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音乐欣赏教学从初中延续到中等乃至高等师范阶段,学生们已逐步具备了较好的感受、理解、鉴赏音乐作品的能力,我认为,这时的音乐欣赏教学就应该注意音乐与全盘文化的关系,把音乐教学与人文类学科有机的联系起来。指导学生用分类比较的方法来认识理解作品的  相似文献   

2.
音乐欣赏是整个音乐审美实践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音乐欣赏只有在音乐创作和音乐表演共同构成的音乐作品中感知。这种感知并不是对某一外在客体物质属性的认识,而是借助于这个知觉中的客体把自己内心的某些感受释放出来的一个过程,也可以说是人们全部激情和心智的升华。  相似文献   

3.
音乐欣赏教学探微秦太明音乐欣赏课是一门品味较高的专业课,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音乐艺术、扩大学生艺术视野、提高音乐鉴赏力的一门课程。音乐欣赏的核心是音乐形象,任何音乐作品的内容表现,都是通过音乐形象的塑造来完成的。声乐作品有歌词来说明,音乐形象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4.
赵艳 《学术探索》2012,(6):11-14
音乐欣赏是一个由音乐作品的创作、艺术家的表演到欣赏者的欣赏形成一个完整的过程,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每一环节都有其自身独特的美学规律。因此,本文从音乐美学的角度对音乐欣赏的特征进行分析,无论是对音乐的普及,还是专业的提升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良好的乐感是学习音乐的前提条件,而良好的乐感源于教师的指导训练与学习者自身对音乐作品的认识和理解;没有良好的音乐感觉,音乐的学习将举步维艰,音乐的表现更无从谈起。而听觉是音乐控制的总指挥,如果没有一双能够正确而敏感地鉴别音色的耳朵,"美"的音色就成为了空谈。这种能力虽然有一部分是天生具备的,但更多的是在大量的学习与欣赏中建立起来的。本文通过音乐欣赏与教师教学两个大的方面,对如何培养音乐的感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论述与讲解。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要提高音乐欣赏能力,使审美意识达到更高的境界,就必须掌握音乐理论基础知识,了解各种不同形式、不同体裁的音乐理作品的风格与特点,从而在理论上为独立分析音乐作品打下一个基础。这是音乐欣赏课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7.
黄琼珊 《南方论刊》2004,(6):56-56,52
音乐是一门听觉、时间的艺术,是一门“直指人心”的艺术,它能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灵。音乐的作用,是人们通过对其欣赏,受其熏陶而达到的。因此,在音乐教学中,音乐欣赏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我们让学生学会欣赏,在欣赏中体验音乐作品的内涵美,丰富情感,陶冶情操。本文试谈谈在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中应如何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8.
李闽 《云梦学刊》2004,25(2):79-80
音乐分析的内容包括对作品本身、作品的背景以及作者的背景三方面的分析,而正确的作品分析方法应该是谱面分析与听觉分析相结合的。音乐分析在音乐欣赏、音乐教育、音乐创作和音乐表演的实践活动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器乐演奏音乐表现是每一个演奏者除了追求完美的演奏技巧之外,在舞台演奏中对演奏的效果也发挥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无论从事器乐专业演奏者还是教育者在演奏或教学中都必然会涉及到此问题。在具备一定演奏能力的基础上,如何进一步更好的提高音乐表现能力,提高专业综合素质是需要在演奏和教学中值得考虑和研究的问题。本文将对音乐表现最为直接的来源——人的“内在”(文学素养、文化底蕴、心理素质等等方面)作以阐释,强调其对音乐作品诠释与音乐情感表达的重要作用,以及对音乐欣赏者音乐欣赏能力与鉴赏能力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张好音 《阴山学刊》2004,17(3):125-128
通过音乐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具体是: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提高其音乐鉴赏力以及艺术审美能力;通过领悟音乐作品中对祖国山河、人民、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赞美和歌颂,培育学生民族精神;通过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1.
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从高职院校音乐欣赏课的目标定位和开设现状出发,分析了音乐欣赏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制定了音乐欣赏课程改革的目标,并在些基础上提出了音乐欣赏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论乐感     
乐感作为人的本质力量的一个独特的组成部分,它是人的理性理解、认识、想象、情感激情,诸种感觉、感性活动、运用乐音美与节奏美的能力、民族个性、个性性格即气质和风格等等主体本质力量的多种规定性内涵统一的独特的本质力量.它是历史的产物,即是人的自然力对自然界的劳动对象化活动方式中生成的人化的——社会化、民族化和理性化的独特的实践感觉或实践意识之一.它的独特本质,在于:它是乐音美与节奏美统一的实践感觉;它对音乐思维创作来说,它是音乐家以音乐艺术方式感受把握自然环境样态和人们情感活动形式的类比感受把握方式;对音乐表现实践来说,它是在理性理解基础上进行音乐表现的实践感觉和实践的意识形式.  相似文献   

13.
音乐的欣赏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并不陌生,但究竟怎样欣赏音乐就不一定是人人皆知了。要知道怎样欣赏音乐,首先应了解音乐欣赏所经历的三个阶段。一、感官的欣赏音乐本身是诉诸于听觉的艺术,它首先作用于人的听觉,刺激人的感官,产生审美行为。因此音乐欣赏的第一个阶段即是感官的欣赏,也是官能的欣赏。所谓“欣赏又可称为玩赏、领略、指一种相对的被动的、多从感官出发的审美行动,常常以其感性直观引起的精神愉悦令人产生美感”。[1]它主要满足于悦耳,好听与否。当人们听到一段音乐,首先感受到的便是是否动听,是否愿意继续听下去。这…  相似文献   

14.
在音乐教学中,无论教唱歌曲、欣赏音乐,还是讲授乐理知识,都应善于运用形象教学法,以利于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音乐作品的意义,培养学生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全面提高他们的音乐素质。  相似文献   

15.
马婷婷 《理论界》2007,(2):214-215
黑格尔曾说过:“每门学科一开始就要研究两个问题:首先,这个对象是存在的。其次,这个对象究竟是什么?”那么我们在探讨这个对象的存在问题时,首先要知道的就是这个对象的存在方式。波兰音乐学家茵加尔登在《立乐作品及其本体问题》一书中,对音乐作品的存在方式问题做了深刻的论述。本文从音乐美学的角度切入,通过对音乐作品实现审美价值的创作——演奏——欣赏三个阶段,来试谈音乐作品特殊的存在方式。  相似文献   

16.
<正>弗朗兹·李斯特(1811—1886)是19世纪匈牙利著名的作曲家、指挥家、钢琴家、音乐评论家及教育家。他对音乐创作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一、对交响诗与标题性交响曲的创作;二、钢琴音乐作品的创作(包括匈牙利狂想曲、音  相似文献   

17.
精彩纷呈的音乐艺术需要通过人们良好的音乐感知、认知能力才能达到感染人的精神世界、激发人的情感的目的。树立以拓展音乐思维能力与音乐感觉素质为先导的聆听理念,从对比性音乐作品感性体验向音乐文化艺术、作曲技术层面理性思维拓展,对于全面提升学生感知、认知、表现音乐的综合能力素养,促使学生获得音乐艺术的审美感悟具有重要意义。而强化音乐艺术实践环节,提高学生音乐艺术实践能力则是提高学生乐感水平的必要保证。  相似文献   

18.
许海 《江淮论坛》2004,(5):85-90
嵇康的乐论涉及到了三个问题:关于音乐的本质问题,关于音乐欣赏中主客体的地位和关系问题,关于音乐的功能问题。但其中包含一系列矛盾:在音乐的本质问题上,嵇康由反片面化走向新的片面化;在音乐欣赏中主客体的地位和关系问题上,嵇康由反简单化走向新的简单化;在音乐的社会功用问题上,嵇康由反神秘化走向新的神秘化。这些矛盾的深层根源是嵇康思想中的儒道矛盾,在名教与自然问题上,这一矛盾得到了明显表现。  相似文献   

19.
黄静 《天府新论》2007,(Z1):285-286
音乐欣赏课是以音乐为教学手段,以审美为核心的素质教育。音乐欣赏教学,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启发下,通过对音乐的聆听,实现对音乐美的感受和鉴赏,它是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是高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音乐欣赏》课程作为高校音乐教育重要的实施手段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它也是培养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途径和手段。  相似文献   

20.
从社会学角度来看,音乐对人类产生了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随着上世纪40年代音乐治疗这门学科的兴起,莫扎特创作的音乐作品已被广泛的应用到了医疗领域。本文针对莫扎特创作的音乐按体裁进行分类,探究哪些音乐作品适用于音乐治疗,这些音乐作品对人类产生了哪些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