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文选>对于梁代作品的选录是文选学研究的一个热点.日本以清水凯夫先生为代表的"新文选学派"常以之佐证<文选>的撰者非萧统.清水先生的见解在中国既有附合者,亦有持异议者.笔者不同意清水先生的有关解释.本文即从徐悱作品的选录对清水之说作一驳议.本文认为,从徐悱之作的艺术性、徐悱在梁代诗坛的地位看,<文选>选入徐悱之作是有充分理由的.徐悱之作的入选不能证实<文选>的撰人是刘孝绰而非萧统.  相似文献   

2.
<词林正韵>是清朝人戈载于道光元年编撰的一部词韵类韵书,该书的反切主要取材于宋朝丁度等人撰修的<集韵>,而<集韵>亦出于<广韵>.通过比较<词林正韵>、<广韵>、<集韵>中的反切,对<词林正韵>承袭<集韵>反切上字之误进行了订正,以裨助于今人对<词林正韵>及<集韵>等韵书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文心雕龙>书名是刘勰文学观点的集中体现,它强调的是精妙的艺术构思与精美的文学语言的有机结合;而<文选>的选文标准"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则是萧统文学观点的典型反映.其"沉思"之想与"文心"之思,"翰藻"之文与"雕龙"之采,名异而实同,都体现了他们注重内容与形式相结合的文学观点.<文心>所论文体34种,<文选>39种,两书基本相同的文体选目近20种.其渊源有自,一目了然.  相似文献   

4.
由于刘勰所处的"六朝烟水"时期佛学、儒学、道学,道儒兼综,佛儒兼综等文化背景的复杂性,故而使得我们在以往对刘勰精神世界和<文心雕龙>文本世界的研究中,存在着诸多分割体认文本的道理、学理、术理和单一性定刘勰世界观的误解和偏差.其实,刘勰的精神世界应该是由构成世界观的三要素组成--即道家的自然观,佛家的人生观,儒家的价值观;<文心雕龙>文本则是由构成学术研究三要素--基本原理的"道"之理、基础理论的"学"之理和操作理论的"术"之理这样一种基础框架构成的.这一双向三位一体研究框架的构建,是<文心雕龙>研究"解难爬坡"向深度拓展必须应该重新认知的基础框架.  相似文献   

5.
<文心雕龙>和<修辞学>是中西方第一部集论说散文理论之大成的著作.文章着重比较分析了两书对论说散文的道义力量、人格力量、情感力量、逻辑力量和形象力量,以及理趣性、风格等的理论阐释,探求其学术价值,为当前的散文理论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孔丛子>一书最初以<盘盂>作为书名,东汉以后始名<孔丛>,宋人改作<孔丛子>,当以<孔丛>为是.其书作者,旧题汉孔鲋撰,宋以后多疑后人依托,今人径称伪托.窃以为前六卷当出自孔鲋之手,第七卷为东汉时孔氏后裔补缀.其书在形成过程中被一再修润,故其文风类似东汉人.笔者发现书中所记多处不合常情常理,子思与孟子的对话更出于杜撰.对于全书内容的可信度有待通过深入辨析予以确定.  相似文献   

7.
建安文学是中国文学发展的典范与里程碑,其地位的确立始肇于<文心雕龙>.纵观<文心雕龙>可以发现,刘勰认识到了建安文学的成就及其重要地位,并有所肯定和推崇.本文将刘勰对建安文学的评论进行梳理、分析,以明晰刘勰所谓的"建安风骨"的内涵.  相似文献   

8.
<诗经·国风>多见歌咏男女风情之篇章.<小星>篇描写仲春二月,女子在夜幕星缀之时,为等待男子"问名"而屡移地点,奔波于公社,不遇所欢而自叹命薄.<十亩之间>描写相悦之男女于桑间回还相风而定情的情景.<东方之日>是说一位女子履男子之足迹而行,象征原始农业耕作以成婚礼.  相似文献   

9.
<废都>、<白夜>、<土门>、<高老庄>、<怀念狼>等是贾平凹进入90年代以来所创作的一系列长篇小说,论者认为它们是作者关于精神家园的一次集中而彰显个性的思考,因而在本文里把它们当作一个关于"家园"的巨大文本进行一种整体性解读,从中触模作者的心路历程、理性之思以及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问世以来,关于"红楼"出典和<红楼梦>命意的索解,除了索隐派若干奇异的猜测,出现了一些会心的领悟和一个荒谬的循环.全面考察曹雪芹的生活经历并审视<红楼梦>文本所得七大证据表明,曹雪芹曾经寝食<全唐诗>,浸淫<全唐诗>.<全唐诗>中60例"红楼"意象,所含九种含义可归为五类意蕴,与此对应,<红楼梦>命意可作由浅入深、由面到点、由实写到哲思的五重索解,小说的主人公、背景、情节走向、主导线索、哲理追求一切都可以由<红楼梦>这一书名化入或展开.二百年来特别是20世纪末有关<红楼梦>书名命意的肤浅和乖谬之见可以去矣.  相似文献   

11.
刘勰生活于儒、释、道三教合流的齐梁时代,因此他的文论思想深受三教的影响,而其中尤以儒家思想影响最甚。以《文心雕龙.序志》篇为切入点,可从人生志向、创作动机及论文方法三个方面深入探讨儒家思想对刘勰《文心雕龙》创作的影响以及刘勰对儒家经典文学化的创造性阐发。  相似文献   

12.
南京钟山上定林寺,是齐梁时期一座影响较大的寺庙,刘勰选择上定林寺居住,并在此创作出旷世巨篇《文心雕龙》。南京考古界通过多年努力,终于使千年古刹遗址大白于天下,并发掘出一些寺庙遗物,为研究《文心雕龙》和刘勰增加了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3.
《文心雕龙》确有以“文章”(美文)为文学的观念,但“文学”仍与写作有不解之缘。古代文论中体现的是古代文人学士的文学观,重视学识和经验规范的传承。通过对所谓“采”、“美”、“文章”、“文学”等概念以及相关因素的考察,剖析美文的构成,评说美文文学观的理论意义。刘勰推崇“(心)宰”、“性灵”、“情志”的创造力。“心”美是人之灵慧和生命意义的体现,是“文”美的核心;学养能提升主体素质、“有助心力”,也是“文心”之美的一个构成因素。“文心雕龙”的题名意谓“美在文心”。认识其宗旨不仅是对刘勰文学观认识的深化,也有助于了解文学传统中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4.
刘勰《文心雕龙·知音》篇是中国古代较为完整的批评和接受理论,若以现代西方接受美学的视角进行观照,则“知 音”批评也是以读者为核心建立起来的批评理论;但“知音”批评较之早期接受美学过分强调读者创造性解读的作用,更具辨证 眼光。它将文本看成是作者与读者超越时空对话的产物,在充分考虑到读者的价值和意义的同时又不忽略作者和文本。  相似文献   

15.
以"自然"论文学,汉朝<淮南子>已有记载,但只言片语,语焉不详,直到魏晋鸿篇<文心雕龙>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自然"论文学观.刘勰以"自然之道"来阐释文学创作的根本原则,从哲学本体论高度论证"文"之产生与存在的必然性、"文"与"质"的本质统一关系,并以此为核心探讨了文学创作之发生、文学风格之生成、创作自由之实现等一系列重要问题,建立了相当系统化的"文道自然"观.  相似文献   

16.
本文阐释了《封禅》篇所表述的主要观点。认为:将封禅文字立为一种文体确具创始意义,但混淆了封禅刻石文与一般述及封禅之文章的区别;篇中对封禅文所提的写作要求,主要是情采与通变两个方面,其基点是宗经;由于抑法扬儒的思想倾向,著者对秦泰山刻石文,褒不足而贬有余。  相似文献   

17.
辞章是有效地表达话语信息的艺术形式。辞章学是研究如何有效地运用辞章的科学。它的研究内容包括调音,用字,选词、造句、构篇,辞格和艺法,表达方式,表现风格和语体风格,以及讲究表达和接受的四元六维结构等。刘勰的《文心雕龙》对这些方面都有精彩的论述,它是一部经过周密思考写成的辞章学专著。  相似文献   

18.
刘勰的《文心雕龙·神思》篇以《文赋》为蓝本,集庄子、曹植、陆机和宗炳等人的文艺思想之大成,创造出一个深刻而完整的“神思”范畴。“神思”范畴阐述了艺术创作思维发展的全过程:创作主体以“虚静”的心理状态为起点,受外物感兴达到“神与物游”的思维状态并获得审美意象,最后创作出具有独创性的文学作品。“虚静”、“神与物游”、“杼轴献功”等与思维相关的概念依次递进并相互统一于“神思”范畴中。  相似文献   

19.
《文心雕龙》:作为中古汉语的研究对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心雕龙》文言韵语兼有对象语言和元语言双层功用,颇具审美与认知双重价值,《文心雕龙》有可能、有必要作为中古汉语的研究对象。将《文心雕龙》作为中古汉语的研究对象,宜以《文心雕龙》复句作为研究的切入点,以语法、修辞、逻辑的有机结合作为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20.
《文心雕龙》呈现的刘勰诗本体论是中国古今诗论中最完备的诗歌本体论 ,情感论是其重心。在情感的浓淡收放、情感的自然化与社会化方面 ,都显示出刘勰的节制与中庸。他对“诗缘情”说矫枉过正 ,偏向于传统与保守 ,但其“怊怅切情”说发现诗不是感情的放纵 ,“感物吟志”说发现了诗的情感体验及诗的生成过程 ,意识到了诗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是保证诗的道德价值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