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蓝草 《伴侣(A版)》2021,(12):8-10
将藏绣技艺带出大山 杨华珍出生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一户刺绣世家.在当地,由于她家的绣品特别精美,很多人都慕名前来购买.而在家族刺绣文化的熏陶下,杨华珍也爱上了刺绣.6岁的时候,她跟着母亲学习嘉绒藏族编织挑花刺绣技艺.小小年纪的杨华珍,用稚嫩的小手一针一线地模仿母亲刺绣,为家人缝制衣物.在母亲的悉心指导下,杨华珍不断地学习、摸索、钻研藏族刺绣技巧,从技艺生疏到绣的有模有样,杨华珍熟练掌握了藏绣的多种绣法,成长为一名出色的绣娘.  相似文献   

2.
杜海,被誉为"镶真绣第一人"。她采用传统刺绣结合现代艺术的表现手法,自主创新发明了写意式绣法,以针为笔、线为墨寄情于宣纸和锦帛之间。著名书画大师范曾在观看她的仿绣"八大仙人"水墨作品时赞叹不己。如今,这位镶真刺绣艺术的主创人已经开设了自己的"杜氏绣坊",带领一些下岗女工开始走上创业之路,其绣品更是远销海内外。  相似文献   

3.
姥姥老了     
在记忆里翻找出那只猫时,忍不住哭了。姥姥老了。阿姨在电话里说:"她就是身体不怎么好,过年前才去打了四天吊针。"姥姥今年98岁,四世同堂。几十口人都眼巴巴盼着给她做百岁大寿。93岁时,她打麻将无人可赢她分厘;94岁时,厨房里淘米做饭是她的工作;95岁时,她还在电话那头唤我:"宁宁,过来耍啊。"可是昨天见到的姥姥,瘦瘦小小的老太太,变成了孩子般的脆弱。阿姨没告诉我,姥姥已经快看不见了。我坐在她身边,唤了声:"姥姥。"她应是听不见的,可她能感觉  相似文献   

4.
50个布娃娃     
英涛 《现代交际》2005,(9):62-62
我妈妈说,她过6岁生日时姥爷曾许诺送她一个布娃娃,但生日还没到,姥爷就去了台湾。姥爷去台后,姥姥不曾改嫁,和姥姥相依为命的妈妈,跟着受过很多生活的苦。就这样,过了50年。在海峡这边守望了一生的姥姥早已带着满腹的遗憾独赴黄泉,而妈妈,也快要老了,老到不但为人妻,为人母,甚至快要做人家的婆婆了。  相似文献   

5.
刺绣是中国的传统技艺。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吴国人已将刺绣用于服饰,这就是苏绣的起源。苏绣与湘绣、蜀绣、粤绣并称中国四大名绣。在苏绣的发展历史中,涌现出许多著名的绣娘,一代代绣娘承上启下,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将苏绣艺术推向越来越高的境界,在苏绣发展的历史上留下芳名。  相似文献   

6.
重温女红     
小时候我是由奶奶带大的,给做针线活的奶奶穿针引线、拿剪子、绕线,是我幼时常干的活。奶奶做得一手扬名蜀南小城的手艺活,刺绣、纺织、勾花、编结、纳鞋底样样出色,那些出自她手的精美绣品五彩纷呈,看得人眼花缭乱,惹得远近的人都来相求。可如今,女红这种费工费事的古老技艺,已经基本上在大都会绝迹了,就是在出产蜀绣的地方,你也很难看到真正的手工绣品了。连我自己,也仅只保存着奶奶亲手绣的几张手帕和一幅帐幔,聊作纪念。有一次,我和一群女友去昆明玩,在石林的小摊  相似文献   

7.
妈不敢哭     
姥姥最小的儿子叫倪道远,26岁那年在部队为救战友牺牲了。走的时候是个连级干部,还没结婚。小舅的死对姥姥来说就是"天黑了"。姥姥咬着牙等到天亮,一宿的工夫,才五十几岁的她后牙全酥成了粉面儿。姥姥知道当兵的使命和职责;姥姥知道送子参军是光荣也是奉献;姥姥知道当兵的人是母亲的儿子,也是国家的儿子……什么都明白的姥姥自己承载着巨大的悲伤。姥姥说小舅当兵走的那一天,她  相似文献   

8.
在阿尔及利亚,女孩一生下来,妈妈就开始为她购买首饰之类的值钱物品,懂事后,教她学习刺绣,同时着手为她准备嫁妆,购置结婚时卧室里所需用品,这些由母亲一手包办,家里其他成员一般都不过问。 从出生到结婚,母亲对女儿的教育主要分为做家务,管理家庭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大约从6岁到14岁。母亲要教女儿如何做日常家务活,要告诉她为什么要先扫地后擦桌椅;如何洗衣服才不损坏衣服;如何整理床铺;如何做糕点、菜肴;如何待客等。  相似文献   

9.
苗家女子早在七八岁便开始学习刺绣,婚前就悄悄地把将来孩子的穿戴绣好,在孩子满月时才拿出来展示。因此,她们的绣品也被称为秘绣。  相似文献   

10.
羌绣是羌族人民特有的刺绣,是我们了解羌族的一种途径,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羌族人民也将传统刺绣与现代化商品所结合,生产出具有羌族特色的现代化羌绣产品。这不仅能够给羌族人民带来更好的经济收入和价值体现,也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多元化。  相似文献   

11.
不识字,打算盘可溜啦。家里的大小账姥姥三下五除二就都扒拉清楚了。为什么我妈上学选择了做会计?莫不是因为他们家有个算盘。有个会算账的姥姥? 姥姥说她吃了一辈子小亏,占了一辈子大便宜。她活得很知足,用她的话说:“一辈子没有大幸福,小幸福一天一个”  相似文献   

12.
在公公婆婆的眼里,她是孝顺的儿媳;在丈夫的眼里,她是贤惠的妻子;在女儿的眼里,她是伟大的母亲.她就是松原市宁江区新城乡和平村村民杨晓微.面对高位截瘫的丈夫和公公,患有腰间盘突出、心脏病的婆婆和双目失明不能自理的姥姥,今年27岁的杨晓微不离不弃照顾着一家四代人,整整坚持了6年.  相似文献   

13.
周叔山 《老年人》2013,(7):34-34
母亲今年89岁,可说是到了耄耋之年。母亲身板硬朗,脑子灵泛,她每天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一是一,二是二,很有条理,让我们做子女的不得不佩服。母亲虽然是旧社会生人,没有多少文化,但她一点也不落伍。去年她让我帮她买个3G手机(第三代手机),一到她手上,她就玩得溜溜转,下载上线什么  相似文献   

14.
马亚伟 《老年世界》2013,(22):19-19
我的姥姥很有意思,一箱苹果,她专门挑烂掉一小块儿的吃。她耐心地用水果刀把烂掉的那一小块削去,然后再津津有味地吃掉剩余的果肉。等到第二天,原来好好的苹果又有一只烂掉了一小块,姥姥依旧如法炮制,吃掉这只烂苹果。结果呢,一箱苹果像是跟姥姥做游戏一样,一只只陆续烂掉,然后粉墨登场,被姥姥吃掉。就这样,满满一箱苹果吃到最后,姥姥竟然没有吃过一只完好的苹果。  相似文献   

15.
<正>第一节课:实话实说1.妈妈李女士:女儿小晶今年14岁了。她小的时候,有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爸爸妈妈的宠爱,还有姑姑、姨姨、舅舅的关爱,表哥、表姐对她这个妹妹也特别好。她成为几个家庭、十几口人的关注中心,总有玩不完的玩具、看  相似文献   

16.
我们家四世同堂,也算得上长寿之家。老姥姥今年106岁,姥爷80有6,姥姥也在吃83岁的饭了。三位老人思维清晰,身体健康,可说是老得有质量。其中经历过百年历程的老姥姥最值得我们取经。  相似文献   

17.
01 王革自幼受家庭文化的熏陶,4岁便开始学着姥姥和母亲的样子,拿起剪刀,弯弯绕绕地剪出一些花鸟鱼虫的图案. 在她的印象里,姥姥的绣花剪纸手艺了得,姥姥的剪纸大多是喜花、福字、窗花、柜花,充满传统文化元素.而到了母亲这一代,剪纸就有了更多的实际用途.  相似文献   

18.
三个爸爸     
在她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分开了,她被判给了母亲,是由姥姥一手带大的。她这里说的"三个爸爸",一个是姥姥口中的爸爸——太好,一个是妈妈口中的爸爸——与姥姥描述的完全相反,另一个则是她自己见到的爸爸——姥姥说:"有一碗米给人家吃,自己饿肚子,这叫帮人;一锅米你吃不了,给人家盛一碗,那叫人家帮你。"姥姥因为我没有"父爱"而格外地心疼我。看着邻居的父母双双拉着孩子的手  相似文献   

19.
蒙乐 《当代老年》2013,(7):29-29
何建华今年54岁,小的时候就喜欢绣花、绣手帕之类的小物件,1978年参军到部队后,工作的闲暇时间也绣一些东西。退伍后在四川南江县交通局工作,2005年病退后来到深圳,开始绣了《百寿图》、《牡丹花》等挂幅。2006年,她在尝试着绣出了《清明上河图》的桥头部分(长1.3米),大家觉得绣得很逼真、很好看,就鼓励她干脆绣个大的,将《清明上河图》全景图郝绣出来。在大家的鼓舞下,何建华决定努力去完成,也了却自己心中的夙愿。  相似文献   

20.
值钱的是手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舅娘有一手绝活——刺绣。舅娘和大舅的结合就是从一只精美的绣球开始的。舅娘的刺绣手艺是她母亲传给她的。多年来,老家靖西那一片,只要提起旧州镇的韦刺绣,没有谁不竖起大拇指连连赞叹。年轻的女孩常常连夜到她家学刺绣,特别是那些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还不会刺绣的,早早约好,排着队向舅娘订做诸如绣球、手绢、绣花鞋之类的定情物,怕到时候没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