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端午起于五月之祈禳,本是源于节气与阴阳五行学说有关的岁时之节,在汉代进入国家祀典。端午的传说主要见于魏晋以后的记载,尤其是南朝时期,所涉及的人物有屈原、伍子胥、介子推等。南渡的汉族士人由于对北方故土的眷念以及受玄风的熏染而对个性鲜明、感情强烈的屈原有了更深的理解,他们生活在屈原的故地,受到风土人情的感染,他们所记录的屈原传说多而情节生动,使屈原与端午的联系产生了广泛而深入的影响,于是介子推、伍子胥等人物传说渐渐被遗忘。东晋南朝时,襄阳是南北交通的重镇,也是屈原传说北上传播的重要途径。历唐入宋,端午在又一次成为宫廷节日的同时,屈原已经是这节日的主角,岁时的意义已被对屈原的纪念所取代  相似文献   

2.
两汉魏晋以来,以屈原行事与作品为母题的“吊屈咏骚”之作成为文人士大夫借此表述内心情愫的重要方式。屈原行事与作品随着时代的变迁已经为不同时代的文人士大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因此,对屈原行事及其作品的评价也便表现出不尽相同的价值取向与评介标准。屈原行事与作品已经不再作为一种历史的认同,而是迟渐走出历史的局限融入到时代的发展之中。不同时代的文人士大夫对屈原行事与作品的不同阐释,恰恰说明了这样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班固尊敬屈原,推崇《离骚》,长期从事屈原研究,别具只眼地指出屈原性格的悲剧特征;另外,他论屈原创作能博采众说,自成一家。论屈原事迹,从实际出发。总之,班固的屈原研究不乏独到的见解,更表现出严谨的风格,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屈原被定位为对君主忠贞不贰的臣子。实际上,除了忠臣人格外,屈原的人格还包含着一个王者人格。忠臣人格决定了屈原对楚王及楚国的忠诚,对圣君明主的渴望和对忠君原则的坚持;王者人格则表现为对自身内美的肯定和对社稷高度的关怀,并敢于以自身比附圣君,  相似文献   

5.
韩雪梅 《社区》2014,(32):14-15
年少时就崇拜屈原 苏轼少年时代就喜爱屈原,熟读其作品。到了青年时代更为崇拜。宋仁宗嘉祜四年(1059年),23岁的苏轼告别故乡四川,随父苏洵取长江水道北赴京师。在湖北有一遗宫即屈原的故居,屈原死后被改建为庙,立像祭祀,但历史的风尘已把此时的屈原庙吹变得荒废不堪。  相似文献   

6.
论两晋名士对屈原的解读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两晋名士对屈原的解读及其意义蒋方屈原,就其对于中国历史的影响而言,尤其是对于传统的士文化而言,其品格的重要性远过于他对文学的贡献。秦汉封建帝国的建立,结束了春秋战国的游士之风。两汉四百年间独尊儒学,奠定了封建士文化的基本品格。屈原在这一时期受到了高...  相似文献   

7.
飘雪 《北京纪事》2014,(6):38-38
记者:如何把握屈原这个人物的塑造呢?张建峰:扮演屈原这个人物对我来说是一项挑战。屈原是一个诗人、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人物表现上是多方位的。对于我来说,还很年轻,资历尚浅,扮演屈原这个伟大的人物是有难度的。  相似文献   

8.
屈原与陶潜漫议■周建忠屈原与陶渊明,代表了两种人生模式,或云载道文化与闲情文化之别。一般士人,往往既做不了屈原,又做不了陶渊明,只是跟着屈原愤世嫉俗,深恶痛绝地指责而不付诸行动,跟着陶渊明吟唱自赏而行动上另有所图或远离诗意。通过长期领悟屈原,揣摩陶潜...  相似文献   

9.
论屈原     
《楚辞》是我国古典文学的宝贵遗产。毛主席在接见日本田中首相时,曾赠以《楚辞集注》一书。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研究《楚辞》,批判地继承这一份遗产,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屈原是《楚辞》的开山老祖,是我国诗歌史上第一颗出现的明星。研究《楚辞》,主要的也就是研究屈原。 研究屈原,最重要也最困难的课题,是在于确定屈原思想的阶级实质,探讨屈原思想同先秦各哲学派别之间的关系,对屈原的爱国思想和忠君观念作出科学的说明,以及阐明屈原同当时人民群众的关系。这些,不仅是屈原研究的重要课题,对于整个古典…  相似文献   

10.
屈原何以时常认同有仇于楚的伍子胥,这涉及到那个时代,对忠奸的理解,从有着伍子胥父子类似经历的屈原遭际上,尤其是对屈原深层忠遭奸谤的憾恨及复仇心态上,亡秦兴楚的意绪上,确证他们在深层意识内涵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1.
华东师大最新版本全国通用教材《大学语文》,将《渔父》列在屈原名下作为范文,并在注释中说明"关于本文作者,汉王逸《楚辞章句》说是屈原,今人多持异议......"其实,并非今人,古人也持有异议。司马迁在屈原传中,就只把它作为一个有关屈原的故事来叙述,并不把它看作屈原的作品,而且,王逸本人在《楚辞章句》中的看法就是自相矛盾的:"渔父者,屈原之所作也......楚人思念屈原因叙其辞以相传焉。"不过,作者难以确定,并不意味着文章本身缺乏文学价值,更不等于不能作为大学语文的范文。当然,有时作者难定,也会影响到人们对文章内容…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结合鲁迅评价屈原的文章和相关言论,指出鲁迅运用阶级的、历史的观点评说屈原,达到了同时代文学史家所难达到的高度。鲁迅评价屈原,不仅看其“全人”,而且看其“全文”,避免了评价的狭隘性、单一性和片面性。  相似文献   

13.
常德市城区内自古就有招屈亭、三闾港、屈原巷,德山之麓是屈原“朝发枉渚”之处,太阳山是屈原参与民间祭祀太阳神并构思《东君》等作品的地方,平山、高吾山则是屈原的游憩之所。可见常德市城区屈原文化资源丰富,遗迹集中。在现代城市文化建设中,应合理整合屈原文化资源,使其成为常德城市文化建设的又一品牌。  相似文献   

14.
屈原情结存在于中国文人士大夫心灵深处,强大而顽强。本文认为,它是儒家和乐原则的提纯与结晶,具有人类学、生物学意义。接着剖析了历代文人士大夫臧否屈原背后的实质性内容,指出其超稳态的逻辑结构。最后科学地别离屈原情结中的是与非(着重解析消极面),呼吁站在对世纪门槛上的中国人,清醒而辩证地反思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5.
本文考证了屈原一生中三次不幸遭遇:被疏绌、被迫厄和被放逐。文章认为,屈原被绌,决不是放逐、“初放”;屈原被迫厄归乡、远游,是一次不曾被古今学者注意的不幸遭遇;而屈原被放逐决非“自请放逐”,而仍是政治迫害。  相似文献   

16.
《天问》“授殷天下”节四句有多处误字,应予校正。此节闪烁着屈原反天命论的思想亮点,因而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屈原从怀疑天命论出发,对商纣王作了某种肯定,体现了诗人实事求是的精神  相似文献   

17.
运用精神分析研究屈原的自杀问题 ,认为深藏于屈原的无意识中有一个死亡情结 ,彭咸是屈原心中的原始意象。屈原是政治迫害狂。屈原的自杀是有其人格弱点的 ,自恋、犹豫与对君的钟情使他成了又一个哈姆雷特。而最终 ,屈原的死亡情结使他成了永生的诗人 ,屈原的辞赋是生命体验的绝唱  相似文献   

18.
从对元人散曲咏屈原的作品中发现,元人对屈子素无好感;并由此出发,描述了以屈原、陶潜、范蠡、张良为代表而反映出的古代知识分子所追求的几种人生模式,意在比较分析中,来表现出屈子人格精神的难能可贵  相似文献   

19.
大司命和少司命都是男性神,分别由男性神的女恋人唱全辞,是屈原失意初期的作品。通过女恋人的初合后弃的遭遇,表达了屈原对楚国上层某些人物的不满、内心的痛苦及抱有的希望。对二篇作了翻译。  相似文献   

20.
屈原是我国古代第一个伟大的诗人,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对屈原的思想及其代表作《离骚》作了比较全面而正确的评价.《屈原列传》是当今所能看到的记载屈原生平、思想的最早、最完整的文献.对《屈原列传》的正确评述,不仅有助于对屈原思想的研究,而且也涉及对司马迁生平、思想和世界观的剖析.本文拟对《屈原列传》略作评述,以期引起学术界对进一步研究屈原和司马迁思想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