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运璇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1985,(2)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在经济极不发达的落后的俄国爆发和取得胜利的。革命前俄国的国民经济带有明显的农业经济性质。从全国人口的分布情况看,农村居民占全体居民的80%以上。农业生产工具非常粗劣,各地区只有一小部分地主庄园和极少数农民使用改良农具。偌大的俄国,小麦收获量仅占世界第十六位,全国几乎连年闹灾荒。帝国主义大战,造成俄国经济的全面崩溃状况。 相似文献
2.
哈斯其其格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1)
一、联产承包制的历史必然性 土地改革以后,党及时通过农业合作化,把农民个体经济改造成为合作经济,实现了从土地私制到公有的深刻变革,引导亿万农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集体化的道路。 但是,由于合作经济刚刚建立,缺乏经验,高级社以及后来的生产队,相当程度上都沿用苏联集体农庄制度,其基本特征是,集体劳动、统一经营和评工记分分配,使得农业集中过多,统的太死,搞平均主义。造成“瞎指挥”、“一窝蜂”和“大锅饭”的弊病。多年来的实践证明,集中劳动和工分制不符合我国农村的实际情况,农民的积极性受到压抑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延缓了从自给性、半自给性的传统农业,转向商业性,社会化的现代农业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3.
徐善广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2,(3)
列宁在创建俄国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民主集中制思想,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民主集中制的科学概念,深刻阐述了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是加强执政党建设的主要任务。他始终坚持民主集中制,是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典范。在当今国际风云变幻,社会主义事业遭受严重挫折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的形势下,严峻的现实告诉我们,民主集中制原则是绝对不能背弃的,如果无 相似文献
4.
周建辉 《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1)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一步步取得丰硕成果,并日益引向纵深,出于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的需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治体制问题、民主与法制问题、群众路线与干部作风问题、反和平演变与反腐败问题,都日益急迫地摆到我们面前来.它们都与反对官僚主义的问题有紧密的联系,不解决这些问题,我们的改革、开放就不能继续大发展,现代化就不能实现,即便实现了,那也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为了更有力地推进改革和开放,夺取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更大胜利,我们亟须认真学习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用以作为各项工作的指导思想,同时也要切实总结邓小平以前的中外诸位无产阶级杰出领袖艰苦卓绝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尝试,包括列宁缔造、建设世界上第一个苏维埃伟大政权 相似文献
5.
詹仲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1)
马克思在批判斯密和李嘉图等资产阶级古典派经济学家的再生产理论,同时吸收资产阶级古典派经济学家魁奈的再生产理论的科学成分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的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完成了关于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的伟大变革。马克思对社会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问題进行了最出色的阐述,提出了精辟高深的理论,作出了不朽的科学贡献。继马克思、恩格斯之后,列宁在同各种敌对派,特别是在同俄国的自由主义民粹派 相似文献
6.
洪永崧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3)
目前,我国农村实行以家庭经营为主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已占我国农户总数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已经成为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的基础。我国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出现,是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一次重大调整,是农业经济管理的一项重大改革。它是我国广大农民在党的领导下经过长期实践探索的伟大创造,是对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7.
苏联国家政权的解体,是从苏联共产党的组织解体开始的。在根本上,都是违背了列宁关于执政党均建设思想及原则的结果。今天,重温列宁关于执政党建设的丰富思想,认真总结苏共暂时失败的历史性教训,对建设有坚强战斗力的中国共产党无疑有着重要的和现实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施九青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5,(6)
还在十月革命胜利前夕,列宁就开始探索在俄国这样一个资本主义很不发达,小生产占优势的国家,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在社会主义革命的实践过程中,经历了挫折和失败,终于开创出一条在经济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这一过程包括三个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9.
顾玉兰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3(6):677-680
列宁在领导俄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指导东方民族民主革命的过程中,从多个侧面和不同的角度继承与发展了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这种继承和发展集中体现在列宁关于“非资本主义发展”、“一国首先胜利”、“未来社会发展阶段”以及新经济政策的思想理论中。 相似文献
10.
伍大荣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3)
文章通过对列宁和邓小平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和实践的比较研究,说明了邓小平理论是对列宁主义的直接继承和发展,邓小平理论是马列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当代中国的马列主义。 相似文献
11.
刘新春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3):75-78
恩格斯是将国家服务性和国家权威性联系起来并作出辩证理解与说明的第一人.恩格斯视国家权威性向压迫性异化为国家的"祸害",认为巴黎公社的革命性措施有力地避免了历史上不断重复的国家职能蜕变.列宁将恩格斯的国家理论付诸实践,在苏维埃国家建设中,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恩格斯的国家理论.列宁提出:建立国家管理专门队伍,保持国家管理机关相对稳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应该永不间断地学习,持续提高思想业务素质;加强对公务员的监督监察,防止"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列宁对恩格斯国家理论的实践反思,至今仍然是值得借鉴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2.
张志铮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2)
中国现在推行的工业经济责任制,是工业经营管理制度和分配制度的一项重要改革。它促进我国工业走经济发展的新路子,对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重大意义。一 相似文献
13.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1992,(1)
重视教育、尊敬教师是列宁的一贯思想。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之后,列宁在重教尊师方面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作过许多精辟的论述,有力地推动了建国初期无产阶级文化教育事业蓬勃发展。这对于当时苏维埃政权的巩固,以及苏联后来整个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繁荣昌盛,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今天,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仍然面临着文教事业落后拖经济建设后腿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当前我们能否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教事业,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顺利完成,关系到整个“四化”大业全局的成败。因此,现在重新学习、研究列宁在这方面的理论和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徐善广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1)
十月革命的胜利,在世界上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列宁说:“苏维埃政权在原则上实行了高得无比的无产阶级民主,对全世界做出了实行这种民主的榜样。”(《列宁选集》第3卷第784页)但是,十月革命是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俄国进行并取得胜利的。这种经济文化落后却贬低了苏维埃政权并使官僚制度复活,严重地妨碍了劳动群众参加苏维埃国家机关的管理。同时,苏维埃国家机关除外交人民委员部外,“仅仅在外表上稍微粉饰了一下,而从其他方面来看,仍然是一些最典型的旧式 相似文献
15.
陈英吴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8,(2)
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五届人大通过了新时期里抓纲治国的总章程——新宪法。贯彻、实施新宪法,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已经成为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政治任务。十分明显,学习和回顾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理论和实践,对于我们深入揭批“四人帮”破坏社会主义法制的严重罪行,提高我们对于社会主义法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加强法制观念,加速实现四个现代化,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17.
吴文华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7(2):88-91
列宁在领导十月革命和苏维埃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运用马克思主义阶级阶层理论,正确处理了无产阶级同农民阶级的关系,解决了工农联盟问题,实现了无产阶级与农民的联合。列宁在正确处理无产阶级和农民阶级关系的同时,还运用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的方法,在不同时期制定了对资产阶级的不同政策,正确处理了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关系。同时,列宁还特别注意协调工人阶级执政党与其他阶级、阶层的关系,壮大了无产阶级统一战线,调动了广大中间阶级、阶层参与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8.
王丰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1998,(3)
在当今这个科学技术日益成为第一生产力的时代,经济与文化越来越呈现出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智力优势正在取代传统的资源优势,并将成为21世纪经济竞争的最锐利的武器。根据世界银行的研究报告,劳动力受教育时间平均增加1年,国内生产总值就可以增加9%。正是从跨世纪... 相似文献
19.
国家资本主义理论是列宁关于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今天,重新学习列宁的这一理论,对解决我国当前面临的某些理论和实际问题,如怎样看待我国当前存在的“私人经济”问题。仍有很大启发。本文拟就此谈点粗浅看法。列宁最早的国家资本主义思想,是在十月革命前的一九一七年九月提出的。他在《大难临头,出路何在》一文中指出;“真正革命民主国家下面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必然会是实现社会主义的一个或一些步骤!”到了一九一八年,列宁把上述思想发展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理论。他较为详细地论证了在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时期,国家资本主义存在的 相似文献
20.
石弘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7(1):37-40
在马克思晚年的跨越设想难以实现的历史环境下,列宁不愿意看到社会主义社会从此遥遥无期,他改变了马克思的革命套路。列宁在区分社会主义革命与实现社会主义这两个不同概念的思想前提下,倒转了马克思的先发展生产力然后革命的社会主义革命模式,先发动社会主义革命,用暴力夺取国家政权,然后利用政府力量和制度优势,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逐渐达成向科学社会主义的过渡。这是一种在马克思跨越思想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跨越观,无疑是一个伟大的理论创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