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自爱与他爱     
一能够领悟到自爱与他爱的奥秘,便可以说掌握了打开幸福之门的钥匙。自爱也是人类的本能,但有的人只知为自己打算,甚至可以为保全自己不惜出卖朋友,出卖国家和集体利益,这种行为不是自爱而是自私。把自己看得比一切都重要,除了自己之外什么都不关心,表面上是爱自己,实质上是害自己。二自爱,应是树立自己美好形象,让社会确认你可亲可爱;就是促使自己的身心得到健康、丰富、完美的发展,使自己的人生过得更加绚丽辉煌。所以,自爱不是自个儿的事,自爱完全不等于获  相似文献   

2.
爱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最根本元素,爱的基础是自爱,教育应该转向以爱--尤其是自爱为主题的模式.足够的自爱.可以使青少年产生学习和创造的持续的动力.自爱是健康的需要,是青少年成长所必需的过程.但片面强调自爱会出现许多误区.本文也详尽地讨论了以爱为主题的教育模式形成的条件.以及这个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陷阱和误区.  相似文献   

3.
我对得起所有的人,对父母对孩子对朋友都做到了问心无愧,全力相助。唯独对不起自己,糟践了自尊和人格,到最后还是给亲人造成了莫大的伤害。一个女人,面对生活要自强自爱,懂得爱自己才能真正去爱别人。  相似文献   

4.
“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已经位列四小名旦的杨欣,就是用这样的态度看世界,从容淡定地爱着自己的信仰和她身边的人。  相似文献   

5.
"仁者,爱人"是儒家仁爱思想的经典表述形式,"爱人"是仁爱思想的核心要义,然而儒家经典中隐含或显现出的自爱思想亦是不容忽视的。本文溯源"仁"的字形构造,依据儒家经典原文,挖掘"仁"蕴含的"自爱"思想,详述"自爱"与"爱他"的关系,及在此问题上孟、墨、杨三人所表现出的差异。最后重申自爱思想被逐渐忽略的原因,发掘儒家仁爱中自爱思想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爱还是被爱     
人在爱时都太容易在乎被爱,在被爱时又都太容易看轻被爱。如果反过来,有爱心而不求回报,人就爱得有尊严、活得有气度了。桌上放着一封某杂志社转来的读者来信,信中提出了一个难题:在作婚姻的抉择时,究竟应该选择自己所爱的人,还是爱自己的人?换句话说,为了婚姻的幸福,爱和被爱何着更为重要?对于这个问题,我可以不假思索地给出一个省定正确无误的答复:爱和被爱同样重要,两者都是幸福婚姻的必不可少的条件。无论是和自己不爱的人结合,还是和不爱自己的人结合,都不可能真正感到幸福。然而,这个正确的答复过于抽象,并不能切中…  相似文献   

7.
想一想,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女人:死乞白赖地爱上个不靠谱的男人,还觉得只有自己能拯救改造他;看着老公找了小三,却一门心思地为这个男人开脱;无底限地宽容,遇事只有一个忍字;毫无自我意识,把付出当责任,好像自己根本不存在……你有没有觉得熟悉?这,就是传说中的圣母。就算你已经淡忘了《渴望》里的刘慧芳,也应该知道当红港剧《宫心计》里的刘三好吧?现如今,全国人民都管她叫三圣母。我们不由得感慨,圣母很高尚,圣母很伟大,但不可否认的是,在爱情和婚姻里,圣母并不等于幸福。圣母用一生来打一场仗,到了最终,得到的只有别人一声带着唏嘘的佩服,失去的,却是爱情中的尊重、平等和快乐。爱一个人不可怕,圣母的可怕在于不懂自爱;对人好不可怕,圣母的可怕在于没有底线;沉溺不可怕,圣母的可怕在于泥潭身陷却不自知。  相似文献   

8.
<正>要更好地生活,第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宝贝自己"。没错,如果我们不学会先宝贝自己,让自己幸福快乐,我们就会因匮乏而没有能力去爱别人、去照顾别人,也没有能力去把握或吸引应该拥有的爱和幸福。宝贝自己,并不仅仅是舍得给自己花钱买东西;也不是任性地以自己为中心,不理会旁人的感受。它代表了一种你不觉得疲倦、委屈,不觉得被苦苦相逼,不觉得心灵匮乏的状态。也就是说,拥  相似文献   

9.
爱情有时像一韵慢性毒药,让女人蒙蔽了双眼。消磨了意志,失去了自我。以至于爱情逝去时还要用生命陪葬。那些受过良好教育、经济独立的女人在男人变心后完全有能力有机会重耨开始入生,但她们却在情感和心理上过分依赖男人。继续没有底线的付出、忍耐,直勤最后再搭上自己的性命。为负心入自杀,这是一个悲凉沉痛的话题。女人什么时候才能真正明白“人先自爱,而后入爱之“这亘吉不变的道理呢?  相似文献   

10.
<正>爱情是人类误解最多的一种感情。千百年来,为爱而生、为爱而死的人不计其数,可是又有多少人真正了解爱情呢?每个人谈起自己的情感故事都  相似文献   

11.
多"唠"多得?     
男人和女人处理压力的方法不同,男人需要自我孤立,为专心致志解决问题而把其他事情暂时抛到脑后:而女人则需要借着说话,来寻求舒解与释放。女人常常是情绪化地举一反三地从诉说事情的细节中得到满足。在这种时候,女人并不需要回答,只希望倾听。女人把自己的无休止的叨唠当做是对男人的爱与责任,把倾听当做男人对自己的爱和理解。因此她们会在被爱与被理解中,甘心情愿地为男人付出自己的一切。那么男人会不会也在容忍与倾听的同时,认为自己是  相似文献   

12.
爱自己好像做起来并不难,可真正会爱自己的女人少之又少,特别是在人生的不同阶段,爱自己的方式方法也应该得到相应的调整,这样的女人才能把握自己生活和事业走向,有没有男人都会成就自己的快乐人生. 时过境迁,如今女人幸福的出口早已不再单一,但还是有很多人把幸福单向寄于男人和婚姻,自己又永远不自省、永远不满足、永远不坚强.怨妇几乎都有刻薄相,即便一身奢侈品也无法掩饰面部的横肉与刻薄,而那些还在柴米油盐中摸爬滚打的主妇就更会早早衰败凋零.  相似文献   

13.
安全的问题,本质上是一个内在的安全感的问题。所以,就内在世界而言,成人内心的安全感是儿童安全的一个重要基础。从教育的角度来说,不仅教育者的内心安全感是儿童安全的基本基础.而且教育者的素质是儿童安全的根本保障。这样的教育者既包括父母又包括教师。根本上说,一个人的自尊自爱才是安全感的真正基础,而认识自己是安全感的根本保障。认识自己和自尊自爱取决于我们所提供的教育类型以及教育者的品质。灵性安全在我们的教育系统中已经成了一个问题。教育的整个标准、目标以及困难所在就是,既要发展感官,又要保护灵性。  相似文献   

14.
依江宁 《职业》2014,(16):14-16
对她来说,做菜不是谋生手段,而是充满乐趣的生活态度,即使半夜看到一个面包方子,她也会兴奋地立刻去厨房揉面,这实在是爱美食爱生活的人才能够体会的心情。30岁时,庄祖宜已是华盛顿大学的人类学教授候选人。然而路边的一个发现,却让她顿悟了自己内心的真正志趣所在,毅然转投厨房。成为博士未必就是成功,成为厨子未必就不快乐!  相似文献   

15.
对于什么是爱,我们最能想到的就是努力对一个人好,把对方视为自己的生命,甚至愿意付出自己的生命。可是,这种关怀真的是爱吗?我们通常认为倾其所有的关怀就是爱。这种爱包括无微不至的关怀与问候、时时刻刻的陪伴与提醒、省吃俭用给予无尽的财富、经常性地表达爱之语等。然而,这种爱并不是所有时候都被珍惜,甚至有的时候不被接受。于是,便有人开始纠结:我对你这么好,你为什么不懂得珍惜?其实,这种爱在亲子关系中很常见。我见过一个妈妈为了照顾孩子,工  相似文献   

16.
倾听     
女人不需要男人就像鱼儿不需要自行车一样! ──欧洲最著名的女权活动家柯罗里亚·斯泰恩尼姆向世界男性霸权主义挑战 真正的爱惰是有的,永远不变的爱情却没有。产生爱的主客观条件仍存在,爱就仍能存在;这些条件变化了,爱也变化了;这些条件没有了,爱也没有了。 ──一位30岁开始恋爱、40岁仍为单身的博士生对爱的感悟 网络是一个公共厕所。 ──一网虫如是说 一切的成就,一切的财富,都始于一个意念。 ──著名成功学家拿破伦·希尔在20年间访问美国最负盛名的500位成功人士后的总结 我不爱花钱,老土。金口玉言只能是皇帝…  相似文献   

17.
爱与累     
爱是分等级的,太深的爱,副作.用就是累。在有自己的孩子之前,我不明白这一点。我享受来自父母的、男友(后来成为丈夫)的,还有哥哥姐姐的爱,同时也轻松地回报给他们我的爱。  相似文献   

18.
《中外书摘》2011,(4):86-88
接受愤怒 为了处理自己的愤怒,我们要公开地承认、优雅地接受我们就是在生气。五千万的美国父母没有错——他们都生过自己孩子的气。我们的愤怒有一个目的,即表达我们的关切。在某些时候,不生气表明的是漠不关心,而不是爱。有爱,就无法避免生气。  相似文献   

19.
阿蛮 《女性天地》2008,(1):30-30
许三多其实一直在身边。只是,在人人都想要快爱情,快财富的时代,许三多的“一根筋”,“吃亏是福”,“不抛弃不放弃”倒成了另类。当都会女子喊出“嫁人当嫁许三多”,其实只是图一时新鲜。真正遇上梦寐以求的许三多,先退出的一定是她们自己。因为要把此许三多改造理想中的彼许三多,付出的成本太高。她们并非不爱许三多,而是爱不起许三多。  相似文献   

20.
滥施父母之爱的本质并非是父母之爱过多的结果,恰恰相反,那是父母之爱不足的表现。真正的父母之爱,是有利于孩子享有自己的独立空间,有利于孩子心灵的健康成长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