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论环境公益诉讼制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建伟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6(4):24-27
环境公益诉讼体现了环境民主,强化了对环境公益的保护,节约了司法资源,本文论述了环境公益诉讼的缘起、概念及特征,并对建立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的范围、原告、举证责任分配和环境鉴定以及保障措施等方面提出构想。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环境恶化、生态危机不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甚至影响整个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目前单一的行政监管环境模式争现行法律制度,由于存在着种种缺陷.不足以对环境形成周全的保护,因此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构建显得日益迫切.本文在对环境公益诉讼制度进行阐释之后,提出了在我国构建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3.
环境公益诉讼已成为学界讨论和司法实务的热点问题.从环境公益诉讼的产生基础入手,为保护主体对环境利益的诉求表达,应建构环境利益的诉求表达机制.环境公益诉讼是以环境公共利益的维护为基点,以环境利益诉求关系为标的,以法官裁判为指向的一种利益平衡协调机制.我国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是一种法律移植过程. 相似文献
4.
吴爱红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20(2):143-144
环境污染在我国日益严重,但是对环境污染者的责任追究却没有纳入到我们的司法程序,这对于环境保护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应在我国设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对环境污染起到有效的遏制,同时也使得我国的司法实践有法可依。 相似文献
5.
刘晓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2(3):20-24
由于我国现行司法制度缺失对环境公益案件的救济制度,即使是环境公益屡屡受损,而司法却无法成为最权威、最有效的维护手段.倘要使环境公益得以最终维护,还必须在我国构建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在我国建立环境公益诉讼的理论依据是: 环境权是环境公益诉讼的权利基础,诉之利益的扩张使得任何公民均可以作为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提起诉讼,赋予检察机关环境民事公益代表人的主体资格,更有利于保护环境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6.
周丽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3(3):99-102
基于环境权理论的发展和环境公共利益受到侵害却得不到保护的现实,我国应该构建环境公益诉讼制度。通过借鉴不同国家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并结合我国的国情,我国应该在实体法上进一步明确环境诉讼权利,并通过修改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拓宽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范围,在环境基本法中具体确定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与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的主体,同时应将环境抽象行政行为纳入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受案范围,并对环境公益诉讼的诉讼费用作出合理安排。 相似文献
7.
在司法实践中,我国现行的环境诉讼制度已经明显不能适应当前社会的需要,出现了法院不予受理环境污染行为诉讼的问题。而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原告资格受到限制。因此,鉴于环境公益诉讼的特殊性,在确立环境诉讼主体资格时,应对利益关系做出扩张解释,以扩大公民诉讼,同时,明确参与环境诉讼的主体范围,尤其是原告的范围,并通过设立保证金制度防治滥诉。 相似文献
8.
9.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之概念辨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叶勇飞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4(6):22-25
民事诉讼作为保护权利与解决纠纷的衡平机制 ,它的产生是基于当事人对司法救济的需要。在运用诉讼程序解决民事纠纷时 ,存在利益衡量的问题。在西方国家法谚中有“无利益即无诉权”的说法 ,环境权是一项私益性与公益性相结合的权利 ,因此 ,既可私益诉讼 ,也应允许公益诉讼。在许多国家 ,对涉及公益的诉讼都建立了相应的诉讼机制 ,其中环境公益诉讼在这些规定中往往占重要地位。而在我国现行的法律框架内 ,并无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立足之地 ,因此 ,我国可借鉴外国立法模式 ,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0.
11.
石玲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2)
新《环境保护法》即将实施,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公报明确提出探索建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这意味着环境公益诉讼在我国的司法实践将获得突破。本文试图结合环境公益诉讼的历史发展结合检察机关在环境公益诉讼中的主体地位进行初步探讨,以期确定检察机关在环境公益诉讼的定位。 相似文献
12.
郝海青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85-90
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特殊规定可能导致公民的滥诉,这需要设立前置程序加以限制。本文比较分析了国外关予环境公益诉讼中前置程序的法律规定,并对设置我国的环境公益诉讼前置程序提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3.
郭相春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2(4):100-102
环境公益诉讼是改善我国目前环境保护状况的有效途径。从国人环境公益诉讼的成功实践出发,分析了我国现行环境公益诉讼的不足,阐述了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必要性,提出了环境公益诉讼立法及建立配套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动力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莹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119-121
保护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一项需要全人类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多种因素交互影响、多个行动者互动的结果。本文着重从环境意识的提高、环保NGO的推动、大众媒介的导引等方面分析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5.
环境公益民事诉讼在我国已初见端倪,但还未形成制度,就其原因主要是在实践中环境公益民事诉讼的起诉主体很难确定。我国应借鉴国外公益诉讼的模式,即由检察机关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方式,同时鼓励社会团体提起公益诉讼。 相似文献
16.
卢淑艳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5(2):157-160
企业国有股东权益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护国有股东权益就是保护国有资产。当国有股东权益受到侵犯时,可以使用公司诉讼的方式维护国有股东权益。本文试图通过笔者对《公司法》及《民事案件案由规定》的理解,对有关国有股权的诉讼以分类论述,并附以案例相佐证,以期说明公司诉讼也是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7.
陈洁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3):54-57
我国反垄断法私人执行的现行立法的模式和现有学术研究成果,多将惩罚性赔偿与私人执行结合的模式纳入个体利益激励模式的框架,该模式存在较大弊端。集团公益诉讼模式,通过扩大诉讼主体范围、限缩诉讼请求为公益性诉求,区分适用本身违法原则的垄断行为和适用合理性原则的垄断行为,在集团公益诉讼中前者可判处惩罚性赔偿,而后者不可判处惩罚性赔偿等制度设计,不仅可以避免个体利益激励模式的弊端,且符合反垄断法私人执行的价值功能,与反垄断法的公益性间保持协调一致,同时具有现实的可行性,故应作为反垄断法私人执行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湛念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45-47
环境公益案件与只关注私益的环境侵权案件不同,它涉及到当事人以外的公共利益,能否做出符合社会公正性的判决成为确定管辖法院的核心考虑因素。综合考量各种相关因素,环境公益案件由侵害行为地法院实施专属管辖更能有效实现案件审理的公正与效率,更彻底地救济被侵害的环境权益。 相似文献
19.
王小钢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41(3):50-57
除了具有公共利益的均享性和普惠性外,环境公共利益还具有共同善和自然人独立享受的特征。环境公共利益是一种与人身利益和财产利益相并列的人之利益。环境公益诉讼旨在保障环境权利,预防和救济“对环境本身的损害”。环境公益诉讼不应包括基于人身权利或财产权利提起的环境侵权诉讼,也不应包括以动物为原告的动物权利诉讼。 相似文献
20.
论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形成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奋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7(1):48-51
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深入考察了我国公有制实现形式探索的全过程 ,全面总结了各种公有制实现形式。并根据各类公有制实现形式的产业分布特征、产权结构特征 ,深入分析了公有制实现形式的运动机理 ,论述了公有制实现形式形成、发展的基本规律和转换机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