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形式主义强调艺术是对生活和事物的审美体验和感受,而不是认知.主张打破人们思维和感受的习以为常的"自动化"的惯性,用"陌生化"的方法来加深和延长人们对生活和事物的审美体验和感受,恢复对生活和事物的质朴的新鲜的感觉.钱钟书对形式主义的陌生化理论及中国古代的修辞理论早已了然于心,所以在文学创作上有意识地注重文学的表现技巧,在文字的修词设色上苦心经营,以达到新颖奇特的陌生化效果.同时,追求"陌生化"要注意"度"的把握,要以熟悉为基础.这样才能既给人以新鲜刺激的审美感受,又不至于造成阅读和接受障碍而产生拒绝心理.  相似文献   

2.
分形理论是美国科学家曼德勃罗1973年首次提出,它是一门用以描述自然事物混沌特质的几何学理论。这一理论的诞生为人们观察和认识自然事物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研究方法;打破了欧几里德经典几何学几千年的统治地位,使人们能够从更深、更高层次上认识自然事物的生成规律,找到自然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分形理论的应用使人们能够模拟出各种不同的自然形态,淡化了人工雕琢的痕迹。作为一项新的科学理论,它正在影响着人们对自然事物的理解,纠正了人们惯性的思维方式和对艺术的审视,并且对建筑创作和建筑审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残缺美”是个老话题了,有不少人已经写文章论述过。但对于“残缺美”是否存在、“残缺美”的本质及其范畴是什么等问题,还没有形成大致相同的看法。因此,笔者不揣孤陋,把对“残缺美”的探索写出来就教于大家。为了探讨“残缺美”的一般规律,本文所说的艺术品的残缺,包括由于主、客观种种复杂原因而使原来完好无损的艺术品产生的残缺和文学艺术家在文艺作品中所再现的事物本身具象的残缺两种情况。  相似文献   

4.
百年文论"功利与审美纠缠"的理论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文振 《南都学坛》2005,25(1):63-67
百年文论在文学价值问题上始终存在着"功利与审美纠缠".在这一理论表象背后,隐含着共同的"功利主义"文学价值取向.它实际表征着百年文论在文学价值观理论建设方面的某种残缺.面向中国文学的当代发展现实与未来的文论建构,应当在更为深刻的理论探索中实现文学价值观念的转变,建立以审美价值为中心的多元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5.
论审美规律     
美学主要是研究审美规律的学科,它能指导人们按照审美规律去进行审美活动.那么,审美规律有哪一些呢?现有美学论著零散地讲到了一些审美规律,但却没有专章专节明确提出审美规律来论述.本文想对这个问题作一些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自从有人类社会以来,人们就爱好美,追求美,一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可以说就是人类不断追求美、创造美的历史.美在哪里?就在我们周围,就在我们的生活里.可是,为什么我们的学生对生活中充满着美的事物常常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为什么学生的作文苍白,反映不出生活中的美或把本来是很美的事物写得不美?究其本,是学生的审美素质不高.不具备良好的审美心理,缺乏美的心灵和感受美的经验.故不能及时地发现、观察、鉴赏周围包孕着美的事物,找不到事物外形与内在的美的联系,看不清事物的本质与规律,一句话,不能用艺术的眼光去认识社会生活,当然就写不出再现美,发掘美的文章了.  相似文献   

7.
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并非是客观生活的完全复原,也非新闻工作者主观的真实性,而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本质真实.因此新闻工作者要善于从总体和本质上以及发展趋势上去把握事物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8.
美学最基本的问题是美的本质问题。关于美的本质,历来众说纷纭,在各种美的事物中找出美的普遍本质或者在和其他事物的比较中找出其特殊的本质,从而回答美是什么,这的确是很困难的。在审美客体上,人们还没有发现一个普遍的规律,只是意识到客体有使主体动情的一个本质方面,而在审美主体方面,因为人的审美观照是复杂的,  相似文献   

9.
求圆心理倾向是对事物浑沌圆满的整体性认知的图式反映,而并非是一种心理偏失.中西文化中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着这一认知世界的模式.西方文化中毁灭审美趣味是一种虚圆表现形式,追求过程中并没有放弃目的.中国文学中的大团圆审美趣味是一种实圆表现形式,是过程与目的统一的反映,不应片面判断这两种心理倾向表现形式孰优孰劣.二者互补的视角才是应持的平视视角.  相似文献   

10.
陌生化不仅表现在语言层面上,也表现在叙事技巧上。小说具有独特的叙事视角,其独特性在于人物有限叙事视角的采用使描写对象陌生化,即使读者习以为常的事物或事件经过艺术处理,或放大或变形,由审美的自在之物转变成审美对象,唤回了读者对生活的原初感受,使读者强烈地感受到事物,进而获得新鲜的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文论之"和"是由言、意、象、神、韵、气、文、体、法、趣、味、兴等范畴组成的一个文体和妙、言意和美、气韵和谐、美善和合的天人合一、动静谐和的完整的审美结构;"和"并不是事物本身的概括,而是事物间关系的一种谐和状态的描述,是多种内在关系所构成的文学审美至境的表达.  相似文献   

12.
在审美实践中区别美丑的根本依据乃是快乐与否。在人体系统中,快感分机体觉快感、感官觉快感、中枢觉快感。决定美的快感只是感官觉快感和中枢觉快感。五官快感的对象构成形式美,中枢快感的对象构成内涵美。形式美是自由的美,内涵美是真善的美。对形式美的审美效果与审美频率成反比,对内涵美的审美效果与审美频率成正比。事物的整体美学属性由事物的内涵美学属性决定。美的规律,就是在普遍令人愉快的形式规律中求美以及向真求美、向善求美。  相似文献   

13.
陌生化是指将人们已经熟悉的事物进行变形,使其反常化、间离化,使人们对司空见惯的事物获得新的体验,通过拉长人们对事物的审美时间,从而造成距离感,让人们最大限度地体会其艺术魅力。对于文学作品如何成功再现原文的陌生化手法,文章试图用类比式翻译策略使其在译文中再现,从语音、词汇、修辞、句法等方面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4.
汉字包含着深厚的文化意蕴,与我国古代先人的社会生活密不可分.它既是对客观世界的忠实记录,也表现着造字时代人们对事物的观察、认识和评价.  相似文献   

15.
人们关于艺术和游戏的公共经验是:艺术是美的事物,游戏是自由的活动;艺术是具有人的能力的可审美性的人为事物,游戏是自足(因而整体自由)的生命活动.能力审美论视野中的广义艺术与游戏是部分交叉关系;惯例艺术与游戏是交叉或从属关系;非本质论意义上的艺术游戏论具有片面的合理性;本质论意义上的艺术游戏论是不合理的.  相似文献   

16.
按照普适性、统摄性和流传性的原则来确定最基本的审美形态,神妙是源远流长且在当代仍具有价值和活力的基本审美形态之一。这一审美形态的特点在于神与妙浑然一体,相映生辉,共同体现了对具体的有形的事物的超越,具有直觉体悟的内审美性和内在自由性,表现主体的精神和艺术的造诣所达到的出神入化的美妙境界,具有妙不可言、深不可测的审美特点。神妙作为中国独有的审美形态,源自于儒道两家对道的体悟和认识,并在中国古代丰富的艺术和审美实践中生成。  相似文献   

17.
和而不同,是社会事物和社会关系发展的一条重要规律,也是人们处事行事应该遵循的准则,是人类各种文明协调发展的真谛.江泽民把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而不同"的思想运用到国际关系的实践领域,强调要尊重世界的多样性,保证各国和睦相处、相互尊重;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凝聚各国人民的力量解决面临的突出问题;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以实现共存共荣.江泽民"和而不同"的外交思想,推动了我国伙伴外交的快步发展,为我国和平发展目标的实现创立了良好的周边环境.  相似文献   

18.
道玄思想与六朝以"清"为美的意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道玄思想对六朝以"清"为美的审美意识之形成具有重要影响.以"清"为美即强调事物的材质之美、气韵之美,亦即本体之美."清"美也是绝俗之美.它是以道家"清静"思想为基础,体现了道家崇尚清逸的美学理想."清"作为原始道家哲学和美学的重要概念,演变为广泛的审美标准和审美范畴,则完成于魏晋玄学阶段.尚"清"意识是玄学思想影响下的产物,也是六朝美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贡献.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音乐艺术的特点,对音乐艺术的鉴赏与人们的审美境界有关,在对音乐审美最高境界作出界定的基础上,提出根据音乐艺术的特点和规律,加强音乐艺术实践,提高音乐艺术的修养,提升音乐审美能力,以追求音乐审美最高境界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从诸多关于窗的古文字造型中,可以窥视出中国古窗的形制、款式的历史信息.同时,中国古代诗文对"窗"的描写亦加深了人们对于窗的审美功能的理解,并且启发了建筑外部空间的设计方法.这种从"窗"反映出的语言意境及其影响下的建筑空间表达植根于东方特有的时空审美模式--求"虚",而且它影响了西方当代建筑中"窗"的审美取向,使之经历着一条"虚"化的轨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