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裴云  范涛 《兰州学刊》2006,(3):88-91
本文以跨文化的视野审视嵇康和萨特的美学理论,在东西方两种异质文化冲撞的背景下,比较他们的美学思想,主要从美学原理、想象观等方面比较两者的相似性与不同点。这种比较视野的中西美学研究旨在为当下美学的超越与创新提供一个参考语境。  相似文献   

2.
张海涛 《东南学术》2012,(3):222-229
对于当代中国美学的建构来说现代西方主体间性理论的引入极具开创性,但这种横向的空间维度上的对域外理论的移植却也有忽视本民族文化传统、美学传统的弊端。从纵向的时间的维度上来探究中国古典美学中的主体间性精神,并通过这一探究来辨明中西美学中主体间性精神的差异,对于中国当代美学的建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美学是再现论的美学,还是表现论的美学,这个问题在前几年的中西方文化比较的热潮中,得到了很热烈的讨论。大多数人倾向于认为西方传统美学和艺术偏重于再现、摹仿、写实,而中国传统美学则偏重于表现、抒情、言志。然而叶朗在其《中国美学史大纲》一书里,却针对此种观点提出了尖锐的批评,他引用了大量的典籍,来证明中国传统美学是非常注重对客观自然的认识和再现的。在这里,我们不想详细地评价这两种看似对立的观点的是与非,我们只是想指出对于中国传统美学的表现与再现的认识,必须基于对中国传统美学的思维方式和审美方式的民族特质的把握,如果没有这种把握,而单纯地用西方传统美学的思维方式和审美方式来看待中国传统美学,把它与西方古典美学作  相似文献   

4.
比较美学是现代比较潮流中必然要涌现出来的一朵晶莹的浪花.这里的比较,不是随便地把这一个和那一个拿来比较.而是反映和代表着一种现代精神的比较.与现代相对应的是古典.古典世界,从西方到东方,都有一个共同的精神:追求永恒真理,西方从柏拉图的理式,基督教的上帝到黑格尔  相似文献   

5.
章辉 《江西社会科学》2005,4(4):209-216
实践美学的思想资源是德国古典美学,西方现当代美学是对西方传统美学的扬弃,借助当代西方美学的视阈就可以辨析实践美学的精神要旨和价值取向。从现象学美学看,实践美学忽视了存在,抹杀了接受主体性;从分析美学视角看,实践美学把审美活动认识论化,忽视了审美的体验性和超语言性。  相似文献   

6.
我国新时期美学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在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有一些相同或相似的动力因素和结构因素,它们之间产生和渗透着某种或明显或潜隐的精神联系。因此,探讨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某些方法与研究视角,研究它的某些观念与思想背景,把握它的存在缘由与利弊得失,这对中国当代美学研究的进展,无疑是有借鉴意义的。这体现了当代中国美学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在理论指向上的一致性。然而,也正是这种理论指向上的一致性,在相当程度上混淆了马克思主义美学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本质区别,甚至大有以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取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以"西马化"取代中国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孔子与柏拉图美学思想比较研究彭立勋孔子(公元前551-479)和柏拉图(platon,公元前427-347)分别为中国美学和西方美学的开山祖。他们的美学思想为中国美学和西方美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中国美学和西方美学传统的形成产生了极为深刻而久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从现代学科的意义上说,美学是"援西入中"的产物。西方经典美学的认识论方法、思辨性特征、科学化形态对中国美学的现代转型与学科建构产生了直接的影响,而对西方美学盲目崇信、简单照搬、生硬套用的现象也长期存在,使得中国美学严重缺失自身的原创和面向现实生活的活力与热度。事实上,中国美学有着自己深厚的人生论传统,它扎根于中国哲学的人生情怀和中华文化的诗性情韵,自老孔庄等先哲发绪,经20世纪上半叶中国现代美学之理论自觉,初步建构起以审美艺术人生动态统一的大审美观、真善美张力贯通的美情观、物我有无出入诗性交融的审美境界观等为主要标志的中国式美学话语和审美精神,突出了审美活动的美育功能和人文向度,并在中国当代美学的发展中有所承化。人生论美学的民族传统,有别于西方经典美学的学理特质,是中国美学最具特色和价值的部分之一。对于这一宝贵资源,今天我们应在中西古今融汇的广阔视野中予以发掘传承、弘扬推进,推动当下中国美学的理论原创与学派建设,形成与西方美学的深度对话,引领当代审美与艺术实践的发展,引领国人生活实践和生命境界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先秦孔子美学是中国古典美学发展的源头,自汉代董仲舒“独尊儒术”之后又成为中国古典美学发展的主流和导向。历代文论家、美学家无不从孔子美学中吸取养料和继承传统,在此基础上加以发挥,革新和创造,形成颇有儒家色彩的中国古典美学特征。同时,孔子美学作为一种传统文化的遗产,集体无意识的积淀始终影响了千百年来中华民族文化审美心理结构的形成,铸就了我们民族独有的审美特点;形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方式、审美思维形式、审美趣味、审美习惯、审美精神,一直到独特的审美语言、审美范畴、审美表达形式,总而言之,儒家美学思想以孔子美学作为内涵和基础,已成为中国古典美学最重要、最主要的一种审美模式。这种孔子儒家审美模式造就了中国古典美学的如下特征:  相似文献   

10.
历年关于王国维“境界说”的阐释中,存在着两种简单化的倾向,一种倾向是把它单纯看作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审美意识的延续,看作是中国传统美学的集大成和古典意境理论的终结。另一种倾向则是把它主要看作是西方文化影响,特别是叔本华哲学美学思想影响的产物。前一种倾向是长期以来的一种主导倾向,后一种倾向则在近几年中日见突出。本文认  相似文献   

11.
代迅  吴靓媛 《社会科学战线》2021,311(5):160-171
中国当代美学的基本学术范式,主要是在德国古典美学影响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作为西方现代美学先驱的尼采,长期被拒斥于中国当代美学理论建构大厦之外。王朝闻主编的《美学概论》和朱光潜的《西方美学史》均未提及尼采,伍蠡甫主编的《西方文论选》对尼采做了严厉的否定性评价。尼采因被视为帝国主义时期垄断资产阶级意识的代表而被拒之门外,丧失了进入中国当代美学理论并发挥学术影响的最佳时机。忽视尼采的反体系性妨碍了中国当代美学对于西方美学话语方式多样性的理解。尼采的非理性主义思想与西方传统理性主义哲学之间的对立,被当代中国主流学界长期给予政治性和阶级性解读。尼采所代表的西方现代美学关于非理性与肉体本能等核心问题,凸显了美学研究的生物学路径,至今仍为我国主流美学理论所忽略。尼采认为,古希腊人处于青春的丰富之中成为悲观主义者,处于崩溃与虚弱时代则变成乐观主义者,这种观念和当代中国革命乐观主义相冲突。尼采的缺席导致中国当代美学教科书的丰富性不足,难以解释西方和中国前卫艺术及其理论。尼采要对中国当代美学理论范式产生实质性影响,还有赖于中国当代美学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12.
程金海 《学术研究》2005,(7):111-115
西方当代美学的主体间性转向以及中国古典美学中的主体间性思想,为中国当代美学突破西方主体性美学的负面影响提供了重要的契机。中国古典美学的主体间性思想在思维方式上与西方主体间性美学既有相同之处,又有自身的特点,在两者的比较对话中发展中国美学,是中国美学拓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滕固是中国现代美学先行者和奠基人之一,他立足于具体的艺术实践,援西入中,借鉴西方美学的基本方法审视和反思中国艺术理论,通过中外融通的方式,借鉴西方的艺术观念,以西方艺术批评的视野来审视和反思中国艺术理论,赋予其现代学术形态,并从援西入中发展为中外融通,具有中西兼容的开放性与创新性.他立足作品本体,强调作品本位,以作品参证理论.在具体的美术鉴赏研究中,滕固受西方风格学方法的影响,实现了中国传统艺术史论与西方艺术史论的有机融合,摆脱了传统美学研究中作家本位的偏见,体现了科学实证精神,为我们研究中国古代的艺术美学树立了楷模.对中国现代美学学科的建立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康德黑格尔美学对中国当代美学具有特殊的引领和重要的示范作用。国内学界对于康德黑格尔美学阐释的主要方向,往往聚焦于康德黑格尔美学与西方古典美学的关系,而对于他们与现代西方美学之间的关系则鲜有关注。康德提出了想象自由和天才说,黑格尔否定了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摹仿说及其写实主义传统,为现代西方非理性主义美学打开了大门。康德提出了审美的非功利说,黑格尔否定了艺术工具论,成为现代西方唯美主义的理论源头。沿着黑格尔的艺术终结论,现代西方美学走上了取消美和否定美的道路。康德承认自然美的自身价值,把西方古典美学强调艺术的优美和谐扩展到自然美的粗犷崇高,对浪漫主义自然观做了比较系统的总结。黑格尔承认自然美的抽象形式是自身所固有的,同时黑格尔关于自然美契合人的心情说对于现代西方移情说产生了重要影响。当今环境美学和康德黑格尔美学之间存在某种可辨识的逻辑联系。康德黑格尔是他们所处时代急剧变革的西方艺术思潮在美学领域的表达者,启动了西方古典美学的范式革命,在现代西方美学观念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重审并校正国内学界对于康德黑格尔美学的定型化理解,对于推动中国当代美学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孔子的美学思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蒋孔阳先生是中国当代享有盛名的美学大家。他毕生致力于美学、文艺学的研究和建设,在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西方美学、中国古典美学及中西比较美学领域都作出了具有开拓性的杰出贡献。他提出的以实践论为基础、以创造论为核心的审美关系学说,在国内自成一家,代表着世纪之交中国美学的新学派与新水平。蒋先生的学术创获生前曾多次受到国家与人民的表彰,他虚怀若谷的学术品格与勇于探索、善于独创的治学精神更为广大学者所敬佩。在蒋先生逝世一周年之际,本刊发表这篇他在1991年山东曲阜孔子国际文化节上的学术演讲,以缅怀他的学术贡献。本篇讲演近日据录音整理而成,故蒋先生生前未曾审阅过。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典美学自然本体论的逻辑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崇自然,是中国文化的主要精神,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核心内容。然而自然观的问题,无论是在中国美学史还是西方美学史上,都是一个既绕道不开又是令人棘手的问题。过去,我们多从艺术品中自然美的表现方面,或从“自然”品格的风格学角度去讨论它,而较少对古典美学自然本体理论  相似文献   

17.
东方与西方古典美学理论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和欧洲、东方和西方的美学既有共同的规律,也有各自不同的特色。如果我们把两者比较地加以研究,不仅有助于揭示人类美学发展的一般过程,而且能更准确地把握我国美学思想的独特性。这对于建立我国具有民族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的美学体系,是有重要意义的。中国和西方古代的美学,由于都产生在奴隶制和封建制这个共同的社会基础上,由于都受人类思维发展和文化艺术发展一般规律的制约,其思想性质大体是相同的,本质上都属于古典主义美学的范围。但因为中国和西方历史条件、文化传统,民族审美心理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其重头戏乃是引进西方文化.三十年来,中国美学界的基本战略是.与古典传统和红色美学传统逆向而行,通过出国留学和学术引进,在方法论、理论流派和各种理论资源诸方面全方位援引西方美学,概言之,几乎到了言必称西方的地步.  相似文献   

19.
从长时段视野看,中国现代美学可以20世纪80年代为转折点,分化出两个不同的美学时段,即中国现代美学Ⅰ和中国现代美学Ⅱ.中国现代美学Ⅰ是社会革命年代的美学理论,主要体现出心灵或精神因素的主导,具有心化美学特质,属于中国现代社会革命时段的审美认知与实践论美学.这种社会革命的显著特征表现为,属于一种从转变现存政治秩序的"小革命"最终走向改变现存社会与文化秩序的"大革命",其深层资源却来自中国古典哲学固有的心化传统,而这种心化传统恰恰又是中国现代文学及文化革命的对象,由此形成革命资源与革命对象相同一的"吊诡".导源于以中国古代儒家为代表的心化传统的现代心化美学,宁愿为了艺术的审美认知价值与社会实践价值而悬置起实际的物质生活层面,从而集中供奉精神生活层面,并以"精神变物质"为深层美学信念.从希望中国出现"世界性大思想家"这一"李泽厚之盼",可集中见出这种心化传统在现代的强势存在.  相似文献   

20.
鉴于朱熹及其理学美学在中国传统文化和古典美学中地位和影响的重要,鉴于历史上对朱熹文学和美学观的误解以及对朱熹理学美学研究的空白,本文认为有必要系统地考察与研究朱子理学美学。这对于填补中国古典美学发展史上应有之环节,揭示中国传统文论中相对见弱而理学美学中相对见长的理性思辨,消除断言中国传统美学不具备思辨品格的偏见,宏扬中国传统审美哲学的理论精华,在辩证地分析理学美学二重性影响中,吸取有利于建设中国有民族特色现代美学体系的积极因素,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