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国两制”构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它是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在谋求祖国统一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但其思想渊源却要上溯到五六十年代毛泽东、周恩来关于和平统一祖国的设想和探索。新中国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曲折历程清楚地展现出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的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2.
97 香港回归, 标志着“一国两制”由构想变成现实, 是祖国统一大业的良好开端。虽然台湾问题与香港问题的性质不同, 但核心都是祖国统一问题, 都可按“一国两制”方针加以解决。“一国两制”在香港的成功实践, 对解决台湾问题、实现两岸和平统一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一国两制”叙事,充分展现了“一国两制”嬗变的历史进程,是“一国两制”理论研究的重要领域。在“一国两制”叙事中,祖国统一、高度自治、共同发展是其基本维度。实现和维护国家统一的原则立场是“一国两制”祖国统一叙事的核心,国家管理方式创新的制度架构是“一国两制”高度自治叙事的重点,民族复兴的方向指引是“一国两制”共同发展叙事的关键。探索“一国两制”叙事的多重维度和结构,对于理解新时代“一国两制”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有很好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4.
“一国两制”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为解决台湾问题和香港、澳门问题 ,实现祖国和平统一而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 ,这一构想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立场 ,主张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港、澳问题 ,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和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符合国际社会和平与发展的大趋势 ,1997年 7月 1日 ,1999年 12月 2 0日 ,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和澳门行使主权 ,这不仅洗刷了中华民族的耻辱 ,开启了港澳历史的发展的新纪元 ,更重要的是它证明“一国两制”这一伟大构想在解决祖国统一问题中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5.
“一国两制”是当代中国倡导的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的具有战略意义的政治选择。它植根于中国文化的沃土 ,与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发生了强烈的共鸣 :建构中华大文化的理念与传统的“多元一体”的政治文化本质高度结合 ;追求统一、反对分裂的文化意愿与传统的“大一统”思想产生共震效应 ;对一国四地全体人民福祉的深切关怀 ,与传统的民本思想的合理内质相互贯通。  相似文献   

6.
“一国两制”是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的实现祖国统一的构想,其根基深扎于我党斗争的实践之中。考察历史,它的依据可分为如下几个连续的阶段1.“红区”、“白区”两种制度在一国内的共存与对立;2.“边区”、“国统区”两种社会制度在对立中的统一;3.“西藏模式”先进制度的国家内可以容许落后制度在特定地方的暂时存在;4.“一纲四目”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一国内和平共处的最初设想。  相似文献   

7.
“一国两制”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解决祖国统一问题的伟大创造.本文认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一国两制”构想提出的思想基础;有关方面“都能接受”是“一国两制”构想的实践原则;一切为了人民的利益是“一国两制”构想的出发点和归宿.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作为实现祖国统一的既定方针,已成功解决香港、澳门问题,也必将促成台湾问题的最终解决;党的十六大对祖国统一又有了新发展;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的“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模式,首次明确提议“三个可以谈”,郑重地将一中原则“新三句”及台湾问题的解决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思想写入报告,对促进两岸关系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自从1984年邓小平正式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伟大构想以来,“一国两制”理论就一直是海外邓小平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海外学者对邓小平“一国两制”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其一,对“一国两制”理论本身的研究及评价;其二,海外学者更关注“一国两制”理论在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上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的根本理论基础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两制”能够同处于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内。“一国两制”这种崭新的社会主义国家结构形式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丰富和发展,是邓小平对和平共处原则的创造性运用,也是为祖国统一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11.
“一国两制”不同于联邦制,是适应祖国和平统一的需要而提出的,具有历史的必然性。突破传统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的“一国两制”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重大发展,香港回归祖国的实践证明其伟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2.
台湾问题是解放战争时期遗留下来的中国内政问题,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我党的一项历史使命。自1950年代以来,我党对台政策始终坚持了一个中国原则,同时在不同的时期采取了灵活的策略,从武力解放台湾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体现了原则坚定和策略灵活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具有丰富的理论基础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我们坚持“一国两制”的原则 ,已经使香港、澳门顺利回到了祖国怀抱 ,这一科学构想在实践中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在台湾问题上 ,我们相信坚持“一国两制” ,和平统一不仅对全中国人民有利 ,对世界的和平发展也有利。“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的最佳方式  相似文献   

14.
“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为实现祖国统一的一项基本国策。它的提出和形成,当今理论界争说不一。本文仅就“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基本要素及其形成问题,作一些历史的初步探讨,希望得到大家的指导。  相似文献   

15.
“一国两制”构想作为我们党和国家完成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和基本国策,作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本文分析了“一国两制”构想形成的历史以及国际国内的形势,重点论述了“一国两制”与香港回归的理论与实践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准确地认识把握并认真贯彻落实“一国两制”方针政策,在继承邓小平“一国两制”总体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新时代治港方略。新时代治港方略秉持了科学的思维方法论,赋予香港“一国两制”新的战略定位,推动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提出了“两个建设好”的总要求。新时代治港新方略更加注重加强党对香港“一国两制”工作的全面集中统一领导,更加注重准确把握“一国两制”的正确方向,更加坚定“一国两制”的制度自信,更加注重从维护国家主权和核心利益践行“一国两制”的根本宗旨,更加注重坚持依法治港,更加注重从政权建设方向思考管治策略,更加注重筑牢“一国两制”社会政治基础,更加注重强力节制特区反建制力量和外部干扰,为保持香港的长期繁荣稳定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7.
香港回归是实现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一国两制”构想,朝着祖国统一大业迈出的重要一步。香港回归后,“一国两制”实践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即不仅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方式,同时也是国家建设的一个基本目标。“一国两制”条件下的国家建设,除了要在“一国”内协调好“两制”的各种关系外,其核心任务是建设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从长远来看,建设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国两制”得以有效实践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在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上,中国共产党人提出并积极推行的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1997年7月1日,这一方针率先在香港得到实现。今年,澳门也即将回归。这一方针得到了广大人民,包括港澳台及广大海外同胞的热烈欢迎。然而,李登辉却不欢迎,最近他在《台湾的主张》一书中不仅为“一国两制”罗列了一系列罪名,而且提出了他自己的统一主张,要看清李登辉的真实面目,此书不能不读。一、关于“一国两制”在《台湾的主张》中,李登辉说:“我们要再一次坚定拒绝所谓‘一国两制’的构想。‘一国两制’的本质具有暖昧性,因为看似平等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作为实现祖国统一的既定方针 ,已成功解决香港、澳门问题 ,也必将促成台湾问题的最终解决。“一国两制”关于台湾问题的基本内容提出后 ,“蒋、李时期”台湾当局对之作出了不同反应 ,李登辉最近提出的“两国论”实质是“台独论” ,使两岸关系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也带来了一些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一国两制”的构想是解决祖国统一问题的伟大理论,其历史渊源、产生过程及内涵充分说明这一构想既有历史继承性,又有创新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