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从语义学角度分析,公用事业意指具有一定目标、规模和系统,为公众或不特定人群使用,并对社会发展产生影响的产品或服务的活动和行业;从类型学维度考察,公用事业在范围上包括供水、节水、排水、电力、供热、供气、公共交通、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电信、邮政、城市绿化、环境卫生、道路与桥梁以及诸如运河、港口、机场、防洪、地下公共设施及附属设施的土建、管道、设备安装工程等其他公用事业.概念的混淆,范围的交叉,无论对学科建设,还是对公共服务体系的建立,都是十分不利的,因此有必要做出科学的界定和阐释.  相似文献   

2.
随着电子商务的日益普及,网上购物成为时尚潮流,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青睐这种简捷、高效、低成本的交易方式.在各大购物网站上,小到日用品、图书、音像制品、手表等小商品,大到照相机、自行车、手机、随身听、电脑等大件商品,商店是琳琅满目、应有尽有,为我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相似文献   

3.
人的文化素质,不像经济、科技、才智那么外显、那么耀眼、那么可以“量化”,它像空气、阳光、土地和水一样,既十分重要、十分宝贵,又极其朴素,极易被人忽略。人的文化素质,是一个人的人生底色、底蕴和大智慧,为一个人的人生高度和生命质量提供可能性;也是一个区域、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基本气质、基本性格、基本形象,维系着一个区域、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相似文献   

4.
鲫鱼肉嫩味美,营养丰富,深受人们喜爱。中医认为,鲫鱼性味甘、温,入脾、胃、大肠经,具有健脾利湿、和中开胃、活血通脉、温中下气的功效,常用于脾胃虚弱、纳少无力、痢疾、便血、水肿、痈肿、溃疡、糖尿病、气管炎、哮喘等病症的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5.
一、为什么要突出地方特色? 年鉴是信息库,是资料大全。作为综合年鉴,它不仅要记载政治、军事、经济,记载自然、社会、文化,还要反映各个阶层、各行各业,囊括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的情况,它是典型的百科全书。按照既定的体例,将各级各层、各行各业,根据纵不断层、横不缺项的原则,依事设  相似文献   

6.
在特定社会情境中实现多元宗教和谐共处,要处理好高低、主次、先后、强弱、左右、内外、我他等七种关系,最主要的应该坚持和谐思维,坚持"和而不同、异而兼美、互利共赢、各擅胜场"的基本态度,遵循同情式理解、真诚沟通、平等对话、互补共赢、自由选择的行动性原则,消除中心主义、排他主义、独裁主义、极端主义、乡愿主义、暴力主义等错误文化心理。坚持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培育宗教信仰理性,融通宗教信仰伦理,淡化信徒宗教信仰身份,整合信徒的宗教信仰背景,共享宗教信仰结构,优化宗教信仰功能,融合宗教信仰思维,沟通宗教信仰感情。  相似文献   

7.
《徽州社会科学》2009,(9):35-38
古邑歙县,秦时建制,古称新安。隋唐以降,歙县一直是古徽州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素有“东南邹鲁”、“文化之邦”的美誉,是徽文化的主要发祥地和集中展示地。历代以来,在2230周年漫长的历史中,这里文风昌盛、名人辈出,渐江、汪道昆、王茂荫、吴承仕、张曙、黄宾虹等一大批旷世名人,点亮了由徽戏、徽墨、徽菜、徽派盆景、徽派建筑、徽派雕刻及新安画派、新安医学、新安文学等艺术流派交织形成的历史文化星河。  相似文献   

8.
大家的背影     
张清  饶宗颐 《社会科学论坛》2011,(11):F0003-F0003
饶宗颐先生是大家。他治考古学、甲骨文、史学、敦煌学、目录学、礼乐、楚辞、佛学、中外关系史,且都有不凡的造诣和自己的著述。他吟诗作词,写韵文骈文,最近结为《清辉集》出版。他是书法家,又是画家,今称之为艺术家。 饶先生书法,能写篆、隶、行、草、楷、金文、甲骨多种字体,皆清新俊秀,有自家风貌。饶公亦擅绘事。可写山水、花卉、人物,可白描,可写意,时细致,时粗犷,  相似文献   

9.
文化一词由来久远,英文为Culture,源自拉丁文Cultura,意思是耕作、培养、教育、发展、尊重等。以往人们大都取的是文治教化之意,与现代意义上的文化词义相关,但不完全相同。在十八世纪以后的西方社会中,文化词义逐渐演化为个人和民族的知识、思想、精神素养、文学、艺术、学术作品的汇集,乃至一定时代、一定地区的全部社会生活内容。  相似文献   

10.
本刊启事     
正《学术探索》是云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管主办的、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理论期刊,于1993年8月创刊。本刊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立足有云南特色的社科研究,反映全国学术研究重要成果,探索国内外前瞻性学科领域,评价当代重要社会科学著作,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理论联系实际,经世致用"的办刊宗旨。以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研究人员、党政干部、高等院校教师和相关专业的学生为对象,设有哲学、经济、法律、政治学、国际问题、民族学、历史、文化、社会学、公共管理、文学艺术、省情、教育等十几个栏目。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为繁荣发展哲  相似文献   

11.
土改后的中国富农:从保存、限制到消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改革后,中国农村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其中比较突出的现象是,地主作为一个阶级已经被消灭,富农成为农村最有经济势力的阶层,并日益成为限制和斗争的主要对象。对土改后农村富农及其经济状况作系统考察,分析中共对待富农政策的转变及其内外原因,并着力考察富农在土地改革及合作化运动中的复杂心态,借以说明20世纪50年代中共限制、消灭富农政策的利弊得失。  相似文献   

12.
中国城乡关系与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雪瑞 《北方论丛》2007,(2):145-148
正确处理好现代化进程中的城市与农村的关系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共同问题,这一问题在中国这样一个转型经济中尤其显得突出。城乡矛盾已成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障碍之一。通过考察建国以来城乡关系的历史变迁,探讨城乡经济关系和城乡社会关系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可为统筹城乡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农村现代化道路选择必须符合中国农村的现实。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农民占全国总人口的绝大多数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农业机械化程度低、农业生产仍然是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对自然条件和气候等因素依赖性很强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不足、农民素质低下而过剩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农业自然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少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实现中国农村现代化,学术界理论界众说纷纭,笔者认为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是实现中国农村现代化的一条捷径。  相似文献   

14.
信息直通车开通以来,广东农村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信息化对农民的文化娱乐、生产增收、乡风文明等都带来影响。在对农村信息化的调查中发现,不同年龄段、不同教育背景的农民对待信息工具存在不同的态度,40-50岁的农民是农村农业生产的主力,他们热爱土地,有利用信息化发家致富的愿望,因此他们是农村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对象。农民渴望加强基层村网站建设,开设培训班,对本地的农特产品进行开发引导,使信息化真正带来生产致富,进而促进乡风文明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5.
民间组织的存在,是我国农村社会从古至今发展的鲜明特点。在新时期的经济、社会变革中,农村社区发生巨大变化,其中,农村民间组织从种类和数量上也发生了变化。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农村社会的基本特点,农村民间组织的定义、农村民间组织发展过程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彭澎 《云梦学刊》2011,32(4):61-64
以村民自治为核心的农村基层民主自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亿万农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创造。农业市场化改革带来的农村经济社会转型使农村经济社会出现了新的情况和变化,给基层自治的完善与发展提出了新要求,给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带来了新挑战。转型期,坚持和完善基层民主自治制度是加强与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根本前提,适应新变化、创新理念制度是转型期加强基层自治建设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根本出路和重要途径。坚持农村社会管理和完善基层自治二者相辅相成是转型期基层民主自治制度的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17.
纵观历史,人文知识分子对农村的介入是十分必要的,但是由于当下人文知识分子自身定义的模糊,自身诉求的不同,以及其文化资本与政府政策的脱节,导致了人文知识分子与农村关系的"断裂"。"和合"是解决人文知识分子介入农村的较好手段。要达到两者的"和合"局面就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轴;促进教育改革,吸引并留住外来人才;保障"文化资本"向经济、社会资本的转化;放宽体制的钳制等。  相似文献   

18.
后税费时代的乡镇机构改革: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农村税费改革背景下,当前乡镇机构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机构庞大,人员臃肿;二是职能没有正确定位。乡镇机构改革是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基础环节,搞好乡镇机构改革既是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的重要配套措施,也是完善农村管理体制的迫切需要,为此,乡镇机构需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撤乡并镇,精简机构,进行人员分流。  相似文献   

19.
和谐新农村的环境法制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建设新农村日益成为社会焦点的今天,农村和农民越来越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在交错复杂的农村社会现象背后,农村环境和生态保护问题却常常在各种制度环境和政策背景下被遮蔽或淡化。农村环境问题已经触目惊心,数亿农村人口生存环境恶化,健康受到危害,且纠纷频发,成为社会一个非常不和谐的因素,成了建设和谐新农村的一大障碍。基于对现行环境法制度在农村的适用性的深思,本文用和谐社会的理念对现行农村环境法制进行了一番审视,并对农村环境法制建设提出了一些参考意见,期望对构建和谐新农村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0.
职业教育的发展与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是在巨大的城乡差距、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化进程背景下发生的;职业技术教育应该为农村劳动力流动提供支持,但是农村职业教育与培训的缺失及城市忽视农民工的培训,导致农村劳动力流动途径不畅,流动后发展受阻。应强化农村职业教育,加强城乡职业教育的统筹与联动,面向城市农民工,发展新形式的职业教育与培训,共同服务农村劳动力的流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