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知识的本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知识是人们在日常用语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术语。但是,对于这一术语的内涵的理解和把握往往存在着许多差异。从书籍、辞典、教科书及论文中能找到的有关知识的界定不下百余种,其中有代表性的知识定义也有十余种。罗素曾说过:“‘知识是什么意思’这个问题并不是一个具有确定和毫不含糊的答案的问题。”①之所以出现关于知识定义众说纷坛的情况,是因为不同认识论立场决定了对知识的不同界定,而且同一认识论观点因考察的维度和视角不同,也会给出不尽一致的知识定义来。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知识没有确定的内涵,也不意味着揭示知识的本质是不可能的。本文试图就知识的本质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究,并给知识作出新的界定。 一、传统知识本质观的简析 从认识论发展史来看,人们对知识本质的理解一直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分歧。比如,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知识是回忆。近代经验论唯物主义者主张,知识是事实的记录。当代国内学术界流行的知识定义为,知识是认识成果,或观念的总和,等等。我们认为,对以往的传统知识定义,无论是哲学认识论史上的,还是目前流行的,都需要作些梳理和必要的分析。这种梳理和分析对于探明确切的知识定义、准确把握知识本质是十分必要的。 从定义方法这一角度出发,我们可以把传统知识本质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思维科学在当代的长足进展,人在认识客观物质世界的同时,对人自身的认识正逐步深化,国内哲学界对认识论作出许多有益的探讨和研究.认识论中首先涉及到的就是认识的本质问题,对此,我们作了初步的探讨,愿同仁们赐 相似文献
3.
4.
5.
6.
7.
8.
9.
什么是社会主义 ,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此也没有给出过明确的定义。英国 192 4年出现的一本《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文集中 ,关于社会主义的定义就列举了 2 6 0 0多种 ,现在据说有 6 0 0多种。① 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 ,那就是 :社会主义是一种试图克服资本主义的弊端的制度。资本主义的弊端主要体现在它的私人占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势必影响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 ,资本主义制度是一种否定人的制度 ,而社会主义 ,无论它的理论还是制度都是以人为中心的。因此 ,江泽民在“七一”讲话中指出 :“我… 相似文献
10.
在社会主义的实践中,许多旧的经济范畴在新的条件下有了新的内容。利息就是这样一个经济范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为了发展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必须在搞活微观经济的同时,运用各种经济杠杆加强宏观控制。在各种经济杠杆中,利息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杠杆。利息这个在人类历史上早就出现了的古老的经济范畴,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究竟有没有新的性质?也就是说,社会主义利息的本质是什么?弄清这个问题,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一切人的解放与人的一切的解放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本质,也是马克思主义的终极追求。邓小平理论作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往往被人们忽吃了它的最高本质,即邓小平理论的人文精神。人们只把它看成是发展生产力、发展经济的理论,从而在社会主义建设中造成了只重视物质的生产、经济的增长而忽视文化的进步与人的发展的现象.事实上,物质文明的大发展不可能脱离精神文明与人类文化的同步发展.本文对邓小平理论的最高本质——人文精神进行了初步的思考,以期得到对邓d\y理论的全面理解.理论总是具体的、属于一定时代的理论。它必… 相似文献
12.
审美超越——走出德育生态环境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育生态强调系统中的整体性原则,所以,学校德育应重视它与家庭、社会的沟通和互动,主张生活化.但是,德育生态环境的两大要素--"私人环境"和"公共环境"在本质上存在着"无私性"和"自私性"的矛盾困境,即道德的超功利性和个体需要功利性之间的强烈矛盾这种内在价值尺度的深刻矛盾使得道德的个体实践者内心充满了不确定性和混乱,它使得道德言说苍白无力,这是目前德育生态环境研究的困境所在.审美对社会现实生存法则的超越和对现代存在式悲剧的超越,使人从日常功利的状态和麻木的情绪中解脱出来,超越欲望躁动、超越极端物质的社会价值观念,最终与道德达成默契,在生命的自由开放状态中,二者形成和谐共振.这种超越是自主、自由、有序和无限的,它不仅弥合了德育生态环境两大子系统"私人环境"和"公共环境"的内在矛盾,还真正实现了德育最本质的意义,因此,它是德育生态环境中无限绵延的绿洲,是德育生态获取永恒生命力的所在. 相似文献
13.
14.
试论大学生德育心理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秀琴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0,12(6):80-82
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导下,高校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取得可喜进展。但思想教育的内容有待深入、方法有待改进,要不断拓展新渠道新途径。根据大学生心理特点,把心理学教育与德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会达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16.
试论道德真理的本质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从其产生开始就成为调节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社会之间关系的重要手段。诚如黑格尔恰当地将道德称为社会的“精神连结物”,因而人们从来没有对道德的社会功能加以怀疑。而对道德的本质却从来众说纷纭。“道德真理”是否可能?“道德真理”的内容又是如何?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同志在92年初的南巡谈话中对社会主义的本质作出了明确的概括,他说:“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①这一论断把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建设推向了新的高度,是人们目前对社会主义所能达到的最深刻的认识。这一论断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在对这一论断的理解上,人们的观点并不一致。如有的人认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不是社会主义的本质;有的人认为只有“共同富裕”才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还有的人认为,邓小平同志在论述中没有提到“公有制”和“…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市场经济已逐渐成为我国德育必须直面的经济基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德育既应适应市场经济,根据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要求重新构建面向新时代的德育体系,但又必须超越而不能仅囿于市场经济.只有在适应中超越,在超越中适应,螺旋上升,递次发展,德育才能在新的时代发挥其应有的功效. 相似文献
19.
人的本质的理解与超越是一个以创造力、抽象力和解放力为主导因素,不断克服人与对象和人与自身的否定,最终走向人的本质生成的否定之否定循环上升结构。其中,人的本质的理解是创造力对人与对象的总体性把握;人的本质的超越是抽象力对人与自我的对抗性消除;二者的“综合”是解放力对人本质生成的上升性累积。要实现人的本质的理解与超越,应当符合哲学思维与人的本质融通、差异人的本质融合、人的解放与人的本质融生的辩证逻辑。 相似文献
20.
以人为本视野中高校德育的困境与超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德育曾进行过不少有益的探索,但仍然没有摆脱德育困境。具体表现在:轻视人的个体价值;忽视人的道德需求;弱化人的主体性;缺乏人文关怀。高校德育要以人为本,实现德育的超越:德育要以人的生存、发展和幸福作为主要的价值目标;要以满足人内心需求的人格道德教育作为主要内容;要以能突显人的主体性的实践体验为主要方法;要关注人的价值,在关怀中形成德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