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国有资本不保全性 理论根结:  国有产权运作非资本化与传统资本保全理论的不适应性  会计改革后,我国企业会计特点之一就是开始实行资本保全原则,确立了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的经营目标。这无疑会增强企业的生产能力,维护了国家和投资人的权益。但是,当前我国企业存在多种资本不保全性,导致国有资本不能保值增值,一定程度地损害了国家和投资人的利益。  (一 )我国国有资本保全实现的一个理论前提:国有产权运作资本化  我国企业传统上把资产 (资金 )看成资本,认为资本保全就是资产保全。实际上是一个偏差。比如到 1996年底…  相似文献   

2.
王伟 《理论界》2012,(1):33-35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本质,是确保人民按照"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原则,享有对国有企业的资产受益权及相应的监督权。然而,预算是民主政治的工具,具有典型的政治决策的特征,在国有资本预算的施行过程中,避免以政治决策取代企业的经济决策,是构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重中之重。因此,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既要使人民能够实现财产权意义上的"所有者控制",同时在确保国有企业向人民贡献利润的同时,不得损害企业的经济属性。  相似文献   

3.
目前,国有资产的流失已经成了一项严重的社会问题,它直接威胁到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为了防止国有资本流失,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需要建立完善的国有资本保值增值考核指标体系,以强化国有资本的管理。一、价值管理是强化国有资本管理的必由之路虽然目前国家对国有资产管理尚处于实物(资产)管理阶段,但是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资本管理与资产管理相分离,由资产管理转变为资本管理将是国有资产管理的必然趋势。国有资产是国家对企业的各种形式的投资以及投资收益形成的,或是依法认定的国家资产,它是国家权益在企业中的实物表现;…  相似文献   

4.
资本经营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营的重要方式,也是当前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选择。因此,资本经营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理论界对于资本经营的特点、原则、运作方式和条件等一系列问题都作了较深入的探讨,现将其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一、资本经营与资产经营的区别 两者各有侧重点,资本经营更强调抽象的经营方式和原则,更能反映企业经营的动机和目的;而资产经营更强调对各种具体形态的资产的经营和管理。从这个意义上说,资本经营以资产经营为基础,资产经营是资本经营的主要内容,但并非全部内容。两者区别主要有: 1.经营主体不同。资产经营者为各类生产、流通企业;资本经营者除银行外,为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集团的投资公司、财务公司或类似机构。 2.经营客体不同。资产经营的客体主要是各类实物型资产如固定资产、流动资产和无形资产;资本经营的客体主要是以资产为依托的货币资产,特别是金融资产。 3.经营目标不同。资产经营注重的是企业生产和流通规模的扩大;资本经营注重的是利润增长并形成资本增值。  相似文献   

5.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资本运营的主体是所有者,且国有资本运营的主体具有层次性和转换性的特点。资本运营主体有宏观运营主体和微观运营主体二个层次。转换性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基于不同的目标资本运营主体会形成转换。国有资本运营主体的层次性是由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所决定的。国有资本运营呈现出两个层面:一个是所有者层面。国家以出资人的身份以资本额为限承担有限责任,实现以少量资本控制大量资产,体现国家的控制力;一个是资本经营者层面。在我国,国有资本运营是由国有资本运营机构来实现的。资本经营者是企业法…  相似文献   

6.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完善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本监管体制机制、积极维护国有参股股东权益、优化国有资本布局和结构以及维护国有资本安全的重要性不断增强。现阶段国有参股企业中国有资本的监管仍面临着外部监管制度不健全、参股投资决策制定及投资评价机制不完善、派驻代表参与经营未能发挥有效作用等问题,对此应有针对性地完善国有参股资本监管,积极探索国有资本参股投资股权管理,维护国有资本股东权益,提高国有资本运营效率,促进国有资本保值增值。  相似文献   

7.
倪受彬 《社会科学》2007,(11):117-121
国有金融类资产运管理体制是国有金融资本运营方式创新和微观金融主体重组、经营的基础性环境。我国国有金融类资产管理体制在现行变革的基础上,应由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统一作为金融类资产的出资人代表,中央汇金有限责任公司作为中间层的国有资本运营主体。并辅之以相关的监管措施,即国有资本预算监管、独立监管。  相似文献   

8.
学界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编制基础理论问题的研究,主要涵括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涵义与特征,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编制的目标、原则、内容、主体与程序等方面。其中,关于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涵义主要有八种代表性观点;关于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特征主要有三种代表性观点;关于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编制的目标、原则及内容各有三种代表性观点;关于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编制的主体,目前存在较大分歧;关于有国资本经营预算编制的程序主要有两种代表性观点。  相似文献   

9.
政府作为国有资产所有者,必须建立起独立于公共预算之外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来全面掌握国有资本的收入、支出、资产和负债情况。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是国家以所有者身份依法取得国有资本收益,并对所得收益进行分配而发生的各项收支预算,是政府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由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组成。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加以完善,既要保障国有经济深化改革的顺利进行,又要使国有资本的收益为全体国民共享。在法律上确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编制的主体、层次和审批的程序;合理确定国有资本收益上缴的对象;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的比例;改变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支出结构,加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民生支出;加快推进国有资本变现收益预算;构建完整的国有资本预算体系。  相似文献   

10.
一、对规模经济和规模效益的反思 国有企业产权的传统构架是“国家所有——部门代理——企业经营”,其结果不仅造成产权界定的缺陷,而且形成产权的肢解:国有资产散布于几十个部门,封闭于成千上万个企业中。目前,我国虽有30余万户国有工商企业,资产总额为10万亿元,但其中2/3是负债形成的,属于所有者权益的部分只占1/3多。若扣除非生产性资产,那么真正用于生产经营活动的国有资本数量实际上不足3万亿。然而,这不足3万亿的国有资本却遍及小到饮食店大到生产远程导弹的几乎所有的工商领域,分布于30万户工商企业之中。换言之,平均每家企业能够真正用于生产经营的国有资本数量仅有1000万元左右。 考察存量资产在行业间的分布,国有资本的分散化和由此导致的规模效益的弱化可见一斑。 汽车工业是典型的资本密集和规模效益递增行业。目前国际上单个企业的最小有效经济规模,整车为4~—60万辆,而我国汽车虽然整车厂达126家,但年产10万辆的只有一汽、二汽、上海大众3家。“三厂集中度”(即产量最大的3家厂家的汽车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重),目前只有33.6%,大大低于国际80%的集中水平。  相似文献   

11.
本文旨在澄清资本运营中所存在的几点模糊认识。首先明晰资本运营和资产(生产)经营之间的区别,并分析企业在不同时段对两种经营方式的侧重次序;在此基础上,探讨国有企业资本运营的决策权,应归属国家委托的有关主管部门,但必须也只能运用市场力量予以运作;由此要求国有资本在资本市场上的流动有多样性选择。  相似文献   

12.
国有资本结构调整是实现国有资本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问题,调整国有资本结构的目标应是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结构调整的重点应放在盘活存量资产,提高国有资产的运营水平,使资本结构调整融入资本发展的整体战略之中  相似文献   

13.
国有资本经营是指国有资本的所有者及其代理人从价值形态经营管理国有资本、行使出资者所有权、控制和监督企业经营、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所进行的筹划与管理活动的方式和方法。国有资本经营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提出的新概念。一方面,国有资本经营有利于企业法人财产权的健全行使,促使企业独立经营,自负盈亏,另一方面,通过国有资本出资者所有权的运作,可以有效地控制国有经济,实现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从国有资本经营的理论来源看,马克思的产权理论占居重要地位,构成了国有资本经营的理论基础。本文就此进行简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各省均出台了深化地方国资国企改革的指导意见,并在推进国企分类改革、混合所有制改革、构建以管资本为主的新国资管理体制、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推进改革还面临着平台型企业转型、资产证券化、构建新国资管理体制、规范公司治理结构等问题。进一步深化地方国资国企改革,需要坚持"因地制宜、明确底线"的原则,"上下结合、协调推进",建立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员工持股,解决地方企业社会负担和历史遗留问题,推动国企领导人管理体制从集中统一向分类分层转变,协调推进地方融资平台企业改革与组建国有资本投资经营公司。  相似文献   

15.
当前,经济理论界对如何深化竞争性国有企业的改革,提出了多种不同的思路。笔者认为:只有选择国有资本优先股权化的道路,才能使国有企业在“转机建制”中,既能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又能使国有资本保值增值,进而实现国有制与市场经济兼容。 一、国有资本优先股权化 1.国家债权性。在企业正常运营的条件下,企业占用的国有资本是企业对国家的一种长期负债,或者说国家是以“无限期贷款”方式将国有资本贷给企业占有使用的。 2.职工股权性。国有资本虽不作为股本股份参与企业利润分红,但作为资本股份赋予企业全体职工经营,并以价值的形态量化到每一职工,使每一职工成为企业的真正股东。  相似文献   

16.
王金友 《天府新论》2008,28(2):57-59
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一直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国退民进所带来的并不仅仅是行业中存量资本所有权性质的变更,从产业市场竞争的进入与退出来看,它为社会资本的进入提供了更多的空间,吸引了更多的社会资本的进入.但国有资本的退出对社会福利的影响依赖于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的生产效率.在退出方式上,当退出的国有资本与社会资本生产效率无差异时,完全退出和部分退出是无差异的;在国有资本退出的企业选择上,从社会福利最大化的角度出发,国有资本应该首先从生产效率较低的国有企业退出.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企业制度条件下,国有企业的经营日益依赖于国有资本的市场化营运,科学的资本营运已成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有效途径。但是,如果缺乏健全的运行机制,资本营运本身又具有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的潜在因素。因此,在我国企业制度日益创新的环境中,如何防止国有资本营运失当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是当前国有企业深化改革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一、国有资本营运失当是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原因在当前经济体制转轨时期,随着现代企业制度试点的推行,国有企业中国有资产的清产核资、重组、进入资本市场交易等现象不断出现,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已引…  相似文献   

18.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企改革的关键,它能实现政企分开和企业自主经营;明确企业产权,提高国有资产运行效率;建立制衡机制和健全社会监督体系;通过证券市场实现国有资本向高效益的部门和企业流动。华东电子集团大力推行现代企业制度,引进国外资本,组建了多元投资主体的有限责任公司,建立了比较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通过证券市场激发了资产的活力,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9.
陈少晖  朱珍 《东南学术》2011,(6):104-115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逐步深入,大多数国企都已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行了改组或改制,并实现了优质资产的剥离上市。然而,长期以来,囿于历史的制度依赖与现实的利益诱因,我国钢铁等行业国有上市公司极少对包括国有股东在内的所有股东分配利润,或只是采取象征性的分红方式,不仅违背了市场经济"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也助长了企业的过度投资行为,影响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随着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的试行,有必要将国有上市公司的分红收益纳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以保持国资预算收支的完整性并破解中国式的分红病。应根据分级所有、量入为出、分类征收等原则,构建包括组织体系、预算编制、预算审核、预算评价和激励、预算监控等各个子系统在内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体系。  相似文献   

20.
鞠建华 《人文杂志》2000,(1):144-147
近年来,企业界开展资产经营在全国各地蓬勃兴起,这对于我国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国有企业解困等都具有积极作用.然而,企业在开展资产经营的过程中,存在认识上和运作上的种种问题,它们的主要表现是错误地认识资产经营与产品经营的作用;混淆规模经济与经济规模的概念;盲目开展"多元化"经营;错误地理解低成本扩张;错误地选择以政府为主组织企业开展资产经营.这些问题如不及时澄清和解决,必将危害我国企业资产经营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