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某种物事一旦进入传统习俗之中,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其社会承载就会自然增加。从文化审美意义上看,在现代乡土作家笔下,民俗既是人物具体活动的背景,又是人物行为的心理渊源:喝年糕汤,吃烙饼,吃讲茶,这些在现实生活中比较凝固的物质民俗具有强大的文化功能。现代乡土文学家们思考的是中国人应该如何从文化的阴影中摆脱出来,过一种更健全、更正常、更合理的生活,因此在小说文本中得到展示的民俗事象的文化含义就在于其深刻的历史批判意识和反思色彩。  相似文献   

2.
在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时,注重并强调按照文化事象的自身规律,按照保护工作的自身特点,实施统筹协调的科学保护,即在明白“为何保护”和“保护什么”之后,特别关注一下“如何保护”和“怎样保护”的问题,显得极为迫切和重要。  相似文献   

3.
4.
客家“山居稻作”文化及相关文化事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生活的空间是山区,农业种植以稻子(水稻和旱稻)为主,所以客家民系形成了"山居稻作"文化,这在客家方言上有非常鲜明的体现.这种文化下的生存条件较差,相关的文化事象很多,例如二次葬、女子天足等.从本质上说,"山居稻作"文化是山区小农经济的文化体系,有优点也有缺点.我们要充分发挥其优点,尽力克服其缺点,做到扬长避短.  相似文献   

5.
少数民族文化通过影像进行表达与传播,是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发扬的表述范式。影像为少数民族“族群记忆”与文化传播提供了有效途径。“原生态”与文化事象既是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创作的策略与源泉,也是其传播方式。在影像表达中,文化事象会受到电影叙事结构与“文化传播折损”的影响。同时在与“他”民族的交互与对视中,少数民族常处于“被想象”一方,文化事象与影像表达依然存在着不同价值视角的冲突与博弈。  相似文献   

6.
哭嫁歌是一种曾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地的古老习俗,我国汉、土家、藏、彝、壮等族都有这一婚姻风俗,土家族的哭嫁歌无论从其存在的时间长度、空间广度,还是从其内容的丰富、音乐的精妙等来看,都具有代表性.哭嫁歌的研究始于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成果丰厚,但也留下了进一步研究的空间,从以前的对文化事象的关注到深入女性心理是哭嫁歌研究的一条新路径.  相似文献   

7.
月亮神话是中国上古神话的的瑰丽篇章,其生成、演变与发展浸润着丰富多彩的民俗事象,是人类文化活动的弘扬与传承,彰显着人们对宇宙的认识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相似文献   

8.
元杂剧宾白中存在着大量的民俗事象,从散白和韵白两个方面来观照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这一点,诸如衣食住行、婚丧嫁娶、游戏节令等,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了元杂剧丰富多采而又鲜活的文化底蕴。正因为元杂剧中有了大量民俗文化的展现,才使戏曲与广大观众紧密相连,使之在观众的喜爱和欣赏中成长壮大。  相似文献   

9.
宴席曲是在甘、青两省信仰伊斯兰教民族群众中广为流传的歌唱艺术形式。宴席曲中包含着丰富的历史、地理、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文化信息及穆斯林群众鲜活厚实的生活状态,并折射出甘肃地区穆斯林群众的伦理观念、价值趋向、行为方式及其独特的情感抒发方式。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结合陈刚的《大众文化与当代乌托邦》的内容上,关注中国不同时代背景下大众文化和精英文化的发展状况及彼此之间的互动,深入分析中国的文化发展经历了70年代的精英文化"一枝独秀"、80年代到90年代的大众文化崛起以及新世纪以来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的融合并带来新的消费主义的几个主要进程,认为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的较量伴随着中国社会的经济、政治、社会背景进行的,不同的文化发展轨迹与新的社会结构产生强烈的共鸣。  相似文献   

11.
如何认知和抵制庸俗文化的侵蚀,对大众文化期刊的发展至关重要。庸俗文化在大众文化期刊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低俗之风。庸俗文化产生的根源在于一些媒体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受商业利益的驱动,只重视个人和小团体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丧失了对社会应负的责任及应担负的使命。要抵制低俗之风,首先,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其次,要加强记者和编辑队伍建设。第三,大众文化期刊要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高度统一,力求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就民俗事象里达意传情的语言、副语言手段与地域的关系展开研究。民俗事象有的表现为语言或言语形态,有的表现为实物(副语言)形式。地理环境的差异,地方物产的不同,地域方言的差别,民俗事象的达意手段亦有区别  相似文献   

13.
14.
红色文化是由我们党领导和建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并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中的一种民族新文化。红色文化是中国先进文化的优秀代表,集中反映着中国共产党人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意识、精神风貌和心理品格。经过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九十多年的风雨洗礼,红色文化呈现出一些带有规律性的特征,即政治性与人民性的统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精神性与物质性的统一、民族性与开放性的统一。这些基本特征是我们在时代高起点上重新审视和更好传扬红色文化的根本立足点。  相似文献   

15.
从古今中外学者对"文化"概念的理解和文化价值批判理论出发,分析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非文化化"现象,认为当前大众文化丧失了精神价值的视野和人文精神的关怀,导致文化的内在性价值逐渐失落而工具性价值却日益高扬。因此,制定切合中国实际情况的大众文化发展战略、正确处理好大众文化发展中经济价值和内在价值的关系以及实现主流文化、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健康互动是大众文化重建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6.
土家族文化,是一种包含多层次、多方面内容的民族文化形态或区域文化形态。从历史的角度分析,山地属性是土家族文化的自然基础和地理特征;刚柔相济是土家族文化的性格特征;泛神崇拜是土家族文化的宗教信仰特征;家族本位是土家族文化的价值取向和伦理特征;封闭保守是土家族文化的社会特征。  相似文献   

17.
“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 ,中国人与传统文化密不可分的关系已割裂。 10年文革浩劫过处 ,老百姓的马克思主义精神支柱几近崩塌 ,中国百姓的精神世界里剩下的仅仅是自相矛盾的奇妙混合。而在西方商品大潮中所形成的竞争意识和拜金主义因贫富差距的拉大而得以大行其道 ,社会风气趋于浮躁、迷茫和急功近利。当文学创作恢复和发扬现代知识分子的启蒙主义和现实战斗精神的时候 ,“五四”新文学的“文学的启蒙”传统也悄然崛起。当经济成为时代的巨型话语 ,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传统人文话语既是面临挑战的境遇 ,也是得以复兴的契机。实现大众文化传统化就是建立一整套顺应自然、合乎人情、合乎客观规律、可持续发展的制度与理论 ,可以为全人类提供和谐共处的准绳。而实现传统文化大众化则必须以关注现实、中外合璧、革新教育为途径  相似文献   

18.
中原文化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原文化由表层物质文化、中层制度文化和深层精神文化组成,其基本特征通过这三个层面表现出来,具体总结和分析这些特征是我们传承和创新中原文化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19.
高校文化软实力是一种精神力,是一种文化力,是一种凝聚力,是一种服务力,是一种创造力。高校文化软实力的基本特征是:高层性与引领性、传承性与创新性、地方性与服务性、开放性与包容性。大学始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建设和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是引领文化、引领时代,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把握高校文化软实力的基本特征,有利于我国高校文化软实力在改革开放中求得进步与提升,有利于大学文化软实力更加彰显、更具活力,以教育梦托起中国梦,从而使我国大学文化更具感染力、凝聚力、时代感和使命感。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当代中国先进文化有以下基本特征:根植于现代化建设实践,并服务于现代化建设实践;面向未来,着眼于未来的发展;具有浓郁的民族性;以先进的理论为指导,具有科学性;它面向大众,服务于大众;同时,它又服务于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