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祝曙光 《江汉论坛》2007,22(7):98-102
日本铁路是日本近代化的产物与标志之一,而它又反过来影响并推动日本近代化的发展.铁路对日本近代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铁路的出现和延伸,极大地推动了日本的资源开发和城乡商品流通,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商品化和区域化,加速了传统经济结构的解体和近代工业的发展.此外,知识的传播、教育的发展、社会风气的变化以及生活习俗的嬗变等也都与铁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近代前期的华北商品市场是内贸型的市场模式 ,鸦片战争尤其是 19世纪 70年代以后 ,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影响下 ,华北传统的市场格局开始解体 ,商品市场的发育呈现出和传统市场诸多的不同点。本文从五个方面论述了近代华北商品市场发育的特点 :(1)市场功能进一步深化 ,现代市场体系初步形成 ;(2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商品种类增多 ,商品流通规模扩大 ;(3 )与海外市场的经济联系日趋紧密 ,成为全国性统一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4)市场经营主体和经营方式的变化 ;(5)市场发育的不平衡性。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关于铁路与华北市镇经济近代化之间关系的研究成果日益增多。由于学者们大都倾向于选择受铁路影响显著的市镇作为研究对象,因此得出了铁路对沿线市镇经济近代化进程影响巨大的基本结论。这一结论证之以唐山、石家庄、秦皇岛等市镇,无疑是成立的,但度之以杨柳青等市镇,则似乎并不相符。2012年12月1日笔者前往杨柳青进行考察时,看到  相似文献   

4.
在铁路与近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这一研究领域内,铁路与城市形态演变之间关系的研究,是学者们关注的一个热点。但已有成果大都陷入铁路与城市工商业发展、人口增长及街市扩充这一分析框架的窠臼,鲜有突破。本文试图以1905~1937年间华北铁路沿线城镇为考察对象,通过考察铁路运营管理机构对近代城镇形态演变的影响,为深化相关研究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近代山东商品流通结构的变迁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庄维民 《东岳论丛》2000,21(2):62-68
在鸦片战争之前 ,传统经济尚不能为市场提供足够的可资远程流通的商品资源 ,商路状况与交易商品的趋同性 ,限制了商品流通的发展。经济环境和条件的变化导致了近代商品流通的变迁 ,变迁根源于开埠通商后对外贸易的巨变和产业改进的进程。在新机制的作用下 ,新的流通结构逐渐在变化中形成。其内容与特点是 :土洋货商品的双向流通 ;进出口型商品成为新结构下的主导商品 ;商品流通在多层次的市场结构下运行 ;国内工业品和农产品的流通渐成规模。变迁对流通规模的扩大和商人资本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晋隆冈 《河北学刊》2007,27(3):241-244
近代以来,以天津为中心的近代河北铁路网的形成,对河北的农村经济产生了深刻影响.本文重点考察了铁路对近代河北农村经济的推动作用.铁路的修建促进了农产品流通范围的扩大和输出量的增加,同时也促进了手工业产品流通范围的扩大和外运量的增加,并促使农村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解体,加快了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河北农村由传统经济向近代经济的转型.  相似文献   

7.
近代城镇经纪业与广西民族经济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纪业又称牙行、平码行,是商品交换的产物。近代广西经纪业在城镇市场获得深入发展后迅速引起市场商品结构、交易方式等系列变化,加速了广西农业商品化进程,促进商品流通和市场扩大,并推动专业圩市日益繁荣,因而开启了广西民族经济走向大融合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8.
铁路与太原城市近代化进程:1907-1937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以来,随着铁路网络的形成与铁路运输业的发展,山西开始逐渐摆脱腹地交通对区域城市近代化的桎梏,1907年正太铁路的通车以及1933年同蒲铁路的分段运营便充分展现了铁路与太原这一内陆省会城市工商业以及城市结构变动等方面的关联作用。山西城市格局也呈现出沿铁路线分布的特点,城镇等级体系更趋完善。从更宽阔的视野来看,以太原为集中地,以正太铁路、同蒲铁路为运输路径,以沿海商埠为指向的晋中区域近代化进程明显加快。  相似文献   

9.
工商业为工业和商业的统称。清末十年,在全国新政的浪潮中,山东实行的新政颇有成效,济南开埠可以说是山东新政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政中,胶济铁路和济南商埠开设促进了济南工商业的发展,一大批近代新式工商业开始出现,对济南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使济南由传统的政治消费型城市向现代工商业新城转变,济南的经济地位得到了提高,逐渐成为华北的经济中心之一。  相似文献   

10.
一、城市社会转型与普通学校教育 城市转型是指从传统城市向新型城市的转变过程。城市的社会结构重构作为一种社会形态的转化,是城市转型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这个过程中,提升全社会的文化结构,提高全体市民的文化普及水平,是实现城市近代化社会转型的先决条件。所以建立和健全国民的普通学校教育体系就成为传统城市向近代城市转型的必由之路。近代华北城市转型与近代华北教育发展正是这样一种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的依存关系。  相似文献   

11.
一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货币流通量与商品流通量必须相适应,这仍然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经济规律。这个规律,已经被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所证明。然而,实际的经济生活还进一步提出了货币流通总量的结构和商品流通总量的结构问題。本文打算撇开商品流通的结构问題不论,单就货币流通总量的结构问題进行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12.
近代中国沦为粮食进口大国的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德平 《江汉论坛》2003,7(6):64-66
近代中国沦为世界粮食进口大国的主要原因有:帝国主义经济掠夺造成中国商业性农业畸形发展,影响粮食生产是导致中国近代缺粮的根本原因;同时,近代中国沉重的人口压力也增加对进口粮食的需求;另外,清政府媚外压内的关税政策阻碍了国内粮食商品流通,更使洋米洋面得以在中国乘势倾销。  相似文献   

13.
孙中山对近代世界铁路的认知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从兵 《学术论坛》2003,2(5):113-117
由于第二次现代化大浪潮时期美国的铁路建设速度最快,孙中山对近代世界铁路的认知以美国为主。他对近代世界铁路的发展大势、基本成就、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建设与管理体制或经验等方面均有一定的认识,其认知水平超出了他以前的中国近代的其他先进人物。他关于铁路问题的话语目的在于以世界铁路为例证阐述他的有关中国铁路建设的计划和主张,反映了他以惯有的世界眼光取人所长为我所用并驾而上之的广阔胸怀和爱国情怀。  相似文献   

14.
近代华北农村丧葬礼制的特点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华北农村丧葬礼制的特点及成因董江爱中国人自古就把养生送死等量齐观,到了近代则更是“送死多厚于养生,颇合慎终之义”①。中国的丧葬礼制有着悠久的历史,近代华北农村由于受地理位置的限制和经济文化发展状况的影响,基本上延续了古代丧礼,其总特征为繁文缛节的...  相似文献   

15.
张利民 《河北学刊》2004,24(6):177-182
明清时期 ,运河漕运和贸易促使运河附近的港口城镇成为规模不一的南北商品集散中心 ,海运漕粮和沿海贸易带动和促进了沿海港口城镇的发展。根据当时的商品流通网络 ,华北地区分为两个经济区域 ,各经济区域内经济重心是在大运河和驿道等交通枢纽、首都和省会附近等华北平原农业比较发展地区。近代以后 ,华北地区的经济发展被迫纳入世界经济体系的轨道 ,沿海城镇内外贸易和工商业的发展 ,增强了自身的经济实力和辐射能力 ,成为不同范围的经济中心。随着商品运输方式的变革和商品流通网络的重组 ,港口城镇完成了向东部沿海的区位转移。但是 ,这并没有打破原来的两个经济区域的格局。其中 ,最突出的变化就是经济重心逐渐转向沿海和近代交通运输枢纽 ,其空间特征就是从偏重内地向沿海地区东移。而且 ,这种符合自由竞争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 ,一直延续至今  相似文献   

16.
京奉铁路(关内段)沿线地区城镇体系在铁路开通已有所变动,但仍然保留着较多的传统特征。京奉铁路各段相继建成后,随着天津的继续成长和唐山、秦皇岛、廊坊等城镇的兴起和发展,到1937年前,本地区城镇的等级规模结构、职能组合结构、地域空间结构及城市间联系与城镇网络等,均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动。开埠通商、近代工商业发展和近代交通运输业的兴起,是促成变动发生的三大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清代前期岭南市场的商品流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清代前期,随着岭南区域经济开发的全面发展、随着手工业城镇和商业港市的兴起、随着对外贸易的发展和水运体系的建立,在这个独特的经济区域里,产生出了一个完整的商品流通体系——岭南市场。本文将对岭南市场的商品流通作一初步考察。一、岭南市场的商品流通总额和商品结构市场是商品供求关系的总和。没有商品供  相似文献   

18.
卸任临时大总统之后,孙中山对中国近代铁路建设进行认真思考,提出了较完整的铁路建设的构想。他认为:铁路建设是二十世纪初解决中国社会问题的关键;借外债是中国近代铁路建设的必由之路;铁路建设应以干线为主、以中心城市为主、兼顾全国;铁路的管理以“国家社会主义”为归宿。孙中山铁路建设的构想充分反映孙中山强烈的民族忧患意识和务实、开放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19.
苏文捷 《理论界》2007,(3):57-58
本文通过对新形势下辽宁商品流通产业发展有利和不利因素的分析,从制定商品流通产业发展战略、提升商品流通的总量和份额、调整商品流通产业结构、调整商品流通企业结构、转变政府管理方式等五个方面,详细阐述了以全方位创新来促进辽宁流通业发展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20.
近代江南市镇和华北市镇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江南地区是中国市镇发育最完善最具代表性的地区,华北地区则长期是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是中国历史上城镇体系形成较早的区域,但公元12世纪以后,华北的经济发展开始落后于江南,直到近代华北的市镇不如江南发达。文章从市镇的类型、特点和作用等方面研究江南和华北市镇在发展过程中的共同点,从市镇的发展情况、市镇的分布格局、市镇的经济功能———功能定位和市场发育等方面研究它们的差异,进而探讨近代华北市镇发展落后的原因,以期为当今中国小城镇的发展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