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宋冬林  郭砚莉 《北方论丛》2008,3(3):129-133
马克思再生产理论中价值与实物双重补偿原理奠定了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决定了其制度取向.社会再生产价值运动中各种投资要素的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要求不仅注重人力资源、人造资源的价值和实物双重补偿,而且更要考虑可再生和不可再生自然资源的价值和实物双重补偿,忽略任何一方都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这些投入要素实现了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整个经济社会才会进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轨道.因此,制度安排的原则关键在于创造一个良好的投入要素的补偿机制,这些远远超出新古典纯货币经济学经济增长或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的《资本论》第二卷第三篇考察了社会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关于社会资本再生产的理论,是马克思经济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中心是说明社会产品的各个部分在价值上如何补偿和实物上如何替换的问题,归根到底,就是社会生产的按比例发展问题。社会资本再生产的理论,揭示了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及其运动规律,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的深刻的内在矛盾。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是马克思的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的基本原理,“不仅对于资本主义社会形态是有效的,而且任何一个社会主义社会在计划国民经济时,不运用这些原理也是不行的。”今天,重新学习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对于组织我国的计划经济,搞好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在纪念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之际,仅依据马克思关于固定资本补偿和积累的原理,分析我国固定资产的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4.
<正> 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的核心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所谓实现问题,就是工人和资本家从哪里获得自己的生活消费品,资本家从哪里获得生产资料,怎样满足这些需求,怎样使社会再生产能顺利进行,等等。所以实现过程,就是社会总产品内部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交换过程,就是产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实现的统一过程。马克思讲:“这个运动不仅是价值补偿,而且是物质补偿,因而既要受社会产品的价值组  相似文献   

5.
通过学习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和《陈云同志文稿选编》,深受教益。现就财政方面的问题,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关系是保证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 马克思关于再生产的理论告诉我们,再生产,就是生产过程的不断重复、不断更新。为了保证社会再生产的实现,不论是简单再生产,还是扩人再生产,都存在一个互相制约的比例关系问题。社会再生产不仅是价值补偿,要受社会产品的价值组成部分相互之间的比例的制约,而且要受它们的使用价值,它们的物质形式的制约。马克思的再生产原理的根本点,是要求我们必须按照互相制约的比例关系去安排国民经济计划和财政计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与推行农业产业化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产业化是当今世界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趋势。借鉴和总结国内外成功经验,积极推行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农业再生产可持续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农业产业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对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的基本原理在农业部门的运用和体现。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社会再生产过程就是包括产品直接生产过程,到产品出卖结束的流通过程。马克思指出:“每一个社会生产过程,从经常的联系和它不断更新来看,同时也就是再生产过程。”①还指出:“不管生产过程的社会形式怎样,…  相似文献   

7.
科学发展观强调了经济和社会要和谐发展。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要体现科学的发展观,必须在经济系统和环境系统相统一、经济资源价值和环境资源价值相统一以及经济系统再生产和环境系统再生产相统一的前提下深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Ⅰ(v m)>Ⅱc是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吗?许多人认为是这样。通过学习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我认为这种提法不够妥当。 马克思曾提出:“再生产过程必须从W′的各个组成部分的价值补偿和物质补偿的观点来加以分析”(《资本论》第二卷436页。W′指社会总产值)。这就是告诉我们,必须从社会产品的实现问题入手,  相似文献   

9.
在社会再生产理论中,马克思运用总体分析法,分析了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和实现条件,深入研究可以发现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包括的宏观经济均衡思想比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宏观经济均衡思想深刻得多.系统研究马克思的宏观经济均衡理论,分析影响宏观经济均衡的因素,对于拓展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实现中国经济的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党的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和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有着直按的联系。它是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具体应用和发展。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是从经济上阐明整个社会生产如何发展的理论。它包含有极其丰富的内容,此如:关于社会再生产过程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劳动力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的原理,关于再生产过程是  相似文献   

11.
由邓小平首先提出并在实践中日渐丰富、成熟的小康社会理论是一条比较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之路。小康社会理论是对近代中国盛行的大同理想,特别是毛泽东时代现代化理论和实践中革命浪漫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的合理扬弃。小康社会理论对中国现代化的目标定位不注重宏大、辉煌、光彩夺目,而注重切实可行。从选择的角度看,可以说是一种理性的次优选择。小康理论重视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也重视搞活国有经济,但其目的是要建立真正公正的经济体制,所以它更强调多种所有制经济、多种经济成分平等竞争、共同发展的意义。小康理论主张在中国的城市化过程中摒弃过去那种城乡分隔的二元结构,走城乡互动,共同发展、和谐发展之路;主张重视城市发展规律,建设有活力、有个性,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人文城市。  相似文献   

12.
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及其相互关系不能完全概括马克思关于社会结构的思想。研读马克思的著作可以发现,他划分了社会资源构成及其配置、社会分层结构、社会的政治结构和社会的文化观念结构四个方面,也区分了社会存在的基础性领域、主导性领域和附属性领域。马克思正是抓住了社会存在的主导性领域而揭示了社会存在的基本矛盾和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13.
公平是关于一个社会全体成员相互之间恰当关系的最高概念,是人类社会不懈追求的一种高尚的价值理想。公平是一定社会经济基础的反映,具有一定的阶级性,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公平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对马克思恩格斯公平思想的深入探讨以及运用科学发展理论指导当代和谐社会公平实践的论述,有助于客观面对现实,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社会公平,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事业向前推进。  相似文献   

14.
周舜南 《阴山学刊》2004,17(6):55-60
《管子》一书是我国古代文献中对经济思想论述最全面最深入的著作之一。它对发展经济与治国安邦的重要性,发展经济的主要措施,及在经济发展中需要处理好的几种关系,特别是其中关于快速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的认识,都显示了其思维的深刻性和前瞻性。  相似文献   

15.
刘振洪 《阴山学刊》2006,19(2):112-115
科学的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是以人为本、统筹兼顾的发展观。面向21世纪的新的发展战略是一个多层次综合目标体系的发展战略;是追求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综合战略;是促进民族文化保护与创新、促进人类发展和社会转型的发展战略,更是一个促进经济持续增长与社会全面进步统一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6.
刘琳 《河南社会科学》2012,20(5):40-42,107
马克思的价值批判蕴涵着他对现代社会中人之生存的物化和异化状态的反思和批判,在马克思的《资本论》手稿中,他着重分析了交换价值带有资本主义社会历史特征的特殊性,指出交换价值形式是人的物化存在形式。在这种特殊历史条件下的货币(交换价值)制度,实质上反映了社会异化状态下的自由与平等的丧失。而作为价值总体的资本,反映的是资本与劳动之间以交换为形式产生的对立,而这种阶级对立的解决将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17.
宋德孝 《北方论丛》2012,(3):135-138
受索绪尔符号学的影响,巴特、列斐伏尔、鲍德里亚等消费社会理论家认为,消费社会中消费的涵义发生了转变,它超越了经济学意义对物品使用价值的占有,成为一种对意义关系的占有,即符号性消费。他们进而将对消费社会的符号学批判纳入到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范畴之中,试图开创"符号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他们提出的"符号消费"、"符号价值"、"符号的政治经济学"等范畴,颇具时代性,但试图将"符号的批判"替代马克思的商品逻辑批判,尤其试图消解使用价值的现实性,则是其理论舛误所在。  相似文献   

18.
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基本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宁 《学术探索》2005,(3):15-17
以人为本,就是指以人为价值的核心和社会的本位,把人作为发展的最高价值和目标。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坚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必须把以人为本作为发展的最根本的价值取向,渗透于发展的各个方面,贯穿于发展的全过程,真正做到一切为了人,一切服务人,一切依靠人,通过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时又通过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经济社会文化的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在当代中国的新诠释,是我党全新的科学的发展观。新发展观以当代中国的发展为基本对象,对什么是发展,发展什么以及怎么发展都做了鲜明、集中、科学的阐释,对发展中一系列核心问题的认识都达到了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20.
公益林为社会提供了巨大的生态效益,其价值取得不到应有的补偿,从而妨碍了自身的持续发展。本文从分析流溪河林场水源涵养林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出发,指出建立公益林生态效益价值补偿机制的必要性,讨论了其补偿原则和补偿量计算方法,并提出了实现补偿的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