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她们被称为“爱情教母”,用她们对一场场恋爱的诠释和讲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女人。有人说,女人写作总是在写她自己。情书、细节也总泄露出她们真实的我。  相似文献   

2.
方子华 《老友》2013,(4):17-17
这张照片是1979年我初为人师时,与几个学生娃的合影。她们都是班干部,那是我对她们交代一些班级工作后,一位爱好摄影的老师为我们留下的珍贵影像。时隔34年,我从知青队伍中被选拔去当教师的往事又浮上心头。  相似文献   

3.
十一、妇女想做什么? 她们需要自由、捎除对她们的歧视及自身发展的机会等等,在我们依次接受她们这些方面的要求和进一步探索她们的需要之前,大量相反的意见常常被提出。有一种倾向认为:在我们的社会中,妇女没有感受到什么困难,也没有什么烦扰,她们被她们的丈夫保护着;她们有家,可满足她们对庇护和救助的需要。她们不是被号召走出家庭参加劳动,而是无拘无束地统治她们的“家庭帝国”。如是这样,妇女们是幸福的。提出关于妇女权利的质疑或者争论是投有必要的,妇女因此而陷入不可避免的冲突及苦恼中,这种争论是毫无价值的。事实上,这一争论没有基础且不能持续,绝大多数妇女事实上是不愿意处于如上所描绘的那种特殊状况的,这违反她们的本意。自从人类文明开始以来,劳动阶级中的妇女就一直工作着,下层阶级中的妇女要不断努力工作,以勉强维持生计。在田野、森林、茶叶及咖啡种植场和市场里,她们在非常恶劣的条件下从事着体力劳动。除此之外,在家中还要工作,以满足她们家庭成员对食物,衣服的需求。近来,她们的状况进一步恶化,她们在村舍、中、小工厂和矿山这些环境艰苦的地方努力工作,用她们的工资帮助家庭平衡预算。在私营部门中,她们也要通过做一些工作来履行她们对家庭的义务。由于工业和城市生活的发  相似文献   

4.
温州富姐     
女人半边天,这句话在温州被演绎得淋漓尽致。温州女人,好像天生有一种创业激情。她们不甘守在家里,当纯粹的贤妻良母。在她们眼里,贤妻良母还被赋予经济独立的人格。所以,在这片热土上,女企业家、女商人是一道真正意义上的亮丽风景线。但要知道,这道风景线的背后是她们付出比常人多几倍的艰辛和磨练。  相似文献   

5.
对于生育高峰期出生的女实业家而言,这显然是进行反思的时期。她们年近40,身穿制服,在某些公司圈子里被称为规模最大的一代“裙钗”。这里所说的问题很少是直接由所谓工作—家庭矛盾引起的。它可能会与这些问题纠缠在一起,并常常被误解,但这广泛令人不安的问题实际上却是其他的问题:大量的妇女发觉她们正在经历她们的父亲和祖父们所曾经历的中年危机。“突然  相似文献   

6.
《女同志》不是一部女性主义小说,而是一部官场女性的成长史、挣扎史。官场女性被权力挤压着、异化着、蜕变着,她们承受着人性的撕裂和道德的丢失。她们记着自己的女性身份,但并不具有自觉的女性意识,她们只是传统意义上的女性花朵。花朵绽放在男性属性的官场,呈现出特殊的景观。  相似文献   

7.
贾府四姐妹元、迎、探、惜四春,是作家满合激情、爱情和悲情精心塑造的艺术之花,虽然她们各有各的命运遭际和青春情怀,但由于她们生活在封建末世,生长在大厦将倾的封建贵族之家,生错了时代,开错了地方,所以等待着她们的,只能是被摧残、被践踏、被吞噬、被毁灭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8.
3名下岗女工在当地妇联的支持下兴办养狐场,仅一年时间就入万元。去年初,谭凤玲等3名女工因企业不景气而下岗在家,此事被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妇联主席牛爱茹知道后,主动找到她们,一块儿研究致富门路,决定创办养狐场。牛爱茹主动帮助她们联系场地,租用了该村的养殖场。3名女工东拼西凑,筹资8万元引进了30  相似文献   

9.
环球博览     
两名澳大利亚妇女前些时候到菲律宾度假,没想到在入关的时候被拦阻下来,并被遣送回国。原因是她们在旅客申请单上的职业栏里填了“妓女”两个字,这两名被遣送回澳大利亚的妙龄女郎委屈地说,她们只是想到菲律宾度假。并不是要去“工作”。早知如此,她们就不会实话实说了。  相似文献   

10.
广西那坡县百省乡的壮、瑶、苗、彝等民族都有人娶越南女人为妻。这些越南女人既没有加入中国国籍,事实上又自动丧失了越南国籍,成为无国籍女人。无国籍女人在传统民间是被认同的,但是在现代国家管理体制下她们是违法者。首先,她们是非法入境者,要面临被驱逐出境的危险。其次,只要她们生育,即违反中国的非婚生育规定,必须交纳社会抚养费,这使她们被迫陷入更加困窘的境地,成为被边缘化的新族群。  相似文献   

11.
一 任何人类栖息繁衍的地方,那里的生活,那里的文明,都是男女共同创造的。可是,从现存的种种经典的、权威的文献中,我们难以觉察女性的存在。然而她们的确存在过,有血有肉的存在过,她们与男性同样在历史的长河里奔竞,只是在记载中,她们被沉在河床上了。  相似文献   

12.
她们一个自信大方,思路清晰,正如一朵明快亮丽的太阳花,比赛中常常一锤定音,早早被美国名校雪城大学全额奖学金提前录取。另一个身材高挑,面带羞涩,宛如一朵含羞的睡莲,可扣杀、拦网都毫不含糊,小小年纪就是队里的绝对主力。她们就是南京市女子排球队队员沈莹与沈雅茹,一个身高1.81米,一个1.80米,私底下的她们只是一对爱开玩笑的小丫头,虽不是亲姐妹,但默契十足,当她们跃入赛场,人们看到的是一对最强悍的姐妹花,骄人的战绩不断:省中学生排球比赛冠军、全国青少年比赛冠军、世界中学生排球比赛冠军……由于年龄的限制,她们无缘备战新加坡青奥会,但怀着丰富的大赛经验和活泼开朗的个性,对她们来说,3年后的南京青奥会将是无限种可能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13.
唐正芳 《社区》2004,(22):28-29
在平常人们的印象中,"小巷总理"都是些不惑之年的阿姨们,但在南宁市城北区,社区里活跃着的却是一批年轻的姑娘们。 她们很年轻,最小的今年只有24岁;她们资历不浅,有着3年丰富的居委会工作经历;她们"有来头",都是在2001年  相似文献   

14.
纽鲍尔的研究 1960年代,一对同卵双胞胎女婴被交给纽约市的一个收养机构。这对双胞胎在心理学文献中被称为艾米和贝思,倘若她们没有引起纽约大学精神病学研究所著名精神病学家纽鲍尔(P。Neudauer)的注意,她们或许将默默无闻地度过一生。纽鲍尔也是这个收养机构的顾问,当时  相似文献   

15.
乡土哲学     
张军霞 《百姓生活》2014,(11):23-23
那时的山村,一有时间,妇人们就纳鞋底。纳了一双又一双,且一双比一双针脚细密,一双比一双式样精美。当时只认为,山路费鞋,而过日子又没有余钱,她们必须勤于针线。可是,她们在纳鞋底的同时,还不停地纳鞋垫,而且鞋垫上全是艳丽繁复的图案。她们全不顾鞋垫纳成就会被踩于脚下,美丽顿消问母亲缘由,母亲说,山里妇人没有别的,有的只是闲——闲来无事该如何?于是纳鞋;  相似文献   

16.
《女人世界》2005,(10):24-27
她们经济独立,拥有一份能够保证自己的生计并借此追求精致生活的薪水。 她们崇尚自由,不喜欢被别人安排的生活,她们离开父母独居.也不搬进男友的公寓。 她们不是二八少女.当然.也早已经不是处女。当男人在网上热火朝天地讨论处女情结的时候,她们鄙夷地用鼠标快速翻页:“女人跟男人一样。有追求快乐的权利。” 她们看最新的影碟。去最酷的酒吧;她们必定有一款Dior的POISON珍藏;她们或者穿不起CHANEL,但是会在书架上放上一本CHANEL的传记。她们身上有时尚的标签,却痛恨别人称自己时尚女郎.因为“时尚是肤浅的。只有经典才能永恒”。 于是.当美国新近上映的《全职浪女》(Fish without a bicycle)的女主角在走马灯的约会中试探爱情的温度,在女人是否真的需要男人的想法间徘徊时。她们看了之后会“余也心有戚戚焉”。 于是,我们给她们一个新词——“全职辣女”,“全职”.是因为她们有自己职业的一方天空;“辣”,是因为她们独立自由畅快淋漓的生活方式。 不过眼下,她们遇到一点困扰。就是一贯自由放任的她们,遇到了Mr.Right。身在东方的她们,还是多少会受中国传统的贤妻良母的诱惑。但是男人们却说:你是最好的情人,不是最好的妻子。 她们开始有一点点怀疑:“辣”之后.是否还应该考虑后果?  相似文献   

17.
认为伴随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村青壮年男劳动力外出务工,村庄变成为"女人的村庄"。这种情势下,农村女性则成为新农村文化建设义不容辞的主力军。她们具有建设者和被建设者的双重身份。既有作为建设者的有利条件,也有作为被建设者的自身不足。要以"乡风文明"为中心,探索一套有效机制,激发和培育她们的文化自觉性,充分调动女性农民的积极性,促使她们多渠道、多途径参与新农村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8.
在谭恩美的小说《喜福会》中,作为第二代移民的女儿们,她们在西方的"同化"政策下全盘接受了西方的意识形态,却发现自己作为华裔的身份并不被西方主流社会所认可,同时她们又无法成为真正的中国人。在被双重边缘化的迷茫中,她们开始了自己的身份探寻之旅,并通过接纳东西方两种文化构建了美籍华裔的双重文化身份。  相似文献   

19.
《金瓶梅词话》以西门庆家庭为描写中心,除了宅邸的男女主人公外,亦有大量笔墨描写了下层婢女的日常生活。她们处于被侮辱被凌辱的地位,本是值得同情的对象,但不可理解的是,《金瓶梅词话》的作者非但不同情她们,反而站在道德的高度对她们进行种种的谴责,被侮辱者成为被谴责者。其中秋菊的形象最为典型,其所受侮辱在众多婢女中最为严酷,而作者对其谴责又最为严厉,这实际上是作者维护封建等级制度深层意识在作品中的反映。  相似文献   

20.
《国际公关》2014,(1):15-15
不久前,我和一群刚刚开始伦敦金融城从业生涯的20多岁的女律师聊过天。其中人告诉我,她对年届中年的同事和客户问她年龄感到不胜其烦。其他人也表示赞同:老是有人问到她们的年龄,她们觉得烦透了,。在她们看来,问这种问题不过是为了削弱她们的威信,把她们“打回原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