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80年代以来,“空间生产”问题以及与之相关的都市研究持续升温,并已经在哲学、社会学、地理学、历史学、政治学、国际政治经济学、建筑学、文学等多个学科中开花结果。早在20世纪60年代,作为这一领域的先驱性人物,三位新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家——亨利·勒菲弗(Henri Lefebvre,1901~1991,通译列斐伏尔)、曼纽·卡斯特(Manuel Castells,1942~)和戴维·哈维(DavidHavery,1935~)就已分别在这~领域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社会学》2005,(3):45-51
20世纪60、70年代,工作与家庭就作为专门的研究领域出现了。到了80年代,它已从起初的关注“双职工家庭”与“职业母亲”领域发展为多学科、多理论视角的研究领域。Menaghan和Parcel在1990年的综述中给该领域作出了一个概念界定。十年过去了,研究者们一直热衷于工作与家庭的相互关系研究,尤其注重工作对家庭生活质量和家庭成员发展的短期与长期影响。  相似文献   

3.
作为中国犯罪社会学研究开拓者之一,严景耀先生对犯罪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在研究中,他没有照搬西方的思想和方法,而是深入联系和思考我国的实际,认为中国社会的急剧变迁是我国犯罪问题的根源。了解严先生的思想对我们解决当前的一些矛盾和冲突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仅勾画出严先生在20世纪20年代至抗日战争前所做的两项比较重要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科学知识社会学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欧洲,这个被称为“新科学社会学”或“新知识社会学”的社会学分支学科迄今产生了丰富的理论和经验研究成果,而我国学界了解较多的还主要是其早期的工作。实际上,科学知识社会学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已经发生重要型变,由最初的“科学社会研究(Social Studies of Science)”演变为“科学技术研究(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udies)”,  相似文献   

5.
20世纪初,在西学东渐的浪潮中,社会工作开始在我国出现萌芽.20世纪三四十年代,雷洁琼、步济时、蒋旨昂等一批社会工作学者推动了社会工作的初步发展.20世纪50年代以后,社会学连同社会工作专业曾一度被取消.在我国社会工作的恢复与重建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作用的人物就是著名社会学家、中国社会工作的奠基人——雷洁琼.她的社会工作思想主要体现在呼吁保障儿童福利、为妇女追求平等权益、倡导家庭的良性运行与发展等方面.此外,她在社会工作恢复初期就提出"民政工作是社会工作"的科学论断,为社会工作的发展指明了道路.  相似文献   

6.
20世纪50年代,中国开始着手在当时最尖端最神秘的航天领域进行探索,60年代秘密上马了第一个载人飞船计划“曙光一号”。到了70年代末期,“曙光一号”被迫下马。中国第一次载人航天的秘密计划最终没能实现。  相似文献   

7.
20世纪六七十年代,诺伯特·埃利亚斯运用过程社会学对体育社会学进行了研究,本文主要对过程社会学视角在体育社会学研究中的3个主要议题:工业革命和技术发明与体育运动的传播;体育运动过程及其对暴力的控制;体育运动与全球化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社会学者进行农村调查,并参与计划农村改良,其工作的大背景是从“深入民间”逐渐汇聚起来的“乡村建设”运动。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农村社会学研究同乡村建设运动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社会学者以多种方式积极参与了乡村建设运动;另一方面,乡村建设的主要领袖如晏阳初,梁漱溟,尽管都并非职业社会学者,但他们对中国问题的基本看法,包含了社会学的内容。也能代表社会学界甚至整个知识界一部分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深入民间:近代中国的乡村建设运动(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学者进行农村调查.并参与计划农村改良,其工作的大背景是从“深入民间”逐渐汇聚起来的“乡村建设”运动。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农村社会学研究同乡村建设运动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社会学者以多种方式积极参与了乡村建设运动:另一方面,乡村建设的主要领袖如晏阳初.梁漱溟,尽管都并非职业社会学者,但他们对中国问题的基本看法,包含了社会学的内容,也能代表社会学界甚至整个知识界一部分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中国社会导刊》2012,(5):51-51
“孤独死”作为日本媒体在20世纪80年代推出的一个新的社会学词汇,至今尚无明确定义。一般来说,“孤独死”是指独自生活的人在没有任何照顾的情况下,在自己居住的地方因突发疾病等原因而死亡的事件。  相似文献   

11.
对言语打断的研究最早始于20世纪70年代,社会学家Zimmerman与West将打断现象定义为一种不按话轮替换规则,打乱当前会话人构建话轮的行为。随后,诸多社会学、语言学以及人类学等相关领域的学者开始关注这一现象,开展了大量的相关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文章旨在梳理国内外言语打断的研究成果,并为后续的研究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2.
文军 《社会学》2004,(2):28-33
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西方社会学与社会理论经历了相当大的转变,各地要求学习社会学的学生日趋减少,社会学项目受资助的数量也比以前大为压缩。毫无疑问,社会学的这种转变与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现代社会——的深刻变化具有潜在的密切关系,而现代社会所  相似文献   

13.
现代舞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大盛于纽约,80年代现代舞中心移至欧洲,90年代巴黎成为焦点,而世纪之交的华人舞蹈家表现得异常活跃,就有人预言,21世纪,中国会成为世界的舞蹈中心。这预测也许没错,因为我们的身体被束缚得太久,解放的内在冲动势不可挡……  相似文献   

14.
《中外书摘》2010,(5):22-24
第二大经济体让美国不安 根据统计,20世纪60年代中期,日美贸易总额开始出现不平衡现象。20世纪60年代,美国对日本的逆差仅仅只有几亿美元,70年代上升为几十亿美元,在80年代进而上升为几百亿美元,整个90年代其对日本逆差基本上在500亿美元上下波动,大约占到美国对外贸易整个逆差的50%。  相似文献   

15.
唐斌 《职业时空》2008,4(1):113-114
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是客观世界、身体经验、人类认知能力和生理基础等多种综合因素相结合的产物,对话语意义的理解涉及话语接受者的一个动态的心理认知过程。作为20世纪90年代在西方认知语言学领域中出现的一个新理论,合成空间理论(Space Blending Theory)从认知科学的视角解析了话语接受者在理解话语时所经历的心理轨迹和认知推理过程,因其强大的阐释力而倍受关注,  相似文献   

16.
吴清军 《社会学研究》2015,(3):196-221,246
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欧美劳动关系研究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形成了两种研究传统,即制度经济学的制度与规则研究、历史与社会学的工作规范研究。20世纪50-70年代,劳动关系系统论和牛津学派多元主义承继了这两种研究传统,并确定了现代劳动关系的基本理论分析框架。他们的研究呈现出两大明显特征,即结构主义和经验主义。20世纪80年代之后,随着欧美劳动关系研究的整体衰落,学界开始反思研究传统,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策略选择模型以及劳动关系平衡理论等在打破结构主义、反思经验主义方面有了较大突破。  相似文献   

17.
在20世纪中期之前,甚至80年代之前,京剧、秦腔、豫剧等戏曲,是普通民众主要的娱乐样式。20世纪20年代,名角儿,尤其是名旦,都有一些疯狂的粉丝,一如今日的娱乐明星。众所周知,自那之后,戏曲出现了明显的衰落。  相似文献   

18.
社会学视野下的女性研究:十五年来的建构与发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如果说,妇女解放运动实际上是以妇女理论研究为基点,而妇女理论研究又或多或少包括了以社会学的视角、方法所作的分析探讨的话,那么,中国女性社会学的发端可以追溯到一百多年前民主主义革命掀起的妇女解放运动。而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由于大规模的经济、社会、文化变革引发的人们对于妇女生存状况与发展前景的社会学思考及研究,则是女性社会学发展的一个新起点。然而严格地从学科角度讲,中国的妇女理论研究则是始于20世纪80年代;而就这一理论研究涵盖面的广泛也可以说中国女性社会学研究是始于20世纪80年代,缘由有三…  相似文献   

19.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贯彻落实了社会学理论;20世纪70年代,我国社会学理论面临重建。阶段的划分并不是依据时间长短进行的,而是依据社会学理论研究形式以及内在形式上的不同,通过其实时变化进行理论的构建与划分的,在此过程中通过理论研究能够起到推动和引导的作用,通过回顾使我们能够进一步了解中国社会学理论,对其中的不足、成长以及误知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许妙发 《社会学》2005,(4):32-43
纵观中国社会学史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中国社会学在经历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重要转变以后迅速崛起,并且在学科化体制建设、社会学理论译介和传播、社会实地调查等各个方面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从而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社会学进一步繁荣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