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世界剧坛上,戏剧结构的分析方法,种类繁多。本文不揣浅陋试图站在比较文学平行比较的视点上,鸟瞰全剧,从情节冲突线、人物关系网、心理冲突线等处着眼,用轮状分析法,对《雷雨》(1934年)与《大雷雨》(1859年)这两部名剧的艺术结构的相共性与相异性作一些探索。一、轮状情节冲突线布局的比较《雷雨》与《大雷雨》都是家庭悲剧。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和“主题特殊性,决定了作品的结构的特殊性”。两剧都不谋而合地采取了多层次线索的结构。  相似文献   

2.
美国剧作家尤金.奥尼尔的《榆树下的欲望》折射出一个伦理缺失的悲剧世界。在伦理缺失的世界里,演绎着有悖伦理的故事,发生了不可避免的悲剧,然而道德审判并没有缺席,伊本对内心道德审判的接受,正表明了奥尼尔对人类道德的期待。  相似文献   

3.
武琦 《人文杂志》2001,(4):115-117
美国现代戏剧家尤金·奥尼尔在其早期代表作<榆树下的欲望>中,一反西方戏剧只注重刻划人物行动与外在矛盾的传统,而是将人物心理冲突的刻划上升到主导地位,使整个戏剧冲突结构呈现出以人的精神力量为基点,以物欲和情欲为两极的"危险倒三角"结构,从而深刻揭示出毁灭人类自我的正是人性中的贪婪与淫荡;而拯救人类自我的,也只能是人性的升华与灵魂的净化.  相似文献   

4.
彭玉奇 《学术探索》2004,(6):111-113
《雷雨》和《茶馆》两剧在题材、风格特点尤其是结构方法等方面均不相同 ,但却都真实自然地表现出故事结局发展的必然趋势 ,这正是因为作家让反面人物坏事做绝并科学结构故事情节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奥尼尔在《榆树下的欲望》中塑造了一位有着复杂性格的、有血有肉的悲剧女性—爱碧。本文以对杀婴做个案研究的方法,从心理学和社会历史学的角度,剖析了爱碧杀婴行为的动因,认为其根本动因是本能的驱使,直接原因是为了真挚的爱情,而妇女地位低下是杀婴悲剧发生的社会原因。爱碧的形象,不能简单地作为一个离经叛道的女性来批判,将其视为男权社会的反叛者更为公正。  相似文献   

6.
谕《雷雨》     
<正> 《雷雨》的悲剧发生在“绅商”的大家庭内,在这用矿上埋死的苦工人换来的大厦里,到处显得阴沉沉鬼森森,充满了各种各样叫喊的声音。这里有凶残的活阎王的威武的断喝声,这里有在血腥镇压下激起的粗犷的反抗的呼喊,也有精神受了长期压抑而发出的绝望的呻吟,也有淤积着深远的痛苦已经嘶哑的哭声,也有少女被欺侮而走向死亡深渊的绝望的嚎叫。这些罪恶、痛苦和反抗的声音交织在一起,构成了《雷雨》悲剧的基本气氛。唯一显得不调和的声音是周冲的天真的快乐的欢笑,他在做美妙的梦,梦见天空……海……小帆船……和四凤一起向前飞啊飞……,  相似文献   

7.
《榆树下的欲望》中,奥尼尔将希腊悲剧场景与圣经叙事结构完美的交织融合,用神话-圣经原型模式探讨新时代背景下的人类悲剧,深刻地揭示了现代人灵魂深处的欲望、挣扎与迷失,赋予神话-圣经原型新的时代内涵,阐述了现代人对人性、罪恶、救赎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话剧,本是“舶来品”。对我国话剧影响最早最大的莫过于挪威戏剧家亨利·易卜生了。早在中学时代,曹禺就在易卜生的戏剧中担任角色,《雷雨》受易卜生戏剧、特别是他的名剧《群鬼》的影响,是人所共知的。但我们认为,《雷雨》还受到我国著名戏剧家欧阳予倩的《屏风后》的一些影响,而这一点却被人们所忽略。其实,欧阳予倩也受到易卜生的巨大影响,他译他的戏,演他的戏,“一脑门子易卜生”。(欧阳予倩:《自我演戏以来》)欧阳予倩的《屏风后》早《雷雨》四年发表,对戏  相似文献   

9.
靳以在《雷雨》发表中起了什么作用,历来众说纷纭。他对《雷雨》态度究竟如何,则乏人探讨。结合靳以的文类选择、文学观念,包括对曹禺其他剧作的评论,可以探究他对《雷雨》的真实态度,即他对此作很可能并不欣赏且存在隔膜。这是一个切入研究其文学趣味,包括编辑思想的重要突破口。  相似文献   

10.
《白鲸》是美国作家赫尔曼·麦尔维尔的代表作,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有象征意义的小说之一。本文将对小说中的象征主义进行探索性的分析。象征主义在小说中无所不在:裴考德号全体船员的最终灭亡,象征着人类在社会、自然及至宇宙的命运;这艘船的名字本身就象征着灭亡;而它的船长亚哈伯是人类本质中邪恶的一面的象征;这次航海本身象征着对人类生活最终真理的追求;白鲸既象征着那庞大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又象征着自然,而它的白色象征着纯洁和无辜。  相似文献   

11.
熊柱 《学术论坛》2005,(10):173-177
通过对《诗经》与广西壮族排歌的比较,认为它们所运用的排偶手法按结构可分为连珠排、隔句排、嵌句排、递排、复排和顶针排;按艺术手法则可分为比排、兴排和赋排。同时,它们的形成原理与审美实质也有类似之处。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先分析了曹禺剧作《雷雨》始终表现的一种“对宇宙间许多神秘事物不可言喻的憧憬”。其次探讨了《雷雨》表达出来的深层语义,使它带有现代主义色彩。最后论述了《雷雨》又是一个神话祭礼的世界,一个原型象征的世界。因此曹禺的《雷雨》不仅是仪式性,也是象征性的典范。  相似文献   

13.
象征主义(Symbolism)和意象主义(Imagism)是西方现代文学中影响深远的两大流派。象征主义诗歌(亦称象征派)被视为开创西方现代文学的滥觞;意象主义诗歌(亦称意象派)被誉为“英语文学中的一场革命”。显而易见,它们在西方现代  相似文献   

14.
万平 《理论界》2010,(3):134-135
从《雷雨》中的悲剧意识我们看到了曹禺创作早期灵魂深处对人类生命本质的探询。透过作品主人公悲剧的生存情形及其独特的奋争历程,我们体悟到了男权主导下的物质、阶级社会中人性的弱点和光辉,也感受到了曹禺对人类生命的悲悯情怀。  相似文献   

15.
《雷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语文》中的一篇课文。炎热的夏日,骄阳似火,一场雷雨,送来一阵凉爽,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欣赏着美丽的彩虹,耳边传来声声蛙鸣;淘气的孩子光着小脚丫,在积满雨水的路上嬉戏,这就是夏天雷雨后的情景。雷雨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因此,我在上这篇课文时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6.
本文是运用原型批评理论解读《雷雨》的一种尝试。《雷雨》并非曹禺的独创 ,可以在西方神话以及后起的一些中外著作中找出它的原型。该剧之所以具有经久不衰的生命力 ,在于它交错采用了戏剧中常见的三种母题 :复仇母题、乱伦母题和弃妇母题  相似文献   

17.
象征主义兴起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的法国,后来波及欧美诸国.到本世纪二十年代发展到高峰,成为第一个影响深远的国际性现代主义文学运动.象征主义,作为一种现代主义的文学流派,它的理论基础是唯心主义和直觉主义,它的基本主张是诗歌应当表现自我的“内心梦幻”.这派诗人认为,只有凭“直觉”,即一些非理性的神秘的内心体验,才能认识真理,欣赏并创造美.他们很多是苦吟诗人,刻意追求艺术上的完美,但常常走进唯美主义和形式主义的死胡同.法国诗人波特莱尔是象征主义的先驱,他的一首有名的诗《对应》,后来成为象征主义的宗旨.1886年,法国青年诗人让·莫雷阿斯正  相似文献   

18.
欲望的叙述与叙述欲望──《骆驼祥子》的叙述学阐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欲望的叙述与叙述欲望──《骆驼祥子》的叙述学阐释王本朝《骆驼祥子》的研究主要取得了两方面的实绩,一是确立并探讨了它的现实主义艺术成就和地位,二是挖掘了它所蕴含的悲剧美学意识。究其文本特征而言,它所拥有的这些意义内涵都是通过叙述而完成的。《骆驼祥子》主...  相似文献   

19.
就《雷雨》访曹禺同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雨》,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一部优秀剧作。四十多年来,对于《雷雨》的认识和评价,是有争论的。为了开展学术研究,求大同存小异,我准备写《试论〈雷雨〉戏剧冲突》,以作引玉之砖。在写作过程中,有一些问题,是需要请曹禺同志赐教的。来到北京以后,我才知道,曹禺同志很忙,正在创作《王昭君》。这是敬爱的周总理生前给他的任务。七月的北京,虽不是骄阳似火,但也是挥汗如雨。曹禺同志已是六十八岁的高龄,又患有心脏病,还有繁重的社会活动。我怎么好在这个时刻去打搅他呢?还是向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业务组的同志请教吧。当我向刘涛、李滨二位同志阐述我的观点并提出问题以  相似文献   

20.
曹禺名剧《雷雨》是否存在宿命观念?这个问题,曾有个别评论家发表过保留意见或否定见解,然而绝大多数人却一致认为:《雷雨》存在宿命观念。这似乎已成了几十年来的定论了。我以为,持肯定论者之所以有偏颇之处,在于对以下三个问题的看法存在着偏误:究竟应当怎样辨别剧中人物的思想和作者的思想?究竟应当怎样理解作者的创作自白?究竟应当怎样判断一部悲剧是否存在宿命观念?搞清了这些问题,必然会得出相反的结论:《雷雨》不存在宿命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