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计划体制是社会主义国家在国民经济管理中划分国家与企业,中央与地方的计划权限和职责,处理它们之间经济利益的一系列计划制度的总称。计划体制改革,从根本上说,是要正确处理和协调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的经济利益,把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科学地组织起来。改革计划体制,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强大推动力。  相似文献   

2.
企业是社会主义经济肌体的细胞。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必须把企业搞活,使企业充满生机和活力。为此,对有碍搞活企业和生产力发展的现行管理体制,必须进行全面、整套、同步地大胆改革。从计划体制方面来  相似文献   

3.
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在一定的范围内也发生了某种程度的革命性变革。适应这样一个新形势,改进和加强改革中的思想政治工作,克服各种不利于改革的错误思想,鼓舞人们自觉地投身到改革中去,勇于抵制改革中出现的不正之风,有理想,守纪律,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保证改革健康深入地发展,这是党中央领导在党的全国代表会议上的号召,也是各级党委、各级领导干部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4.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在完成了以家庭联产承包制为中心的第一步改革之后,现在又与以城市为中心的全面经济体制改革一起,进入了综合改革的阶段。农村综合体制改革的内容是十分广泛的,主要包括如下五个方面。第一,农村经济环节体制的改革,包括县城经济,乡镇经济(企业)、及家庭经济三个环节的体制改革。第二,农村经济流通体制的改革,包括生产体制、流通体制、分配体制等的改革。第三,农村经济形式体制的改革,主要是由原来的单一社会主义公有制,改变为以合作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形式协调发展的体制。第四,农村经济杠杆体制的改革,包括价格体制、计划体制、金融  相似文献   

5.
计划体制是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计划体制改革同经济体制改革紧密交织,相互制约。经济体制新旧模式的转换,最终要取决于计划体制改革的进展,而计划体制改革能否取得成效,又取决于正确地选择改革的目标模式。 一、选择计划体制改革目标模式的基本出发点 选择计划体制目标,是着眼于理论要求,还是着眼于实践的发展?是着眼于改革本身的配套,还是着眼于改革和建设的结合?是着眼于经济发展的近期要求,还是着眼于经济发展的长远需要?这是首先应当加以讨论的。 理论和实践。目标模式是经济运行本质联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运动和发展,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客观必然性。只有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前提下,对我国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一系列互相联系的环节和方面进行改革,才能把我国建设成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一 经济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发展的客观要求。我们要建设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它既区别于过去那种僵化的模式,又与资本主义根本不同。世界上从来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社会制度,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看来,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7卷第443页)社会主义社会是个经常变化和发展的社会,只有在不断改革中才能更加生气勃勃。 社会主义的改革之所以是必然的,这是由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的政治体制,作为社会主义的上层建筑,应当为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服务;应当不断完善和改革,以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要求,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常识。几年来,在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党和政府采取了一些措施,在党和国家领导体制、人事制度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向广度和深度的发展,我国政治体制上的许多弊端相继暴露出来,进一步改革政治体制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也越来越显示出来。人们从实践中深刻认识到:政治体制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保证,不搞好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也搞不好;政治体制改革应当同经济体制改革同步前进,互相依赖,互相配合。否则,社会主义优越的政治制度只是抽象的概念,必将阻碍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8.
明确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关系改革全局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文中总结我国经验,有的放矢地阐明了改革经济体制不是改革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在体制上适应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发展。揭穿西方“和平演变”的图谋,从理论上分析了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与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区别。并具体地论证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在于把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9.
<正>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明确提出:“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是我们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计划体制的科学纲领,也是建立适合我国情况的新的计划管理形式、搞好计划管理的基本依据。长期以来,我们在对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理解上形成了若干不适合实际情况的固定观念。一是把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看成是同商品经济不相容的,因而根本忽视以至排斥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二是把社会主义经济的集中统一与灵活多样对立起来,导致所有制形式日趋单  相似文献   

10.
一、计划体制改革的紧迫性和改革的基本原则我国原有计划体制最突出的问题,一是国家计划管得过多过死,指令性计划的比重过大:二是“吃大锅饭”、投入产出不挂钩,经济办法少、行政办法多,它既影响了各方面积极性的发挥,影响了科技进步,也妨碍了国民经济的平衡发展。这几年,随着农村经济改革  相似文献   

11.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党的工作重点的转移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与此同时,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取得了重大发展。经济体制的改革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推动了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发展。然而,精神文明的建设与经济体制的改革是否就完全协调了呢?本文就试这些问题谈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不断完善,我国计划体制正在不断改革和完善。用“规划”取代“计划”,是我国计划体制改革深入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是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一个新的坐标。  相似文献   

13.
搞好经济体制改革,一定要从我国实际出发,总结我国过去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同时也要注意研究其他国家的经验,特别是苏联和东欧国家的经验。 从苏东国家改革的全局来看,经济改革必须要同政治改革、社会改革配套进行。没有经济改革,就不可能获得经济繁荣、社会安定,同样,没有政治和社会改革,经济改革也难于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独创的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现行司法体制是建立在计划经济基础之上 ,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极不适应。这是促使司法改革走在政治体制改革前沿的重要原因。本文认为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时 ,应将其改革定位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求相一致的价值取向上 ,这就是 :独立、统一、公正、效率。  相似文献   

15.
计划体制是有计划地组织和管理国民经济的组织管理制度的总称。它是经济管理体制的主体。建立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计划体制,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韵实践经验,把马克思主义关于计划经济的学说同中国经济建设的具体实  相似文献   

16.
体制改革和发展战略,是我们党和国家在四化建设中面临的两个大题目,也是摆在我们全省面前的两大任务。改革和战略所包含的内容极为丰富,意义也极为广泛。改革,是指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领域一系列的改革,它包括所有制形式、经营方式、分配关系、管理体制、计划体制、价格体系,以及为经济服务的教育体制、科技体制、人才管理体制和国家制度(包括法律制度)等等。战略,是指我们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带有全局性、长远性和根本性的问题,是总任务、总方针、总要求。它包括有经济、科技、社会在内的总体大战略,又有各个方面、各个部门,各个层次的分战略,如人口战略、工  相似文献   

17.
自从党的工作重点转移,提出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个总任务以来,我们还一直延用着自解放以来逐步形成的一整套体制。这套体制从政府机构到生产企业,从计划体制到所有制形式,从价格体系到分配制度,从干部制度到劳动制度,已形成了一个僵化的模式,其问题集中表现为一个“死”字。它在理论上否认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的客观存在,在实践上则窒息了社会主义经济应有的巨大活力,人为地造成了一  相似文献   

18.
财务改革、会计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深化财务管理制度的改革;而财务管理制度的深化改革,也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 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财务管理提出的新要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运行,对财务改革和财务管理提出了新要求: 1.总体改革的深层化需要深化财务改革和强化财务管理。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经济体制的改革由单项改革向综合配套改革推进,需要进行建立并完善以间接手段为主的新的宏观调控体系,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统一开放和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同时需要进一步深化财政体制、金融体制、投资体制、计划体制等各方面的改革。财务管理和财务会计是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适应新的经济体制改革形势的要求,改革财务体制和加强财务管理,更好地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  相似文献   

19.
以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和党的14大召开为标志,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个阶段的标志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成熟化体系化,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由渐进式改革到全面整体推进阶段,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达到定型化和成熟化的阶段.我们已经总结摸索出了一条成功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在这样的新的历史阶段,在具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丰富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科学认识和掌握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金融体制在邓小平同志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进行了两个阶段的改革历程.一、1978—1979年的理顺关系阶段,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金融宏观调控体制,其标志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