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吴鹏同志的《质量互变规律质疑》一文(见《河北学刊》1986年第6期,以下简称“吴文”),对质量互变规律提出质疑,有助大家对唯物辩证法的这一规律展开深入地讨论,这是有益的.但他的观点有片面性,我们不敢赞同,特和吴鹏同志商榷.恩格斯的“本意”究竟是什么?吴文说:“量与质的相互转化,实质上是一物的某种质的‘量’与另一物具有一定量的另一种‘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它们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之间的量与质的相互转化.显然,这种转化与同一事物的两种不同状态之间的相互交替,是完全不能相互等同的两码事.”  相似文献   

3.
辩证法因为推崇理性,被尼采视为对安全、保险、稳固、不变的物化世界的拼命追求,或者对背后站着个上帝的近代自由的追求,因而与传统形而上学逻辑一致。与在其他方面继承、肯定尼采不同,《启蒙辩证法》高度肯定被尼采贬斥的辩证法。但《启蒙辩证法》也在某种意义上接受尼采意味着对安全、保险、平庸的物化世界的批评,使辩证法放弃与进步原则的必然联系,更多地依靠自否定原则与和解精神来确立辩证法的积极性价值。这种辩证法观仍然是马克思、黑格尔和尼采的某种整合。  相似文献   

4.
我国学术界,对孔子的思想,尤其是对他的辩证法思想,应再作认真、全面而深入的研究.不少中国哲学史专著,论述孔子思想很少涉及或根本不提他的辩证法.在所谓"批林批孔"运动中及其以后的一段时间内,有的同志以孔子辩证法中的局限性或缺点为论据,肯定孔子不但是唯心主义,而且还是形而上学.不重视孔子思想中的辩证法,这是一种损失;抓住他辩证法中的缺点,从根本上否认他的辩证法,笼统地宣布他是形而上学,这是误解、不公正,是冤枉.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原则要求我们,评价人,不论是以往历史上的人物,还是当代的人物;不论是政治界的,还是学术界的,都应该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作出符合实际的公正评价.  相似文献   

5.
张凌云同志的《“斗争性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不能否定》①一文,(以下简称《张文》)从事物发展的动力的角度,将同一性和斗争性之相对绝对命题的争论引向了新的深度。阅读之后,颇受启发。但是我们认为《张文》的观点只向辩证法的深度迈出了不彻底的一步,因而仍有片面性。张凌云同志在文首指出:“斗争性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对“矛盾是事物发展动力”的深化,从方法论上理解这并不错。但是文章仅仅停留在这一步上作出结论说:“斗争性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这一命题,是不能否定的。”则片面了。我认为:矛盾的动力性既然在自身的深化中最初  相似文献   

6.
郭秀琦 《阴山学刊》2010,23(1):75-79
《三国志》对《老子》辩证法的发展主要表现在:(1)矛盾双方对立面的存在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2)斗争性是促进矛盾转化的根本原因,就三国时代而言,各种势力向何方向转化,关键在于能否使用人才;(3)明确提出了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因此,陈寿不但是我国著名的史学家,还是著名的思想家。  相似文献   

7.
在《否定的辩证法》一书里,阿多诺最后讨论到现实中的否定辩证法.在此,他将人类生存中的自由问题排在首位,以此来显示人类主体行为在历史过程中的核心地位.这一讨论中,他主要依托康德道德哲学的解析,并由此展开一轮实践理性批判的否定性反思.这大有些政治哲学的味道.从发生学的意义上说,这也意味着阿多诺的否定辩证法最后是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升华发轫出来的.而且显见的事实是,他的理解并没有走出青年卢卡奇所设定的那个主体与客体的历史辩证法领域.注意这一点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8.
苏联出版了一套辩证法史丛书:《古代辩证法史》、《14—18世纪辩证法史》、《辩证法史·德国古典哲学》和《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史》 本文就《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史》马恩阶段一书作一些评价。此书由罗森塔尔主编,出版于1971年,全书分三篇,十四章,围绕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形成和发展的历史着重阐明两个问题:一是论述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与黑格尔辩证法的关系,二是详尽分析《资本论》对唯物辩证法的发展(约合一半篇幅)并论及唯物辩证法各个规律和范畴。 德国古典哲学的最重要成就,是全面地有意识地制订了作为发展理论的辩证法,它是由康德开  相似文献   

9.
辩证法这个词不是中国固有的,大概是近代从西方传入的,是谁首先用辩证法解释《周易》,我不知道。1939年,抗日战争时期,我在东北中学教书。由于长沙大火,学校从湖南邵阳桃花坪迁到四川威远县静宁寺。在迁校途中,我从开明书店买了几本新理论书。其中有博洽德的《通俗资本论》,有傅子东译的列宁《唯物论与经验批判论》等等。这时我学《易经》将近二十年,其中有些问题怎么也不明白。直到我读了列宁《唯物论与经验批判论》附录里的《谈谈辩证法问题》,才觉得有些问题可以解决了。  相似文献   

10.
《资本论》中蕴藏着十分丰富的唯物辩证法思想和对唯物辩证法理论体系的认识,这个体系的框架主要有:一个实质批判性与革命性;三个基本精神:不崇拜任何东西,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一些事物,肯定现存事物的同时又看到它的必然被否定和两个基本方法。一个基本方法是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它把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方法、质变量变的辩证方法、否定之否定的辩证方法以及现象和本质的辩证方法等都包括在自身之内;另一个基本方法是矛盾分析的方法,在这个方法中马克思阐述了对矛盾的认识、矛盾结构学说以及矛盾过程学说等。  相似文献   

11.
由张江明主编、高齐云等副主编的《社会主义辩证法新探》(以下简称《新探》)一书,最近已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一本从理论体系上比较全面地阐述和研究社会主义辩证法问题的学术专著,是我国社会主义辩证法研究的又一新成果。社会主义辩证法是一门新兴的哲学学科,对它的研究,需要而且已经开始从“搜集材料”的阶段进入“整理材料”的价段,从分门别类的具体探索阶段进入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的阶段。这是社会主义实践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社会主义辩证法自身理论探索的必然趋势。《新探》适应了社会主义辩证法理论发展的这种要求,在广泛总结、吸收  相似文献   

12.
王福生 《社会科学战线》2006,142(4):272-274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从劳动的物质性质和价值关系两个方面对资本主义生产过程进行了科学分析,从而论证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由于自身内在的发展而被否定的必然性。这种事情本身的辩证法是通过抽象和内在联系的方法,也就是通过抽象与具体的辩证法而得出的,它们分属于马克思《资本论》中的辩证法的两个不同层次。  相似文献   

13.
《人间喜剧》典型化艺术辩证法孟宪义关键词巴尔扎克人间喜剧典型化辩证法典型化是文学反映自然、反映社会独具的根本方法。它包括典型环境、情节、细节、语言等,这些都是为了塑造典型性格(典型人物)。“典型性格的刻划永远是艺术创造的中心问题”(茅盾《关于艺术的技...  相似文献   

14.
《老子》哲学,是我国奴隶制时代哲学发展圆圈的一个逻辑的终结,它合乎规律地出现在春秋末战国初,历史地承担了对行将崩溃的奴隶社会进行自我批判的任务,因而有可能对奴隶社会及其日渐崩溃的哲学矛盾运动进行理论总结。特别是其辩证法思想所达到的理论高度,在哲学思维发展的逻辑进程上以比较完整的形态殿居孔、墨之后而总其成。  相似文献   

15.
《易传》辩证法中的人生哲理陈书翔《易传》是对《易经》的解释,它的作者汇集了前人丰富的思想内涵,把《易经》推向先秦辩证法思想的最高峰。它精湛的辩证法观点对中国后来的辩证思想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易传》最简要的命题是“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一阴一...  相似文献   

16.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系王瑞明教授写的《〈岳阳楼记〉的历史考察》一文(见《求索》1986年第3期,以下简称王文),引用了不少史料,试图证明这样一个新奇的论点: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与历史有很大的出入,是“粉饰太平”;滕子京是个“贪官”,范仲淹不仅“一再为他开脱罪责”,袒护他“逍遥法外”,还“对犯有贪污之罪的滕子京深表同情”,是有“是非不明”之玷的。我们认为,“王文”的历史考察是片面的,因而其结论也是不能成立的。这里,我们也从“历史考察”提出质疑,以与  相似文献   

17.
《蒙时雍家书》(以下简称《家书》)影印本刊于太平天国百年纪念展览会编辑的《太平天国革命文物图录》(以下简称《图录》),说明“原物为广西桂平莲桐乡黄鲁芬藏。”罗尔纲先生对我说,原物已不知下落,影印本是他所存的照片。最早介绍《家书》者是简又文。他写过一篇《太平天国幼赞王家书并跋》。收在《金田  相似文献   

18.
我们这个时代,已经成为“后形而上学”的时代。在这一时代,我们对形而上学的“敌视”、“拒斥”和“消解”,可以说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我们是否有理由说:“后形而上学”时代就是辩证法的时代呢?也即是说,在“后形而上学”时代,辩证法能否取代形而上学呢?对这一问题,恐怕很难给予肯定的回答。因为在“后形而上学”时代,我们所理解的“辩证法”不但没能取代形而上学,反而自身处于危机之中,到了亟待被拯救的地步犤1犦。何以至此?这恐怕既与辩证法本身有关,更与人们对辩证法本性的理解有关。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辩证法自古希腊产生以来,长…  相似文献   

19.
《易传》和《老子》同是古代辩证法思想的杰作,但二者又有很大不同.有的学者主张《老子》辩证法是以贵柔为特点,《易传》辩证法却以自强不息为特征。这两种不同形态的辩证法思想,无消极或积极可言,只是接近现实的两种不同途径。对此,笔者不敢苟同,觉得《易传》和《老子》辩证法的差别,不是互不相干的两种认识途径,而是体现了它们对客观辩证法接近的程度。  相似文献   

20.
马中柱 《学术研究》2001,2(12):159-160
由张江明提出组织并与邱金用、梁渭雄一起主编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邓小平现代化建设辩证法新探》一书 ,概括了张江明为代表的广东哲学界研究社会主义辩证法的理路和主要成果 ,对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很有启发 ,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很有意义 ,是一本很有价值的著作。一从研究社会主义辩证法到研究现代化建设的辩证法 ,是研究的拓展和深化。广东哲学界在 2 0世纪 6 0年代即开展对社会主义辩证法研究。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继续这项研究工作 ,开始还是对一般社会主义辩证法的研究 ,后来侧重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辩证法的研究。这本《邓小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