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宝黛钗心灵的碰撞——读《红楼梦》第32回札记夏麟书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以及与之相关的女子史湘云、袭人,都在同一回出现,并对她们复杂的心理进行入木三分的刻画和描摹,对宝黛钗爱情纠葛的走向与结局呈现出基本的态势,这非第32回莫属了。史湘云一到怡红院,可...  相似文献   

2.
贾宝玉是世界古典文学巨著《红楼梦》中贯穿全书的轴心人物和当然主人公。曹雪芹用“十年辛苦”塑造的这一人物形象,凝聚着作者自己的人生经历、毕生心血和全部理想,集中地表现着《红楼梦》一书的书旨。《红楼梦》全书,文心极深,文思极细。它的章法,脂评指明了作者往往用“两三次皴染”的“画家三染法”。但脂评只提及书中对“通灵宝玉”和贾府概介的“三染”,殊不知,作者于本书前五回,对贾宝玉这个通部首席形象,更精心构思,刻意安排了二三次大“皴染”,用以一步步廓清贾宝玉的原貌,一层层传达作者的意图,以使读者在情节正式开始之前,即预先把握住主人公的本质特征。那就是:(一)开卷的一篇神话楔子:交代了贾宝玉是天生造就而又被弃不用的“补天”之材。(二二)第二回贾雨村的一段哲理剖析,交代了贾宝玉既非孔孟一类“仁人君子”,又非桀纣一类“大凶大恶”(贾政说他要“弑君杀父”,岂不冤哉),他是既“聪俊灵秀”,又“乖僻邪谬”—一悖理叛道的“正邪”二气“两赋之人”,用今天的话说,这是一个矛盾二重性  相似文献   

3.
也论史湘云的结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巧玉 《社科纵横》2006,21(7):128-130
史湘云的结局是《红楼梦》的一大疑案,多年来学术界争论不休。笔者认为,按曹雪芹原来的意思,史湘云最后应当嫁给甄宝玉,后甄宝玉被充军边塞,致使湘云空守深闺,形同守寡,最后死去。提出这一看法的理由首先立足于史湘云的判词,其次是从作者对书中一些人和物的安排与寓意方面探讨这个问题,最后是从她所作的诗词等方面窥见一斑。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的两条线,一是贾府的经济由盛到衰,一是宝玉黛玉爱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两者的关系,我们不能说贾府的经济衰败是宝黛的爱情造成的,但我们不能不说贾府的经济衰败是造成宝黛爱情悲剧的根本原因。这两条线所包含的内容完全不同,但却都是悲剧结局。一、“富贵流传,已历百年”的贾府终成衰败之家《红楼梦》第五回借宁荣二公之灵告诉读者“吾家自国朝定鼎以来,功名奕世,富贵流传,已历百年”。但到《红楼梦》开篇时,贾府就不怎么景气了。面对贾府的不利形势,宁荣二公也不能不为之太息:“奈运终数尽,不可挽回。”“运终数尽,不可挽回”,作者借宁荣二公之口道出了贾府衰败、封建社会衰亡的必然  相似文献   

5.
杨光汉同志在《脂砚斋与畸笏叟考》 《载《社会科学研究》一九八O年第二期)一文中,认为脂砚斋是“年岁与雪芹相当的兄弟辈”。他立论的主要根据是脂砚斋的一些批语。然而,杨文对这些批语的解释本身,却颇有失之穿凿曲解的地方,因之它们作为论据是难以令人信服的。 例如,杨文举出了这样三条批语:一条是《红楼梦》第九回宝玉上学“忽想起未辞黛玉”句下,脂戚本的双行夹批: “妙极,何顿挫之至。余已忘却,(阅)至此心神一畅。一丝不走。”另外两条是第二十八回宝玉倾心吐胆地向黛玉诉说心事、委屈时,脂京本(即庚辰本)的两条侧批:“有是语”和“真…  相似文献   

6.
中外学者在著作和评论文章中,都说郁达夫是富阳人,郁达夫自己在自传、日记中也作了肯定。至于他的祖籍,则从未有人提及,他自己在自传、日记中也从来没有提起过。1984年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郁达夫传记两种》(日本小田岳夫、稻叶昭二著;李平、阎振宇译)一书,由都达夫之子郁飞担任责任编辑。书中第159页郁氏世系表,经过编辑郁飞订正后,其祖辈只追溯到郁达夫的父亲和母亲,连祖父的名字都无从查考,只记  相似文献   

7.
古今游记,似乎两类为多:一是踪迹所至,景物纷陈,历历入目,牵引读者与游者同游,启发读者与游者同趣;一是丽文华章,词采斐然,描绘细腻,刻划逼真,极尽作者行文纵横之能事,满足读者审美之愉悦。其实,质言之,此两类游记皆容易趋之表面,而往往难穷底蕴。前者,真则真也,却每每因失之太实而笨拙;后者,美则美也,却难免失之过华而浮靡。故真正堪称大手笔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也是世界丈学史上绝无仅有的伟大作品,它具有许多无法重复的独特品格。要读懂《红楼梦》,必须认清宝玉其人的来历,宝玉身上,蕴藏了一部红楼的全部奥秘。“衔玉而诞”这一细节,一直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发掘,人们常常只把这一细节视为作者的一种浪漫手法,忽视了它可能具有的重大内涵。其实.“街工而诞”这一细节是作者为了标示宝玉其人的身世之秘而精心设计出来的,具有网结全部情节的枢纽作用。可以说,搞不清这一细节的确切含义,我们就不能按照作者的思路去读作品,一部红楼也就如同天书,红楼之谜…  相似文献   

9.
从贾宝玉对袭人的重命名看袭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楼梦》作者让贾宝玉为袭人改名是一种特殊的叙述行为。对重命名的解读不但要看到原来姓名的寓意、要看到新名字的含义,还要看到从旧名字到新名字的转换过程中新名对旧名的颠覆意义。宝玉对袭人态度的草蛇灰线的结构性变化也呼应了这种颠覆,对袭人的重命名现象的分析可以作为解决对袭人文本作用的争论的一个重要参照系数。  相似文献   

10.
“瞎子摸象”是嘲笑那些看问题主观片面的人。如果我们取去嘲笑的意思,放进尊重的意思,但我们将不无遗憾地看到,在我们的红楼梦研究中便历来存在着这种“瞎子摸象”的主观片面倾向。一些论者常常断章取义,各取所需地摘取书中的个别材料甚至是只言片语来证明自己的论点。取其一点,不及其余。引用有利于自己论点的材料(那怕是个别材料或只言片语),而拒引不利于自己论点的材料(那怕是连篇累牍),是一些红楼梦研究者比较普遍的现象。请看:第十六回,宝玉转赠给黛玉的“圣上赏赐”给北静王的香串,黛玉掷而不取,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他。”元春被封为贵妃时,宝玉无动于衷.“视有如无,亳不曾介意”。元妃省亲时曾说过当初何以“送我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这三条材料历来被一些红楼梦研  相似文献   

11.
郑庆山同志著《<金瓶梅>论稿》一书,已由辽宁人民出版社印行,蒙作者惠赠一册,每次翻阅,常有所感,固述拙见,或可供参证。《论稿》一书值得重视之处,并不在于对《金瓶梅》研究有重要突破,或发现前人所未曾发现的文献资料,也并没有标榜运用新奇的研究方法。作者仍然是采取平实稳重的研究态度,朴实无华的表达方式,阐述他辛勤劳作所获得的研究成果。全书共十四篇相对独立的论文,而又互相联系而成为有系统的整体,每一篇文章都能使人感受到作者对这部被世人称之为千古奇书《金瓶梅》内部所蕴藏的奥秘,那种深沉执着的探索与追求,在平淡质朴的叙述文字中,时时跳动着作者的炽热感情火花。这是值得赞赏的。因为从这里我们可以体察  相似文献   

12.
杜少卿是《儒林外史》中塑造得最成功的正面形象。作者吴敬梓先集中用四回(31——34回)写他,然后又在36、37、38、41、44、46回中不断出现,在全书中是作者用墨最多的人物。研究杜少卿这个形象对于理解《儒林外史》的思想意义、作者的世界观以及讽刺文学中如何塑造正面人物都至关重要。吴敬梓在正面描写杜少卿的言行前,先通过人物评论,给读者一个提示。在杜少卿正式登场前,作者先后通过杜慎卿与韦四太爷来介绍杜少卿,杜慎卿对鲍廷玺说杜少卿是个“呆子”,“不上一万银子家私,自己就像十几万的,纹银九七,他都认不得,又最好做大老官。听见人向他说些苦,他就大捧出来给人家用。”“我这兄弟有个毛病,但凡说是见过他家老太爷的,就是一条狗也是敬重的。”“他又有个毛病,不喜欢人在他跟前说人做官,说人有钱”。慎卿与少卿为同族兄弟,因此慎卿对其  相似文献   

13.
葛维钧 《南亚研究》2005,2(2):48-51
三、梵书中的毗湿奴梵书中以属于《白夜柔吠陀》的《百道梵书》为最长,也最重要。我们拿这部梵书作例子,看一看梵书时代婆罗门知识分子笔下的毗湿奴是个什么样子。在《百道梵书》里,毗湿奴常被称作尸必毗舍陀。此外,他也常被等同于祭祀,与《夜柔吠陀》中的情形十分相似。这两点显然是上承吠陀本集的。承袭吠陀的当然不止这两点。下面将要提到的几个例子不仅吠陀影响明显,而且与我们的题目关系密切,所以更值得注意些。该书第十三部讲马祭,其中第一章第三节讲如何用滴下的酥油敬献神。这是正式举行马祭前准备性的仪节之一。每一滴酥油敬给一…  相似文献   

14.
作为《人世》丛书的第47辑,法国巴黎普隆出版社首次出版了《外来者》(Le Horsain)一书,作者是一位出生在法国上诺曼底的科地区并在该地传教40多年的本堂神甫贝尔纳·亚历山大。全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是有关上诺曼底的科地区农民生活的一部重要的实地考察成果记录。本书作者生动地向读者描绘了他担任了40多年农村神甫的经历,运用了不同于莫泊桑的手法讲述了他亲眼看到的科地区农民们的日常生活、思想情况和高尚品质。这本书既  相似文献   

15.
我们读书,希望书的内容丰富充盈,令我们的思想有所得,但并不代表我们对书——本身这种形式——没有要求。我们当然希望,书,作为一种作者与读者交流的物质媒介,本身也存在着趣味。终于被我们发现了这样的先锋,便是我们接下来要介绍的。  相似文献   

16.
实际生活中,终其一生没吐过一个骂字的人怕是绝无;小说中不著一句骂词的怕也仅有。几乎是:人人道骂语,书书写骂语。《金瓶梅》把骂语自然地写进了书内,书中骂语较他书为多。书中无一人无骂语,无一回无骂语。百回大书,径以骂詈标目者即有七、八回,几乎十之有一,可见骂詈之多: 5 《郓哥帮捉骂王婆》7 《杨姑娘气骂张四舅》22 《春梅正色骂李铭》24 《惠祥怒詈来旺妇》45 《月娘含怒骂玳安》75 《春梅毁骂申二姐》79 《刘二醉骂王六儿》既然无人无骂语、无书无骂语,何以对骂语讳莫如深,不加以研究呢?盖因骂语是村粗  相似文献   

17.
“自在之物”和“现象”是康德哲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没有“自在之物”,康德的哲学体系就建立不起来;同样,没有“现象”,也就没有康德的认识论。郑听先生在 《康德学述》一书中指出:康德的哲学是“严格的现象论”①。这是很有道理的。我们认为,要正确掌握和评价《纯粹理性批判  相似文献   

18.
《金瓶梅》价值新论姚莽《金瓶梅》写的是什么?书的开头就作了回答:“如今这一本书,乃虎中美女,后引出一个风情故事来。”(牝牡相诱谓之“风”,男女相爱谓之情。“风情”,也就是“性爱”。)洋洋百万言的《金瓶梅》,刻划了众多的人物,描绘了广阔的社会情景。有人...  相似文献   

19.
这本书的题目与内容并不相符。看到这一题目,我们以为埃第尔这位著名的当代美国现象学哲学家将对胡塞尔的现象学作一个批判性的评述。这是读者迫切想了解的。但是作者提供给我们的是一本把他以前发表过的文章汇集在一起的文集——当然,这些文章是很出色的,“有的经过重写、改写、并按一定的逻辑联系重新编排”。我认为这本文集对胡塞尔的重要主题没有阐述或批判,尽管书中提到了不少,有些还进行了详细考察,如包含在语言中的观念和生活世界的意  相似文献   

20.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人们一直用心血与笔墨在探索这个问题。近三十年来用阶级斗争观点看《红楼梦》,似乎曹雪芹的伟大就在于他是个“阶级论者”。有的干脆把书中人物分成“两派”:一派是被压迫阶级加叛逆者,她(他)们的形象是美的;另一派是压迫阶级与卫道者,她(他)们的形象是丑的。其实,用简单的办法去剖析社会、人生、思想感情,是不行的。感情的摇漾、心弦的共鸣、愁云的蔓延、爱与恨……凡此种种,作者用他审美的观点去观察、判断、描绘,是一种复杂而绝妙的情态。必须用美学的观点看问题,才能接近于正确。 曹雪芹高于一般古人,《红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