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卡西尔的符号诗学在他的符号形式哲学基础之上把文学界定为符号形式的创造.首先,"文学是符号形式的创造"这一界定是坚持和发展了康德、歌德等德国古典美学的文学艺术思想的必然结晶.其次,"文学是符号形式的创造"这-界定是超越了启蒙现代性而转向审美现代性的一个成果.再次,"文学是符号形式的创造"这一结论是在符号形式创造活动的基础上统一感性与理性、质料与形式、情感表现与符号形式、主观与客观、再现与表现的理论成果.这样就使得符号诗学的文学思想回归到"文学本身",进一步完成德国古典美学对启蒙主义美学的辨证统一,反对了西方传统形而上学的实体本体论、二元对立的思维方法,促进了德国和西方文学思想走向现代.但是,由于卡西尔的符号诗学从根本上忽视了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话语生产相统一的,以物质生产为中心的社会实践,因此仍然是历史唯心主义的,也不可能真正达到文学思想在社会实践中的现实统一.  相似文献   

2.
罗杰斯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想及其对教学指导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卡尔·罗杰斯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人本主义思想是建立在人性观的基础上,人格理论是其人本主义思想的核心和基础,非指导教学和来访者中心以及创造理论是他的人本主义思想的在具体的领域深化和发展,这些人本主义思想对当代教育领域的教育目标以及教育方法、师生关系、创造教育提供了认识和反思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3.
本文尝试从人的本质及其发展的角度来阐释生产力.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和劳动观--人的本质是劳动,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然后在马克思主义的劳动对象化理论的基础上,从劳动客体和劳动主体的对立与同一中解释生产力的本质--人类主体的自我创造能力.而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从劳动中蕴含的人与自然这对基本的矛盾关系入手,揭示了人类主体的自我创造能力的根源就是人与自然的矛盾关系的展开,这一对关系具有特殊的否定性性质--自我超越性,这种自我超越性,既是人的本质核心性质,又是生产力本质的核心性质.  相似文献   

4.
饶先来 《南都学坛》2006,26(4):56-59
文学批评具有一种理论创造的自觉,它主要是通过命名和阐释活动来进行理论创造和建设。近代来,文学批评实践更是一种富有成果的智性活动。在文学批评实践中,批评家通过这些命名活动有意识地来解释、评判当代文学现象,并试图以此来导引文学创作的方向。命名与阐释所产生的术语或概念,更是从现实文艺创作归纳出的文学新经验,体现出一种理论创造的努力。其中的一些术语、概念和观念经过传播、选择、加工、概括、变形和再造,验之于文学现象的阐释,而成为具有现实意义的理论创见,不仅推动了文学的创作,同时也建构和丰富了现代文学理论的话语和内涵。  相似文献   

5.
陶行知是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他一生始终进行着理论探索和教育实践 ,形成了许多精辟的教育思想。创造教育思想作为其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早在民主革命时期就对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起过积极的推动作用。时至今日 ,结合现实重新认识和思考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 ,仍能发人深省 ,为我们推进素质教育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在关于人类自身的诸多问题中,生命问题是最核心和最重大的问题,对人类具有最直接和最现实的意义,人类的一切文化创造和精神成果都可以归结到生命这一前提性因素上来.从西方生命思想的理论进路来看,不仅不同时期的生命思想呈现出明显的分野,就是在同一时期也有各种观点的尖锐对立;不仅在生命本体上存在着重大分歧,对生命的价值判断更是众说纷纭,存在着非常复杂和充满对立的思想形态.叔本华的生命意志哲学、尼采的权力意志哲学、柏格森的生命冲动学说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重新审视现代人的生存处境,主张把一切还原到生命,标举生命的本体意义,呈现出对生命极为丰富的哲学省察.  相似文献   

7.
蒋孔阳创造论美学思想的基本特点是:以贯穿始终的历史感为特征的美学思想方法;以开放的体系为特征的美学理论;以重视特点及其根源为特征的比较美学思想。蒋孔阳创造论美学思想的历史功绩在于,将马克思主义实践论美学向前推进了一步;抓住当代美学中的两个关键问题,在精辟的解答中预示出美学研究的新领域、新方向。   相似文献   

8.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既要看到二者对立的一面,又要看到同一的一面,并把对立和同一两种属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对立.坚持三个统一的原则批判性与继承性相统一的原则,现实性与前瞻性相统一的原则,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原则.  相似文献   

9.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编辑劳动不仅是一种特殊的精神产品的生产活动,而且是一种直接参与和创造文化生产的活动,还是一种以直接参与和创造一个以文化产业为本位的工作活动,更是一种文化传播和净化社会文化环境的把关活动.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早年从劳动、社会关系、人的解放和发展三个角度对人的本质作的探讨论述,体现出他关于人的本质的基本思想,即人的本质是自由创造.劳动是人改造世界的自由创造活动,是这个本质的实现和现实表现;社会关系是人的自由创造本质的实现方式;人的解放和发展则是人类消灭一切异化、恢复人作为自由创造存在物的本来状态,自由自觉地从事创造活动,实现人的本质,成为具有丰富个性的、全面发展的人.人的本质是自由创造这一思想是贯穿马克思有关的论述的核心.  相似文献   

11.
基于创业理论和知识溢出理论,运用系统GMM方法,对2010-2014年全国32个省级城市的制造业新创企业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新知识创造对本区域内和相邻区域的创业活动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2)新知识创造对本区域创业活动的促进作用要强于其对相邻区域创业活动的促进作用;(3)与非知识密集型产业相比,新知识创造对创业活动的促进作用在知识密集型产业中的效果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2.
坚持马克思主义价值源泉理论 ,要坚持价值是由活劳动创造的 ,物化劳动不能创造价值。发展马克思主义价值源泉理论 ,要充分认识非物质生产部门的活劳动也创造价值 ,科技劳动、管理劳动在价值创造中具有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13.
论编辑审美与编辑创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整个编辑活动过程中,编辑审美与编辑创造并存共在,相辅相成.编辑工作既是审美活动,又是创造活动.编辑在进行审美活动时,进行着审美创造;在对精神文化产品开展创造性工作的过程中,也体现了自己的审美追求并最终实现其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14.
论毛泽东经济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分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述了毛泽东经济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作者认为毛泽东经济思想在实践活动和理论创造中经历了萌芽、形成、成熟和发展四大阶段,对当时我国社会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指明了未来经济的发展方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5.
创造是人类及其活动的本质 ,需要人们去研究人类创造活动的本质和规律 ,目前还缺乏对创造问题的系统的哲学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劳动创造人和机器大工业创造近代文明的论述 ,为创造论哲学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价值创造是一个能动的过程 ,知识性因素不具有能动性 ,是不能创造价值的。在知识经济条件下 ,活劳动仍然是价值创造的惟一源泉 ;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 ,必须在坚持中发展  相似文献   

17.
二元论是西方哲学的基本理论思想之一,二元论思想也曾多次出现在西方文学作品中。劳伦斯是英国著名作家,由于他一生思想复杂多变,国内外的文学评论界对他的创作思想众说纷纭。但是如果用哲学的二元论思想分析他的作品,就会更深入地理解作者的思想。劳伦斯生长在工业革命的大历史背景下,社会变革和家庭背景让他认为:世界是由对立矛盾组成的。在完成自传体作品《儿子与情人》的过程中,通过反思自身经历,他的二元对立观点逐渐形成。但是,随着作家思想的成熟,劳伦斯的二元对立观逐渐转变成为“二元一体”的理论体系,说明作者最终超越了广义二元论的单纯的对立理论。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现代符号学为视角,重新审视修辞活动,揭示出修辞的核心是通过新意义的赋予创造出可供选择的无限多样的同一与差别,其实质是一种符号创造活动,修辞的这种创造特质具体表现在符号能指(语音)、符号所指(语义)、能指与所指的结合--符号(语汇)及符号与符号组合和聚合(句法)四个方面.研究和探讨修辞的创造特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历史证明,在同一社会形态下,不同的阶级具有不同的意识形态;政治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总是力图以本阶级的意识形态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不允许其他阶级反对或诋毁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不同阶级的意识形态在对立和斗争中消长,进步的意识形态必定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取得占统治的地位.这就是意识形态活动的基本规律.社会主义中国不能实行指导思想多元化,只能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坚定正确信仰,抵制错误思想,注重发展创新,这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生命所在.  相似文献   

20.
“非理性”一词随着20世纪西方美学理论的一个根本转向——非理性转向而日渐引起人们的关注。与现代科学主义思潮相对立的现代人本主义思想认为:人类的精神活动中,还存在着一个远大于科学理性范围的非科学、非理性、非逻辑的心灵活动领域,诸如处于自觉意识限以下的情感、直觉、无意识、意志、欲望、人格等心理功能,它们如潜伏在水面以下的巨大冰山,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发展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现代美学就正在把目光从传统的理性原则转向长期被忽视或遗忘的人的非理性方面,以此构建新的理论。本欲从审美创造的内部规律,挖掘非理性因素对艺创作的作用,以此反驳传统的理性主义对艺审美创造自由的钳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