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怎样推进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关键的问题在于努力提高“要素生产率”,提高产出量对投入量之比,即提高投入产出效益。一、粗放型与集约型增长方式粗放型和集约型这两个概念,放到生产领域或国民经济整体的增长上来说,粗放型增长方式指的是产出的增长主要靠扩大资本、劳动的投入,而不主要靠技术的改进,从而产出的增长与投入的增长比,是相对低下的一种增长方式;这意味着在这种增长方式下,资源消耗大、资金周转慢、损失浪费大、生产效率低、经济效益差。而集约型的增长方式指的是产出的增长主要靠新工艺、改进设备、挖掘…  相似文献   

2.
工业经济效益,就是工业投入与产出之比.文章运用"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阐述了嘉兴最近十多年工业经济效益的变化状况,指出影响工业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有成本上升、市场竞争等,总体而言,嘉兴工业还属于一种粗放型的发展,在继续保持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同时,要加快工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是实现今后十五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所在。笔者认为,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的精髓,就是要从目前的主要依靠增加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投入,铺新摊子,靠“外延”来拉动经济增长的方式(即速度型),转变为挖掘现有企业生产潜力,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发挥科学技术在生产和经营管理中的作用,从而提高企业微观经济效益,走“内涵”扩大再生产的道路,来加速经济增长的方式(效益型)。在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是市场的基本单位和经营主体。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否…  相似文献   

4.
第三次工业普查已基本结束。通过对本次普查中的杭州市大中型企业科技活动情况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表明企业的技术投入与企业的利税息息相关,并且技术投入的回报要大于资产投入的回报。从而给中央关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决策做了一个很好的佐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指由以粗放型扩大再生产为主的增长方式,转变为以集约型扩大再生产为主的增长方式。也就是说,从重复建设、铺摊子为主的增长方式转变为提高企业技术档次、练好内功为主的增长方式。我们通过以下的分析来说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原因。首先,分析一下企业技术投入与企业利税的…  相似文献   

5.
所谓工业经济粗放增长,即工业增长主要依靠各要素增加而增长,具体地说,就是大量投入资金、劳动力、原材料和能源,由于大量不断地追究加投入,工业经济也可能增长较快,但工业效益不高.所谓工业经济集约增长,即工业经济的增长主要依靠投入要素生产率提高带来的增长,具体地说,较少投入,而产出相对较大,投入产出比率较高,经济效益也较高.根据上述定义,可以将各要素投入总量增长速度作为粗放增长的测定指标.运用因素分析法,测出该指标在工业经济增长中的份额高,则粗放程度高,反之则相反;可以将科技进步贡献率和各要素生产率增长速度作为集约增长的测定指标.运用因素分析法,测出该指标在工业经济增长中的份额高,则集约程度高,反之则相反.  相似文献   

6.
胡笑梅 《浙江统计》1997,(10):17-18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潜在的生产能力的扩大以及商品和劳务的实际增加量或增长率。经济增长方式则是指生产要素投入、组合和使用的方式。我国"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提出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质上就是要求经济增长由单纯依靠生产要素的数量扩张来实现的粗放型经济增长向依靠科技进步、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和提高生产要素的产出效率来实现的集约型经济增长转变。目前,我们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它不仅是遵循经济发展一般规律的需要,更重要的是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适应国际经济和科技发展大趋势…  相似文献   

7.
研究经济效益 ,既是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需要 ,更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需要。本文将在定性分析经济效益和宏观经济效益的基础上 ,就我国宏观经济效益发展的基本事实作出定量的分析和评价。一、经济效益和宏观经济效益的概念经济效益 ,简单地说 ,就是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对比关系。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就是如何将有限的资源合理配置 ,以取得最大产出和获得最大效用的问题。经济效益的一般表达式是 :经济效益=产出/投入=劳动成果总量/劳动消耗或占有总量经济效益按考察的范围不同 ,可分为微观经济效益(如企…  相似文献   

8.
中国产业结构的协调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施发启 《统计研究》1998,15(2):19-25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但我们也要清楚的看到,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仍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高投入低产出的模式,这突出表现在第三产业的结构不合理,各地区产业结构趋同日益严重,产业规模普遍偏小,资源配置不合理,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对于像中国这样一个资源相对贫乏的大国来说,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增长是很难持久的。因此,为了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而调整不合理的产业结构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利用国家统计局编制的五张可比价投入产出表(1980年、1983年、1987年、1990年和1992年),根据投入产出有关理论对1978——1992年间我国产出结构协调性作一初步分析和评价,并试图找出那些发展不协调的产业部门,从而为未来产业结构调整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三大涵义1.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2.从外延型向内涵型转变。内涵型指眼光向内,主要依靠技术改造,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从而实现经济增长。3.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八大现实意义高投入、高消耗、低...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协整检验等方法对我国总体投资效率与投资增速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在投资增速加快的粗放型增长格局下,投资效率表现为不断下降.不同产业中投资增速对投资低效的影响程度也不同.投资增速为边际资本产出比率增量变化的格兰杰原因.政策含义是宏观调控要结合经济发展的程度和产业格局,合理调整投资增速及要素投入结构,通过提高投资效率,实现我国经济向可持续的高效增长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11.
一、转变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增强竞争意识我们首先要从上到下转变计划经济下形成的一系列传统观念即粗放型增长的观念,要由过去的重速度、轻效益转向重效益;重投入、轻产出转向重产出;重产量、轻质量转向重质量;重外延、轻内涵转向重内涵;重基建、轻改造转向重改造。总之,要由过去适应传统计划经济体制要求的粗放型增长观念转变为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集约型观念上来。其次,要树立一系列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市场营销观念。现代市场营销观念包括市场竞争观念、金融观念、服务观念、质量观念,大市场、大流通、大贸易观念,联小为大,企…  相似文献   

12.
目前关于科学技术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的作用,一般认为科学技术的运用,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物耗能耗、促进产业结构优化,从而提高经济效益,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过程中,一些决策部门与实业界有一种错误认识,认为只要提高科技水平就可以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因此,面临的任务也就统统概括到“科技兴市”、“科技兴省”里去了。这种认识具有很大的片面性,也过于简单化了。为什么有些同志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工作简单归结为科技进步,主要是因为这些同志以科技标准来区分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13.
经济增长方式的规律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震葆 《江苏统计》2000,(2):18-19,22
本文在考察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沿着由绝对粗放型、相对粗放型、准集约型、集约型、高度集约型演进的基础上 ,首次提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六个规律性特征 :递进性、整合性、渐变性、质变性、波动性和非均衡性  相似文献   

14.
《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指出:“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是今后十五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所在。”诚然,要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的任务是艰巨的,但如何衡量经济增长方式是否实现了根本性转变,也并非是轻而易举的,这是当前亟待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一、粗放型和集约型的概念问题要衡量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首先需要统一什么是粗放型、什么是集约型的认识。当前在工业生产上对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理解,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  相似文献   

15.
刘小鲁 《江苏统计》2002,(12):18-20
中国工业的增长方式由于历史以及制度上的原因一直是一种低效率的粗放型增长模式,严重阻碍了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这种增长方式表现为由于产业结构扭曲,技术水平低下带来的高投入、低产出效应,而究其根源来说,本文认为:中国所有制结构状况以及与之相对应的社会生产单位———企业的产权安排,是造成中国经济粗放型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一、农牧业增长方式转变的基本标志根据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概念以及自治区2010年农牧业总体目标要求,我区农牧业增长方式转变的基本标志是:农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农牧业投入稳定增加,科技含量逐步提高,农牧业的规模化、产业化、开放化以及现代化程度进一步推进,农牧业发展中的消耗大、产出少、效益低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产效益达到有机统一,农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农牧民人均收入显著提高。二、农牧业增长方式转变的中长期目标按照上述标志及农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到2010年,我…  相似文献   

17.
宣林 《统计研究》1997,14(4):12-16
经济增长是个宏观概念,包括社会再生产中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各个环节。因此,增长方式的转变,就是包括资源的合理配置、投入产出效率的提高,以及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改善这样一个宏观体系。从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和整体经济循环来看,现阶段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主要指通过增加科技投入,改善投入的结构和方式;合理配置资源,使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优化产品结构、产业结构,最终提高投入产出效率,提高经济效益和整体经济运行素质。  相似文献   

18.
要下大力量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那么,用什么统计指标来衡量判断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怎样算是集约型,怎样算是转变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程度如何来量化?这些问题亟待政府统计部门早日解决,尽快建立科学统计指标体系,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19.
本文应用时变参数状态空间模型,估计了样本区间影响经济增长各因素的产出弹性,并计算得到各因素对经济的贡献率。研究发现,时变参数方法估计要素产出弹性的精确度很高;中国的经济增长方式仍为粗放型模式,促进科技进步,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0.
经济效益是指在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对比关系。其实质是,人们在经济活动中的劳动消耗或劳动占用和所获得的符合社会需要的劳动成果的比较。从事任何一种经济活动都要投入,有投入也就会有产出,这是投入所取得的成果。将投入与产出进行比较,这就是经济效益的涵义。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