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内蒙古草原退化社会经济原因分析与可持续利用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蒙古草地资源丰富,但近年来,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不合理经济活动的共同作用,草地资源面临着逐年退化,面积日益缩小的危机。本文通过对内蒙古草地退化现状的调查研究,剖析了草地退化的社会经济原因,认为制度不完善,过度放牧,牧民生产单一等是导致草原退化的重要原因,就此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以来,市场机制正逐步渗透进牧区,各种经济活动在牧区的展开,加剧了草原退化现象。文章通过乌尔苏木的实地调查,发现外来者以“偷挖药材”,“买卖草场”,找牧民“代养牛羊”等行为,进一步汲取了牧区的生态资源。草原生态正被纳入到一个市场经济的框架之中,成为“资源”和“商品”被过度掠夺。转型时期的市场化缺少适当的规范,是造成草原生态恶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草地资源退化沙化问题越来越得到广泛关注,并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热点。至于草地资源退化沙化原因,议论纷纷,侧重各异,但大体上可概括为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影响的结果。其中超载过牧也是草场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对西鸟珠穆沁旗实地考察和调查的基础上,对草原畜牧业生产状况进行论述,分析草地利用中的超载过牧状况,并提出了加大“三牧”制度的投资力度,加强草畜平衡的监督、执法力度,大力推进牧区人口向城镇转移等对策。  相似文献   

4.
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畜草双承包责任制因忽视干旱半干旱草原极高的资源时空异质性,导致草原生态系统退化和畜牧业成本剧增等诸多问题。但草场承包时考虑到异质性的一些社区,也没有逃脱类似问题。究其原因,草场承包不仅不适合当地特殊的生态系统,更重要的是,它破坏了牧区社会系统管理和生态系统管理长期形成的尺度匹配。案例研究表明,草场承包的社区破碎化引发了牧区社会系统管理的破碎化,再加上资源开发、气候变化等压力,导致草原生态系统管理的混乱,最终出现草场退化。因此,要想恢复退化草原,需要建立社会生态系统管理的等级框架,减少社区的破碎化问题,重建社会系统管理和生态系统管理的尺度匹配。  相似文献   

5.
21世纪以来,新疆北部牧区牧民在非农产业务工就业和进入城镇生活的现象十分普遍,形成了“半农(牧)半工”的生计模式,进而促成牧区社会进入后定居时代。调查发现,定居后牧民面临着农牧业生产边际效益下降与草原生态环境快速退化双重暴露的困境,与草原生态环境的关系从平衡走向了失衡。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及新型城镇化的推动下,新疆北部牧区牧民生计方式持续调整和优化,为重塑牧民与草原生态环境关系创造了新的机遇。因此,应持续优化牧民生计方式,推动新疆北部牧区走绿色发展之路,最终实现牧民与草原的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6.
草原牧区正在经历剧烈的变迁,传统的牧区被定居和草场的不断细分所代替;在市场和政府的双重推动下,越来越多的牧区人口开始迁移到牧区之外。随着草场的退化,政府在草原牧区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希望缓解草原的压力,如休牧禁牧、草畜平衡。人们经常将这些牧区的变化看作是人口增加所导致的必然结果。希塔嘎查的调查表明,许多制度的选择并不是人口资源压力下的唯一选择。如走场制度的被放弃主要不是人口和牲畜增加的自然结果,而是畜牧业经营单位被缩小的结果,因此希望通过减少牧区人口,从而减少牲畜,并最终改善草原环境的政策也因为多种因素的影响而无法达到预期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半农半牧区经济,是广大藏区的一个重要的经济类型。在四化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中,如何认识、开发、利用半农半牧区的资源优势,对加快商品生产和农牧民致富的步伐,意义十分重大。本文以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新龙县在半农半牧区大力发展小牛场的实践为研究对象,试图对这一问题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通过调研,重点反映半农半牧区农牧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农牧业生产约束力加大,生态保护与发展畜牧业之间的矛盾突出,金融服务严重滞后于农牧业生产,创新经营体制迟缓等问题,并结合实际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关注中小牧户,帮助中小牧户,是协调草原生态目标和牧民生计目标的关键。本文基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的阿拉善左旗、中部的四子王旗和东部的陈巴尔虎旗三个旗县的实地调研,对中小牧户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对中小牧户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中小牧户是指草场经营面积未能实现适度规模经营的牧户。中小牧户产生的原因有:(1)特定时期的人口增长;(2)草地退化;(3)嘎查的草地资源禀赋(草地类型、人均草场面积);(4)草场的初始分配政策;(5)牧户家庭人口变动。为促进草原可持续发展,在后续完善草原保护和牧民收入相关政策措施中需要充分考虑中小牧户产生的背后原因。  相似文献   

10.
民族地区的草原沙化问题不仅使我国草原环境进一步恶化,而且草场完全失去放牧价值,给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极大危害.为提高当地牧民生活水平,实现草地资源持续利用和草地向良性化发展,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不少牧区从自身实际需要出发,从不同的角度探索着草畜平衡的模式.本文介绍和总结了社区草畜平衡的不同模式,分析了不同模式的优势与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维护草原建设,提高牧民牲畜出栏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一、责任制推行情况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国少数民族牧区畜牧业生产发生了十分令人欣喜的变化。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和完善,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当前牧区生产责任制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第一,牲畜“包干到户”责任制。内蒙古、西藏和新疆一些县、社都采取这种形式。到1983年10月,内蒙古自治区实行各种畜群“包干到户”生产责任制的社、队已占社、队总数的90%以上,成为牧区的主要责任制形式。但在半农半牧区也有搞各种承包形式责任制的。  相似文献   

12.
以整体主义和个体主义这两个政治哲学概念作为视角来看中国社会,可发现中国社会从古代、近现代到当代,发生了转型:古代中国社会、近代中国社会和1949年至20世纪70年代末的中国社会属于整体主义社会,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中国社会属于半整体半个体主义社会。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中国社会将保持是半整体半个体主义社会,而不会变成纯粹的个体主义社会。  相似文献   

13.
本论文对典型草原畜牧业旗县--内蒙古陈巴尔虎旗的养羊业历年(1990-2003)头数变化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作了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今后牧区养羊业发展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4.
中国民族戏剧的研究在20世纪后半叶取得了相当可观的实绩,这在50年代、80年代这两个时间段表现得尤为突出。与80年代相比,90年代显然是由研究高潮转入了低潮,戏剧研究面临困境,但也潜藏着难得的机遇。本文借助相关史料,以呈现20世纪后半叶中国戏剧研究的曲折历程,同时做一些背景性介绍和分析。  相似文献   

15.
黄宗智的“集权的简约治理”高度概括了中华帝国晚期以来的行政和治理实践的本质特征,即实行一种“简约治理”,进而高度肯定这种半正式治理在乡村社会的有效性。然而,20世纪90年代以来,乡村社会持续性治理危机的出现,并没有佐证这样的一种判断。相反,简约的半正式治理引发了乡村社会的一系列危机。通过对村庄内部纠纷调节及拆迁公司进村的半正式治理实践的深度分析,发现这种治理实践引发了村庄结构的混乱、村庄秩序的灰色化及村庄治理的内卷化等问题。半正式治理的社会基础发生了变化,半正式治理的结果也呈现出差异。因此,国家基层的常态性治理应该是基于国家介入和引导的正式治理。  相似文献   

16.
围绕内蒙古边境牧区社会安全治理现代化展开研究,深入探讨其理论意涵,揭示治理主体多元协同化、治理制度完善规范化、治理措施动态有序化和治理工具智慧网络化等核心要素。同时,从现实出发,分析内蒙古边境牧区在应对草场纠纷、草原火灾、动物疫情、非法信贷等社会安全问题时,所面临的理念滞后、制度缺失、主体协同不足和技术支撑薄弱等现实挑战。为破解这些难题,提出加强文化建设树立牧区新安全责任观、坚持制度导向实现重点治理与常态化预防相结合、推进主体协同构建牧区社会安全治理共同体,以及提供技术辅助提升社会安全治理效能等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7.
作为当代中国农民家庭主流的经济形态,半工半农历来备受争议,但现有研究对该形态优劣的讨论主要从社会政治功能的视角展开.以经济功能为视角,通过对2006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分析了半工半农家庭的经济绩效,从而得出半工半农经济形态对于农民家庭来说,是既无最好的家庭经济效益、又牺牲家庭社会效益的经济形态.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在草原畜牧业发展与草地资源利用的讨论和研究中,关于游牧生产方式与现代畜牧业生产方式,哪种生产方式更能促进草畜合理利用的争论成为一个焦点。本文选取作为中国11片重点草原牧区之一的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为考察对象,通过对该盟解放以前游牧畜牧业发展状况和特点的回顾、分析,得出在传统游牧畜牧业生产方式发展中的各个阶段对草畜利用的效率有所不同,应该辩证看待游牧生产方式,保留其合理内核,为现代畜牧业发展和草地资源保护利用提供有利借鉴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经济社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广大农村牧区的生产力获得空前解放 ,广大农牧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愿望强烈、行动积极。但在一些地方 ,特别是原来经济社会发展基础相对落后的地区 ,由于生产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相对滞后 ,资源利用不合理、取予不平衡 ,给本来比较脆弱的当地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的压力以致破坏 ,从而直接影响了农牧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 ,同时也明显恶化了区域及更大范围人们的生存环境。位于内蒙古中部浑善达克沙地南部的正镶白旗 ,地处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 ,是畜牧业占较大比重的半农半牧区。近年来 ,在…  相似文献   

20.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石,乡村治理则直接涉及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促进共同富裕、塑造高品质生活的基础性工程。党建引领村级集体经济治理模式的内在逻辑在于发挥党组织的“内核”作用,创新乡村网格化治理体系,构建各民族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格局,全面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半农半牧区”党建引领下的村级集体经济治理,形成了一种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以民族团结进步为动力、网格化基层治理体系与生态保护优先原则有机融合的新模式。然而,该模式仍存在一些问题,包括专业化队伍能力有待持续增强、数字赋能水平较低、创新能力有限、可持续发展产业链尚未完善等。因此,应通过党建核心引领激发集体经济动力、数字赋能推动高质量发展、创新驱动保障集体经济的韧性和活力、打造特色产业链夯实可持续发展基础,在此“四维”向度上纵深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从而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