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婉清 《调研世界》2012,(4):14-17,48
国际劳工组织2012年1月24日发布了《2012年全球就业趋势》,本文根据该报告介绍了2012年全球就业形势总体情况及劳动力市场发展概况,全球经济复苏的不平衡对各区域经济增长、就业、失业、劳动力参与率、劳动生产率、非正规就业及在职贫困的影响,以及应对劳动力市场挑战、促进就业增长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从全球化视角看"后金融危机"时代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重要影响体现在出口和劳动力就业方面,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初就出现了大批农民工返乡的问题.虽然近期以来我国出口贸易重新复苏,但由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依然缓慢以及工人工资水平偏低,许多出口加工型企业出现"民工荒"问题.本文拟从就业市场国际化的角度来分柝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形势,提出国内就业问题应当"全球化",并主张我国的资本和劳动力要结合起来"走出去".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经济结构、经济增长方式和劳动力市场转型的过程中,<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将在用人机制、用工成本和就业形势上影响劳动关系的走向,有助于完善劳动力资源配置市场化的用人机制,适度提高用工成本,并从就业数量和质量上促进就业.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省城镇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尤其是下岗失业人员、自然新增劳动适龄人口和退伍军人的就业压力较大。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包括客观经济条件的局限、个人择业观念落后以及劳动力市场不健全等。通过对未来十年就业形势的预测可知 ,黑龙江省城镇的就业压力将是长期存在的。针对以上问题 ,近期内应着力发展非正规就业与灵活就业 ,促进劳动力要素的流动 ,加强待就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长期中则应建立健全劳动力市场 ,着力发展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服务业 ,并促进国有单位职工向非国有单位流动。  相似文献   

5.
劳动力市场发展中政府角色与作用变化的趋势周炎忠(马鞍山市劳动局局长马鞍山243011)关键词劳动力市场就业政府职能政府在劳动力市场上地位和作用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和劳动力市场发育的不断成熟,政府在其中的地位和...  相似文献   

6.
切实解决就业和再就业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业和再就业问题在当前已经成为一个带有全局性影响的重大经济和社会问题。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帮助国企下岗职工、城镇新增劳动力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切实解决就业和再就业的关键措施在于:以三个代表要求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政府提供更加宽松良好的就社会环境;大力发展经济、尤其是非公有制经济;强化就业和再就业培训;加强法制建设、建立统一的全国劳动力市场;建立覆盖所有城市居民的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组织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7.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的就业既有机遇也面临着挑战.总体而言,我国的就业形势保持了基本稳定.这既是坚持实行就业优先战略,继续推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的结果,也是经济结构更加优化、新经济新业态大量涌现以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取得明显成效的结果.与此同时,我国劳动力市场也面临着诸多的矛盾和问题,包括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供给侧改革引发大量转岗就业问题,科技进步对劳动力市场带来冲击,劳动力成本上升抑制用工需求和就业质量不高等.因此,就业政策必须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增强稳增长与保就业的政策衔接,将就业稳定作为经济增长区间的下限;继续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实施更加积极就业政策;加快推进劳动力市场供给侧改革;高度重视弱势群体的就业,提高就业扶持政策的精准度;同时将提高就业质量作为就业工作的核心,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  相似文献   

8.
2004年,台湾经济在全球经济全面复苏和中国大陆经济快速发展的拉动下,逐渐走出持续低迷的状态,内部需求和对外贸易出现复苏,各业生产及就业形势有所好转。但是,由于执政当局执迷于“政治意识挂帅”而牺牲经济利益,同时由于经济内部存在结构性和制度性问题,台湾经济仍然缺乏稳健的成长动力,而高度外向型经济的特征又使其易受全球经济潜在风险的影响,从而使当前的经济荣景有可能只是昙花一现。  相似文献   

9.
丹麦、德国和奥地利等欧盟国家针对金融危机造成的高失业率问题,对劳动力市场改革,提高了灵活一安全性水平,逐渐实现了金融危机下的经济复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就业压力,稳定了社会秩序,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和变化的需要,一定程度上对扩大就业起到积极作用。这对我国抗击金融危机、促进劳动者就业无疑有重要的启示。根据欧盟国家改革中的情况并结合本国基本国情,我国应从加强民主立法,促进和规范劳动力市场改革、强化职业教育和劳动者技能培训、就业的安全性与灵活性相结合三个方面进行改革,以利于我国提高就业水平,缓解就业压力。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高校扩招带来的大批毕业生使劳动力供给徒然增加,加之积存的就业问题的重新激化和金融危机的冲击,劳动力市场出现了供过于求的失衡局面。如何缓解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关系到经济发展、社会安定以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需运用税收调控措施,鼓励灵活就业。  相似文献   

11.
劳动力资源供给和就业是促进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的关键因素。但河北省劳动力市场中仍存在着劳动力就业结构层次偏低、劳动力素质不高、就业压力较大、劳动力职业结构现代化程度低、劳动力市场供需矛盾突出等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推进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建设、优化产业结构、完善社会保障政策、提升就业环境,才能有效推进河北省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2.
就业是民生之本。当前,我国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就业问题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文中从考察我国劳动力供求状况人手,分析我国当前的人口压力与就业形势;探讨了影响我国劳动力就业的几大因素;并提出了扩大就业的相应对策,强调政府在社会就业中负有重要责任,实现充分就业是政府宏观调控的基本目标之一。此外,充分发挥劳动者作为劳动力市场供给主体的积极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3.
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劳动力密集型企业举步维艰,员工失业率日益提高,就业形势日益严峻。而高科技企业对技术型劳动力的需求上升,劳动力市场供需状况发生脱节。提高普通劳动者就业竞争力,成功实现技能转型,成为当前解决劳动力就业的的重要课题。普通高校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一员,有必要也有可能开展职业培训,提高职业培训层次,为实现劳动力就业、再就业提供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4.
今年被称作“最难就业年”,高校毕业生达到历史新高,就业形势异常严峻。就业形势,实际上是劳动力供求形势问题。供求矛盾的不可调和,加之油田毕业生转嫁地方,导致东营的就业形势格外严重。我市经济依然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一批重大项目的开展与完善,给就业形势带来了曙光。  相似文献   

15.
2013年,世界经济总体走势喜忧参半,全球资本市场迎来阶段性波动,新兴市场面临“钱荒”。在发达经济体中,美国经济依然处于复苏之中,就业市场持续回暖,消费者购买力相对强势,但欧元区和新兴经济体的情况不容乐观。中国面临外需不足、贸易摩擦增多、输入性通胀压力增大,以及热钱冲击等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6.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成型。市场就业制度与机制将形成,我国的劳动力市场由于特有的人口压力与经济结构的调整,将呈现买方市场态势。这对长期习惯于旧的就业体制的我国广大劳动者来说,显然形势严峻。文章认为,我国广大劳动者必须主动适应这一形势,基此,首先应抛弃现有各种不符合市场经济的旧的就业观念,树立新的就业观念。其次应努力提高个人的全面素质,方是在劳动力买方市场上可以将自己“推销”出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加入WTO给中国经济带来的最大冲击和挑战,不在商品和资本市场,而在劳务市场。原有的就业体系会逐渐打破,就业方式、就业范围及劳动力流动速度会发生结构性变化;在激活国内劳动力市场的同时,为扩大劳务输出提供机遇;经济全球化促使发达国家放松劳动壁垒。但劳动力市场需求的知识技术含量有普遍拉上的趋势。必须最大限度地配置教育资源,实现科教兴劳,保证可供劳动力的质量,满足内外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18.
论文主要分析了当前我国劳动力就业与失业形势的基本状况,探讨了年内我国加入WTO后劳动力就业与失业形势可能会受到的影响.论文认为,加入WTO后,短期内受到的冲击较大,就业与失业形势可能会更加严峻,而从长期看,我国劳动力就业问题会得到缓解.最后论文提出了加入WTO后缓解我国劳动力就业形势的五点对策.  相似文献   

19.
当前经济形势下的大学生就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经济结构在不断的变化,高等教育的规模迅速扩大,流入劳动力市场的高校毕业生数量急速增加,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现象不断加剧,高等教育与就业之间的关系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解决好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是社会、学校、家庭和大学生的共同愿望,也是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重要战略,更是学校谋求生存和发展的重大课题.本文结合当前经济形势分别从供给、需求和供求匹配的角度对大学生的就业市场进行分析,找出就业难的原因所在和解决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国内第四季度就业前景显著回升,二线城市预期好于一线城市。其中,深圳、成都、重庆、青岛就业前景最好,金融业服务业用人需求持续旺盛。金融危机时期,企业通过采用人才派遣的策略以应对经济不确定性亚太地区招聘意向普遍回升,但是全球劳动力市场仍然面临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