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乾坤精神论     
乾与坤,本是《周易》开首的两个卦,取象分别为天与地。在《易大传》的思想体系中,乾与坤代表着宇宙生命的原创力。《彖传》:“大哉乾元!万物资始。”“至哉坤元!万物资生。”这种伟大的原创力也是人类道德的源泉。《文言》:“元者,善之长也。”由此引申出一种人文精神,见于《易大传》的《象传》。《乾·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坤·象》:“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二者的结合构成理想的君子人格。由于它是效法乾的刚健与坤的和厚而提出的,可名之为“乾坤精神”。效法天地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道德思想,因为天地尤其是天,被看作完美…  相似文献   

2.
同《周易》一书一样,《山海经》是中国古代典籍中最为奇特的一部。关于它的性质,作者与成书年代及其价值,虽历来众说纷坛,却论之者颇多;但对它的“荒诞”,至今学术界尚未作出理想的科学解释。为使《山海经》的研究走出迷茫,今笔者不揣浅陋,试力求给以合乎逻辑的解释。其说当否,恳请方家指正。《史记·大宛列传》载太史公曰:“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不仅太史公不敢言“《山海经》所有怪物”,班固在《汉书·张骞传》赞语中,更加上了“放哉(荒唐)”的判断词。王充《论衡·谈天》也说《山海经》“为…  相似文献   

3.
本文借鉴古汉语“同音借义”的规律,试图通过“鲲即是坤”来解释《逍遥游》之开篇,并籍此展开以《周易》之象数义理与《庄子》互相诠释发明的一种尝试。先后天八卦图对应了庄子在全书开篇所给出的种种意象,并由此推论其所隐藏未宣之易学精神。本文尝试从“坤—兑—乾”三个相邻卦被组织到一起的“巧合”来解读庄子全书以《逍遥游》开篇的重要意义,探讨庄子的“神道设教”的种种可能性和深刻意义。  相似文献   

4.
《山海经》是人们常见常用的书,可是对此书名称的理解历来颇不相同。为此,不妨也谈谈个人看法。《山海经》原为说图文字,前人已有论述,如明代杨慎的《山海经补注序》、清代毕沅的《山海经新校正序》。我认为,既然是说图文字,它应当随图行世,最初未必有其名。不然,先秦诸子如《庄子》、《吕氏春秋》时见引用,为什么都不说出自《山海经》呢?查《隋书·经籍志》云:“汉初,萧何得秦图书,故知天下要害。后又得《山海经》,相传以为夏禹所记。”这是唐朝人据当日所见《山海经》写本而作的追述,并不能说明秦朝已有该书名称。但它所说…  相似文献   

5.
作为志怪小说之祖的《山海经·西山经》有一节“帝江”的故事:“有神焉,其状如黄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浑敦天面目,是识歌舞,实为帝江也。”(引据袁柯《山海经校注》,下同)对此,诸家已从各层面做了解读。其要点如下:(1)帝江,就是帝鸿,帝江四翼,说明他曾是一只鸟。江、鸿,上古一音之转,偏分可省.《左传》文十八年帝鸿氏有子“浑饨”,正是其分化。“浑炖”促读为“鸿(江)”。(2)帝鸿氏是黄帝的一个“分身”。黄帝为“中央上”之神,《庄子·应帝王篇》:浑饨为中央之帝。所以浑饨实是黄帝的一种“存在形式”。(3…  相似文献   

6.
陈远宁 《船山学刊》2011,(3):170-175
乾、坤两卦是六十四卦的门户。乾卦化生天地万物的法则,其覆盖面和功效极其广大,君子只用它"自强不息"一德。坤卦象征人们应有顺受事物的本性、容纳万物的气量,对事物采取庄敬的态度而终身实行宽恕之道,这就是厚德载物的通达之理。  相似文献   

7.
九尾白狐与中国古代的祥瑞观傅军龙明李时珍《本草纲目》云:“狐有黄、黑、白三种,白色者犹稀。”《山海经·大荒东经》云:青丘之国“有狐九尾”,郝氏义疏曰:“九尾狐其色白也。”可见九尾狐、白狐实皆一也,故史书或称九尾狐,或称九尾白狐,或略称白狐。隋唐以前,...  相似文献   

8.
《山海经》书中有二处提到“涅石”: 《山海经·北山经》:“贲闻之山,……其下多黄垩、多涅石”;“孟门之山,……其下多黄垩、多涅石”。按:贲闻之山不明所指,孟门之山据《名胜志》云:“今在山西平阳府(临汾)吉州(吉县)”(《山海经广注》卷三)。《山海经还有三处提到“石涅”。关于石涅,据  相似文献   

9.
《辩易九六论》是中唐时期著名诗人刘禹锡言易的论文。作者对“乾之交皆九而坤六”,“孔颖达云:阳尊得兼乎阴,阴不得兼乎阳”提出质疑,并与一位叫作董生的儒者进行探讨,这位董生从其师毕中和学易,而毕中和本其师,师之学本一行,一行,姓张氏,光名遂,曾撰《大衍论》三卷。孔颖达疏“初九潜龙勿用”时云:“然阳交称九,阴爻称六。其说有二:一者乾体有三画,坤体有六画,阳得兼阴,故其数九,阴不得兼阳,故其数六;二者老阳数九,老阴数六,老阴老阳皆变,周易以变者为占。故杜元凯襄九年传,遇艮之八,及郑康成注易,皆林周易以变…  相似文献   

10.
"日"是《周易》哲学中的重要概念。《周易》卦象中乾、离、震、艮为日。"日"、"实"同义,乾、坤、艮为实。"实"、"是"同义,"是"象征"帝"与"王命"。  相似文献   

11.
三《易》首卦的宗教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有《连山》、《归藏》、《周易》三种 ,《周礼》云 :“太卜掌三《易》之法 ,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八 ,其别则六十有四。”郑玄在《易赞·易论》中说得更加具体 :“夏曰《连山》,殷曰《归藏》,周曰《周易》。”《连山》者 ,象山之出云 ,连绵不绝 ;《归藏》者 ,象万物莫不归藏其中 ;《周易》者 ,言易道周普 ,无所不备。三易首卦分别是 :《连山》以艮卦为首 ,《归藏》以坤卦为首 ,《周易》以乾卦为首。艮指山 ,坤指地 ,乾指天。本文试从宗教的角度探讨三易首卦的宗教内涵。  一、易首卦之意义易卦作为具体…  相似文献   

12.
《易·乾·九三》爻辞之于《易》,确有其重要地位。《易传·系辞下》言:“惧于终始,其要无咎,此之谓易之道也.①”是极言此爻之要。一、《乾·九三》爻辞之标点《易·乾·九三》爻辞,即《易经》首卦《乾》(?)卦中第三爻的爻辞。因属阳爻,故称“九”,又为第三爻,故称“九三”。其全文为:“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要想理解这条爻辞,首先涉及到的是标点问题。  相似文献   

13.
八卦名义说     
正确理解八卦名义,有助于理解《易》本义,有助于深入发掘中国早期哲学。八卦之"乾"字本有向上、上达、刚健、不息之义,与"健"同,故曰"乾,健也";"坤"从申声,象地,其德当为厚,而不得曰"坤,顺也";"坎"谓地面低陷处,水之所在,故以代水,其德当为入,不得曰"坎,陷也";"离"借为"丽",取明丽义,而非附丽义;"巽"为卦名专字,其德当为顺,不得曰"巽,入也";"艮"借为"限"而有止义,本当音限;"兑"为"悦"古字,本当读"悦"。  相似文献   

14.
余太山 《西域研究》2023,(2):1-15+170
嚈哒在占领吐火罗斯坦后,曾越过兴都库什山,进入南亚次大陆,首先占领了乾陀罗及其附近地区。本文考证嚈哒占领乾陀罗的有关问题,指出是所谓“Alkhan”匈人而不是嚈哒占领乾陀罗的说法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5.
龙文化·义利观·现代化张子琳世界上并不存在的龙成为华夏民族的图腾、象征。这是因为龙集中体现了华夏民族一种理想。龙是天德。《易·乾》:“飞龙在天,乃位乎天德”;“见龙在田,德施普也”;“群龙无首”,“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云从龙”,“龙德而隐者”……...  相似文献   

16.
《山海经》详于言山、言水,略于言海,谓之“山海经”名似不正,故辨之。(一)由《山经》五方山系的走向状况及所述山名可考可知者,可以肯定《山经》所载之地域为今之南起江、浙,北至豫、晋,西起陕,东至鲁的多山丘陵地带。而《海经》并非言“海”,所谓“海外”、“海内”之“海”是被作为欲述主体的“位置”的“座标”,其本身并非“主体”。《山经》、《海经》所载“山北海南”的地貌特征符合中国“西北高而东南低”的地理特点,此实为远古先民对我国古代疆域原貌的真实记录,非“虚构的神话”。(二)古人关于“方位”有三类体系,即“四方体系(东南西北)”、“五方体系(东南西北中)”、“《河图》、《洛书》体系(北东中西南)”,其中,“四方体系”、“五方体系”乃东部初民“天象观感”的“自然主义”产物,“《河图》、《洛书》体系”是从哲学义理角度对人类文明所作的精辟概括。《山海经》采用“四方”“五方”体系,尤其是《大荒经》用“东南西北”体系,可征《大荒经》为《山海经》的最初文本。(三)《山海经》之“始态”只是“图”,是太古初民之岩画的摹本。“文”后图而作,是对“图”的直观的描述与解释。《山海经》成书的历程是:初“由图生文”(“图文异处”)、“图”亡“文存”;复“由文生图”(“图文异处”)、“图”再亡而“文犹存”;再“由文生图”(“图文合壁”)。  相似文献   

17.
“福建要振兴,念好山海经”,这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福建的具体化,也是福建宏观经济改革的战略决策。从哲学的意义上说,这个战略决策本身就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念好“山海经”既是复杂的社会实践过程,又是一个综合概念,因此在付诸实践的过程中,应始终掌握好辩证唯物主义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原则。首先,尊重福建的客观实际,就要从总体上真正做到“着眼其特点和着眼其发展”(参见《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157页),这是念好“山海经”的辩证唯物主义基石。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多民族的国家,各地区差异性很大,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8.
“屯”字的初形和本义,自来多据《说文》,的“屯,难也。象(屮屮)木之初生,屯然而难”作说解。但考诸甲骨文,则屯字的形与义,都不是《说文》所说的那么回事。屯字甲骨文作夕,最常见的辞例是作“△示○屯”形式,屯只用为一对卜骨之称。“一屯即一对”(董作宾说,见《殷虚文字乙编·序》),甲骨学界基本已无异议。从聚合在一起的一对卜骨这一形构中,引出“一对”“配对”“聚合”等意思都不难,若联系《周易》乾、坤、屯、蒙……这一卦序看,“蒙者,萌也,物之稚也”,蒙所指的就是事物的萌芽状态,乾坤相  相似文献   

19.
《山海经》在中国知识体系的构架中几经迁移,由数术略形法家移植到史部地理类,转而又与“小说”这个类目建构了亲缘关系。《山海经》与“小说”完成对接的内在动力主要来自于,它叙述“遗事”的体例特征,怪、异的美学风格,以及诞、幻、虚的成书性质。《山海经》还与《穆天子传》《搜神记》等聚合成为知识统一体,这成为《山海经》与“小说”形成亲缘关系的外缘推助力。《山海经》演化成为中国“小说”的源头,这实是承续、顺应了它在中国本土知识体系建构中的归类逻辑,以及运动轨迹。  相似文献   

20.
“夸父逐日”是我国古代的著名神话之一,见之于《山海经》。 一、《山海经·大荒北经》: “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影),逮之于禺谷。将饮河而不足也;将走大泽,未至,死于此。” 二、《山海经·海外北经》: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