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辽金两朝都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包括汉族在内的多民族政权。这一时期,北方地区社会形态和民族分布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不但对辽金国力的强盛和北方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更是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辽金时期,自然地理环境的条件和特点促成了契丹、女真人侵入中原地区的内在动力;中央集权统治强化了北方地区各民族整合,奠定了多民族政权的治理体系格局;经济结构转变使得北方地区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在经济上形成相依与互补的关系;军事征伐成为诸政权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相互了解和联系的催化剂;对儒家文化的倡导和学习加快了契丹、女真人的儒化进程,使各民族之间共同性增多,最终为我国多民族国家多元一体格局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2.
民族大迁移 ,尤其是少数民族大迁移造就了北京城。辽、金、元、明、清五朝 ,均有民族大迁移。尤其是明清两朝 ,均将北京的前朝居民迁移出去 ,本族居民迁移进来。在今天的北京 ,辽代契丹人留下了天宁寺塔 ,金代女真人遗下金太液池的一汪清水 ,元代蒙古人的胡同和六海水系还在沿用 ,明代汉族工匠建成了宫殿、长城和十三陵 ,清代精美的皇家园林和王府建筑后人至今无法企及。  相似文献   

3.
契丹四时捺钵独具特色,尤其是契丹春捺钵。大量的古诗文中的春捺钵记载,反映了契丹人的游牧渔猎旧俗,独特的政治统治特色,以及尚武精神。本文主要从古代一些诗文中来探索契丹春捺钵文化,从而更好地了解契丹春捺钵文化。  相似文献   

4.
契丹族建立的辽国长期占据中国长城以北地区,与北宋对峙长达两个世纪之久.在文化发展上同中原文化相比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主要表现在:(1)契丹族文人成为辽代文学的主体;(2)契丹族祖先崇尚武功,无暇文事,但建国后的第二、第三代开始注重文化的发展,并最终取得了很大的成就;(3)辽代女作家表现突出.文学的发展离不开文化政策的实施,辽代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发展本民族文化,如:制定本民族文字,兴办州学、国子学,复兴科举制,以本民族文字翻译汉文书籍以及崇儒尊教等.  相似文献   

5.
民族传统是金代女真人得以立国的重要因素。女真进入中原以后,面对“旧俗”渐失的现实危机,包括海陵、世宗、章宗在内的女真有识之士,则大力提倡女真“旧俗”,积极开展尚武精神教育、女真语言文字教育、民族历史教育、传统习俗教育等。女真人恢复民族旧俗的努力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最终仍未能挽救金朝的灭亡。  相似文献   

6.
中国北方草原少数民族契丹族建立的辽(907—1125年)纵横草原、大漠与传统汉地,积极汉化并发扬佛道儒教法,对中国北方的经济、文化开发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和作用。而辽亡后身居云南大山深处的契丹后裔们,仍然保留着部分辽时契丹人的佛、道、儒教信仰,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衍生出属于自己的宗教文化特色,同时他们的聚居区域亦留有与辽时契丹人不同的捺钵文化遗存。通过对云南契丹后裔宗教文化存续和捺钵遗存现状的研究,可以完善并丰富云南地区契丹后裔研究理论成果,推动云南契丹后裔族群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展开。  相似文献   

7.
论元代女真族和契丹族诗人及其诗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元10世纪到12世纪,中国北方的契丹族和女真族强大起来,分别建立了辽国和金国,先后入主中原,和宋王朝相对峙。契丹族和女真人在中原生活了一二百年之久,其中不少人倾慕汉文化,不仅从习俗上渐渐汉化,而且有不少人已精通汉文,产生了一批用汉文写作的诗人和文学家。12世纪蒙古族又强大起来,在13世纪时建立了一个空前的多民族的统一大帝国——元朝。在元代政权下生活的各民族除了使用本民族的语言文字,汉文则是当时的通行  相似文献   

8.
契丹文学主要是指契丹贵族的文学、由宋入辽文人文学以及契丹民间文学这三个构成部分。契丹文化是孕育契丹文学的母体,契丹文学风格的形成与其特有的游牧民族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契丹民族崇武尚勇、粗犷豪放,该民族风格特征是由本民族独特的草原游牧文化、地理、人文、生活习性、居住特点所决定的。这一风格深刻地影响了契丹文学,此外,契丹文学作为契丹文化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旅游方面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9.
“传论”以阐述治国之道为核心而构成史论体系。《辽史》传论继承了我国传统史学中亦史亦论的风格 ,但一概以中原传统价值观念对契丹君臣进行评论 ,不仅导致对辽代许多社会现象无法证明 ,也抹煞了契丹族的文化个性。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文献法、实物分析法,从体育文化的视角,研究凝固在中国宁夏贺兰山上的狩猎岩画与原始体育文化的亲缘性及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狩猎岩画的产生与当地的历史文化地理和民俗文化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呈现出一种不畏艰险、勇往直前、坚韧不拔的民族尚武精神以及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情感和愿望.狩猎是一种用身体运动对自己身体进行改造的方式,也是创造价值的人类早期文化活动.  相似文献   

11.
从中原文化对契丹、女真民族文化的影响及契丹、女真文化对中原文化影响两个角度进行分析。辽金时期契丹、女真民族对中原文化的认同内容十分丰富,包括政治思想文化、经济文化、组织文化、制度文化、法律文化、伦理文化、宗教文化、生活习俗、文学、艺术等方面。契丹、女真文化对中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生活习俗、畜牧经济、民族性格、音乐舞蹈等方面。文化的认同是文化抉择的前提、是民族和谐的基石、是社会稳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关于阿保机与述律王后久有废长立次之志,这几乎为史家所一致认可.然而,耶律倍并非史论所称的一介儒生,而是兼具文武之才的契丹精英;耶律德光也非仅具“契丹民族的尚武精神”的铁骑胡儿.阿保机于“河北之败”后,并未产生易储之志;设东丹亦非为了外放倍;而在其生命的最后百余日中,却在深刻反省前衍并着手补救之.  相似文献   

13.
契丹文化是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契丹文化包括本源文化、主源文化和他源文化,以本源文化为主,同时吸收了主源、他源文化而最终形成。主源文化与他源文化对契丹文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契丹文化在中华文化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历史发展中深刻影响到周边的民族。  相似文献   

14.
尚武精神是北方少数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文化内涵。笔者主要从文学范畴来考察尚武精神在民族文学之间的交流状态,企图以一种新的眼光来厘清北方少数民族文化对汉民族文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赤峰是我国古代契丹族的故乡,辽朝的发祥地,同时也是我国古代女真人,蒙古人活动的主要地域.赤峰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古代文明,有丰富多彩的文化遗存,尤其是大量珍贵的遗址和出土文物,为我国的辽金元史研究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实物依据.为促进赤峰地方史,尤其是辽金元史的研究工作,一九八七年八月二十八日,赤峰辽金元(契丹、女真、蒙古)史学会在赤峰成立.该学会成立的消息在中国辽金(契丹、女真)史学会第四届年会(当时正在赤峰举行)上宣布,同时由大会批准,成为该学会地区性的正式分会之一.  相似文献   

16.
就契丹民族在文化上的民族性、地域性、同化性和多元性进行了详尽的论述。契丹民族为了民族的发展和延续,创造了自己本民族的文字,由于地域上的特殊地理位置,造就它服饰上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  相似文献   

17.
有辽一代,受本民族习俗的影响,契丹女性在家庭、社会中的地位相对较高,她们在政治、文化等方面也有一定的成就。这种成就的取得,与她们所受的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契丹女性的教育问题,是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我们从大量的文献和墓志资料中得知,辽代契丹女性受教育的内容主要有妇德教育、文化素养教育、宗教教育、骑射教育及日常生产技能的教育等。受教育的途径主要是家庭,国家政策和宗教活动对促进女性的教育也发挥了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8.
契丹、女真,是中国古代北方颇有影响的两个强大民族,他们先后在大半个中国的领土上建立了辽帝国和金帝国,统治中国达三百多年。契丹与女真人勇敢、强悍、能骑善射的民族特性,是跟他们开展经常性的体育活动分不开的,辽金的体育项目丰富多彩,以骑射为核心的体育活动,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而且也强健了身体,同时又促进了经济活动和军事活动的开展。  相似文献   

19.
契丹文文学在辽代的崛起与发展,是中华民族文化史上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文学现象。长城以北大草原上独特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环境,造就了契丹人威武有加、健勇无比的民族精神,也孕育了契丹人质朴刚健、真率自然的文学艺术。而契丹民族与其他民族共同创造的包括契丹文文学在内的有辽一代文学,则给相激相融、互动互补的中华文化北雄南秀、异彩纷呈的历史格局注入了新的因子与新的活力,为辽、宋、金、元时期文学的转型提供了一个走势强劲的起点。  相似文献   

20.
长城以北的草原地区是辽代新建城市的集中地,受契丹民族文化和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草原地区的城市群体呈现出了一定特点:一是以移民城市居多;二是主要建于与契丹民族历史文化有关的地方;三是主要分布于东南方;四是格局上分别以上京和中京为中心,其他州城呈环状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