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基于复杂系统视角的产业集群演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产业集群是一个由多要素、多主体和多种联系形成的集合体,具有开放性、多样性、非线性和动态性等特点,是一个典型的复杂系统.文章从复杂系统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产业集群演化三个阶段的形态,指出产业集群演化的基本方式是自组织和他组织,演化的根本动力是集群成员间的合作竞争和协同进化,以及演化的基本模式是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并提出了发展我国产业集群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观察绍兴纺织产业集群发展与升级轨迹基础上,提出推动集群升级的企业业务演化活动机制,并就大企业业务演化与集群升级演化、中小企业业务自组织模式与集群升级机制进行讨论,实证分析了绍兴纺织产业集群升级立足于企业业务演化活动、企业业务变化水平和路径影响到集群的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3.
依据产业集群的内在关系,产业集群有非正式集群、有组织的集群、创新型集群三个层次或形态,针对不同演化形态我们分别建立了Logistic模型,并对稳定平衡态下企业共生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和对比,研究了它们共生的条件和原因。另外产业集群演化除了能够产生稳定平衡的、周期的动态行为外,还可能产生混沌的现象,单一的线性因果关系不能解释其演化规律;同时产业集群演化所具备的初值依赖性也促使演化混沌的可能产生;在集群演化混沌状态下,集群的演化发展方向、模式由集群内部企业间共生性和合作稳定性以及外部环境的影响共同决定。就我国产业集群的发展而言,要有条件有选择地引导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培育和加强集群内部的共生机制,应本着区域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原则,选择适应性的产业集群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4.
产业集群是目前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产业集群政策正在成为中国各地一个新的施政热点。为了正确实施产业集群政策,使产业集群在地方能真正建立,运用合理的方法识别产业集群成为以产业促地方经济发展的一项当务之急。以赣州有色金属产业为例,在产业集群内涵的基础上,运用相关经济数据,对地方产业集群进行识别,并在集群存在的基础上判断该集群所处的演进阶段及所呈现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外资企业的进入为本地企业技术升级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但也会导致诸多风险.主要表现为:过度依赖跨国公司而导致的创新性风险,跨国公司的领导效应带来的组织性风险,跨国公司的"极化效应"产生的资源性风险,跨国公司与本地文化的冲突有可能导致管理冲突和机会主义行为,以及跨国公司的整体性迁移有可能导致地方产业的空心化等.如果沿海区域集群能够采取有效措施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强化组织基础.强化集群"集聚"效应,构建具有包容性的区域文化,则可以有效地避免风险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产业集群吸引和集聚了大量人才,而集群自身存在着从诞生到成长、成熟乃至衰退的生命周期规律。本文运用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阐明了产业集群人才集聚效应的内涵,然后结合生命周期理论从动态的角度揭示了产业集群人才集聚效应的演化规律,绘制出产业集群人才集聚曲线和人才流动曲线,并为地方政府的人才政策决策提供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观察绍兴纺织产业集群发展与升级轨迹基础上,提出推动集群升级的企业业务演化活动机制,并就大企业业务演化与集群升级演化、中小企业业务自组织模式与集群升级机制进行讨论,实证分析了绍兴纺织产业集群升级立足于企业业务演化活动、企业业务变化水平和路径影响到集群的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亚当.斯密分工理论、马克思劳动分工理论进而到新兴古典经济学分工理论的梳理,从专业化分工视角考察和分析产业集群形成的诱因,厘清了专业化分工与产业集群演进的互动机理:高度的专业化分工通过组织和技术创新,促进了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同时产业集群的发展又会提高交易效率,并降低交易成本,从而进一步促进分工演化。分析结果表明:产业集群的形成是专业化分工的产物,同时分工和专业化的发展与产业集群之间表现出高度一致性。  相似文献   

9.
产业集群理论与有机硅产业群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产业集群研究的历史进行了回顾 ,列举了产业集群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若干实例 ,通过对江西星火工业园有机硅产业集群案例的实证分析揭示了产业集群的形成因素 ,探讨了地方政府在集群规划中的作用 ,并提出了地方政府应该采取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0.
产业集群演进研究:基于组织生态视角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文章基于种群演化视角考察集群及其企业的演进,介绍了组织生态学的一些相关概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现实种群的演化过程模型,将产业发展的地方集聚现象看作是产业整体演化下相对独立演化的地方种群生态系统,从而将集群演进纳入种群演化的框架之下。基于组织生态的集群演进研究不仅关注集群整体的演进,还关注集群企业与周围演化环境的互动及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以双向嵌入观的视角,深入研究本地企业由外生性被动嵌入向具备内生性优势的主动嵌入转变的过程中跨国公司主导型产业集聚内部竞合关系的演进。在对本地企业与跨国公司间竞合关系演进历程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将其划分为3个主要阶段,即垂直竞合阶段、水平竞合阶段及网络竞合阶段,并详细阐述各阶段的生成动因、演进路径及主要竞合模式。据此构建起一个理论分析框架,以期为我国跨国公司主导型产业集聚的发展提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把企业国际竞争福利经济学分析引入国家 (民族 )利益这一特殊福利因素后 ,从理论与实证两个方面 ,可以深入分析跨国公司产业控制对我国经济自主权、产业成长、企业经济安全等方面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产业技术范式的视角,结合演化经济学中的随机因素、收益递增机制、路径依赖和锁定等相关理论,运用范式中“技术一组织一环境”的相互作用机理,构建了产业集群演化的分析框架,研究了产业集群演化的形成、发展、成熟、衰退、升级五个阶段及其特征。文章最后指出:在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要想实现产业集群演化升级,首先要积极进行自主创新,其次要不断提升在全球生产价值链上的分工地位,再次要着力构建一种由政府参与的、优良的区域创新环境。  相似文献   

14.
种子处于农业的最前端,是农业的命脉。识别跨国公司利用转基因种子技术垄断产业的策略,对中国建立一个安全的种子产业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跨国公司转基因种子技术垄断的形成,揭示跨国公司转基因种子技术垄断的策略性行为;以跨国公司转基因大豆冲击中国大豆产业链的全过程为例,实证分析了跨国公司种子垄断的影响,归纳出跨国公司转基因种子技术垄断的多种产业风险。提出了消除跨国公司转基因种子技术垄断的风险、重视生物质能源、强调农业和食品的重要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准确把握产业集群研究内容的逻辑框架是进行相关研究的前提和基础,而现有关于产业集群的研究评述只是从某一方面或角度对其深入分析,却缺乏从宏观上对产业集群研究框架进行概括性总结。文章尝试从产业集群概念与分类、产业空间集聚动力、产业集群内部运行机制、产业集群与地方经济关系、以及产业集群的风险、治理与升级等五个方面,将现有产业集群研究内容的逻辑框架进行系统分析,从而能够在宏观上掌握产业集群的研究方向和研究重点,明确产业集群的研究思路与脉络。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伴随着区域分工的不断深化,产业转移、产业集群与产业升级关系的日益密切,产业集群转移这一新趋势是产业集群与产业转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只有将产业转移与产业集群结合起来分析,才能对产业集群转移的研究提供较为全面可靠的理论基础及研究动向。基于此,对产业集群转移的内涵、动因、路径以及区域效应进行了梳理,以期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7.
产业集群风险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通过对国内外产业集群风险的研究总结,突出产业集群风险的表现形态研究,解释了产业集群的结构性风险、周期性风险和网络性风险,并进一步阐述了产业集群风险防范和产业集群的升级,同时以产业集群生命周期为基点提出了促进产业集群持续发展的一些对策和建议,旨对中断中国目前产业集群的研究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浙江产业集群中产业共性技术的供给和需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产业集群是浙江特色,但产业的技术层次和产品科技含量低,加强产业共性技术创新是提升浙江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产业集群中共性技术的供给存在着市场失灵和组织失灵,总体上供给短缺;需求特点是直接受益主体(企业)需求不足,间接受益主体(地方政府)需求强烈。根据产业共性技术的特征和浙江产业集群中共性技术的供求状况,加强官、产、学、研合作,实现"四轮"同步驱动,是实现产业集群中共性技术供求协调的主要途径,而找准它们的目标结合点和利益的"黄金分割点"是实现"四轮"同步驱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产业集群:提升安徽省产业竞争力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集群能提高产业的整体竞争能力、发挥资源共享效应和加强区域与企业的创新能力。安徽省产业结构层次低、经济体系灵活性和适应性较差,产业集聚度不高,只有推动安徽省产业集群的快速发展,才能提升安徽省产业的竞争力。安徽应重点培植如汽车及其配件制造、机械装备制造业等优势产业群作为主导产业,构造合肥—马芜铜城市群作为产业集群发展的集聚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发展环境,积极塑造区域形象,从而加快安徽省产业集群形成,提升安徽省产业竞争力水平。  相似文献   

20.
跨国公司技术转移与东道国承接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跨国公司的对外技术转移引人瞩目,如何认识跨国公司对发展中的东道国进行技术转移的现象,进而把握其规律性,以便东道国采取相应的策略并指导本土企业进行技术开发,对于我国的赶超型经济无疑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通过回顾跨国公司行为理论的发展脉络,结合模型分析提出,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所实现的技术转移程度与东道国自身的技术能力、技术水平密切相关,尤其是根据这种技术转移型直接投资在东道国的成本分析可以看出,技术先进与否主要在于其适应性,即考虑成本和产出的技术进入意愿。所以,基于成本考量的国际生产技术合作是我国今后进行有效技术转移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