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党制作为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组成部分,是由资本主义经济关系、政治结构所决定的。在我国,由于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经济上实行了生产资料公有制,政治上实现了党对国家事务的领导和人民群众当家作主,因此,不存在多党轮流执政的基础。历史和现实都说明了这一点。 第一,多党制不符合中国传统政治心理。社会意识形态对上层建筑有极大的影响。在考察作为上层建筑重要组成部分的政治制度时,包含于社会意识形态之中的社会心理因素就成为不可轻视的内容。多党制以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是维护资产阶级阶级私利的手段,其心  相似文献   

2.
“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是当今世界上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制度斗争的重要形式,是国际范围内阶级斗争的主要表现,我们必须从国际范围内阶级斗争和两种制度斗争的高度来认识这一斗争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国际敌对势力推行“和平演变”的战略,只是一种外  相似文献   

3.
全能体制与21世纪中国的政治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的政治现代化是炎黄子孙共同关注的世纪性大课题。相当一些激进的学者认为,多党制可以制衡权力高度集中而产生的各种弊病,中国在现阶段实行多党制是实现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必要选择;中国之所以没有在现阶段向多党制发展,完全是因为中国执政党在意识形态上与利益上排斥政治多元化。本文认为,西方的多党制得以有效运行,是以一系列历史、文化、经济与社会条件为基础的。不能脱离这一基础来抽象地判断多党制的意义。其次,本文认为,当今中国大陆已经进入有限多元化的后全能主义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团结合作、互相监督,共同致力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统一祖国、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我国实行的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的政党体制是我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点,它根本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多党制或两党制,也有别于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一党制。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与建设相结合的一个创造,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坚持和完善这项制度,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巩固扩大爱国统一战线,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促进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实现党和国家的总任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政党和政府制度是现代国家普遍的政治制度。首先就政党来看,无论是在什么样的政治制度下,政党活动已经成为普遍的政治现象。全世界两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绝大多数实行政党政治,其中多党制国家有一百六十多个,政党政治决定着绝大多数国家内政和外交的基本走向。而政府的历史则更加久远,政府的历史与国家相伴共生。在人类历史走到了19世纪,现代政党开始从派别中独立出来,走上了与政府结合的道路。  相似文献   

6.
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是当今两种社会制度斗争的重要形式或主要形式。这种斗争是长期的、曲折的、复杂的、艰巨的,我们必须保持高度警惕,采取有效措施,才能彻底粉碎各种敌对势力和平演变的图谋。从历史上看,我党对反和平演变的认识是不断发展、深化的。这里既有战略高度、富有预见性的光辉思想,丰富了马列主义宝库;又  相似文献   

7.
在国际共产主义阵营,最早对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引起重视的是毛泽东同志,他不仅提出了和平演变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主要危险,为全党和全国人民敲响了警钟。而且提出并实施了一套防止和平演变的战略措施,内容极其丰富。学习研究毛泽东防止和平演变的思想,分析其得失,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对于我们挫败国内外敌对势力的  相似文献   

8.
从我国目前社会情况看,抓道德建设,应该首先抓政治道德建设。这对于社会稳定、党风建设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一、加强政治道德建设,有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政治关系,促进社会的政治稳定政治道德对政治稳定的促进作用,首先表现在有利于社会政治制度的建设。政治制度与包括政治道德在内的政治意识形态往往是非同步运动的。一般说来,政治意识形态总体上是滞后的。但是,从发展的角度讲,一定的政治制度和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意识形态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社会主义的政治道德有利于制度建设。比如,干部的政治道德水…  相似文献   

9.
李足余 《经营管理者》2011,(6X):310-310
当今世界,政党制度成为各国政治体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国家、不同政治体系下的政党制度,千差万别。西方的多党制与我国的政党制度有着本质的区别。但是,西方的多党制在意识形态领域里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必须正确地分析和看待。伴随着经济改革的步伐,政治体制改革也势在必行。受西方多党制思潮等的影响,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有其特有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  相似文献   

10.
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这一基本理论观点,是我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经验总结。当前在国际范围内,还存在着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根本对立的社会制度,以及与之相关的两种对峙的思想体系。在国内,也还在一定范围存在着阶级斗争,特别是帝国主义推行的所谓“和平演变”战略,煽动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妄图从内部颠覆社会主义制度。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一切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都面临严  相似文献   

11.
和平演变是西方敌对势力向社会主义国家进攻的两大基本战略之一,其目的是要推翻共产党领导,颠覆社会主义国家,建立资本主义的一统天下,从1989年我国北京发生的动乱、暴乱和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局剧变看,和平演变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现实的主要危险,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的斗争,已经成为当前国际上  相似文献   

12.
<正>西方多党制的最大优点,就是把各种可能的利益诉求都纳入制度框架中,最大程度地消解了反制度的力量。于是,人们似乎自然会得出一个结论,即只有西方多党制才能解决政治沟通问题。在"左"者看  相似文献   

13.
梳理西方政治领导力的已有研究可以发现,西方学界更趋向于将政治领导力定义为行政领导者的一种政治领导能力,并受政治领导人能力、政治制度、政治行为、领导风格、政治文化等因素的影响。提升政治领导力的对策为弱化党派政治、强化地方政治领导人权力和倡导新政治文化三种。  相似文献   

14.
政治文明概念的形成,有一个艰辛、漫长的探究过程.对于政治文明的界定,可以应用历史研究和比较研究的两种方法.所谓政治文明,系指一定历史阶段中代表特定阶级利益的政治主体,通过政治认知和政治实践等方式,在特定社会关系中所创造和推动创造的全部积极的政治行为成果、政治意识成果和政治制度成果的总和.  相似文献   

15.
发现培养选拔年轻干部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重大政治优势。我们要从培养接班人这个"百年大计"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和把握这一工作的重大意义;从敌对势力对我国"和平演变"的图谋变本加厉、我国国情党情以及干部队伍情况发生的深刻变化来认识和把握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所面临的严峻挑战;从突出政治标准,抓住理想信念、人民立场和斗争精神三个重点,建立和完善科学的选人用人制度体系和体制机制等方面全面推进新时代优秀年轻干部的发现培养选拔工作。  相似文献   

16.
当前农民政治心理特征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所谓政治心理,是指特定国家的公民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对国家政治体系、政治过程、政治事件、政治领袖、政治决策以及自身在政治体制中的地位作用等的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态度和政治信仰等方面的总和。农民的政治心理是特指农民这一社会群体对国家政治制度、政治过程、政治现象、政治决策等以及自身政治地位作用的一种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态度和政治信念等方面的总和。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们有必要深刻认识我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重要性。只要我们对我国国情有了充分了解,对资产阶级多党制的阶级实质和历史局限性加以剖析,就会认识到我国决不能照搬西方的多党制。 政党制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我国具体的历史的条件决定了我们不能搞西  相似文献   

18.
制度创新是政治建设的核心,是促进政治发展的关键因素。政治制度科学合理的程度是政治发展程度的主要标志,政治发展的成就必定要在政治制度上体现出来。由于制度特定的属性及我国现阶段的实际决定了当代我国政治发展的主要途径是制度创新。要实现制度创新,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实现理论创新,注重总结实践经验,渐进推动,紧紧抓住近期制度创新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一是国际敌对势力的和平演变。和平演变的实质,是通过首先演变执政的共产党,进而导致国家政权和社会性质的蜕变。为达到这个目的,他们对共产党、社会主义和马克  相似文献   

20.
不同的政治文明规定着社会关系中权威关系、公共机构与个体、社会群体间信任关系和资源控制与分配关系网络的稳定和运行。这样的政治文明内化于社会行动主体思维和行动逻辑中的,成为一种特有的心理结构,并复制着、维持着政治制度的运行,而其自身也在政治过程的互动中被创造和破坏着。在有着古老集体农耕文明的中国,一种以"理"的诉求为代表的政治文化从家族、社区内部互助、合作关系赖以维系的必要物发端,形成了一种依赖官民一体观的政治逻辑。这样"理"的政治文化根植于国人的思维结构中,并潜移默化地通过在各种微观政治过程中显现出来。这样的诉诸于"理"的政治文化,作为一种深层次的文化心理结构,由"情理—公理—天理"三位一体构成,内嵌于同一的、并未言明的、却共同维系社会公序的语境之中,体现为一种"理"的结构和生活—哲学统一体。通过对网民拆迁类留言的统计和分析,可以观察到诉求者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层面上,是在工具性地利用诸如"公正"、"权利"、"权益"、"法治"等说法,而其在心理层面上的终极目的,是要"讨一个说法",是通过诉求的实现,达到一种"理"的平衡和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