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国军 《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2014,(2):11-14
人类最初对自然界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原始宗教的产生正根植于此。因此,原始的宗教形态的主要内容就是自然崇拜。契丹人也不例外,他们崇拜山,崇拜天,崇拜太阳。因为崇拜和敬畏,担心会因为自已的无知而冒犯神灵,所以需要与山神、天神沟通,及时了解神的意图,需要神灵为他们指明生活的方向。因此,在契丹人的生活中,巫作为沟通神灵的使者,在契丹人的早期生活中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辽朝建立后,巫作为一种宗教文化被保留下来,仍然在契丹人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2.
封树礼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5):526-529
契丹诗歌留存不多,但其中蕴涵的文化信息却十分丰富。契丹诗歌的演进过程,就是契丹民族汉化进程的形象展现。通过对这个过程的分析研究,揭示出契丹民族的习俗由“无礼顽器”到文质彬彬;思维模式由简单平直到二元对立;情感由简单粗放到委婉细腻;思想意识由原始状态到汉民族多种哲学相互融合。 相似文献
3.
契丹是我国古代北方地区的一个重要的游牧民族,它源于宇文鲜卑,曾建立了强大的辽国,在历史上发挥过重要的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金灭辽之后,契丹逐渐与其他民族相互融合,到现今为止已很难找到契丹人的种种生活习俗。本文从契丹的族源入手,通过对契丹人的社会组织、社会生产、婚姻形式、家庭形态四个方面的论述,让人们对契丹人建国以前的生活形态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杨福瑞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1):1-2
崇山观念是契丹族古老的自然崇拜内容之一。崇山观念当是契丹人对天地的崇拜、族源的追溯以及对山林畜猎生活的仰仗等多种心理因素的交合。在长期的历史演变过程中,辽廷以契丹人普遍的崇山观念为基础,融合了天地祭祀、崇祖敬宗、宗教信仰等核心内容,最终形成了以突出皇权政治为最高主旨的国家礼仪制度,使崇山观念达到了最高的精神境界,构成辽朝政治文化的最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吴奕璇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4(4):101-105
契丹文学主要是指契丹贵族的文学、由宋入辽文人文学以及契丹民间文学这三个构成部分。契丹文化是孕育契丹文学的母体,契丹文学风格的形成与其特有的游牧民族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契丹民族崇武尚勇、粗犷豪放,该民族风格特征是由本民族独特的草原游牧文化、地理、人文、生活习性、居住特点所决定的。这一风格深刻地影响了契丹文学,此外,契丹文学作为契丹文化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旅游方面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6.
7.
杨毓骧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0(1):70-74
契丹人在蒙元初期随蒙古军进驻云南以后 ,因长期受当地汉族、彝族、白族、傣族及古代濮人孟高棉语族的各种物质文化相互渗透和影响 ,其后裔在饮食、服饰、民居等方面 ,逐渐改变了祖国北方古契丹人的习俗 ,形成了具有本身特点的新的物质文化 相似文献
8.
佟宝山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2):62-65
契丹是我国的古老民族。从其建立的辽朝到金元时期 ,几百年间 ,形成的汉契一体的大中华观念非常可贵。在金元时代 ,这种民族意识、民族心理更为突出 ,对蒙古统一全国及元朝的发展都曾产生积极影响。研究金元时期契丹人的民族心态 ,将有助于对这个民族的更多了解 相似文献
9.
苗润博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62(4):113-123
元修《辽史》关于契丹早期史的记载,不仅限于抄撮旧文、敷衍成篇,更是对契丹历史的重构,其间隐含的编纂因素与叙述框架值得深入剖析。对《世表》《营卫志》所见早期史叙述中的关键榫卯之处加以逐一拆解,可以发现元朝史官的核心工作方法是对不同文献系统的材料进行杂糅、拼接,形成一套看似整饬的历史叙述,其内在逻辑是站在后来人的立场上加以追溯、归纳,将契丹原本多元复杂的衍变轨迹简单化约为一元线性的发展脉络,忽略了不同时代、不同主体的历史叙述可能存在的根本性矛盾。走出元修《辽史》的契丹史观,应当成为辽金史研究开辟新局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0.
王凤梅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1(2):48-52
西辽是我国北方古代契丹民族在今新疆西部和中亚地区建立的政权,在立国的 90年(1132~1218年)中,从一支游牧民族转变为定居农业民族,并且在吸收土著统治者统治经验的基础上,创建和制定了自己的统治体制和政策,对促进中亚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文心雕龙>与佛教关系简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大宏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30(2):127-130
刘勰师从僧祜佛学道统的基本特征表现在熟稔佛教经藏体系.通过参与造藏和撰写经录《出三藏记集》,佛家经录按不同性质分别撰集.以渊源、内容为分类标准的原则超越了传统目录学的水平,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学科普通性,成为刘勰构造其文论体系的参照典范。刘勰对一体三宝观念的利用及对论体的重视.都显示了他的崇佛倾向。 相似文献
12.
刘治川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337-340
契丹的兴起与突厥的关系较为密切,突厥强大并称霸东亚时,契丹族则依附之.中原王朝强大而突厥衰落之时,契丹族就叛离突厥依附于中原王朝.契丹对突厥时而依附时而叛离,这种关系对于契丹的发展既有利也有弊,虽然契丹依附于突厥被迫接受其统治,但在客观上增强了契丹民族凝聚力,同时契丹主动与中原王朝接触,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 相似文献
13.
杨福瑞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5)
活动于松漠广阔区域的契丹族与奚族的源流及关系,既不能简单地划为东胡鲜卑系统,亦不能笼统地归于匈奴族。作为“异种同类”的两族,族源归属问题,需要多学科的通力合作,并借助于现代科技手段才得以澄清。在六至十世纪的发展中,奚族最终成为契丹民族共同体中的一员,并为辽朝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4.
霍宇红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6):1-6
服饰是一个民族的标志,也是一种文化元素。契丹民族作为一支强大的北方少数民族,在长期的游牧生活中,固守着小袖、交领(或圆领)左衽长袍,内穿直领中单,下着长腿紧身裤,腰佩蹀躞带,足下穿靴,这是一种传统服饰,也是民族固有的本色。辽建国后,随着农耕经济的发展,契丹族固有的服饰习俗在某些方面被打破,出现了具有中原汉族特色的着右衽... 相似文献
15.
鞠贺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2)
佛教是辽朝的主流宗教,对辽政权各个层面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前贤力图多维度地复原辽朝佛教发展的原貌,已对多个领域进行过研究,尤其表现在佛教与政治、经济及社会文化的互动关系上,对于其他方面的探讨则尚存继续深化的空间。结合多种材料和多种研究方法,推动对辽朝佛教研究的深化,更有利于透视辽朝佛教信仰在整个中国长时段历史中的特殊性和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6.
夏宇旭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9,37(3):38-41
本文对金代契丹人的部族和[幺乙]组织的设立、分布、管理以及在这一组织下契丹人的生活状况做简要论述,以期对金代契丹人这一社会组织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文华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
契丹族在10世纪初建立了辽帝国,契丹族的舞蹈艺术是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相互融合、渗透的产物,有着与其他民族舞蹈不同的表现形式和特征。契丹族的舞蹈艺术对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的舞蹈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洪纬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2)
在10世纪,南下经略是契丹向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学界对契丹南下经略活动研究颇丰,尤其对契丹南下经略的目的与影响都进行了具有广度与深度的研究。但多数研究注重以契丹南下经略结果来推论目的,缺少对契丹南下经略中军事活动与政治契合度的关联研究。对以契丹为主体的南下过程中,契丹与中原互动研究关注不多。对南下经略过程中契丹其他军事问题的研究还有待深入。因而有必要通过对史料的深入挖掘,对这些问题进一步研究,以便了解契丹南下决策的根本出发点与10世纪南北格局形成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9.
契丹音乐原本是原始部落风格。石晋的进献、尤其是太宗耶律德光灭晋入汴的大规模掳掠,使得契丹乐内容空前充实、功能空前完备。契丹乐显示出强烈的国家属性,成为合格的国家音乐。辽乐的国家化增强了辽对汉人尤其是燕云十六州统治的礼乐力量,也强化了其兼治契丹与汉人的礼乐自信。辽乐兼并石晋音乐并凸显国家化色彩,也是其后来与北宋抗衡的文化力量所在。 相似文献
20.
契丹神话传说是契丹文学的重要源头,主要包括契丹族源、"三祖三变"及辽太祖出生等神话传说。契丹的神话传说,经历了"神怪——披着神怪外衣的人——有神异法术的人"三个发展阶段,反映了契丹人对于青牛、白马、太阳、龙等图腾的崇拜。其图腾的发展变化,是不同时期文明的反映,也是各部族融合的结果,龙图腾的出现,从一个侧面体现出契丹人对中华文化的吸收与认同。契丹的神话传说,对其部族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使其形成了以二元结构为主的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