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子贡守墓 子贡是孔子杰出的学生。一次,鲁国大夫叔孙武在人前贬低孔子抬高子贡。子贡非常气愤,当即以房子为喻,说老师的围墙高数丈,屋内富丽堂皇,不是一般人看得到的;而自己不过是只有肩高的围墙,一眼就可望尽。子贡还把老师孔子比作太阳和月亮,说他光彩照人,不是常人所能超越的。 孔子逝世后,子贡悲痛万分,在孔子墓旁结庐而居,一直守墓6年。  相似文献   

2.
子贡从一个孔子不太喜欢的有诸多缺点的学生成长为道德高尚、才能突出、深受孔子喜爱和信任的贤才,孔子的"因材施教"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通过学习,子贡逐渐克服了自身的种种缺点,而孔子也在"教学相长"的过程中丰富和完善着自己的理论和实践。子贡和孔子的关系达到了亦师、亦友、亦亲的高度,其中的经验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3.
刘春雄 《金陵瞭望》2009,(29):30-30
2500年前.在“子贡赎人”的故事中.孔子就批评过他的学生子贡犯的一个光荣的错误。  相似文献   

4.
董生 《社区》2012,(17):39-39
孔门弟子中.子贡算是一个事业型人才,所以孔子说他是个“器”。要知道,孔子可是说过“君子不器”的,所以,当面说子贡是个器,明显是在贬低他。孔子大概自己也觉得这样的贬低太过分,就又对子贡说:你是瑚琏一类的器。  相似文献   

5.
范蠡的“生意经” “生涯宗子贡;贸易效陶朱。” 旧社会有些附庸风雅的商人,在他们的商店门口常常使用这样一副对子作春联。 子贡,是孔子门下三千弟子当中的高材生,七十二贤之一。孔子周游列国,得到这位得意门生的资助不少。子贡是卫国的大富翁,又是“孔圣人”的大弟子,可谓“财、才兼备”。旧时代的商人,对他当然仰慕之至。  相似文献   

6.
百科瞭望     
据考证,“楷模”一词出自清朝编写的《广群芳谱·木谱》,楷、模皆是树名。楷树即黄连树,传说生于孔子坟上。相传孔子死后,三千弟子云集墓旁为其守灵3年,唯独子贡祭守了6年。据说孔子生病之时,子贡恰在外经商未能探视,孔子死后,子贡以楷树枝为哭丧棒前往奔丧,并将其插在墓旁。后此“哭丧棒”萌发而长成参天大树,此树周正挺拔,枝疏叶繁,绝无旁斜之枝。模树据传生于礼贤下士而“一沐三握发”,“吐哺不及餐”的周公坟上。此树之叶春青、夏红、秋白、冬黑,枝繁叶茂,颜色纯正。因这两种树都长在圣贤坟上,故后人便以此比喻学识渊博,品德高尚,可为人…  相似文献   

7.
一直以来,学术界对子贡的研究,较多关注其商业思想.对于这位儒商鼻祖的经营策略,则较少有人涉猎.文章在研读大量史料的基础上,对子贡的经营策略进行了归纳整理.认为子贡在经商过程中,成功地打出了孔子这一知名品牌,借以构建起广泛的人脉,形成了遍布四方的商业网络,这是子贡崛起商界的首要因素.此外,在交易中恪守忠恕理念以及富而无骄的发展策略,均是支撑子贡取得成功的重要支柱.  相似文献   

8.
子贡是孔子的著名弟子,他聪颖睿智,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在学习中不断发挥主观能动性,选择性地接受孔子的思想。他在实践中以孔子的思想为指导,同时也不乏自己的主见,并且敢于怀疑老师的思想。他不仅学习孔子的为人处事之道、治国为政之方,而且还能"使于四方,不辱使命",这充分表现出他对孔子思想的继承与超越。  相似文献   

9.
“温良恭俭让”作为一个完整的集合体在《论语》中仅出现过一次。《论语》原文作如是记:“子禽问于子贡日:‘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问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日:‘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从子贡的话里我们体识到了“温良恭位让”在孔子思想观念及诸多行为中的重要性。这个重要之点几乎就是孔子“仁”学思想和全部观念的根基以及归着点。“温”在孔子学说中有多种表述法。“温”是一种态度。一个人面对纷繁多变的外在,总要做出自己的反映。孔子教导人们要有较为得体的应变方式,“过”与“不及”都是失…  相似文献   

10.
论心性与天道──中国哲学中“性与天道”学说评析张岱年性与天道是中国古典哲学中的一个基本问题。《论语》载子贡说:“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公冶长》)这是说孔子很少谈论关于性与天道的问题。子贡如此说,也就表示,当时已...  相似文献   

11.
《孔子家语》里有这样一个故事:鲁国制定了一条法律,一旦鲁国人在列国沦为奴隶,如果有人出钱把这沦为奴隶的鲁国人赎回来,可以凭"收据"到鲁国国库领取"国家补偿金"。这条法律出台后,大大推动了鲁国人的救赎行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子贡是孔子门下最有钱的弟子之一,也是一位  相似文献   

12.
有一次,子贡问哪些人可以称得上历史名臣时,孔子十分肯定的回答说:"齐有鲍叔,郑有子皮。"其实,在孔子所处那个年代以前,还有春秋时期的齐国国相管仲,他辅佐了齐桓公"九合诸侯,  相似文献   

13.
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主张推销自己。有文记载:一次,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子罕篇第九》)子贡问话的意思是说,先生你有美德是隐藏起来呢?还是推向社会经世致用呢?孔子接过话头,爽快答道:“快卖掉吧!卖了它吧!我就是在待价而沽呢!”  相似文献   

14.
楷模,现在一般都做榜样、模范讲,如:“光辉的楷模”等。那么, “楷模”的历史源头到底出自哪里呢? “楷”和“模”最初都是树名。楷树,就是黄连树。这种树,枝干疏而不屈,刚直挺拔。相传它生长于古代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坟头。孔子死后,他的三千弟子在坟墓边守灵三年。唯独子贡,在孔  相似文献   

15.
孔子仁学理论的核心,就是克己复礼,修身进德,改恶从善,就是学习达到中庸的理想境地,做到十全十美。在孔门弟子中,只有颜回完全做到这一点,而子路、子贡、冉有、公西华、宰予则置之度外,我行我素,至于子游、子夏、曾子、有子、伯牛、子张则介于颜回与子路等之间。所以如此,是因为孔子对弟子们施行双重教育标准:对颜回等没有官职的弟子,孔子希望他们做修身的道德完人;对子路子贡等官场能人,孔子是以政治实用态度对待,是否修德,常加宽容忍耐。这表明孔子的仁学修身理论,对于不同类型的人,态度与效果是不一样的,表现了孔子哲学的两面特性。  相似文献   

16.
释“圣”     
一古代统治者把智、仁、圣、义、忠、和叫作人的“六德”,视为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规范,而“六德”之中,“仁”是最重要的为人之道,而“圣”则是做人的最高标准。子贡问孔子:“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孔子回答说:“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尧、舜这两位传说中的上古帝王,是孔子  相似文献   

17.
举一反三     
含义意指举出一件事就可类推其他许多同类事理。形容善于学习,能够由此及彼。出处《论语·述而》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一次,他的弟子子贡(òn)问:“一个贫穷时不谄(chǎn)媚、富贵时又不骄傲的人,他的品德该算很好吧?”孔子微笑着回答:“可以这么说,但我们应该努力做到安贫乐道、富而好礼。”又一次,孔子教育弟子们说:“你们要学会反复思考,比如,在一个屋子里,我举一个墙角做例子,你们就应联想到其余三个墙角,并能用其余三个反证我举的这个对不对。”弟子们都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心中暗暗称是。举一反三  相似文献   

18.
一子贡是孔子称赞的弟子一般人说,孔子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司马迁的《史记》中《仲尼弟子列传》共列名七十七人,并说“受业身通者七十七,皆异能之士也。”司马迁认为孔子弟子中有奇才异能之士七十七人。这七十七人中谁是最杰出的拔尖人物呢?孔子最称赞颜回,但颜回死的早,没有什么成就。孔子死后,子夏教于西河,传授孔子学术,魏文候还以师事之,并咨问国政。《论语》一书中也说孔子弟子中“文学”方面(即学术方面)首推子游、子夏。可是《论语》中孔子对子夏的教导,有两处值得注意:一处是子谓子夏曰:“汝为君子儒,无为小  相似文献   

19.
鲍鹏山 《社区》2013,(23):21-21
《论语·八佾》: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日:“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子贡想省去鲁国告朔(每月初一祭祖庙)用的那只活羊。孔子说:“赐呀!你舍不得那只羊,我舍不得那个礼。”其实,在礼坏乐崩的时代,鲁国国君已不亲自去祖庙举行“告朔”之礼了。子贡想,既然一切都只剩下了一个有名无实的空洞的形式,那还不如再简单些,何必每月还费一只羊,又麻烦,又浪费。但孔子是那么深深地眷恋着古代的礼呀!即便是一个形式,也是古札的遗留,他也不忍心丢弃。再说,假如礼仪形式照这样简化下去,到最后,那古礼不也就真的烟消云散了?  相似文献   

20.
<正> 传统观点认为:中国在儒家“重义轻利”思想影响下,“重本抑末”、“重农抑商”,这是中国商品经济落后的根本原因之一。胡平同志的观点则不然,他认为“中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有七十二个弟子,其中子贡即是集文人与商人于一身的代表。孔子的儒学是注重现实的,义利并重的,他讲的许多话是体现了商业文化的。”本文就儒家伦理思想对商业文化的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叙一己见,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