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九阡李     
桃、杏、李等水果上市的季节,在地处贵州南部苗岭山脉以南、都柳江上游的三都水族自治县市场上,吸引力最强,最招徕顾客的是九阡李。九阡李,因产于九阡地区而得名,历史悠久,驰名省内外。近年来经有关专家鉴定,它不仅味香甜,而且早熟,果体圆滑、皮薄、肉厚、汁多,色泽紫红美观,含糖量高达17%。九阡李,在九阡地区随便栽种即可成活,移植的树  相似文献   

2.
九阡酒产于水族九位守护神的诞生地——九阡镇,相关文字记载中的九阡酒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它不仅是水族人民的智慧和劳动结晶,更反映了水族人民的信仰崇拜。如今九阡镇仍然保留着最原始的酿制方法,从九阡酒的来源到世代相传的酿制方法都渗透着神秘的水族文化。本文通过对九阡酒文化背景、酿造过程和现今发展状况的介绍,来分析九阡酒发展至现有规模的原因,并提出相关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3.
九阡酒产于水族九位守护神的诞生地——九阡镇,相关文字记载中的九阡酒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它不仅是水族人民的智慧和劳动结晶,更反映了水族人民的信仰崇拜.如今九阡镇仍然保留着最原始的酿制方法,从九阡酒的来源到世代相传的酿制方法都渗透着神秘的水族文化.本文通过对九阡酒文化背景、酿造过程和现今发展状况的介绍,来分析九阡酒发展至现有规模的原因,并提出相关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4.
彝族酒具     
酒自古以来就是彝族人民表示礼节、遵守信诺、联络感情的必需品。彝家人极喜饮酒,所以,“无酒不成礼,有酒便是宴”至今仍是他们的传统习俗。彝家人喝酒时,往往喜欢席地而坐,围成一个圆圈,用一种叫作“萨那壶”的酒器,依次轮饮,俗称喝“转转酒”。萨那壶是一种外形奇特、设计精巧的盛酒  相似文献   

5.
学舞札记     
当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的群众,得知我们要带着他们的舞蹈《斗角》参加会演时,他们既感到是他们全民族的荣耀,又颇为依依不舍地欢送了我们。现在,《斗角》的剧照在报刊上发表了,音乐在电台广播了,银幕上将映出《斗角》的画面,而使我们难以忘怀的却是:这舞蹈的创作演出,是凝结着水族人民的深情厚谊的。 8月,当我们顶着骄阳,踏上那布满荆条的羊肠小道,经过一天的跋涉,伴着月光来到“斗角舞”跳得最好的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地祥公社的时候,  相似文献   

6.
一九六四年十二月初,黔南都柳江上游的水族村寨,沉浸在在一片节日喜庆中,十多万水族人民,破旧俗,立新风,第一次在同一天里,欢度“端节”。那天,阵阵铜鼓声给山区水族村寨增添了节日喜气,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和三都水族自治县的文艺团体,也来到水族村寨演出文艺节目,放映电影,各村的小学、农村俱乐部也演出了文艺节目,“端坡”(赛马坡)上还举办了传统的赛马会,真是盛况空前。“端节”是贵州水族的年  相似文献   

7.
美酒与毒酒     
藏族人离不开茶,门巴人离不开酒。聚居在墨脱的门巴人,通常喝的酒有三种:一是玉米酒,一是鸡爪谷酒(藏语叫“曼加”),一是大米酒。制作的方法十分相似,先把粮食煮熟,掺进酒曲,放在竹盘内发酵。饮用时,取出若干酒酿,装进一个下部有塞子的竹筒内,兑上凉水。稍顷,拔开竹塞,凉水通过酒酿滤出,就成了清凉可口玉米酒或“曼加”酒。如有喜庆活动,或遇尊贵客人,酒里掺酥油、鸡蛋,在酥油筒内加以搅拌,就更为清香甜美。门巴人离不开酒墨脱门巴人之所以离不得酒,有传  相似文献   

8.
“夜郎国”里酒师胜吴刚神秘美丽的月宫有玉兔捣药、嫦娥舞袖、吴刚捧酒的故事。年复一年,吴刚捧出的只有桂花洒。而贵州“夜郎国”里的酿酒师,在短短的近几年里捧献出了多少种优质酒呢? 安顺酒厂总厂厂长、工程师李幼鸿,是安顺解放时首任专员任命的第一任厂长。初任厂长时,他常常出席省和全国轻工部酿酒会议,次次都拿不出名优酒,使贵州为  相似文献   

9.
简讯     
简讯口匝酒飘香庆羌年———在京羌族同胞欢度第九届“羌历新年”1995年11月26日,中华民族园羌寨景区充满着浓厚的节日气氛,在京的羌族同胞会筹委会和来自茂汶县羌族山寨的民族园羌族表演队,共同筹办羌年庆祝活动。前来参加庆祝活动的有关领导,各族嘉宾和在京...  相似文献   

10.
酿酒 辽代契丹人的酿酒分官酿和私酿两种。在皇都上京城内建造的酿酒工场——麹院属官酿。麹院酿制的酒,主要供契丹皇室人员及高级官吏们饮用。民间酿酒的小作坊——酒家属私酿。主要满足下级官吏和平民百姓们饮用。当然,由于“酒家”的私人酿酒“风味”独特,所以,偶尔契丹皇帝也“微服”到这些“酒家”赐银“市酒”。如辽穆宗耶律璟就曾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的一个典型水族村寨——恒丰乡塘党寨——的田野调查,描述了水族习惯法的表现形式、维护机制及其变迁。文章认为,水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权力的深入、长期的“送法下乡”活动以及宗教信仰等文化背景的深刻变化,是水族习惯法发生变迁的主要原因。研究这些变迁及其原因,对于理解和认识少数民族地区乃至整个农村的法治建设,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什么比茶香透瓶?什么比花香透心?谁人聚会香山顶,什么比酒还醉人?好花比茶香透瓶,好酒比花香透心,各族歌手香山会,好歌比酒还醉人!不同语言同心声,不同年龄同豪情,唱党唱社唱四化,团结歌声漫北京。不同琴弦同心弦,不同风格同调门,高歌民族大团结,越弹琴弦越知音!各族歌手会香山,知音琴弦日夜弹,弹到“四害”害人惨,牙齿咬断铁栏杆!几多乐器被砸碎,几多歌本变火灰,几多歌手被迫害,惨死不见白骨回!平反冤案是党恩,歌手放声招迷魂,哪个听了心不碎,十根肝肠断九根!  相似文献   

13.
说马奶酒     
马奶酒,是一种历史悠久,营养丰富的佳酿,很早就从漠北传人内地。据《汉书·百官公卿表》上记载:西汉太仆下设“家马令”,职掌酿制马奶酒。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104年)将“家马令”改名为“挏马”,后来就称马奶酒为“挏马酒”,或简称“挏酒”。唐代称马奶酒为“乳醅”。  相似文献   

14.
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西岭山一带的过山瑶瑶胞,因长年居住在高山地带,而那里的雾气、湿气大,当地的瑶族人故有泡“酒浴”的习惯。瑶家“酒浴”,即每次入浴前,在约35公斤摄氏40℃的温水中,加约0.5公斤饮浴两用的特效酒及30克左右精盐,身体泡入温水中约10分钟。浴后使人感到全身舒服,皮肤光洁如玉。瑶家人把这种浴称为“驱寒玉肤”之浴。浴中所使用的酒,是一种以大米和酒糟为原料的清酒。其制法是将经发酵的酒糟和发酵的酒米混合,再蒸制多次而变清酒。所谓清酒,就是瑶家人自制的米酒,色淡黄,醇香可口,存放越久越好,其味越香。瑶…  相似文献   

15.
《民族论坛》2004,(2):17-18
酒和文化总是共生共荣。酒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已经融入到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而数千年的古老民族文化也因为酒的滋润而更加丰厚、甘醇。藏族的谚语说:“喝酒不唱歌,便是驴子喝水。”流传于云南彝族的古歌谣唱道:“迎新客!四方朋友至,八方来。端起酒杯敬客人,请喝酒!彝家礼节要喝酒,要唱歌!”这些谚语和歌谣道出了酒与艺术之间的联系。透过浸润在酒中的民族艺术,我们可以体验到少数民族那炽热而独特的审美情感、审美观念和审美理想。酒兴之至载歌载舞饮酒和歌舞,是少数民族节日庆典、婚丧礼仪中必不可少又密不可分的两项内容。在澜沧江、怒…  相似文献   

16.
我曾三到边城凭祥市城外的弄尧边贸点,这个离越南同登镇仅4公里的“草皮街”,给人印象最深的是成百上千的“中越挑夫”。一条扁担,一套绳索,卷起裤脚,挽着衣袖,或赤脚,或趿一双廉价而结实的塑料拖鞋,男的戴个头盔,女的戴顶草帽。一律晒得满身黝黑,一身淋漓汗水——这便是“草皮街”的“中越挑夫”。凭祥人管“挑夫”叫“九饼”。越南扑克牌第九张牌面插图上,画的都是挑担者,所以“挑夫”被谑称“九饼”。九饼以越南边民居多,中国边民也有一些,九饼中女的不见得比男的少。九饼的悄然兴起是近几年的事。随着中越关系的解冻,与越南接壤的凭祥市边境沿线逐渐恢复双边民间贸易,其中以弄尧最为热闹。开始是一些零星的物资交换,后来很快有大宗商品交换出现。因为弹丸之地的  相似文献   

17.
梁黎 《中国民族》2013,(11):8-11
作为宝贵的物质文化遗产,四特酒一直是江西引以为做的知名代表,既代表了中国千年的酒文化,也代表了物质文化的精神传承,更代表江西人民火热的红土情怀。1959年8月周恩来总理在庐山品尝四特酒后,赞扬它”清香醇纯,回味无穷“;1972年11月12日邓小平在樟树考察时,喝了四特酒,赞誉它“酒中佳品,味道独特”。今天,江西又创”四特”,只不过这次它不是名酒,而是”特色产业、特色村寨、特色文化、特色人才“。是一部推动江西民族地区发展、与全省同步进入小康轨道的秘籍……  相似文献   

18.
水族是祖国大家庭中的一个成员,具有悠久的历史。一千多年以前,水族人民就已经定居在现在的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一带。据1958年3月统计,全国共有水族十五万九千余人,主要聚居在三都水族自治县。在自治县境内共有十万九千余人,占全县总人口的61.8%;分布在黔南布侬族苗族自治州的独山县、都匀市及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榕江、黎平、凯里等县的共有四万八千余人;广西僮族自治区的大苗山苗族自治县及南丹、环江、河池等县有一千三百余人。水  相似文献   

19.
苏东坡与黎族酒文化插图/林开耀文/吴名辉在海南,黎族人皆喜欢(biang)酒。酒历史悠久,汇集了黎山大自然之精华。在现代化的今天,黎酒新品种“山兰玉液”已成为中国陈酿土黄酒第一家。而当年,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的“酒情”却鲜为人知生于四川的宋代大...  相似文献   

20.
一块坪地之中,五彩神柱之下,一头水牯环绕突奔,一群握着梭镖的男子迅猛地向那水牯刺杀。牛牯倒地,叔伯同舅辈亲便瓜分牛肉,数百乡民跳鼓对歌通宵达旦。这就是苗族的椎牛祭,苗语谓之“弄业”(即吃牛)或“吃牯脏”。雍正七年“改土归流”之前,祭时长达十四个昼夜。迄今,全堂法事仍有二十余堂,“镖牛”只是其中的一堂。其目的是迎接祖神,请他们回到苗寨与子孙团聚,禳灾赐福。其仪式程序大体如下:1、开酒布(出公告);2、开天门(敬雷神);3、老斗牛(杀黄牛祭饲养黄牛的祖先);4、吃猪(祭蚩尤);5、戏相(祭主家祖先);6、九刀业(给祭牛烧纸并祭祀);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