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5 毫秒
1.
心理学视角下的高校德育低效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心理学视角,高校德育低效与受教育者道德接受的心理阻抗与心理障碍、教育者对受教育者心理发展的认识与情感投入不足、德育本身对学生最近发展区的脱离、学校德育心理环境的影响等息息相关。这需要我们通过重视学生道德学习心理机制和德育的情感性,以及寻求高校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等诸多途径,提高高校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现代社会心理环境对于德育的影响越来越强烈。心理环境是指影响教育活动主体内心世界的各种因素的总和。要确立建构心理环境的整体目标。坚持教育优化性原则,确立正确的导向,追求德育心理环境的艺术性和人性化,创建生动多样的德育活动载体等,是建构学校德育心理环境的有效途径。这种建构旨在以环境为载体,形成一种优化的教育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3.
美育与德育的相容性、交叉性和一致性决定了美育可以有力地促进德育。以美育促德育,不仅有利于优化德育心理环境,强化德育效果,而且有利于拓宽德育时空,提高德育品味  相似文献   

4.
农业高校德育环境的主要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阐述了区域经济因素、农业高校特殊的校情因素对农业高校德育环境的影响,提出了优化农业高校德育环境的基本措施:从治理校园及周边环境入手,不断优化育人环境;切实加强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筑牢德育阵地;加强专业思想教育,不断增强大学生“学农爱农”的理想信念;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优化心理环境;不断优化校园内部环境,增强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高等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东港学院所推行的完全学分制、书院制改革彻底颠覆了传统的高校教学管理、学生管理模式,并从德育环境、德育对象的心理、德育组织和德育评价等方面对传统的高校德育产生了影响,必须通过更新德育观念、建立依托书院社区的基层德育体系、创新德育制度来构建德育新机制。  相似文献   

6.
高校内部德育环境主要由高校内部的有形环境和无形环境构成。增强高校德育的实效性,必须优化高校德育工作环境,其关键是要加强德育工作的无形环境建设。构建高校德育工作无形环境,一要塑造高校德育工作者的完美人格,为大学生提供无形的德育资源;二要优化校园文化环境,为大学生提供无形的德育课堂;三要营造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环境,为大学生提供无形的德育催化剂。  相似文献   

7.
高校德育目标的实现离不开社会环境的配合,重视消极社会心理对德育目标的干扰有利于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较为普遍存在的埋怨、浮躁、崇洋、媚俗、迷信等消极社会心理对高校德育目标的实现造成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对此,德育工作者不能放弃自己的责任和努力。  相似文献   

8.
罗辀重环境德育论思想是其以血性教育为核心的道德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既重视利用自然物质环境,也重视营造学校人文心理环境、社区环境,以学校和社会一体化的教育环境为基础,强化学生德育实践,具有鲜明的本土化特色。  相似文献   

9.
自然人文因素对德育心理具有极大的影响与作用.一方面自然人文因素中的大自然客观环境,在人的社会实践中被"人化",它对德育心理具有启迪心灵、陶冶性情、以美育善以及具体生动的教育功能;另一方面在一定的自然地理条件下产生的地缘人文因素,是地理环境因素与社会文化因素的统一,它在生活条件、行为方式以及人文景观等方面对德育心理产生重大的影响与作用.  相似文献   

10.
心理问题是学生品德问题的根源,目前的社会环境、学校环境与家庭环境都极易引发学生心理问题并进而引发品德问题。有效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就是要关注学生心理,用心理学的方法认识学生品德问题,从调整学生心理入手塑造学生品德。首先要解决心理学视野中的困惑;其次明确心理关注是德育内涵适应时代变化不断调整的必然结果;最后由这种结果得出德育策略的可行性是对学生的心理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