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由于立法经验不足,我国《国家安全法》立法滞后。审视我国《国家安全法》不难发现,《国家安全法》的立法目的、国家安全机关的法律地位、危害国家安全行为及其法律责任等方面均存在疏漏和缺陷,亟需修订完善。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国家安全法》的主要内容,即国家安全、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公民和组织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权利及主要特点和意义。阐述了新时期高校国家安全工作的原则和任务。提出了深入持久学习、宣传和贯彻《国家安全法》,加强高校国家安全教育,抓阵地,拓宽途径;抓重点,以点带面;抓普遍,不留死角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3.
在整个法律体系内,《数据安全法》是以宪法为上位法的全国人大制定的"基本法律"之外的一般法律;在安全法体系内,《数据安全法》与《国家安全法》《网络安全法》属于同一层级并行的法律,分别规范数据安全、主权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法》是数据安全领域的最高法,并不依附于或从属于《国家安全法》或《网络安全法》;在《数据安全法》与...  相似文献   

4.
划定国家安全法体系的边界是国家安全法实现高度体系化的前提。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构建的国家安全法律体系与其他位阶的狭义国家安全法律为分析样本,可看出立法者为国家安全法设定的体系构建逻辑与功能定位。以“国家安全重要领域“”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统筹发展和安全”三项构建逻辑为依据,可从内部限定国家安全法体系边界的可能范围。从功能定位看,国家安全法的调整对象是与解决国家安全问题及容易转化为国家安全问题的一般安全问题相关的社会关系。我们可据此从外部限定路径方面区分国家安全法与其他法律。结合这两种路径,可使国家安全法在动态扩展中明晰其边界,逐渐发展为更成熟的独立法律部门。  相似文献   

5.
环境法的修改与历史转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可以新制定一部环境基本法或修改现行的<环境保护法>,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环境基本法,以实现环境法的历史转型.环境基本法的修改坚持国家生态安全与公民生态环境生存权相结合、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相结合、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建设相结合、国家干预与公众参与相结合、行政主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国内环境法与国际环境法相结合等原则.环境基本法的基本框架应包括总则、政府环境保护管理的组织体制与决策机制、环境法基本制度、环境法律责任和环境损害救济、附则等部分.  相似文献   

6.
 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安全视野下,环境犯罪的治理依赖于国际与国内两个途径。国际合作方面,充分利用国际刑警组织平台,实现环境犯罪资料互通与追捕、通缉、引渡上的通力合作;实现国家间刑事司法协助的全方位与有效性,排除国家之间在打击国际环境犯罪上的障碍;加快加入国际刑事法院规约的步伐,以争取拥有更多话语权。国内法方面,构建以生态法益为中心的环境刑法体例,实现环境刑法的独立;秉行重刑主义原则,兼顾惩罚犯罪与恢复环境二元化功能,充分发挥刑罚的多重作用;运用疫学因果关系证明方法以及过错推定规则,走出环境犯罪司法认定上的困境。
关键词:  相似文献   

7.
1840年鸦片战争揭开了我国文化安全保卫战的序幕,一百多年来,我国文化安全面临着国际和国内双重挑战。在国际上,经济全球化带来文化全球化并冲击民族文化,WTO规则和国家软实力竞争威胁我国文化安全;在国内,文化生态、文化创新能力、文化产业、文化资源、文化内容、文化信息等都面临着安全威胁。因此,我国应对文化安全的对策只能以文化创新来发展文化产业;保持文化的民族性;以文化立法;制定国家文化信息技术标准来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维护中华文化遗产的解释权;实施文化外交,弘扬中华文化。  相似文献   

8.
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NSC)系根据美国国会1947年《国家安全法》而建立的美国对外安全政策机构。该法规定,NSC应“在综合有关国家安全的国内、对外和军事政策方面为总统提供咨询,以便军事机构以及政府其它部门和机关能够在有关国家安全的事务上更有效地合作”。具体地说,它“有责任为了国家安全,根据我们实际和潜在的军事实力来确定和评价美国的目标、义务和风险,以便在这些方面向总统提出建议”;此外,它“应考虑诸涉及国家安全的政府部门和机关共同关心之事务方  相似文献   

9.
西部是我国的生态高地和环境脆弱地区,其自身面临极大的人口、资源、环境矛盾和可持续发展压力.自改革开放尤其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国内关于西部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研究如火如荼.  相似文献   

10.
试论国际生态安全法的发展和实施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全球生态环境危机的日益加剧,国际生态安全法也获得了迅速的发展。本对国际生态安全法在生物安全、生物资源保护、大气环境保护、海洋环境保护、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控制等方面的发展及其进展作了阐述,对国际生态安全法的发展趋势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论环境安全视角下的我国灾害防治法制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当今社会正面临日趋严重且类型众多的灾害 ,构成生态环境安全的巨大威胁 ;各国大都注意发挥法制手段在灾害防治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国系多灾国家 ,在减灾法治方面虽取得一定成就 ,但总体上还比较薄弱 ,加强该领域的法制建设有其必然性与重要意义 ;从我国环境安全保障角度及国际经验的比较来看 ,完善我国减灾法制建设的基本工作 ,涉及到减灾法制体系的理论研究、立法模式的选择及充实的方向、行政体制的理顺及执法司法功能的强化诸方面  相似文献   

12.
西部开发,建设西部地区小康社会,生态保护与环境立法要先行。面对西部地区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的现状,建立、健全环境保护法制体系,有针对性地对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规定具体的防范与治理措施,对于处理好西部地区公民的环境权、生存权、健康权、发展权之间的关系,建设小康社会及生态保护,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等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生态多元治理模式作为对当前行政监管民主化、公共化的回应,在治理主体、主体间权力关系、治理规则、治理制度上呈现了多元化的特征,可以解决当前生态治理中过度依赖环境行政管制而带来的制度困境。生态环境治理需要通过法治保证提供一种稳定高效的利益博弈框架来防范治理陷阱,实现主体间互动合作。生态法律规范体系也应围绕多维分权共治和柔性开放的规则制度体系构建,适时作出调整,以治理主体、主体间权力关系为法律之经,以治理规则、治理制度为法律之纬,构建生态法律规范网格体系。  相似文献   

14.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贵州省已经实施了5年,本文在对全省进行抽样调查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归纳了新农合制度运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5.
2018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首次明确提出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为实现“美丽中国”的全面小康社会描绘出宏伟蓝图。习近平生态法治思想有深厚的理论根基,是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指导,也为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法治提供理论支撑。通过时间与空间两个维度的分析,论证习近平生态法治思想的科学性。以习近平生态法治思想为指导,推进环境法治实施各环节的构建,才能实现环境法治体系化转型。  相似文献   

16.
环境正义与环境安全——二论环境资源法学的基本理念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环境正义表示环境资源法应该合乎自然,即合乎自然生态规律、社会经济规律和环境规律.环境正义既是将环境资源法学与整个法学联系起来的基本理念,也是将环境安全、环境公平、环境秩序、环境民主、环境效率和可持续发展等各种环境资源法学理念有机联系起来的基本理念.从环境正义理念可以推导出环境安全、环境公平、环境秩序、环境民主、环境效益和可持续发展等环境资源法学理念.其中,维护生态安全、环境安全是对环境正义和环境秩序的起码要求.在影响我国安全的诸多因素中,环境安全是一个重要因素,它是其他一切安全的基础条件.环境安全是可持续发展观的一个重要观点.生态安全作为一项基本理念,贯穿在环境资源法整个体系之中,其中一个重要体现是有关环境安全或生态安全的专门法律.  相似文献   

17.
中国循环经济立法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总结国外循环经济法的立法经验,对比德日两国与美国的循环经济立法,来透视我国相关立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我国循环经济法的建立健全与配套制度的完善提出建议。构建了中国循环经济法的基本框架,对相关法律如宪法、环境法的某些规定提出修改建议,以促进我国完整的循环经济法律体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18.
论全球化背景下生态安全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态安全问题是最突出的全球性问题之一,它作为生态平衡的一种状态,表现出与人类生存相关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基础处于良好的状况或不遭受不可恢复性的破坏的状态。但在全球化背景下却产生了跨国界的资源竞争、工业污染、生态难民迁徙和生态恐怖主义等生态安全问题,对这些问题既要从国际环境法的角度加以解决,同时又要从国内环境法的角度加以防范。  相似文献   

19.
人的问题是社会科学共同关注的问题,对"人"的不同观察视角和对人性的不同预设决定了不同学科的基本理论倾向。法律对于人性的假设包括对于人的本性的预先判定,也包括对人的行为目的的预设。环境法是因应生态危机而兴起的部门法,环境法的发展以生态文明为战略背景和最终目标。根据生态文明的要求和环境保护法的基本理念,将"生态人"视为环境保护法的基本人性假设是必然的。"生态人"假设对于环境法具有逻辑起点的意义,作为实践理性也可以对环境法规则进行价值判断、引导环境法制度设置和引导人们的行为。  相似文献   

20.
实现社会和谐是人类的共同目标和不懈追求,生态文明是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新的人类文明,和谐社会必然要求生态文明。在资源环境问题比较严峻的今天,建设生态文明尤其要强调生态和谐,高度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法律是社会关系的调节器,生态和谐需要环境法治作保障,环境法治有利于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