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000年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漏报评估及年中人口估计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王金营 《人口研究》2003,27(5):53-62
20 0 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称普查漏报率为 1 81 % ,据此推算漏报人口 2 2 91万人 ,然而 ,这些人口的性别、年龄等人口特征不祥 ,这给人们研究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带来非常大的不便。本研究就是在准确估计 1 990~ 2 0 0 0年分性别、年龄死亡概率的情况下 ,利用年龄移算方法对 1 990年和 2 0 0 0年两次人口普查的漏报率给予评估 ,并对漏报人口进行年龄、性别拆分 ,从而较为准确地估计得到 2 0 0 0年年中年龄性别人口 ,以为科研或了解我国人口发展状况之用  相似文献   

2.
1990年代我国人口城市化水平的区域差异模式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990年代我国的人口城市化进程进入了加速发展阶段 ,本文通过对比 1 990年和2 0 0 0年两次人口普查资料 ,分析了我国人口城市化水平现状及其在 1 990年代的增长幅度的区域差异模式 :2 0 0 0年人口城市化水平呈现东高西低 ,西部地区北高南低的基本格局 ;1 990年代的人口城市化增长幅度的空间格局为北方自东向西逐渐递减 ,南方自东向西高低峰谷交错递减。各地区 1 990年代人口城市化及其增幅除与经济发展水平及城市化所处的阶段有关外 ,2 0 0 0年普查统计口径的变化也是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3.
陈卫 《人口学刊》2016,(1):5-13
本文利用人口普查年龄分布数据和广义稳定人口模型,对19822010年中国四次人口普查间的生育和死亡水平进行估计。研究表明,19822010年中国四次人口普查间的生育和死亡水平进行估计。研究表明,19821990年、19901990年、19902000年和20002000年和20002010年普查间生育和死亡水平的估计值(除了19902010年普查间生育和死亡水平的估计值(除了19902000年的生育水平外)都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表现出高度的一致性。本文估计的19822000年的生育水平外)都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表现出高度的一致性。本文估计的19821990年和20001990年和20002010年普查间平均出生率和出生人数略高于国家统计局的公布值,而估计的19902010年普查间平均出生率和出生人数略高于国家统计局的公布值,而估计的19902000年普查间的平均出生率和出生人数要明显低于国家统计局的公布值。本文估计的19822000年普查间的平均出生率和出生人数要明显低于国家统计局的公布值。本文估计的19821990年、19901990年、19902000年和20002000年和20002010年各普查间平均总和生育率分别为2.65、1.68和1.56。本文的研究表明,基于广义稳定人口模型的人口估计方法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在人口估计或数据质量评估方面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和价值。  相似文献   

4.
"四普"至"五普"间中国城镇人口增长构成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放 《人口研究》2004,28(3):60-67
利用 1 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和 2 0 0 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资料 ,对在“四普”至“五普”间中国城镇人口增长构成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 ,在新增长的城镇人口中 ,有 5 2 %是来自于地域的重新划分 ,有 31 %是来自于人口从农村向城镇的迁移 ,来自于城镇人口自然增长的只有 1 7%。本文认为 ,未来中国的城市化应当主要依靠人口从农村向城镇的迁移 ,因此 ,采取有效的政策和措施 ,解决好从农村迁移到城镇的人口的就业和生活 ,使他们能够顺利向城镇转移 ,这对于 2 1世纪中国城市化的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广东人口死亡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小环 《南方人口》2004,19(2):21-30
本文利用 2 0 0 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 ,全面分析广东人口死亡水平的发展变化、地区和城乡差别、性别与年龄差异以及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城市化的城乡差别效应和城乡协调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朱宝树 《人口研究》2004,28(1):22-27
城市化作为人口和地域的乡 -城转化过程 ,必然会对城市和乡村两个方面产生各种差别效应。深入研究这种差别效应 ,对统筹城乡发展 ,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利用 2 0 0 0年人口普查省内迁移有关数据 ,分析乡 -城迁移体现于收入水平、年龄结构、生育水平、受教育程度、劳动就业、人口分布等特征的城乡差别效应。认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必须充分注意城市化的差别效应对城乡协调发展的影响 ,实施城乡协调型的城市化战略 ,走城市化推动型的城乡协调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7.
朱宝树 《南方人口》2011,26(6):42-48,41
乡一城人口转移作为城市化过程,总体上有利于生育率下降或低生育水平的稳定。但是,由于乡一城转移人口的生育率水平具有既不同于城也有别于乡的差别特征,因此这种转移对城乡生育率的变化必然产生一定的差别效应。通常认为,乡一城转移人口的生育率水平介于城乡之间,即低于乡而高于城。但是,有关研究认为,我国乡一城迁移流动人口的生育率水平已经转变为低于城市。对此,很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本文首先分析我国城乡生育率的变化和区域差异,然后对乡一城转移人口的总和生育率进行尝试性的推算,最后聚焦讨论流动人口生育行为的流动性问题。  相似文献   

8.
康宏  熊志翔 《南方人口》2003,18(1):49-53
广东以其特有的经济优势吸引着大量的省外流动人口来粤务工和经商。 2 0 0 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 ,广东省成为全国第三人口大省 ,其中人口增长主要表现为机械增长。本文以“五普”数据为基础 ,分别预测了广东省 2 0 0 0 - 2 0 10年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中 18- 2 2岁高等教育适龄人口数 ,制定了广东省 2 0 0 5年、2 0 10年高等教育发展方案。同时 ,建议将省外流动人口纳入广东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视野 ,转变教育观念 ,调整教育发展战略 ,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促进教育、人口、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张思锋  马伟 《西北人口》2010,31(4):36-40
本文运用人口发展方程与回归预测方法建立了人口“乡-城”流动规模测算模型。根据社会保障精算原理构建了人口“乡-城”流动下的失业保险基金支出测算模型;在此基础上,对2009—2020年西安市失业保险基金支出额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西安市失业保险基金支出总量年均递增12.93%,由2.67亿元增长到10.19亿元,其中,由“乡-城”人口流动引发的失业保险基金支出额从1232.75万元增长到2.58亿元。年均递增31.85%。  相似文献   

10.
西部民族人口的演进与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 2 0 0 0年人口普查快速汇总的有限资料 ,对西部地区少数民族人口增长及有关省、市、区的人口文化素质和城镇化演进等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