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陈宏愚 《管理学报》2005,2(3):258-262
对罗纪宁博士所撰<创建中国特色管理学的基本问题之管见>进行了评析,指出对"管理学"的概念要正确解读,对西方管理学的评析要客观,讨论了建设中国特色管理科学体系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2.
针对管理科学中国学派走向世界的需要,界定了管理科学中国学派的内涵和特色,分析了管理科学中国学派在走向世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寻找东西方管理的共同点,让管理科学中国学派走向世界"的策略;以西方的CmCvAwA s系统理论和东方的物理-事理-人理系统理论为例,分析了东西方在系统方法论层面上的相互联系,期望为管理科学中国学派走向世界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创建现代管理科学的中国学派及其基本途径研究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孙东川  林福永  孙凯 《管理学报》2006,3(2):127-131,142
创建现代管理科学的中国学派,是我国管理科学工作者的一项历史使命,是一项系统工程。创建的基本途径是洋为中用、古为今用、近为今用、综合集成。  相似文献   

4.
从对当前我国管理学名词术语的一些疑惑,提出管理学在中国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从对我国管理科学基础研究主渠道研究经费使用的指导思想的解读,明确管理学在中国发展的终级目标是"创建管理科学的中国学派";通过对世界级的管理大师德鲁克管理思想的分析,支持了"基金委"管理科学部制订的管理科学的战略目标;从学术期刊的视角道出了《管理学报》对这一战略目标的憧憬和努力,并期待着管理学者、专家对《管理学报》的关注、指导和支持!  相似文献   

5.
<正>用中国哲学加西方管理科学,不仅存在着致命的逻辑错误,更存在着严重的实践悖论。从管理科学的角度而言,不存在中国式管理。所谓中国式管理,是指用中国哲学加西方管理科学,也就是用中国的“道”加西方的“术”。然而,这一看起来似乎境界颇高的思想基础,不仅存在着致命的逻辑错误,更存在着严重的实践悖论。西方管理科学与管理哲学的紧密结合纵观西方管理科学的发展历程,尽管经历了“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文化人”等不同的人性假设阶  相似文献   

6.
刘人怀  孙凯  孙东川 《管理学报》2009,6(9):1137-1142
现代管理科学中国学派,是现代中国学者研究管理科学所形成的学派.它是现代中国人对管理科学研究成果之总和,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现代管理科学中国学派是个大平台(大舞台)、聚义厅、大家庭,足以容纳现有各种研究中国管理的力量共同开展研究.中国模式是中国学派的实践形式,中国学派是中国模式的学术形式,它们具有鲜明的显著的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7.
中国式管理与中国管理模式的理论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闫秀敏  曾昊  于文波 《管理学报》2011,(9):1269-1274
中国式管理与中国管理模式貌似相同,实则有很大差别。二者在理论来源上,有"中国传统哲学+西方现代管理科学+中国古代行政管理实践"与"中国管理哲学+西方现代管理科学+中国现代企业管理实践"的差别;在生成根基上,有农业经济与工业经济及知识经济的差别;在建构前提上,有等级与平等的差别;在核心内容上,有管与理的差别;在表现形式上,有零散与体系的差别;在应用特性上,有灵活机智与可复制性的差别;在追求目标上,有保持组织稳定与促进组织发展的差别。  相似文献   

8.
出路与展望:直面中国管理实践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这是一篇倡议性文章,旨在呼吁中国管理科学的研究要直面管理实践.从读者、研究者、学生、主管机构、社会评论者的困惑出发,反思了管理科学发展存在的问题,主张管理科学研究要重新思考管理的本质,使之从异化中走出来,强化对实践问题的研究,从中提炼真正的科学理论问题,既可以用理论指导实践,也可以服务于中国管理科学体系的创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管理科学未来发展的10项倡议和10个方面的突破点.  相似文献   

9.
我国管理科学重要期刊的遴选及其认定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从科学文献的角度阐述了管理科学类期刊的现状。介绍了管理科学重要期刊遴选的原则、遴选工作过程及最终认定的管理科学重要学术期刊。从期刊论文与引文统计的角度分析了在管理科学期刊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0.
论管理科学的发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本文指出,管理离不开一定的组织.广义的管理还包括经营,管理科学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交叉融合的突破口和结合部;回顾20世纪管理科学的兴起与发展历程及其在各阶段的特点,可以认为基本上是按组织理论、管理方式方法这两条研究路径演进的;展望21世纪管理科学的新发展,从新发展的特点、趋势、方向来分析其轮廓,强调管理科学应在管理大变革研究中求发展,从研究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入手,从工业社会的管理科学转向信息社会的管理科学,分析这两种管理科学的异同,列举后者需研究的一系列新的管理实践.  相似文献   

11.
李德昌 《管理学报》2008,5(6):792-800
建立管理科学的中国学派需要2个必要条件:①抽象出的管理概念必须具有中国文化整体性直觉的"元素";②其管理概念必须具有科学的逻辑内涵。"势"作为一个管理概念正是二者兼备:首先,"势"是中国传统文化整体性直觉的概念;其次,势=差别÷距离=差别×联系,因而,势=梯度=斜率=导数=比例。势科学理论的意义不仅在逻辑层面上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真正统一起来,而且从根本上揭示了信息化时代创新、创业及组织和个人成长的动力机制。在势科学的视域中,沟通是对组织求导,激励是对个人求导,经营是对市场求导,决策是对路径变分。探讨阐述了管理领域中各种理论和方法与势科学理论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2.
徐少春 《管理学报》2009,6(12):1597-1600
在中国和平发展的过程中,中国的管理科学要提高水平、走向世界,既要适应全球化,又要实现本土化。管理理论无所谓中式、美式、欧式、日式的区分,各国的管理科学也没有本质差别,譬如战略理论、生产管理、营销方法等。中国管理科学的全球化就是要学习、引进、发展现代管理科学。但因文化的差异,各国管理哲学有很大的差别。中国管理科学的本土化就是要继承并发展优良传统中国管理文化,促进管理科学在中国的实践。中国管理哲学与现代管理科学在中国成功管理实践中融合,形成了支撑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中国管理模式,而中国管理模式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也必将推动现代管理科学进步和中国管理哲学的提升。  相似文献   

13.
试论工商管理学科的案例研究方法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案例研究是世界工商管理学科发展的重要的研究方法之一。对案例研究的重视可以追溯到哈佛商学院所代表的案例学派和早期的经验学派。目前我国工商管理的研究普遍存在研究方法不规范的问题,研究成果很难被国际学术界承认,规范性研究方法是世界学术交流的共同平台。本论文旨在通过案例研究与案例教学、研究案例与教学案例的区别,在结合笔者从事案例研究与编写教学案例的经验基础上,探讨规范性案例研究的内容与方法,以及相应地案例研究的步骤与评价标准等,以促进我国工商管理学科的案例学派的学术研究与国际接轨,走向规范化。  相似文献   

14.
盛昭瀚 《管理科学》2019,22(6):1-14
话语是学术和理论的载体, 话语体系不仅包含话语内容而且在平台和体制层面上赋予了话语的生命力与权力表征.没有自主和有影响力的话语体系, 学术思想、理论观点和知识主张就难有通过话语进行叙事和表述的场所和机会, 学术就像在真空中呼吸, 是不可能的.当今, 我们在推进管理学术中国化的进程中, 应该加速构建与我国世界性大国管理学术地位相称的话语体系, 这就是讲好管理学术创新“中国话”的内涵.否则, 有可能会使我们仍然在国际学术话语平台上“跟着讲”或者跌入“追赶者陷阱”.构建我国自主性管理学术话语体系要以我国高水平管理学术研究为基础, 提高我们自身的学养水平, 取得国际前沿性、突破性理论成果, 这是我们构建自主性话语体系的资格和底气.在构建过程中要正确选择构建技术路线和操作“抓手”, 以体现时代性的原创性学术成果作为标识性话语内容, 进一步优化话语平台体制, 并让具有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贡献融入世界管理学术话语体系文明之中.  相似文献   

15.
从管理与文化的关系看中国特色的管理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建波 《管理学报》2007,4(2):144-151,156
管理与文化既有密切的关联性,又有各自差异存在的方式与形态;管理文化是有意识、自觉利用文化合力的管理理念与管理行为。二元文化心理结构形态及其结构中显隐性文化因子运动取向、文化因子作用的增强是文化及亚文化激励或制约管理发展的机理。管理的二元性结构及其二元结构的运行方式,决定了管理递进与文化构向之过程递进结构、转化积淀结构的实现方式。管理科学和系统论的核心是结构观,而中国文化的核心是整体观,承认系统内和系统外的动态冲突,由动态不均衡、矛盾运动到悖论均衡关系的结构存在,强调结构运动与转化过程的结构本质和结构价值,是管理科学与中国文化的相容原则。  相似文献   

16.
根据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管理科学部一处)2010年的《年度进展报告》中获资助者所提交的材料,总结了生产运作管理领域、服务运作管理领域、金融工程领域和技术管理领域等4个领域中我国学者以第1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学界公认的管理科学顶级期刊上发表的论文.这是我国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学者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科学一处对十一五的阶段性总结,是个良好的开端.通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内学者共同的不懈努力,可望我国管理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研究和实践会在十二五期间迈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7.
李德昌  张守凤 《管理学报》2012,(8):1126-1134,1195
管理的本质是应对管理过程的不确定性,不确定性的内在机制是信息相互作用。无论是科学技术研究评价还是管理实践研究评价,都可以在不同抽象层次上进行,抽象层次越低,评价自由度越多,评价效果就越难以把握。信息层次上的抽象是人类期待的最高层次上的抽象。势科学理论研究揭示了信息的本质意义,为在高度抽象的信息层次上进行中国管理实践研究及评价提供了科学化路径。由多元化对称性评价要素构成的具有数学群结构的评价模型,具有最大的评价信息量和评价信息势,为中国管理实践研究的有效评价提供了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