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平等问题是人类关注的重大问题之一,经千百年来的思考,近代以来,平等理论逐渐形成,"结果平等论"和"权利平等论"便是这一理论的两大分支。两种平等理论反映了两种平等观。实践表明,这两种平等理论、平等观都难以自圆其说,因为尽管它们之间存在着矛盾冲突,但它们却有一个共同的死结——在私有制的前提下讨论平等、正义问题,因而不可能找到正确的、终极的答案。人与人的平等只有在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人们的思想觉悟不断提高、最终消灭私有制的过程中逐步实现。  相似文献   

2.
成熟时期的马克思主要是从经济领域的平等问题出发来考察政治平等问题的。马克思将平等放置在社会历史情境中进行考察,认为平等是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现实描述和理想追求。柯亨从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情境出发,在语境展开、思想前提、分析方法等方面对马克思的平等观进行批评,强调平等的规范性、现实性。柯亨与马克思的平等观有相同之处,但更多的是差异,体现在理论前提、话语背景、研究方法等方面。在具体内容上,他们对平等与其他价值和原则的关系、自我所有与私有的理解等方面存在差异。柯亨与马克思的平等观都存在合理性和局限。分析与比较马克思和柯亨的平等观,有助于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平等理论,促进人与社会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西方的平等思想是多元演变型的。从历史上看,大致经历了自然平等观、神学平等观和权利平等观几个阶段。各种关于平等的理念并不是只存在于某一时期,而是反映某一时期的典型的平等思想。从对西方平等观的历史追溯中探讨平等理念的演变,有助于告诉人们应不应该追求平等,应当追求什么样的平等。  相似文献   

4.
"平等"是谭嗣同《仁学》的主旨。谭嗣同在近代中国以新的思维方式来论证人人平等之所以然。他倚重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成果,以"以太"为基点,建构了"以太—仁—通"的哲学思辨体系,并以此作为形上依据来追求世俗的价值理念。其平等观主要包括四个维度,要求上下、男女、中外、人我的平等;而其平等思想中所透射的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对五四新文化运动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在当代平等观中,人们在关于"什么的平等"这一问题上存有很多分歧.文章从当代平等观争论的主要问题--"什么的平等"入手,来研究罗纳德·德沃金与阿玛蒂亚·森在平等问题上的争论.在分析德沃金的"资源平等"和阿玛蒂亚·森的"能力平等"这两种平等范式的基础上探讨德沃金与阿玛蒂亚·森的平等之争及其在西方学界所引起的回应,最后对上述争论进行评价.能力平等注意到了资源平等所忽视的个人在资源转化能力上的差异,但能力平等和资源平等一样都面临着一定的困境.  相似文献   

6.
在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上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还是从本本出发?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和我们党都有过深刻的经验教训。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思想上端正了搞社会主义的态度。靠这一思想路线的指引,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突破自我封闭、突破传统僵化体制及其“左”的观念,制定并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走出了一条强国之路。以这一思想路线为指南,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口号,并为此展开了全面的探索,开辟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道路,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视野———创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7.
经济特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基地,在创建经济特区过程中所形成的邓小平经济特区思想,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思想先导,促进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思想大解放。由此,我国成功地实施了渐进式、梯层次、分步骤的对外开放战略,形成了多层次、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总目标的确立提供了理论依据,保证了改革开放的健康发展。邓小平经济特区思想的发展与完善形成了"一国两制"理论,指导我国政府成功地从经济特区实践向特别行政区探索,加速了祖国和平统一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8.
在中西文化的比较中,关于两种平等观念的产生和社会效果,以及各自发展的历史过程,对人类起到的不同作用,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 所谓平等,一谓经济分配上的平等,即结果均等,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平均主义;二谓政治权利上的平等,也就是机会均等。这两种平等观都曾是人类追求过的理想和目标。然而,经过长期地考察、探索及科学地研究,证明两种平等观导致的结局及历史作用,其差距  相似文献   

9.
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看教育券制度实施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教育阶段每个适龄少年儿童,政府教育投入财政分配不均衡、教育经费不足、农民工家庭收入低、户籍制度制约、义务教育体制落后、教育质量差异等因素是阻碍农民工子女的接受教育的重要原因。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在中国实施"教育券"制度,切实保障平等享受免费的义务教育,并由此对教育券制度进行了浅析。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问题的时代性思考──一种全新的社会发展观荣海,达度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更是当代中国的核心问题。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设计师的邓小平,面对世界发展的新特点与我国的具体实际。提出"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力争隔...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指出,生产力水平低下是我国贫穷落后的主要原因,我国要发展,社会主义要展现优越性,首先就要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生产力水平。邓小平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三个有利于"原则,提出了重视发展生产力的政策思想;强调"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为生产力的发展扫除了体制上的障碍;强调"先富带动后富"和对外开放,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政策和策略;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为我国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政策保证。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对东方文化的认识经过了两个阶段的嬗变:一是早期在"使东方从属于西方"的视域下,马克思主要对东方文化的落后性进行了批判;二是晚年马克思探索东方文化优于资本主义制度的"新生因素",并提出未来社会文化"将是古代氏族的自由、平等和博爱的更高级的复活"。上述思想推动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完善。马克思的东方文化思想对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既要正视自身的文化落后性,同时也要立足传统文化发掘"新生支点",坚持"以人为本"的文化价值观,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  相似文献   

13.
应用新经济增长理论的增长核算分析框架,研究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全要素生产率(TFP)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以及产权结构、对外开放等制度变迁对TFP的影响。研究发现,改革开来以来,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其次是物质资本存量的贡献,而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最低,并且逐期下降。实证分析也表明,由于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用"索洛剩余"衡量的TFP的增长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技术进步;所有制结构和对外开放等制度变迁是推动中国TFP增长和经济增长的十分重要的两个因素。  相似文献   

14.
从历时性的角度来看,大致说来,现今广西防城港市的族群地位变迁经历了如下五个过程:1.惟一的主人--外族迁入之前原住族群的地位;2.先人为主--外族初始定居时期各族群的地位;3.友好往来与矛盾冲突--外族扎根边疆后至解放前各族群的地位;4.冲突后的和谐--解放后至改革开放前各族群的地位变迁;5.共同的主人--改革开放后族群地位的变迁。  相似文献   

15.
农民工是合乎中国国情、极富有中国特色的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出现的新概念,它代表着当今中国改革开放中涌现的一个庞大的新兴社会群体。农民工的存在与发展,影响党的事业和国家的稳定、现代化进程和社会经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动力思维、辩证思维、规律思维,应成为我们研究农民工问题的逻辑起点、思维方式和思维趋向。  相似文献   

16.
根据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三大法宝”的特点,把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三大法宝”概括为统一战线、科学发展(观)、(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这有助于我们更系统地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认识,深化对三大规律的认识,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和大众化,加快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适时地提出了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在特殊的政治经济文化体制下,面对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的客观现实,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之中国模式,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正确规划教师队伍建设,走稳步渐进改革的中国化道路,只有这样才能破解中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8.
从媒体(报纸、电视)尤其经济类媒体规模、栏目结构及所反映的对象等方面进行考察,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新闻报道的历史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媒体贴近经济改革、经济建设和经济生活进行报道,在形式和内容上积极探索和创新,在国家决策、维护经济秩序、服务生产、保护消费者权益等方面发挥了显著的作用。同时也还存在一些有待完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19.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都在关注"法律平等"这一问题,如:中国古代流传"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西方资产阶级针对封建专制又提出过"权利平等",而我们现在宪法当中又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它不但是我们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而且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项基本原则。那么,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呢?像中国古代流传"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这样的说法,它能不能上升到法律的角度,资产阶级提出的权利平等原则,在当时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意义,但它是不是已完美无缺?还有我们现在虽然《宪法》中明确提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但有时也会产生一些疑惑,人们又看到生活中有许多不平等的事情,这又会引发我们一些思考,法律平等是不是事实的平等?法律平等是不是绝对的平等?如果不是我们应该怎样去做?本文就围绕这些来分析和探讨有关法律平等及人权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其伟大实践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长期探索中形成的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间有着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