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腐败作为一种政治现象,经济因素起着重要作用,通过经济学理论深入研究预防惩治腐败问题对于强化国家治理体系建设极为重要。腐败行为产生的信息、成本和制度等经济诱因值得高度关注,其危害主要表现为抑制经济增长,影响生产效率;扭曲资源配置,耗费社会资源;破坏社会规范,降低政府公信力。本文从腐败问题的法经济学诱因和危害入手,提出预防惩治腐败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民营企业的腐败行为不仅损害所有人和投资人的利益,贻误企业发展,也破坏政治生态,助长社会腐败风气,影响国家治理的效果和反腐败进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对公共权力领域的腐败重拳出击的同时,也通过推进简政放权、加大对行贿犯罪的惩治、倡导建立亲清政商关系,努力遏制民营企业从事腐败活动的动因。当前我国民营企业的腐败治理在经济政策、法律保障、反腐格局等方面依然面临诸多制度性障碍,应当有针对性地予以化解和应对,为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和推动企业健康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相似文献   

3.
腐败的经济学分析——理论、方法与观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浩坤  文彬 《贵州社会科学》2007,208(4):142-146
国内外从经济学视野出发研究腐败的文献众多,许多来自不同领域的经济学家研究了腐败问题这一特殊而又普遍的社会现象.按照经济学家们分析腐败所依据的经济学理论,将腐败的经济学分析的理论、方法与观点做一述评.根据经济学的理论分析认为,腐败的产生与现行社会的市场机制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反腐败目标不应是幻想如何彻底消除腐败, 而应定为如何最大范围和最为有效地遏制腐败.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的反腐防腐思想,是一个系统的完整的理论框架,对我们当前的反腐败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从腐败的极端危害性、腐败产生的根源和反腐防腐必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5.
郭学德在《河南大学学报》2 0 0 0年第 1期撰文指出 ,所谓“法人腐败”是指具有民事权利主体资格的党政机关、司法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其他合法社会组织及其成员 ,为了谋取法人利益 ,在法人意志支配下 ,以法人组织的名义所组织实施的损害国家和社会利益的违纪、违法、犯罪行为和其他腐败行为。从经济学角度看 ,法人腐败现象反映的是一种扭曲的经济利益关系。我国法人腐败蔓延的经济原因之一就是部门和企业利益的明晰化和法律制约机制的不完善。因为企业改革经历了从扩大企业自主权、政企分开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  相似文献   

6.
一、从理论上认识权力具有趋向腐败的必然规律人们认为,当今中国社会发展遇到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社会腐败”。当然,这只能认为是一些人对眼前的种种腐败现象所作的直观概括;确切地讲,所谓社会腐败,应当区分为政治社会的公共权力腐败和市民社会的世风腐败两个层面。此二者,虽然具有相互影响的性质,但从根本上讲,前为因后为果,即公共权力的腐败导致和加剧了社会风气腐败,从严格的意义上讲,社会是无所谓腐败的。这是因为,社会活动的主体——广大从事体力与脑力劳动的人民不存在腐败的问题;而权力则不然,它来源于社会劳动,又…  相似文献   

7.
权力腐败问题是影响我国新时期经济建设、政治稳定以及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鉴于权力腐败的严重危害性,近些年来,我国大力开展反腐倡廉工作,不断加大反腐败斗争的力度,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当前我国权力腐败出现了很多新变化,表现形式多样化、产生原因复杂化,对反腐倡廉工作带来很大挑战。造成权力腐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归根结底是由于公共权力异化造成的,从经济、政治、法律、社会及伦理等多渠道分析权力腐败的新动向及其防治措施,是当代中国反腐倡廉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腐败长期以来一直是危害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一大"毒瘤",从源头上治理腐败,约束官员廉洁从政是世界各国政府恒久不变的目标和使命之一。文章运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建立了官员腐败行为的动力模型,通过对模型的各个变量进行分析,找出能够提高腐败行为成本的各个要素,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现有财产申报制度的缺陷和不足作了分析,并提出了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十五大以来 ,反腐败斗争正在从侧重遏制转到标本兼治、逐步加大治本力度的轨道上来。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一、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已成为社会共识十四大以来 ,党中央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 ,把反腐败斗争放到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严重政治斗争的高度来认识。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 ,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 ,坚持从严治党的方针 ,注意从群众反映强烈、干扰改革开放、阻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政策界限比较清楚和经过努力能够取得成果的问题入手 ,集中力量进行整治 ,不…  相似文献   

10.
李玲 《中州学刊》2005,(3):81-83
运用心理学理论对腐败行为心理进行研究发现,经济、政治、制度是腐败现象滋生和蔓延的外部条件,而主体的腐败动机是腐败行为产生的内驱力, 腐败行为必定伴随着一定形式的心理活动过程.所以腐败产生的根源是体制缺陷 心理缺陷两个源头.防止腐败必须既立足于"制度防腐",又立足于"心理防腐".  相似文献   

11.
宁仕涌 《理论界》2005,(8):25-26
腐败一直是困扰人类发展的一个巨大问题,怎样才能防治腐败一直是我们在研究的课题。本文从腐败的表现形式入手,分析了腐败的危害性并指出防治腐败的根本在于制度建设,我们应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力求使我国的制度建设在符合中国国情的情况下切实地起到防腐的功效。  相似文献   

12.
腐败,是同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不能相容的社会历史现象。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反腐防腐的工作。在推翻国民党腐败政府,夺取全国政权,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后,从毛泽东同志到邓小平同志始终关注反腐败问题,把反对和防止干部腐败,把反腐败斗争提到党和国家会不会“改变面貌”的高度,告诫全党要警钟长鸣。必须肯定,建国以来,尤其是十一届三中  相似文献   

13.
腐败是政治顽疾,其已超出政治领域而向社会领域蔓延,具体的表现为社会经济领域的腐败,它会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我国现阶段企业内部不太重视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企业内部腐败现象严重,腐败存在于企业的重要环节和领域,这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形象并对社会经济环境造成了破坏。社会经济与人民的生活休戚相关,腐败会严重侵蚀企业的社会责任。文章认为,抵制贪污腐败行为是民营企业的重要社会责任,反腐败应该是经济领域各种所有制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并对我国经济系统的各种所有制企业的反腐败社会责任现状及提高企业的反腐败社会责任的对策或手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腐败是文明社会的毒瘤,是党和国家健康肌体的腐化剂.腐败的危害是巨大的,腐败会严重削弱党和政府的威信,直接危及政治稳定,会制约社会经济发展,扰乱社会经济秩序,阻碍社会经济改革的进程.腐败会造成社会思想混乱,造成社会整体道德水平滑坡,对社会心理稳定造成冲击等等.因此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工作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转型期法人腐败行为及其特点论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瑜青  杨超 《学术界》2004,27(1):206-215
腐败现象的存在不以社会制度或意识形态为前提 ,它是所有国家都面临的一个全球性问题。但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制度以及不同的时期的腐败现象各有其不同的特点和表现。世界许多国家的发展历程表明 ,当社会经济处于变革或转型过程时 ,腐败现象最易出现。当前 ,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急剧转型的过程中 ,腐败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现实生活中影响社会政治稳定和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并已成为群众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问题。值得注意的是 ,在我国当前的腐败现象中 ,除了一般的个人腐败现象外 ,近年来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令人担忧的以单位和团体面目出现的腐败现象 ,即所谓的“法人腐败”现象。本文试图说明 ,法人腐败的内涵及其在社会转型期的行为特点 ,这对我们进一步分析对法人腐败的防治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  相似文献   

16.
构建公民社会:和谐社会政治发展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由于转型社会很难避免的腐败、利益分配不公及发展不平衡等问题的存在,我国的社会利益分化以及由此所导致的利益冲突日益加剧,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多.在此背景下,党中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可以说是一项战略性、前瞻性的政治考量.这个目标的提出,对于我国改革的顺利进行和社会的健康发展无疑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然而,构建和谐社会并非轻而易举的事情.它不仅有赖于和谐的经济关系、政治关系和文化关系的建构,而且还有赖于公民社会的建构.从一定意义上讲,构建公民社会是和谐社会政治发展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 :反对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 ,在党内绝不允许腐败分子有藏身之地。这一庄严宣告对腐败问题所作出的判断以及对反腐败所表达的决心 ,无疑有助于我们深刻认识腐败问题的严重性和危害性 ,并从更深层次上来思考反腐败的对策。笔者认为 ,要从根本上铲除腐败 ,就必须从产生腐败的机制、土壤、主体等深层次中寻找对策措施。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推进政治现代化进程 ,是反腐防腐的治本措施。腐败产生于权力 ,而权力过度集中 ,又缺乏有效制约和监督机制 ,是腐败不断滋生的基本原因。我国实行…  相似文献   

18.
高校的任务与性质决定了高校反腐倡廉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高校腐败现象的特点是:行政权力腐败与学术权力腐败并存,腐败人员的职务、职称较高,腐败的群体性、被动性较为突出。高校腐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制度存在缺陷、监督缺位、认知缺失。预防高校腐败现象,就要把握高校的特点,以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为主线,构建制度防腐、监督防腐、廉洁教育、廉政风险评估预警、落实党风廉政责任"五位一体"的腐败预防体系。  相似文献   

19.
编辑腐败及治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旭东 《云梦学刊》2006,27(2):12-14
学术腐败问题中的编辑个体腐败不容忽视,从寻租经济学的角度出发,文章分析了编辑腐败产生的原因和表现形式,指出治理编辑腐败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论成本收益视域下反腐败行为的制度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腐败的本质是利益委托和权力代理的勾结与合谋,其对公共权力行使和资源分配有着巨大的腐蚀作用,对社会政治经济的健康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危害。20世纪70年代,西方经济学家开始用经济学方法和原理来阐释和评价人的行为价值,并逐步形成了一种理论分析法学———法律经济学。运用法律经济学的成本收益分析方法,将我国反腐败制度的成本和收益量化,以期为执政党构建反腐倡廉长效机制提供合理的制度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