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史诗《格萨(斯)尔》形成于漫漫历史长河中,积累有多重文化因素,宗教文化是其中之一。不论藏族《格萨尔》还是蒙古族《格斯尔》都蕴涵有无比丰富、繁复离奇的宗教成分,记录着藏蒙民族不同历史时期宗教文化的某些信息。本文旨在通过对藏族《格萨尔》和蒙古族《格斯尔》的宗教内涵进行比较研究,以揭示反映在这部史诗中两个民族宗教文化和民族心理的异同。蕴涵在史诗《格萨(斯)尔》中最古老的宗教文化是萨满教文化。萨满教是蒙古族和藏族的固有宗教或说传统宗教,在蒙古族称“博”,在藏族则称“苯”或“苯钵”教。萨满教的一大特点是自…  相似文献   

2.
《格斯尔》史诗作为一部跨国界、跨民族、跨语言的活态史诗,在国内外广为流传,出现了多语种版本。在日本,自大正时期以来,相继出现了不同的日译文本。至21世纪初,野中惠子日译本《格斯尔王的故事——蒙古英雄谭》的出版为《格斯尔》史诗在日本的译介传播和研究提供了全新的材料。对该文本的译介缘起、叙事内容、章节结构和译介特色进行论析,有助于解读《格斯尔》在东亚的传播全貌,更便于国内学界系统了解《格斯尔》译文本及其流传现状,对《格斯尔》的版本研究具有不可替代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3.
英雄史诗《格斯(萨)尔》是一部广泛流传在国内外蒙古、藏、裕固、土著诸多民族人民中间的伟大史诗。为我国闻名世界的三大史诗之一。我们这里所说的《格斯尔》正是与流传在其它民族中间的《格萨尔》相区别而言。本文概括地介绍流传在蒙古族人民中间的《格斯尔》说唱家、流传情况和版抄本,以及搜集、整理、翻译、研究的概况。不涉及国外《格斯尔》和藏族等其它民族的《格萨尔》。 一、《格斯尔》的流传、艺人、版本概况  相似文献   

4.
藏族史诗《格萨尔》与蒙古族史诗《格斯尔》,两者之间的关系,向为探讨这两部史诗的人们所关心。通常不少人认为二者同是一部作品,常常将二者相提并论。如在提及这两部史诗流传的情况时,人们往往写道“流传在藏族、蒙古族中间的《格萨尔》。”或“流传在蒙古族、藏族中间的《格斯尔》。”有的人又认为二者彼此无关,是截然不同的两部作品。笔者认为:如将二者合二而一,完全等同并论,这是不科学的。因为它  相似文献   

5.
匈牙利科学院东方研究所研究员劳仁兹·拉斯罗于1988年10月29日至11月6日到内蒙古进行了学术访问活动。 劳仁兹生于1939年,其专业是东方学和蒙古学,懂俄文、德文和蒙古文。此次访问,与自治区格斯尔办公室,内蒙古社科院文学所、哲学社会学所及内蒙师大蒙语系有关研究人员、学者就蒙古英雄史涛和中国佛教、萨满教问题进行了学术交流与探讨。 劳仁兹对我区在英雄史诗格斯尔的搜集、整理、翻译、出版和研究方面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果表示赞赏,对我区拥有大量丰富的第一手史诗资料,甚感兴趣。劳仁兹介绍了国外  相似文献   

6.
本刊今年第3期发表了徐国琼“论《格萨尔》与《格斯尔》‘同源分流’的关系”一文,是一篇关于《格萨尔》的比较研究文字。本文阐述了蒙古族英雄史诗《格斯尔传》(北京版)的内容梗概及其不同于前期阶段蒙古英雄史诗的一些描写特征,对于了解《格斯尔传》,和开展《格萨尔》的比较研究,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我认为,藏族《格萨尔》与蒙古族《格斯尔》是母子关系。藏族《格萨尔》是母本,蒙古族《格斯尔》是子本。二者既存在着不可截然分开的渊源关系,又保持着相对独立性。虽然母本孕育了子本,子本源于母本,但是母本毕竟是母本,子本毕竟是子本,二者不能完全划等号。我们既要承认藏族《格萨尔》是蒙古族《格斯尔》的本源,又要肯定蒙古族《格斯尔》是一部独立的英雄史诗。  相似文献   

8.
我国古代卫拉特蒙古英雄史诗《江格尔传》,不但是我国少数氏族三大史诗(《格萨尔》、《玛纳斯》、《江格尔传》)之一,而且也是被誉为世界蒙古族古典文学“三大高峰”(《蒙古秘史》、《江格尔传》、《格斯尔传》)之一。鲁迅先生说过:“有地方特色的,倒容易成为全世界的,即为别国所注意”。  相似文献   

9.
以吉林省民族研究所研究员富育光先生为首的一支萨满教调查研究小组 ,已经深入满族及北方各少数民族地区 ,沿黑龙江、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及松辽平原 ,持续采风二、三十年。先后录制了一系列萨满教文献记录片 ,出版了一套颇有名气的《萨满教研究丛书》。其中有《满族萨满教研究》、《萨满教神话》、《萨满教女神》 ,还有待出版的口碑文学满族史诗《乌布西奔妈妈》、长篇说部《两世罕王传》和富育光早期整理出版的满族民间故事集《七彩神火》 ,为北方原始文化、满族文化和萨满教学研究 ,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为国内外民族学家、宗教学家所瞩目 ,…  相似文献   

10.
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体现出了明显的佛教文化特征。这种特征表现在史诗的人物塑造、故事情节、环境描写和数字运用上。在佛教文化现象进入《江格尔》的过程中,说唱艺人和佛教僧人起着重要作用。与本土萨满教对史诗的影响相比,佛教对《江格尔》的影响仅仅停留在史诗的表层,影响是薄弱的。  相似文献   

11.
通常人们都把北京不刻版蒙古文《格斯尔》看作最初的版本.但也有人提出异议,认为在1716年北京木刻版蒙古文《格斯尔》之前,至少有两种蒙古文《格斯尔》手抄本被发现,虽然这是少数学者的见解.策·达木丁苏荣在九章本《格斯尔》的前言中写道:“在1716年北京木刻版《格斯尔》刻印之前,已经有了蒙古文《格斯尔》手抄本的存在,这是确定无疑的了.因为1716年北京刻印的新版《格斯尔》未予更正勘误之处仍旧存在.1960年乌兰巴托出版的《诺木钦哈敦格斯尔》,它虽然注明是依据1716年北京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以民间口头文学形式流传于我国卫拉特蒙古人民之中的英雄史诗《江格尔》,最近由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并在北京举行了首发式。 《江格尔》是我国三大史诗之一(即《格斯尔》、《玛纳斯》、《江格尔》),也是蒙古文学三大顶峰之一。《江格尔》记载了卫拉特先民们对大自然和社会生活天才而艺术的认识,内容涉及到民族学、人类学、文化哲学、民俗学、历史学、语言学、文艺学、伦理学、美学等。  相似文献   

13.
<正> 蒙文《格斯尔》与藏文《格萨尔》的关系,是国内外学者们经常探讨的一个热门论题。数十年来,百家争鸣,莫衷一是;各抒己见,互相启迪。在此,笔者也想鸣放一番,就教于方家。 (一) 我认为在这个问题上,至关重要的是应首先承认《格萨(斯)尔王传》是中国藏族的英雄史诗,无论是藏文本,还是蒙文本,都发祥于藏族土地。在二者的关系问题上,藏文《格萨尔》是源,是母本;蒙文《格斯尔》是流,是子本。  相似文献   

14.
萨满教与蒙古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蒙古萨满教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并跨越了不同的历史时代而残存至今,对蒙古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一直产生着深刻广泛的影响。如果我们采取近年来盛行的“蒙古源于蒙兀室韦”为起点来叙述蒙古萨满教,则与蒙古萨满教的源头相距甚远。况且,室韦人“无羊少马多猪牛”,“颇有粟、麦及稷,夏则城居”。与食羊饮酪居穹庐之蒙古民族本非同一文化类型。文化是构成一个民族的基本因素,探讨“随水草迁徙”的蒙古民族族源,尤其不能离开文化  相似文献   

15.
曾几何时,人们称中国文学史上并无长篇叙事诗,仅有的汉乐府《孔雀东南飞》、《木兰辞》,虽然内容佳美,却失之篇幅过短。 解放以后,随着对少数民族口头文学的大规模收集发掘,人们才惊异地发现:在中国大地上蕴藏着丰富的叙事长诗!除了象纳西族的《人类迁徙记》、苗族的《古歌》、彝族的《梅葛》、《阿细的先基》那样被称为史诗的作品之外,藏族的《格萨尔》(蒙古族为《格斯尔》)、新疆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傣族的《召树屯》、撒尼人的《阿诗玛》等作品也为人们所熟知、喜爱。其中,《阿诗玛》这部作品收集最早、也最脍炙人口。  相似文献   

16.
《中国大百科全书》宗教卷萨满教条释文说:萨满教是近存晚期原始宗教的一种。曾广泛流传于中国东北到西北边疆地区操阿尔泰语系满洲——通古斯、蒙古、突厥语族的许多民族中,鄂伦春、鄂温克、赫哲和达斡尔族到20世纪50年代初尚保存该教的信仰。因为通古斯语称巫师为萨满,故得此称谓。”回鹘是中国古代北方的少数民族之一,他们的原始信仰也是萨满教,所以,萨满教研究是回鹘历史研究中不可忽视的课题。众所周知,  相似文献   

17.
现今格学界认同《土族格赛尔》1源于藏族《格萨尔》,但当它一产生就深深扎根于土族的泥土之中 ,散发着土乡泥土的芳香。本文简述《土族格赛尔》中宗教信仰的多元整合性 ,并探讨其产生的外在和内在原因。一、原始信仰——萨满教萨满教曾是中国北方游牧民族中占统治地位的原始宗教。土族宗教信仰中有很深的萨满教的文化基因。萨满教对宇宙天地的构思是分层的 ,把宇宙看作三层 :上界为天界 ,中界为人界 ,下界为地界。《土族格赛尔》中天界为“腾格里”,天神为“长生天”。“长生天”是宇宙的统治者 ,也是正义的支持者和生命的源泉。萨满教中对…  相似文献   

18.
第三届国际《格斯(萨)尔》学术讨论会,于7月22日至26日在内蒙古锡林浩特市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国内和日本、蒙古、俄罗斯、保加利亚、匈牙利、瑞典、法国及台湾、澳门地区的专家学者70余人,以及《格斯尔》说唱家和长期从事《格斯尔》研究、组织领导、搜集出版工作的同志。本次会议的中心论题是回顾和总结蒙古《格斯尔》的研究工作。与会  相似文献   

19.
刘超 《江西社会科学》2019,39(2):133-140
同构叙事是史诗中常见的一种叙事模式,其往往通过隐喻或象征手法,使故事情节与神话传说及历史现实相互重叠、交错,形成一种循环往复的效果,从而为变动不拘的日常世界提供合理化解释。古英语文学经典《贝奥武甫》正是这类作品的重要代表,史诗基于神祇、英雄、凡人三种类型角色之间的互动关系不断确认了"诸神的黄昏"这一北欧神话的母题,而主人公贝奥武甫则成为联系各条叙事线索的结点。通过对北欧神话以及早期斯堪的纳维亚历史上由多神教向一神教、军事民主制向君主制的转变进行隐喻性的呈现,文本与神话及历史之间构成了一种广义上的同构关系,成为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20.
关于蒙文《格斯尔》研究中的几个问题齐木道尔吉一,蒙文《格斯尔》与藏文《格萨尔》的关系及其表述问题对蒙藏《格斯(萨)尔》的关系问题,在国内外的研究中曾出现过几种不同的说法。其中的:认为蒙义《格斯尔》是从藏文《格萨尔》翻译过来的,认为蒙藏《格斯(萨)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