"命题"为属概念;单称性质命题没必要与全称性质命题合并;性质命题与性质命题形式必须严格区分;主谓项分别相同的性质命题之间不存在真假不定的情况。  相似文献   

14.
民事诉讼证明责任分配规则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我国当事人取证能力的薄弱,法官倾向于将客观证明责任转化为主观证明责任来加以使用,笔者得出客观证明责任的重要性更多地体现在对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取证方向的指引。而由于我国证明责任分配规则在法律中规定的极为不明确,导致二审改判率的上升,因此笔者主张在实体法的制定过程中,要注意将证明责任的分配规则规定得更为明确,给法官以明确的指引。  相似文献   

15.
法治层次论主张法治由治理方式、制度形态、秩序状态和价值理念等4个高低不同的层次组成,这4个 层次,从宏观上又可分为制度法治和观念法治两大部分。法治建构论强调的是制度法治的建立方式,进化论针对 的是观念法治的衍生过程,二者不仅不相互排斥,反而是紧密相连的依存关系。  相似文献   

16.
科学界定信息范畴,必须着眼于本体论,着手于认识论,并使二者相辅相成。从认识论视角看,信息是物质在相互作用过程中表达出来的内在逻辑的时空序,表现为实体态信息、运动态信息、基因态信息、反应态信息和思维态信息等五个层次。从本体论视角看,信息是标志物质间接存在的哲学范畴。信息与物质具有对等性,信息是全面的、浓缩的,是潜信息与显信息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我国高等学校经过60多年的发展,在管理体制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这种管理特色在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我国政治、经济、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影响,高校的这种特色管理还存在诸多问题,制约着我国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必须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下,着力提升高校党委的法治能力,积极推进高校章程建设,努力培育现代大学法治文化,以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法治制度。  相似文献   

18.
对研究型教学理念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研究型教学模式进行了对比,阐述了做一个研究型教师的条件以及学校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制定标准.  相似文献   

19.
借鉴国际经验加强与改进税式支出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我国税式支出管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在总结国际上税式支出管理的主要经验及做法的基础上,就如何加强与改进我国税式支出管理,提出了若干对策和建议结合我国财政职能的转换及国情,重新界定税式支出的范围与活动领域;加快完善税收立法,特别是税式支出管理法;建立税式支出分析评估监督制度;逐步把税式支出纳入国家财政预算等.  相似文献   

20.
权利穷竭的前提是含有知识产权的产品被合法地首次投入市场。权利穷竭不等于知识产权穷竭,而是指相关知识产权权利群中的某一项子权利的穷竭,并且被穷竭的权利是为法律所明确规定的与商品的流通和购买者的使用有关的特定权利。商品自由流通和利益平衡是权利穷竭原则赖以成立的两个相辅相成的理论支柱。有关权利穷竭的空间效力范围包括领土、区域及国际三种情形,前两种已经获得内国或区域的立法和司法的承认,具有了确定性,国际穷竭由于涉及复杂的政治经济关系,至今尚未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