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林庚先生是海内外著名的楚辞学专家,他毕生与楚辞结缘,从20世纪50年代出版《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到80年代《天问论笺》问世,楚辞可以说陪伴了他半个多世纪,他的这两部著作凝结了数十年心血,是他潜心探索研究的结晶。  相似文献   

2.
郭沫若先生在《屈原研究》中,批评了廖季平否定屈原这个历史人物的存在,他说道: 提出了这个问题的人,第一个是四川的廖平,据谢无量的《楚辞新论》上说: “我十年前在成都的时候,见着廖季平先生。他拿出他新著的一部《楚辞新解》给 我看,说‘屈原并没有这人’。他第一件说《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是不对的,细看他 全篇文义都不连属。他那传中的事实前后矛盾,既不能拿来证明屈原出处的事迹,也  相似文献   

3.
今年端午节前夕,南京某中学 的叶海露老师在初中一年级某班的 音乐课上,向同学们提了一个问题: 知道屈原的请举手。全班30个同学 中只有三个人举手。第一位同学回 答说:屈原是个歌手,他唱过《离 骚》;第二位同学回答说:屈原是个 厨师,他发明了粽子;第三位同学 说:屈原是个医生,大家都管他叫 大夫。(2005年6月20日《现代快 报》)  相似文献   

4.
关于《九歌》的写作年代,人言言殊,主要说法有三种:一是全作于屈原青年时期,是屈原在政治上得意时的作品;二是全写于屈原被顷襄王流放于沅湘期间,是屈原晚年失意之作;三是写于为楚怀王疏远而退居汉北的一段时期。 笔者认为,《九歌》十一篇,有作于屈原青年时的,也有写于他晚年的,作于前期的是屈原为楚王室制作的祭歌,写于后期的是他采用民间祭歌形式创作的抒情诗。 关于《九歌》的写作年代及为何而作,以东汉王逸说为最早。他在《九歌序》里说:  相似文献   

5.
1921年6月,闻一多在《评本学年〈周刊〉里的新诗》一文里说: 我想温飞卿、李义山这派人底思想根本上已经受毒了,所以他所见所闻的无往而非“章台舞絮,陌巷飞花”,这便是俗语讲的“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来”。这种诗家究竟是时代底畸形的产物。有人说义山底作品是“美人香草”之遗音,未免污辱屈原的人格罢。  相似文献   

6.
游国恩是我国著名的楚辞专家,现代楚辞学的奠基人。1946年、1953年、1963年、1980年他出版过四个版本的《屈原》。通过比较四个版本的差异,分析游国恩对屈原形象、屈原思想以及对其作品认识的差异,勾勒出他学术思想发展演变的轨迹,并对四种不同版本背后的社会文化原因及游国恩个人的学术背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关于《九歌》的创作年代,说法甚多,归纳起来主要为二种,一是以郭沫若、游国恩为代表的早期说。郭沫若在他的《屈原赋今译》《九歌》题解中说:“由歌词的清新,调子的愉快来说,我们可以断定,《九歌》是屈原未失意时的作品”。游国恩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中亦说:“《九歌》是屈原在民间祀神的乐歌的基础上,为朝廷举行大规  相似文献   

8.
屈原作为世界文化名人受到了普遍的尊敬。但在国内和日本却有人曾弹过“屈原否定论”的调子。《屈原与他的时代》以翔实的材料和精密的考证,发前人之所未发,圆满解决了这一问题。而《屈骚探幽》澄清了自东汉以来一直沿用的许多不正确说法,同时对《离骚》予以新注,在注释中新见迭出  相似文献   

9.
《哀郢》是一首悲愤欲绝,令人一读三叹的诗篇。屈原为什么这样强烈地对郢都抒发哀思,古今学者有不同的意见。有人说,是为顷襄王二十一年郢都沦陷而发;又有人别出新意,说怀王二十八年,庄(足乔)在郢都发动暴乱,九年后(顷襄王七年),屈原因“秦楚复和”触动情怀而写《哀郢》,以作“前事不忘”的回忆。我对这两说颇感怀  相似文献   

10.
<正> 几年前,在一篇讨论《红楼梦》的美学风格的文章中,笔者曾经说过:“倒是作为中国最伟大的抒情诗的屈原赋,可以和《红楼梦》后先辉映,而且也是《红楼梦》生活理想和美学理想的传统之一。没有屈原赋意蕴上和构思上的启示,曹雪芹恐怕是难以为他的主人公写成《芙蓉女儿诔》那样一首《红楼梦》的主题歌的。”但尔后对这一提法,一直尚未展开阐述,而国内至今也很少有人讨论这个问题,因此,这  相似文献   

11.
1921年6月,闻一多在《评本学年<周刊>里的新诗》一文里说: 我想温飞卿、李义山这派人底思想根本上已经受毒了,所以他所见所闻的无往而非“章台舞絮,陌巷飞花”,这便是俗语讲的“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来”。这种诗家究竟是时代底畸形的产物。有人说义山底作品是“美人香草”之遗音,未免污辱屈原的人格罢。对李商隐持否定的态度,把他看成有“毒”的“堕落的诗家”,嘲笑他“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来”。但过了一年,即1922年11月26日,他在《给梁实秋的信》里说: 我想我们主张以美为艺术之核心者定不能不崇拜东方之义山,西方之济慈了。他又极力推崇李商隐,把他与西方一流诗人济慈相提并论了。但21年以后,他在《诗与批评》一文里说:  相似文献   

12.
孙春平的小说世界徐日君孙春平是一位勤奋而又执著的作家.他用一支朴实的笔,十几年来,坚持为人民歌唱,呐喊,为人民忧患沉思。一九九0年先后出版了短篇小说集《路劫》,中篇小说集《男儿情》。一九九四年又出版了中篇小说集《逐鹿松竹园》.或许有的人会说他还不是一...  相似文献   

13.
屈原美学思想试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屈原没有美学著作传世,也没有系统的美学理论。但是,屈原有美学思想。因为屈原不但人美(参沈亚之《屈原外传》),而且爱美,终生都在追求美,古今中外象他那样为“求美”而身殉的人实在并不多见。血到『出原死后两千多年的今天,人们提起他来,也还是赞美之声不绝于口。这样一位彻底“美”化了的人物,如说他没有美学思想,能讲得通吗? 屈原的美学思想主要是体现在他的文学作品即辉煌的诗歌中的。尽管没有上升为系统的理论,但质朴、鲜明,尽管零敞,却不失精辟。下而便从四个方面来对屈原的美学思想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14.
注骚阐微     
《离骚》的作者屈原,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也是战国后期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从《天问》可以知道他是一个唯物主义者,从《离骚》可以知道他是一个坚持进步理想的人物。他反对封建的“礼治”和“天命”。在《离骚》一开头,就说他是帝高阳的后代,说他生于寅年寅月寅日,“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脩能”。按“天命”说,屈原理应“万事皆  相似文献   

15.
屈原北行考     
屈原北行,是指屈原被楚怀王疏绌后的汉北之行。屈原北行的事迹,史籍并没有记载,是后代学者发觉的。 《史记·届原列传》说:“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既绌。”屈原被疏绌后他在何处,本传就没有说了。《新序·节士篇》说:“屈原遂放于外。”屈原放逐到哪里去了,《节士篇》也没有下文。厢原被怀王疏绌(或初放)后的踪迹是一个问题。 经过古代学者的探索、研究,终于发觉了屈原被疏绌后的去向。  相似文献   

16.
一、《大招》及其作者问题《大招》作者是谁?这是比《招魂》作者为谁还难解决的一个问题。王逸《章句》明说:“《招魂》者宋玉之所作也”,意以为这是宋玉为招屈原的生魂而作的。现在我们证明了《招魂》确是屈原为招楚怀王的生魂而作,作在楚怀王入秦被囚的时候,王逸那一说错了。再看他怎样说《大招》的。他说:“《大招》者屈原之所作也。或曰景差。疑不能明也。屈原放流九年,忧思烦乱。精神越散,与形离别,恐命将终,所行不遂,故愤然大招其魂。盛称楚国之乐,崇怀襄之德,以比三王。能任用贤公卿,明察能荐举人,宜辅佐之,以兴至治,因以风谏,达已之志也。”这是说,《大招》是屈原为招自己的生魂而作,又引或说为景差作。这是一个疑案,还不明白。从王逸引用了这一或说,一千几百年以来,一般学者又大都以为《大招》是景差为招  相似文献   

17.
读郭杰的《屈原新论》赵敏俐郭杰的《屈原新论》是近年来屈原研究领域中一部立论公允,见解深刻的力作。他冲破前人的研究框架,把屈原放在历史、文化和艺术的三维视野中进行考察。具体说,本书有如下特点:一、文化的地域性和统一性相结合的理论观在屈原的身上,无疑显现...  相似文献   

18.
关于屈原之死的问题,虽不曾引起广泛而激烈的争鸣,但也有几种不同的意见.詹安泰同志说: “由于阶级性质和历史条件的限制,他(屈原)……处处碰壁,跟着就产生了悲观失望的情绪乃至于自杀.”郭维森同志说:“屈原的自杀,表现了他坚持自己的理想,坚持高洁的品格至死不悔的精神,同时也是对楚国黑暗政治的一种抗议”.马茂元同志在《楚辞选》中说:“屈原的自杀,一方面表现绝望的悲哀,但另一方面则希望通过他的死来振奋楚国的人心,最后一次刺激顷襄王的觉悟.”詹说和郭说,都没抓住屈原之死的实质,其结论难以准确地说明屈原之死的原因和意  相似文献   

19.
司马迁在《史记》中为屈原、贾谊合立一传,本文所谈是《屈原列传》部分。早期胡适先生《读〈楚辞〉》曾提出七个可疑之点以否定《屈原列传》,陆侃如先生《屈原评传·馀论》(今收入沪古《陆侃如古典文学论文集》上册)和郭沫若先生《历史人物·屈原研究》(今收入人文《沫若文集》第十二卷)已先后逐点予以驳正。现在国内不再见到有人主张“《屈原列传》是一篇赝作”,相反大家都很珍视这篇资料。惜其内容时遭误解或曲解,以致怪说横生,其甚者则否定屈原之有其人的幽灵仍在友邦游荡。故对这些误解或曲解,亦不可不辨而正之。  相似文献   

20.
屈原生年说郭沫若先生在《屈原研究》第一节《屈原身世及其作品》中论屈原的生年说:他(屈原)的生卒年月日见于《离骚》:“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他是生子太岁在寅的那年正月的庚寅。据《吕氏春秋·序意篇》言:“维秦八年,岁在涒滩。”知道西纪前二三九年是申年。推数上去,前三四一年的楚宣王二十九年(周显王二十八年)孩是寅年,但那年的正月小,庚申朔(据日本新城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