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通过对<申报>刊登的民国初期的三类法律广告进行分析可知,尽管律师的形象受到传统文化中讼师形象的负面影响,但是律师广告却体现了律师对自身形象的积极塑造.法律书籍广告不仅起到了宣传法律的作用,还与当时的政治环境联系紧密,体现了民众期盼法律救国、国家富强的心态.法政学校的招生广告反映了民众对法律职业态度的转变与当时学习法律的热潮.经由广告这一视角可见,民国初期的法律文化虽植根于中国传统社会,却在社会环境与现代思想的影响下形成了异于传统法律文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在如今琳琅满目的广告中,女性形象出现的频率十分高,而广告对女性身体的窥视现象则越演愈烈.电视广告中越来越细部化、色情化的女性身体,不仅物化为商业活动中消费欲望的能指,也成为更深层次的社会权力机制中男性观看欲望的能指,如何消除广告中对女性身体的权力控制,赋予其平等与尊重,是当前社会亟需正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广告中女性形象批判的文化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广告中女性形象的论述多集中于探讨女性的形象、角色与性别歧视的倾向 ,但以此而否定广告文化则失之于偏。因为广告所反映的是整个社会文化的特质 ,广告是在援引素材而非创造形象。广告极为真实地反映了我们社会生活的一个剖面 ,它们反映了“性别的展示”。如果要走出广告中女性形象定位的“误区” ,必须把力量集中于文化的层面  相似文献   

4.
广告中被消费的性别形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韩素梅 《学术论坛》2004,(3):145-148
女性主义对广告等大众媒介的批评,主要集中于媒介中女性形象被歧视、被贬抑以及角色定型等方面,由此分析性别模式中存在第一性与第二性不平等现象;但是多数论题中隐含着性别的二元对立倾向,即女性处于第二性是由男性掌控的话语权所致。就文化批评而言,这种分析是切中要害的;但就传播本质而言,广告是一种说服性和营利性的传播,它的文化意味更多地决定于其商业运行规律,在此背景下,广告中的社会性别意识,便由文化批评所应有的合目的性变成了商业运行的手段和方式。对广告的文化批评如果只是在文化的层面进行,把女性在广告中被贬抑和定型化现象归罪于男性,忽视男性在广告中同样被消费的状况,则很可能强化两性之间的二元对立关系,不仅对性别平等无益,而且误中了商业运行重塑现实、重塑文化的圈套。  相似文献   

5.
在商业广告中,广告主们总是将他们心目中理想的男性形象引入到广告插图中,并用直白的语言描述和讲解理想男性应该具备的身体、气质、品德、学识和行为举止等,同时向市民们指明通向理想男性的途径。通过对1920-1930年代《申报》的广告进行分析,可见广告主们基于时代要求和部分的现实存在而在广告中用图像和语言虚拟出来的理想男性。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年代诗歌中的女性形象突破了50~70年代的单一刻板模式,变得多姿多彩。这种变化主要有三种趋势:一种是对传统女性形象的彻底反叛,以对抗男性中心文化;一种是向传统女性形象的回归;一种是试图寻求一种独立、平等、和谐的新型两性关系。这种女性形象的分化反映了传统的女性价值观受到质疑和解构,女性逐渐成为社会性别关系的一个主体。  相似文献   

7.
董山民 《理论界》2007,(12):180-182
消费社会,在市场逻辑的驱动下,女性形象在广告中被对象化为商品性能的代言符号。这是消费文化隐藏着的男性视觉运作的产物,男性借助现代媒介暗中实施着对女性身体的规训和控制,造成了两性之间的微观政治。如何反抗这种支配,是本文力图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英国"短篇小说大师"凯瑟琳·曼斯菲尔德作品中的女主人公因处于社会的"他者"地位而受到关注。作者把独特而深刻的自我性别体味与确认、女性思考与现实感受、道德焦虑与生命热情贯注于作品当中,塑造了形形色色处于社会边缘的女性形象,这些形象大致可概括为两类:一类是作为建构男性主体力量的"他者"女性形象,另一类是颠覆男性主体的"他者"女性形象;前者是认同父权文化传统的女性形象,后者则是颠覆父权文化传统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9.
董春晓 《人文杂志》2005,(4):153-156
从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而从事某种传播的角度来说,传统广告与现代广告都应归入广告的范畴,但从两者所依赖的不同传播手段来说,则基于人际传播的传统广告与基于大众传播的现代广告就显示了它们各自在广告形象上的不同审美特性。传统广告虽然在形象外观上显露着原始传播的特征,但了解它们的审美特性,无论是对于今天的广告实践,还是对于传播史的研究无疑都是颇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10.
雷鸣  李丽 《学术探索》2012,(7):117-119
在市场主导的商业社会中,媒体塑造的女性形象尤其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反映了社会对女性价值的判断和取舍。然而,不同的文化、伦理观所引发的争议和冲突恰巧证明了女性解放和女性主体意识的增强,并未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意识。本文在肯定女性主体意识的进步意义前提下,透过广告中女性形象的伦理解读,进一步探寻现代女性的人性价值、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1.
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图式理论越来越成为研究的热点。文章通过对所收集的部分中英文广告语篇进行分析研究,试探讨中西方文化图式的差异在广告语篇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2.
插播商业广告是媒体广告发布行为中常见的做法。插播商业广告的滥用给受众带来了精神上的侵扰,成为受众异常反感、厌恶的做法,是对受众在精神上的绑架和权益的侵犯。滥用插播商业广告的原因有经济利益的驱使,法律监管和行政监督不力及媒体的社会责任感不强、自律不够等方面的原因。要想制止插播商业广告的滥用,规制其发布行为,就要切断媒体对广告依赖的经济链,加强相关立法和行政监管,增强媒体自身的责任意识,以维护受众和社会的权益,这其实也是媒体获取长远利益所应遵循的。  相似文献   

13.
在英语的全球影响力之下,英语培训市场繁荣发展,意识形态的宣传也随着英语培训产业的广告话语渗入人们的思想。对中国私人英语学校的广告和网站进行批评性话语分析,发现其中含有大量意识形态的表达。这些意识形态宣传的主要策略有:将英语学习资本化、西方化,将西方教育神圣化,把英语学习等同于现代、时尚和科学,将学习者置于消费主义的幻像和快感中。这些话语作为一种社会实践,宣扬了自由竞争、消费主义、西方优越的价值观,维持、巩固西方文化的全球影响力,对中国人的本族母语态度、文化认同及道德规范具有潜移默化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从语用学的角度分析英语广告语言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大量的英语广告实例入手,探讨英语广告语言的词汇、句式和修辞等三大特点,并从语用学的角度对英语广告语言的语用基础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朱莉 《云梦学刊》2002,23(6):123-124
中国电视广告在中国广告业中一直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但是,中国电视广告却正处于量泛质劣的尴尬处境。观众需要高质量的电视广告引导消费、传播文化,时代需要高质量的电视广告打造品牌。中国电视广告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中国广告的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16.
虚假广告是损害消费者与合法商家利益的一种违法行为,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广告内容夸大、失真;广告语言模糊,令人误解;广告内容不正当,有着极大的危害性。但在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中,并没有对虚假广告行为明确的定义。要从立法上明确虚假广告的概念和标准,完善以《广告法》为中心的虚假广告立法规制,尽快出台《网络广告法》,对网络虚假广告进行规制,使虚假广告在市场上没有立足之地。  相似文献   

17.
广告在当今社会是一种有明确目的的交流方式.在成功有效的广告中,广告创意者利用一种策略 -- 隐喻性表达把广告需传达的信息概念有效地传递给目标受众.本文以一定相关广告知识为背景理论支持,以"隐喻性思维"和"概念整合"理论为论证视角,通过对广告语中隐喻的分析,提出广告中的隐喻性表达是展示人类隐喻性思维的最佳例证之一.而广告中的隐喻表达既反映了广告创意者对信息概念的独特创造性思维,也为广告信息受众对隐喻表达做出概念整合达到理解目的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8.
功能主义理论的实质是把文本类型和译文功能与翻译方法相联系。广告翻译的目的决定了广告译文的功能。为了使译文保持原广告的宣传效果,翻译时需要创造性地进行文化转换。功能翻译理论的目的性原则和文本类型理论在广告文化转换中得到充分的应用与展示。  相似文献   

19.
邹欣欣 《云梦学刊》2003,24(6):119-121
英语广告的语言在词汇、句法、篇章上有其独特的语言特点,从语言的意义、风格以及功能去分析,可以发现广告英语的共性以及广告英语在不同类型广告中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20.
胡扬 《云梦学刊》2014,(3):153-156
为了吸引更多的受众,广告文案设计者在广告语创意时往往借用诗歌的艺术形式来表现,甚至也不排除一定意义上的诗歌精神的渗透,但它还不是真正的诗歌创作,广告语存在着伪诗歌化特征.广告语的伪诗歌化特征具体体现在伪情感、伪意境、伪节奏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