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商鞅是我国历史上法家的杰出代表。他在秦孝公时代实行的变法运动,是一次在当时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影响的社会革命。这次变法的成功,成为秦国由封建制取代奴隶制的历史转折点。“秦行商君法而富强”,经过商鞅变法,原来民众而兵弱,地大而力小的落后秦国,迅速繁荣强盛起来,一跃而成战国七强的元雄。为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王朝,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战国时代偏居西陲的的秦国,之所以能在孝公重用商鞅、实行变法之后由弱至强,其根本奥秘大抵在于商鞅变法以强暴手段在秦国建立小农个体家庭,并由此而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制度。这说明秦国小农家庭在战国秦史中有着不可低估的历史影响。假使将秦国家庭形态这个社会生活中活的细胞加以一番透视,或许能由此对秦代历史有一些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商鞅本人的结局是悲惨的,但他在秦国的变法却是成功的。 当时和后世对商鞅及其变法有过许多公允的评价。战国时秦国蔡泽论述商鞅的政绩说:“夫商鞅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立威诸侯。”应侯范睢对商鞅也有适当的估量,他  相似文献   

4.
先秦法家在与儒家“礼治”的争论中提出“法治”思想,并与战国时期富国强兵的国家策略结合,变法图存的“法治”实践此起彼伏。其中最为成功的是秦国的商鞅变法,秦国由此迅速崛起并最终吞并六国,建立起统一的封建国家。秦帝国的建立是“法治”思想和实践的里程碑,大秦将集权专制和“法治”相互糅合,将法家重刑思想发展到极端,走向了崇尚暴力和滥刑滥杀的野蛮恐怖境地,导致天下怨叛,秦王朝二世而亡,君权至上最终将法治引向了集权专制的死胡同。  相似文献   

5.
战国时期,为了巩固新兴地主阶级政权和兼并战争的需要,各大国都在不同程度上进行了旨在“富国强兵”的变法改革。最早的是魏国实行的李悝变法,继之有楚国吴起变法,泰国的商鞅变法。此外,还有韩国申不害的改革,齐国的邹忌改革等,其中时间最晚,但改革较为彻底,卓有成效,影响较大的是秦国的商鞅变法。  相似文献   

6.
从云梦睡虎地十一号墓竹简研究战国晚期会计史(上)李孝林1975年末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11号秦墓出土一千多支竹简,有一多半是从商鞅变法(公元前359年)到秦始皇期间的法律。当时该地属秦国南郡。律文涉及秦国的中央集权制、土地所有制、军事制度、刑罚制度、...  相似文献   

7.
东西方古代均产生了地缘政治学的萌芽 ,苏秦就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地缘政治学家之一。他以“连横”之策说秦惠王 ,极其准确地分析了战国时期的地缘政治形势的真实状况 ,预测了秦必将统一全国。从战国时期的政治形势来看 ,战国早期 ,七雄并立 ,相互制衡。战国中期 ,七雄接壤 ,地缘冲突不可避免 ,秦国极其明智地避开与六国的正面较量 ,向西南吞并巴蜀 ,它标志着秦国从此与六国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七雄并立的均势格局自此被打破。战国后期 ,秦势如破竹 ,统一全国。虽然秦惠王没有重用苏秦 ,但是秦国后来进行的统一活动事实上采用了苏秦的建议。用现代的地缘政治学理论结合苏秦的纵横说 ,以全新的视角 ,分析秦统一全国这一史实 ,从地缘政治角度更深层次地考虑战国七雄的区位特征、邻国分布状况、人口、军队、资源、粮食产量与贮备量、交通状况等方面的情况 ,说明秦国享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地形地势优势、体制优势。秦国广泛招揽天下的人才为其所用 ,实行变法 ,推行农战政策 ,加强中央集权 ,加强武备 ,因此富强。从而可以规律性地得出结论 :秦统一全国是必然的。将地缘政治因素视为制约国力强弱和国际关系的首要变量 ,并以地缘政治因素作为研判国际形势、制定应对战略的主要依据 ,对我们处理当?  相似文献   

8.
云梦秦简中“隶臣妾”的身分和战国时秦国的社会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5年底在湖北云梦睡虎地出土的大批竹简,内容是反映商鞅变法后到秦统一前的秦国社会状况,它为研究这一时期秦国的社会提供了十分珍贵的材料,因而引起国内外学者的极大注意,由此促进了秦国社会诸问题的深入探讨,而秦国社会性质讨论,又再次在学者中掀起。在用秦简研究秦国社会性质的论著中,“隶臣妾”的身分问题最为学者所关注。从这批  相似文献   

9.
"驳而霸"探微--荀子眼中的秦国政治评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驳而霸”是荀子对商鞅变法以来秦国政治特点的概括,指秦自孝公以来为了求霸对诸子百家及其传人不拘门派只要有益于霸业都“杂”而用之,其本质内涵是“重法而爱民”和“取信与民”,这是秦立国以来政治传统的发展,“天命”观念则是其最深层的动因。所谓自商鞅变法以来秦专用法家而排斥其余、决定了秦国政治的苛暴的见解并没有完全抓住秦国政治的本质。  相似文献   

10.
秦始皇能够统一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帝国,有很多有利因素.用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从地理因素的角度分析,秦占据黄土高原和四川盆地两大农业区,因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环境优越,秦国的经济明显优于六国,加上秦地得天独厚的地形地貌,易守难攻,使秦国最终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历史大业.  相似文献   

11.
前言《商君书》是战国后期商鞅学派辑录而成,成书约在秦昭王时代。它基本上忠实地记述了商鞅辅佐秦孝公进行封建主义变法改革的情况和思想理论。《画策》是其中较为重要的一篇。“画策”的意思同“战略部署”相类。全篇的中心思想是:以秦国为根据地,厉行法治,富国强兵,通过统一战争,建立地主阶级专政的全中国统一国家。商鞅认为:“自恃者,得天下。得天下者,先自得者也;能胜强敌者,先自胜者也。”这一战略方针是有远见的,也符合当时历史发展趋势。孝公以后的秦国五代君主,基本上奉行这一方针。秦王嬴政亲政以后,“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他的“长策”,也还  相似文献   

12.
秦国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的统一大帝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划时代的伟大事件。正如毛主席所说:‘如果说,秦以前的一个时代是诸侯割据称雄的封建国家,那末,自秦统一中国以后,就建立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同时,在某种程度上,仍旧保留着封建割据的状态”(一)。从这一昭示里可以看出这一历史事件对中国历史是具有多么地巨大与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试从案发展过程中不同时期的民族心理入手,对秦的发展进行分析。笔者认为,周统治者对秦人的赐姓封土刺激了秦人想成为诸侯的欲望;周室衰微后泰的生存危机以及自囊公始国以来逐步发展起来的急功近利的心理是秦进行变法的内在原日;在“六国卑秦”态度下形成的秦特有的民话意识到直接影响了秦的政治和军事政策,这也是秦国发展并最终统一六国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李斯在秦统一及统一之后,对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要贡献表现在七个方面:一是用阴谋之计离间六国君臣,二是《谏逐客书》为秦国留住了宝贵的人才,三是确立了秦封建统一中央集权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四是确立适合中国历史发展的郡县制,五是统一车轨、文字、度量衡,六是统一思想,七是刻石纪功宣传秦统一的丰功伟绩。关于李斯废扶苏立胡亥为皇帝,毒死韩非,在狱中上《督责书》三个问题,都是由其法家的思想主张和立场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5.
战国时代杰出法家——荀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荀子名况、字卿,也叫孙卿(约公元前二九八年——二三八年),战国后期赵国人。曾到当时封建变革较为先进的齐国讲学,“三为祭酒”,受到尊敬。他适应历史的潮流,在范睢相秦时,又去封建变革实行得比较彻底的秦国见秦昭王,并考察了秦国的地理形势、百姓风俗以及国家政治状况,得出了秦自孝公到昭王之治是“四世有胜,非幸(侥幸)也,数也”的结论,认为象秦国这样的封建统治是“治之至也”,表明了他站在新兴地主阶级一边的基本立场。后来到楚国任兰陵令,晚年废官居家,著书“数  相似文献   

16.
战国时期 ,秦国的外交策略灵活多变 ,孝公、惠王、武王、昭王、秦王政各朝大都能依据当时秦国的国力状况和国际形势确定不同的外交策略。事实说明 ,这些策略无一不切实可行而成效显著 ,它们削弱了敌人 ,壮大了自己 ,大大地加速了秦统一全国的进程  相似文献   

17.
商鞅变法是历史上著名的变法运动之一,它通过种种措施使秦国走向了富强并最终完成了统一大业。但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商鞅变法的一些理念在秦国统一六国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异化,最终超过了限度,激化了社会矛盾,加速了秦国的灭亡。而商鞅思想中对于在战争中不断“杀力”的需求又从根本上不适应统一后秦朝对外战争急剧减少的现状,因此,从商鞅治道就不难理解秦国二世既亡这一问题了。  相似文献   

18.
由云梦秦简所提供的资料可以看出,秦国在其发展过程中,在经济方面曾实行精确化管理,这种管理方式曾有效地促使秦国的经济发展、国力强盛,为其统一中国奠定基础。但秦国的精确化管理还带有很大的原始性,存在诸多弊端,这些弊端随着秦的日益发展而愈益显现,并最终成为导致秦灭亡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秦国早期的母系氏族残余及其婚姻状况对其后世政治势力演变和商鞅变法都有较大的影响。秦国的母系氏族残余、婚姻关系混乱,形成了独特的母系贵族势力强大的局面。这与六国一脉相承的公族势力恰好相反,母系贵族势力往往一朝而衰,形不成能动摇君权的顽固势力,因此变法顺利实现,中央集权制度得以建立,秦国逐步走向强盛,继而实现统一。  相似文献   

20.
商鞅变法以后,封建制的秦国社会各阶级状况如何? 这是研究战国、秦汉史中的重要问题。自一九七五年湖北云梦睡虎地秦简出土以后,中外学者在不少著作中触及到这个问题,但分歧很大。这里,主要根据《睡虎地秦墓竹简》,结合有关文献,对统一以前秦国礼会各阶级的状况,提出一些看法,以就教于专家和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