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我国逻辑学界普遍认为同一律等四条规律是思维逻辑形式的规律。中国人民大学《形式逻辑》指出:“形式逻辑研究思维的逻辑形式,还研究思维逻辑形式的规律: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它们是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普通逻辑原理》认为:“逻辑形式的规律有很多,其中有些规律……体现了正确的思维的基本要求……这一部分规律叫做思维的基本规律。思维的基本规律有四条,即: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 我们认为,从同一律等四条规律的实际看,认为它们是“思维逻辑形式的规律”这一观点值得重新探讨。本文将从基本内容、逻辑要求以及违反逻辑要求的逻辑错误三个方面,论证四条规律中最基本的一条─—同一律不是思维逻辑形式的规律,而是思维内容的规律。 一 同一律的基本内容通常被表述为:“在同一思维(即对同一对象的同一方面的思维)过  相似文献   

2.
在传统逻辑中,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对充足理由律有争议,本文不论及)被称为逻辑基本规律.这些规律在各种思维形式中普遍起作用,而这些规律究竟是怎样起作用的?其内容究竟应该怎样表述?三个规律中哪个更根本?对这些问题,笔者认为有进一步讨论的必要.一 按照目前较流行的说法,矛盾律的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矛盾或互相反对的命题(有人称为“思想”,其实指的就是命题)不能同时是真的.排中律的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按照一些书上的说法,实际上还应加上“或具有下反对关系的命  相似文献   

3.
形式逻辑前三条基本规律在多值逻辑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规定命题的取值非真即假,非假即真,不能有第三种情况,这种逻辑称作“二值逻辑”。在二值逻辑中,形式逻辑前三条基本规律——同一律(A→A),矛盾律、排中律都是永真式,并相互等价,规定命题的取值可有第三种、第四种、乃至可数任意多种情况,这类逻辑统称作“多值逻辑。”在多值逻辑  相似文献   

4.
普通逻辑基本规律是正确思维的必要条件 ,艺术创作虽然主要运用形象思维 ,但同一律 ,矛盾律和排中律对其仍有不可抗拒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从亚氏详尽论述矛盾律和排中律以及偶有涉及同一律的思想出发,指明亚氏根本没有把充足理由律作为形式逻辑的一个基本规律;然后进一步指出,在亚氏形式逻辑的三个基本规律中,矛盾律是最基本的规律,从亚氏逻辑理论看,最根本的原则是无矛盾性而非同一性;最后肯定了亚氏关于逻辑规律的学说在亚氏逻辑乃至整个逻辑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同时还指出亚氏逻辑基本规律学说的局限似有混淆哲学认识论与形式逻辑之嫌。  相似文献   

6.
作为形式逻辑基本规律之一的排中律和同一律、不矛盾律一样,都是形式逻辑所研究的思维形式结构和简单逻辑方法的理论基础。准确地揭示这条思维规律的基本涵义、适用范围和表述公式,对于人们深入研究形式逻辑的基本理论,合乎逻辑地进行思维活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对于上述问题的解决,国内外的逻辑论著还持有不同见解,尚需进一步讨论。限于篇幅,本文仅就以下两个问题略抒己见。  相似文献   

7.
在古代,亚里士多德第一个系统地阐释了形式逻辑基本规律的学说,但在他之前,已有哲学家对此作了探究,他们被认为是这方面思想的先驱。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体现了规律性的思想;巴门尼德是亚氏前对逻辑规律论述最多的人,他最先论述了同一律,也涉及矛盾律和排中律;芝诺在提出反证法的论证方法时实际上运用了矛盾律;柏拉图较为详尽地研究过思维的矛盾原则,同时也涉及同一律。所有这些都为亚氏逻辑规律的思想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同一律、不矛盾律、排中律)与客观事物的规律的关系是: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是思维领域本身的规律,而不是由对客观事物的规律的反映所形成的规律。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的客观基础是思维的主体(人)的大脑的相对稳定性。这些观点并不违背列宁的教导,并不违背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  相似文献   

9.
文章对易子的《逻辑问题三题》一文中关于矛盾律与排中律公式的“修正”提出了修正。作者认为,易子的公式之所以不能成立,关键在于真值联结词的空缺。要完整地表示出矛盾律和排中律的公式,必须增补两个用来表示命题间反对关系与下反对关系的真值联结词  相似文献   

10.
不矛盾律和排中律是什么关系,它们的含义应该怎样表述,违反不矛盾律和排中律的逻辑错误有那些情况?我们觉得,这些问题有从思维实际出发加以总结、补充的必要。 一 不矛盾律和排中律是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两条基本的逻辑规律。不矛盾律的含义是说,人们思考问题的时候,对于同一个思考对象,不能做出两个歪曲实际的互相矛盾或互相反对的判断。如果出现了这种情况,不矛盾律就向人们指出:在这两个互相矛盾或反对的判断中,必有一个是假的(也可能两个都是假的),因而,人们对于这个思考对象,不能不顾实际地  相似文献   

11.
战国时期哲学家韩非首次提出"矛盾"概念,并在《五蠢》篇中概括出"不相容之事,不两立也。"他的"矛盾之说"其实质是,具有不相容关系的两个命题,不能都是真的。它巧妙地表达了矛盾律的精神实质,并尖锐地提出了自相矛盾问题。但他并未像形式逻辑的创始人亚里士多德对矛盾律解释的那么科学和准确。它们的区别在于,韩非有时是在对客观事物的比喻意义上使用"不相容之事,不两立"这一观点,而亚里士多德是将思维现象同客观事物分离开来,以纯粹的状态研究思维规律,韩非也就作不出亚里士多德那样的对矛盾律元语言层次的叙述。  相似文献   

12.
哲思逻辑的判定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哲思逻辑系统内,有同时遵守矛盾律和排中律的经典否定联结词,有遵守矛盾律而不遵守排中律的构造性否定联结词,有不遵守矛盾律而遵守排中律的弗协调否定联结词,还有既不遵守矛盾律又不遵守排中律的辩证否定联结词.哲思逻辑是可判定的,其判定方法包括分支真值表、分支归谬赋值法和分支树图方法等.  相似文献   

13.
略论创新与逻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实施以创新为灵魂的科教兴国战略,还要请进"罗先生"(Logic)和"费先生"(Philosophy)。逻辑是科学理论对错的裁判,哲学是科学理论创新的教练。逻辑是思维对"质"的分辨,应重视逻辑学。逻辑学创新的若干成果:只要把矛盾律理解成思维的规则,就可认定理发师悖论、罗素悖论等一批悖论都是矛盾谬论。只要严格区分思维层次,可对排中律做出创新的解释,断定欧布里德悖论是佯悖,还可简化哥德尔定理的证明。用逻辑分析出天文学中的哈勃定律意味着宇宙间存在万有斥力,它与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相互矛盾。当前,科学创新(不包括技术创新)既缺乏市场的激励机制,更缺乏评价的法律制度,创新者没有平等的对话和申辩的权利。应改变"运动员"当"裁判"的局面,建立保护科学发现发明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4.
要合理解决悖论,首先要区别思想中三种不同的逻辑否定词:同指否定词并非();异指否定词非(′);兼指否定词不只是()。其次,要区分思想中四种不同矛盾命题:逻辑矛盾命题;辩证矛盾命题;怪论矛盾命题;悖论矛盾命题。它们具有辩证矛盾命题的语义内容,却具有逻辑矛盾命题的语法表达形式。再次,要有令人满意的解决悖论的标准。罗素指出的解决悖论的三个必要条件,可作为令人满意解决悖论的共同标准。近百年来解决悖论诸种方案可分为(1)特设性排除悖论方案;(2)特设性容纳悖论方案;(3)非特设性扬弃悖论方案三大类。按罗素提出的三个标准,解决悖论方案(1)和(2)是不能令人满意的,(3)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15.
应把“自指代命题”从“自指命题”中区分出来,前者违反同一律,作代换还可能违反矛盾律,因此禁止使用自指代命题。对内容不明的自指命题作真假对错的评判,不可能给出确定的结论,但也不会出现矛盾。说谎者悖论是一个佯悖。它被称为悖论,是因为推理者混淆了思维的层次,构造了自指代命题并进行代换才导致矛盾。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所构造的自指代命题的可证性存在矛盾的双重标准,定理的证法中共用了矛盾的双重标准,其结论值得商榷。结论中的“不可判定”命题,现在有三种不同的错误解释:是非不可分辨的命题(三值)、是非可分辨但不确定的命题(二值)、除自指代命题之外的是非都不可证的其他命题,它们都不是哥德尔的证法所支持的结论。它导致“真理丧失说”和“数学丧失了确定性”缺乏依据。  相似文献   

16.
哲思逻辑——一个形而上学内容的公理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经典命题逻辑的系统内,增加一个一元算子*,通过定义引入两个一元算子2和△,可以建立一个经典命题逻辑的扩充系统——哲思逻辑系统。在该扩充系统内,有遵守矛盾律和排中律的经典否定算子,有遵守矛盾律而不遵守排中律的构造性否定算子,有不遵守矛盾律而遵守排中律的弗协调否定算子,还有既不遵守矛盾律又不遵守排中律的辩证否定算子。通过引入关于*的一个形式语义,可以证明哲思逻辑系统具有可靠性和完全性。在哲思逻辑中,A和A之间是矛盾关系,A和2A之间是反对关系,A和△A之间是下反对关系,A和*A之间是差等关系。所以,哲思逻辑又可以称为对当关系逻辑。  相似文献   

17.
历史是有规律的历史,其前进发展遵循着特定的历史逻辑。在历史潮流中把握历史脉络,追寻历史规律,提升历史自觉,推动历史前进,是作为社会主体的人发挥主观能动性、展现自我价值的重要体现。中国共产党是善于把握规律、按规律实践的无产阶级政党,自成立以来就重视对历史规律的探索和遵循,并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实践中不断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为走历史必由之路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既坚持和继承了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三大规律”的基本论断,也基于新的历史方位、历史使命和历史实践深化了对“三大规律”的认识,更进一步提升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推动历史发展、创造历史奇迹的自觉和自信。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代中国社会的法治建设进程中,法治悖论困扰着关于法治的理论认识与现实运行.本文运用马克思早期著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表述的悖论观,展开对法治悖论的哲学反思.首先将法治悖论划分为形式逻辑层面的法治悖论与认识论层面的法治悖论,进一步分析法治悖论产生的逻辑学原因与认识论原因,以及法治悖论的逻辑学原因与认识论原因之间的内在联系,特别指出法治悖论在认识论上的启示意义,最后提出对待当代中国法治悖论的应有态度与解决之道,即应当从人的自由本质之价值元点设定出发,坚持形式法治与实质法治的辩证统一,通过法治的社会实践活动不断化解法治悖论,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文旨在通过一个新的角度给“白马非马”这一哲学命题以新的剖析,主要的分析手段是形式逻辑学三大定律之一———同一律。通过分析,对原命题的逻辑思路有了全面的清晰认识。最后得出结论:只有遵循同一律的论证才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