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译者是翻译活动的主体,其翻译活动受到源文、译者个人语言能力、素质修养等内部因素以及译文读者、社会意识形态、赞助人等外部因素的影响。除此以外,源语文化与译入语文化之间的关系也会影响译者的翻译策略。本文主要探讨源语文化与译入语文化之间的关系对译者翻译策略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每个社会都具有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这与文化的民族特色有关。"归化"和"异化"翻译策略都注意到了源语和译入语的文化差异,但异化论主张直译,强调原文的语言形式及其背后的文化因子,归化论则注重地道的译语形式及相应的文化因子。与微观翻译策略不同,作为宏观翻译策略的归化、异化观照和反映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安德烈·勒弗维尔的改写理论为基础,通过对比不同时代David Copperfield的两个中译本,分析译者选用的翻译策略,探讨了译入语社会文化意识与小说翻译策略生成的关系.研究表明: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社会文化意识对文学翻译策略具有一定的影响和制约作用,小说译本是译者这一翻译主体在不同的文化意识规范制约下对原文的一种改写.  相似文献   

4.
中国典籍外译应重视译文在跨文化语境下的可读性与可达性,过度的异化只会阻碍原作的通达,导致文化的自我边缘化,不利于真正意义上的跨文化交流.《红楼梦》英译本翻译策略选择的解读以及译本在目的语社会的接受和反应证实了文化翻译观关于翻译与权力、意识形态的关系.钱钟书的“化境论”中的“诱”对我们今天的典籍外译很有启迪作用.在现有的接受环境下,中国典籍外译不必拘泥于译本的形式和深度,应先做出适度妥协,顺应目的语读者的审美习惯和心理期待,提供他们可以接受的跨文化产品,从而译出异化程度更高的作品.  相似文献   

5.
在汉诗英译的过程当中,应该充分重视译者的主体性,而译者的主体性,通向译者的创造性。一旦抹杀了诗歌译者的创造性,也就等于取消了诗歌翻译本身。诗歌翻译的过程,其实就是诗语再生、再造的过程。散体译诗与诗体译诗以及学术性译诗与文学性译诗,作为汉诗英译的两种策略,将长久地并存于国内外翻译界。  相似文献   

6.
唐诗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也是世界文学宝库的瑰宝。唐诗英译在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努力下业已取得丰硕的成果,成为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构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手段。译者作为翻译活动的主体,其主体性的发挥决定了唐诗英译和文化传播的效果。通过对唐诗的英译研究可以看出,译者主体性存在、支配和贯穿于译者对诗歌文本的选择、阐释及翻译策略的运用之中。以译者主体性为切入点的唐诗英译研究,有助于建立更宽容的译诗评价多元体系,指导诗歌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7.
自20世纪70年代"文化转向"以后,译者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而乔治.斯坦纳的翻译四步骤使译者主体研究更加深入。《雾都孤儿》是世界经典名著,林纾译本,荣如德译本,蒋天佐译本,龙冰译本这四个不同时期的中译本都体现了鲜明的译者主体性和译者主体对翻译过程的影响。以乔治.斯坦纳的翻译四步骤对比四译本,得出译本的千差万别源于译者主体对原著自身的不同理解和阐释,应该综合考虑译者所处的历史环境和文化背景,慎重评价译本质量的高低。  相似文献   

8.
译论家韦努蒂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7世纪以来的西方翻译中,归化翻译一直居于主导地位,译文中见不到译者的痕迹,译文仿佛用译入语创作的原文。本文将会对这种状况的表现形式及形成原因进行分析;介绍译论家劳伦斯·韦努蒂异化翻译观。  相似文献   

9.
《红楼梦》被称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百科全书",对译者来说其翻译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由于不同民族的语言与文化具有共性与个性,从而形成了翻译的可译性限度。本文根据包惠南先生的分类,从语言与文化的不同层面探讨霍译本《红楼梦》翻译中的可译性限度。  相似文献   

10.
在后殖民语境下,文化译者面临着双重身份的困惑:一方面,译者在文化翻译中如果只诉诸本土策略,则有悖于其在不同文化之间的架桥目的;另一方面,译者往往面临着被异化的危险,成为他者发出异质声音的传声筒.本文从后殖民翻译研究的视域出发,探讨后殖民语境中文化翻译的诸多表征和译者定位的艰巨性及复杂性.  相似文献   

11.
当代翻译研究中的文化转向颠覆了原作与译作的等级关系,为译者带来了解放的福音,使译者有了充分展现其创造性才能的开放性空间。译者的历史意识、译者的文化意识以及译者的读者意识都指向了翻译过程中的译者主体性问题,说明了译者的主观能动性是不容忽视的,而体现原文作者、译者、译文读者和谐统一的译者主体性才是译者应有的定位。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将从译者与限定的外国文学的文化身份和译者与重塑外国文学的本土文化身份这两方面探讨译者与外国文学本土文化身份的形成的关系和这种文化身份对目的语社会的影响。译者本身的文化身份及其文化价值取向以及由此带来的对源语文本和翻译策略的选择决定了外国文本的本土文化身份  相似文献   

13.
一百多年来,中国学者在向外译介中国文学、传播中国文化的崎岖道路上不断攀爬探索,虽挫败连连,但却越挫越勇,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中国学者的文学英译有其自身的文化与美学价值,有着汉学家的中国文学英译所不能比拟的作用和意义。与霍克斯的译本相比,杨宪益和戴乃迭翻译的《红楼梦》在英语世界遭受冷遇,并不是因为杨译本质量不佳,而是因为其采用的以忠实文本为圭臬的翻译策略在当时来说有些超前,而现在则已经具备了接受这样翻译的国际语境;老舍将其小说《离婚》的英译者伊文·金告上法庭,并收回版权自行翻译,只因其译者在发挥其译者主体性时失去了底线,歪曲了中国文学;麦家的长篇小说《解密》在英语世界的成功提醒中国的英语学者,重视和讲求文本迻译策略的同时,还要强调译本的宣传推介等市场营销工作。及时总结中国学者文学外译的经验和教训对中国文学文化走向世界并融入其中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广西文化艺术精品中文化意象的翻译存在表现物象与体现窝意顾此失彼的问题.为此,译者可以把归化、异化两种翻译策略交融起来,传达文化意象的整体含义,实现目标语和源语的和谐翻译.翻译过程中应视具体语境,或采取归化的原则,或采取异化的原则,或采用归化或异化兼顾注释的原则.  相似文献   

15.
从译者主体性看翻译忠实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观中西译论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忠实的翻译标准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是译论的一贯倡导.随着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反对"忠实"的声音越来越大,"忠实"受到了质疑乃至否定.但曾经时兴的反"忠实"观并未获得较广泛的认同,反而受到了不少质疑和批评.本文从译者主体性的视角来论证"忠实"作为翻译标准的合理性、理想性,从而反击取消"忠实"的主张.  相似文献   

16.
在新的翻译理论影响下,中国译界有关归化异化研究的重心也开始发生了转移。归化异化的主导地位、影响译者策略选择的因素、策略选择对目的语文化的影响等方面得到了充分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翻译的实践精神为切入点,探讨了翻译的本质,重新审视了译者主体性与原作和读者的关系.分析了当前国内的翻译实践和翻译研究现状,提出在借鉴西方译论的同时,要重视和加强对民族传统翻译理论的学习与研究.这是我国翻译事业繁荣昌盛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8.
陈岚 《南方论刊》2010,(12):58-60
古往今来,译者的社会地位底下,并不时成为翻译活动中的"替罪羊",这使得译者和翻译活动处于尴尬的境地;然而我们依然能看到译者在翻译中的主体性发挥及其能动的作用。成为一个合格的译者,不仅要有扎实的语言功底,还要有丰富的文化素养,更要有肩上承担的文化传通的使命。本文研讨了译者面临的窘境与能动性和译者的素养与责任。  相似文献   

19.
译者主体性与影视片名的翻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翻译是一种动态的跨文化交际过程 ,而不是一种以文本形式出现的静态的终端产品。影视片名的翻译既不能无视译者的主体性而束手束脚 ,而又不能无限夸大译者的能动性而背离原本。译者在行使自己的主体能动性权力的同时 ,面临着包括翻译动机、社会特点、文化背景等诸多因素在内的翻译情景的制约 ,他应该采取变通办法使译文尽量为译入语规范所接受 ,并尽量做到准确、生动、传神 ,避免诸多混乱现象。  相似文献   

20.
译者主体性包括能动性受动性两个方面,影响译者主体性发挥的因素众多,译者本人的内因也在其中。文章以翻译家夏济安和他编选翻译的《美国名家散文选》为研究对象,着力分析译者的宗教观、女性观、爱情观和悲观主义思想等人生哲学思想对译本选择和翻译策略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