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运用山西省忻州市670组农村劳动力的截面数据,考察非农活动参与率与性别、收入、年龄、受教育年限和土地数量的关系,并运用Logit模型估计农村劳动力分化不同动因的各自影响程度及其综合作用下的分化程度,然后依据分化程度分析劳动力转移的概率.实证表明:非农收入是农村劳动力选择参与非农活动的最主要动因;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和土地数量对劳动力参与非农活动的影响非常显著.按照分化程度与转移可能性的数量关系,可将农村劳动力划分完全转移、一级潜在转移、二级潜在转移以及农村必需劳动力四个类型,并可模拟得出具有政策指导意义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概率.  相似文献   

2.
受户籍制度、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制约,福建省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较为缓慢,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为此,应加大力度切实有效地解决城乡通开、为非农化的农村人口提供社会保障、农村城镇化、提高农村劳动力综合素质等方面的问题。在促成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过程中,要做的工作还很多。包括:完善法律救助制度,规范劳资之间的雇佣关系,维护非农就业者的合法权益,减少乃至杜绝返农现象;组织非全日制、非固定岗位、临时性、季节性等灵活多样的非农就业,更有效地控制劳动力盲目流动;根据需要成立一个精干、高效、服务便捷、指导有方、协调有力的专门负责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政府机构,尽量避免政出多门和繁琐扯皮;完善政府表彰、税收优惠、信贷优先等激励机制,对多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劳动密集型民营、外资企业给予政策扶持;建立、健全相关的中介服务机构,积极稳妥地推进有条件地区农地使用权的依法、自愿、有偿流转等等。  相似文献   

3.
在刘易斯二元经济理论基础上,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发现,影响西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诸多变量中,教育变量是最重要的因素.受教育程度对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就业倾向和非农就业地点有着非常明显的影响,而且可以削弱其他因素的影响力,即受教育程度越高,家庭区位、性别等因素的影响作用越低.因此,要提高西部农村劳动力转移质量,首先应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陕西省6个农村劳动力转移典型村的526份样本数据,建立压力—状态—响应模型(即PSR模型)对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村社区发展的绩效水平进行系统评价。研究表明:内部转移促进农村社区发展的总体绩效要好于外部转移,其主要原因在于外部转移产生了大量的留守群体问题,给农村社区发展带来多重困难;但无论是内部转移还是外部转移都给粮食安全带来隐患。鉴于此,从引导内部转移、促进转移劳动力市民化、完善留守群体扶助机制和保障粮食安全等方面提出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5.
分析三明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转移动因、制约因素、存在问题及完善闽西北山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中国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就业的新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农民工劳动力市场已经从需求主导转向供给主导,且年轻劳动力呈有限供给;农村劳动力跨省转移增多,并有向东部集聚趋势;主要在城镇的非正规部门就业且成为城镇劳务市场供给的主流,新生代成为农民工的主体;非农转移的领域仍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三产业稳中有升;由于缺乏社会保障机制,劳动力非农转移具有不稳定性和不彻底性.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城乡二元结构尤为突出的背景下,农村女性劳动力的非农转移问题极具复杂性和特殊性。重点从就地转移和外出务工这两方面,对中国农村女性劳动力非农转移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和评述。对于该问题的研究最初主要从社会学的角度进行考查,之后更多的则是从经济学的角度展开研究。并且,近几年来逐步拓展到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对中国农村女性劳动力的流动行为、职业选择、收入水平、迁移与回流等问题进行实证分析。但以下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一是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失地妇女的非农就业问题;二是户籍制度改革下农村女性劳动力非农就业对农村家庭向城市迁移的影响;三是农村外出务工妇女迁移和回流选择行为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对财政支出进行绩效评价是提高财政效率、改善公共资源配置的有效途径,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当前,各地政府加大了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财政支持,那么巨额投入是否获得了预期的效果,财政资金在多大程度上改进了民生呢?本文尝试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财政支出进行绩效评价,并以河南省开封市的阳光工程为例,对该评价体系进行实证运用。  相似文献   

9.
采用多种调查方法分别从地级市、县、乡(镇)、村四个行政层次对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现象和特征进行调查研究;并以此为基础数据,对农村劳动力流动与农村人均收入、农村人均耕地以及农村自然条件之间关系进行相关性研究。研究表明,少数民族地区劳动力流动与迁出地社会经济自然条件之间遵循一定规律,又呈现出多样性的特征。根据对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劳动力迁出影响的分析,农村劳动力派出对农村发展既有积极作用又有不利的一面。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出现持续的、大规模的劳动力转移背景下,讨论了农业部门内部的农民分化问题,认为随着农村劳动力的流出,单位农业土地上实际从事务农劳动的人数减少,改变了集土地承包者、经营者和劳动者于一体的传统主流农业生产模式,催生了新型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而带来了农民角色分化。劳动力转移规模、转移结构,以及农业政策等因素强化了这一趋势。  相似文献   

11.
12.
从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分析农民增收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人力资本理论为依据 ,通过分析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与农民收入之间的关系 ,说明提高农民收入的关键不全在于农业制度的变迁与物力资本的投入 ,核心挑战是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  相似文献   

13.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已经成为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产业.由于自然、历史、社会等原因,西部地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实践不但呈现出重要特征,也暴露出一定的问题,通过对其特征及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对策建议,以利于推动西部地区劳务经济繁荣.  相似文献   

14.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是提升农民工素质、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的重要措施,在农民工就业和增收中作用显著。城乡差距、剩余劳动力多等是转移的主要原因,"阳光工程"培训是提升转移劳动力素质的重要手段,在实际培训中存在就业后离职率高、师资力量薄弱、资金来源渠道单一等问题。因此,应当加强培训的针对性,提高已就业人员的工作稳定性,发挥政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创新培训模式,强化师资力量,拓宽资金来源渠道,提高培训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劳动力转移成本的动因,对劳动力转移的交易成本进行了细致的分类和详尽的阐述,将其分为显,胜成本、风险成本、隐形成本和机会成本四类.并针对不同的交易成本提出了相应的降低成本的策略,希望对我国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吉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是一个恒新的问题,吉林省是农业大省,农业人口比例较高,虽然吉林省的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其仍是制约吉林省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回归分析可知,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对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必须在提高劳动力素质方面下大工夫,要坚持抓好基础义务教育工作,政府也要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提高农机化率和良种普及率,同时应转变思路,在努力培育劳务市场的前提下,将工作重心放在解决转移劳动力的后顾之忧问题上。  相似文献   

17.
依据《中国农村家庭经济状况调查表》所获得的数据,对农村非农劳动力享受的社会保障状况从整体比例水平、项目选择,地域及企业单位分布差异,收入来源地情况,自身素质条件包括受教育程度、年龄和性别结构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对相关问题的思考和看法。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村非农劳动力享受社会保障状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依据《中国农村家庭经济状况调查表》所获得的数据 ,对农村非农劳动力享受的社会保障状况从整体比例水平、项目选择 ,地域及企业单位分布差异 ,收入来源地情况 ,自身素质条件包括受教育程度、年龄和性别结构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对相关问题的思考和看法。  相似文献   

19.
文章分析了我国1996~2003年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与收入结构。我国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程度普遍很低,初中和小学文化程度的比例最大;地区间存在显著差异。我国农村劳动力以家庭经济收入为主,其次是工资性收入,二者占总收入的90%以上,收入结构与各地区劳动力的文化程度有着密切关系。综合分析表明,我国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低,制约着收入结构的改善和收入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20.
扶贫攻坚是我国"十三五"期间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加强对农村贫困劳动力的精准教育培训,实现贫困劳动力的稳定就业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有效手段。从山西贫困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转移培训现状入手,深入剖析了山西省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面临贫困劳动力文化素质较低、贫困地区产业支撑条件差、转移就业培训目标不明确、培训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就业转移培训组织管理较分散等困境及原因,从而提出要以市场为导向,政府搭平台,通过加大培训宣传和贫困村产业扶贫力度、构建完善的农民就业培训和考核评价体系从而促进农村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最终实现精准脱贫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